幽壹 发表于 2008-9-17 00:06:07

深圳“羊台山”纪行

深圳“羊台山”纪行

   2008年9月13日,与一帮陆河的朋友去登了号称“深圳西部第一高峰”,也位列“深圳八景”之一的“羊台山”。时值中秋前夕,即中秋三天小长假的第一天,所以当天登山的人比较多,一路上到处都是游人或走或停的影踪,游人或叫或笑的声音不时传到耳边。

    本来我们想从西丽那边上去,不过后来考虑到没有向导,就没有冒险,还是从石岩那边的大路上去。我们从市内罗湖这边赶过去,中途等一位从龙岗赶过来的朋友,待去到山脚下,都已经十点半了。在经过石岩公学的时候,我感到肚子很饿,就提议先去吃点东西。刚好对面有一家大埔客家餐馆,就进去每人吃了一碗梅州客家腌面,那味道倒是挺正宗的。

   吃完早餐(或许该说是午餐)后,我们继续前行,不久就看到迎面有一个传统的中式大牌坊,上面写着大大的“羊台山”几个字,终地到达地头了,不过这才只是此次登山活动的开始,还远不是结束。或许是因为许久没有修缮的缘故,碑坊上面的字体有点脱落,油漆几乎掉光了,所以字不怎么显,也不知道羊台山的管理者是怎么管理的。

    在山脚下临上山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一座羊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就立在登山公路的旁边,碑体并不是很高大,但是设计得还不错,四四方方的,上面刻着几名附近村庄不同时期为革命壮烈牺牲的烈士名字及简介。羊台山为举世闻名的革命老区,在抗日和解放战争的时期,都是深圳人坚持与敌斗争的地区,有着十分光荣的革命传统。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地人民和东江纵队上演了震惊中外的“大营救”,从沦陷的港九孤岛抢救出了茅盾、何香凝、邹韬奋等著名爱国人士。羊台山也因此被称作英雄山。

    临上山的时候我还跟同伴们说,我们来得并不是时候,因为没赶上“羊台山登山节”。始创于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的“中国·深圳羊台山登山节”,吸引了深圳及周边地区广州、珠海、东莞、惠州以及港、澳、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6万多名登山爱好者参加,其影响力已从深圳辐射到珠三角乃至海外。不过转念一下,不凑那个热闹也许更好呢,不会那么多人,可以轻轻松松登山,自在地享受登山的乐趣。

    这座山深圳政府已经开发多年,所以相对比较成熟,从山脚下开始,登山道都铺满了整齐的石阶梯,一级一级地往上延伸,一直到达最顶端。这些石阶梯一共有2692级,分成九个站,不过每站的阶梯级数并不均等,第一到三级格外的多,越往后就几乎越少。所以初来者如果一看到一二站那么多阶梯,往后还有七八站,往往容易被“吓”到。

    因为台风“森拉克”在中国外海徘徊的缘故,所以深圳这几天一直持续着高温闷热的天气,人一到外面,站着都会出一身透汗,何况是爬山这种激烈、消耗体力的运动,所以身上的汗水就像是泉水一样,一阵一阵地不停往外涌,还没走上几级台阶,整件衣服就湿透了,算是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汗流浃背”。

    今天的太阳很晒,天气也很阴霾,到处灰朦朦的,天看起来并不是很清。好在沿途一路上都有高大的树木遮着,使我们不致彻底暴露在艳阳低下,因此与阳光直接会面的机会并不是特别的多。沿途一路林木葱郁,凉风阵阵,那一身汗被凉风一吹,感觉倒是挺爽快的。

    一路走走停停,我们登山的速度并不快,不过这座山海拨才587米,对我来说并不具什么挑战性,几乎没费多大劲,一个小时多一点就爬上去了。要不是因为一路上等同伴,速度还可以大大的提高。

    山顶上光秃秃的,没有一棵能遮阴挡阳的树木,只有一堆堆或大或小的石头。在最顶处最高大的一块石头上,刻有“羊台山”几个大字。站在峰顶往下望,只见远方到处是密密麻麻的楼房,这座城市确实太拥挤了。

    在另一个侧峰,还看到了深圳宝安区与南山区分界的第26号“界碑”,原来这里是宝安与南山的分界处之一。

    当我们上到峰顶的时候,正好是正午,太阳委实太晒了,所以我们在峰顶并没有待上多久,就又匆匆下山了。相对于上山来说,我是比较怕下山的,因为下山的时候,重心要前移,使双脚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保持平衡,待得下到山脚下,双脚的小腿肚在不断地颤抖。至此,这趟中秋羊台山之行就结束了。收获还是蛮大的,登了许久以来一直都说要去的羊台山,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光,还出了一身汗,锻炼到了身体。

    有朋友知道我要来爬山时,对我说:这种天气你还去爬山,发什么神经啊。我说就是这种天气去爬山,才是最爽快的,可以多出出汗。登山一向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有时间的话,我还想去多登几座没去过的山呢。(QQ:33079930)

      幽壹
2008年9月14日于深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圳“羊台山”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