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赛标 发表于 2008-9-11 18:15:00

[创作随记] 关 于《一 座 楼 的 客 家》

[创作随记] 关 于《一座楼的客家》
   这是中国第一部一座土楼的速写画,更是第一部描写土楼客家家族真实生活的素描画。
   多少年来,我读过大量的描写土楼的作品,包括散文、小说、文史、论文等,给我一种感觉是:文学作品太虚假太虚浮,散文只报喜不报忧;非土楼作家写的小说把客家土楼人的生活写得很残忍,完全扭曲了客家文化背景下的土楼生活;而非文字作品则存在太虚幻的缺陷,很难让读者对土楼生活产生真切的印象。许多游客、网友渴望知道:客家家族几百人共处一楼是如何生活的?另外,许多描写土楼的作品重楼不重人,读者很难感觉到土楼人真实的生存本相与精神状态,客家人具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客家人同样存在不少在特殊生态环境下滋生的先天缺陷,不敢反思客家的不足是懦弱的表现,对重塑客家精神、建构客家文化有害无益。其实,每一座土楼都是每一个人,每一座土楼都是设计者的精神图象。了解一座楼的文化,大概就可以了解楼中人的精神品位与学识修养。每一座楼都是一个社会,楼与人的影响是双向互动的。除此,我在奋耀堂土生土长几十年,我能真切地体会到土楼人的酸甜苦辣涩,土楼人的性情气质、为人处事、心理状态与精神品位,楼中幼稚孩童到耄耋老妇四代人的性格特征与生活轨迹。望着奋耀堂日渐破败崩坍,听到熟悉的老人一个个去世,我有一种书写楼事楼史、留下历史流痕、还清心灵之债的愿望,萌生了写《一座楼的客家》的冲动。它是写楼,但更是写生活状态下的土楼客家人。
    这部书构思了好几年,却迟迟无法动笔。一是我在高中教学中几乎没有闲暇,心境无法沉静下来,心浮气躁,缺乏创作氛围。二是为如何处理它的结构费尽了心思,本想借鉴意识流小说的“鲜花结构”,但考虑到读者的承受能力,我放弃了,最后只好采用传统的散文结构法。三是我遭遇了如何处理真人真事的困扰,你将如何对待熟人族人的局限?最后,我还要处理好艺术层面的一些技巧问题。我不能仅仅写一座奋耀堂,还应该以点及面,以小见大,以“个性”观照“共性”,调控好“意”与“象”的艺术关系,因为只写一座土楼不及其余,同样是不完整不真实的;事象浮华与空洞枯燥同样令读者生厌。我要尽力回归中和均衡的艺术状态,让读者真正感受客家土楼与客家生活的原生状态。其实,不论创作勇气还是艺术功力,我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无管如何我想为一座土楼作传,想为其它土楼作出个人化的阐释,想为客家人的精神世界描出一幅探索性的心灵景观。
   今年暑假,2008届学生高考结束,我才有时间坐下来写这部已构思几年的作品,整整二个月第一次用电脑敲出了初稿,并作了修改。至于它有多大的艺术价值,把它交给专家与读者吧。
                                                                           胡赛标
                                                   2008年8月26日于怀亲楼
[作者简介] 胡赛标,福建师大中文系毕业。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闽西文学院聘任作家,永定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永定县政协委员,《永定文史资料》编辑,高级教师。
   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微型小说选刊》《短篇小说》《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国际日报》《美国侨报》《华人世界》《名人传记》《中国旅游报》《人民政协报》《教师报》《长江日报》《海峡都市报》《福州晚报》《炎黄纵横》《福建老年报》《福建侨报》《客家》《环球客家》等发表文学作品40多万字。作品曾几十次获新浪网、人民网、《中国校园文学》《福建文学》等举办的全国性征文一二三等奖。有散文作品被海峡卫视、梅州电视台、龙岩电视台制成专题节目,选入龙岩市期末统考试题、《新课程复习指导丛书》。作品集《九级半的土楼村》曾获“中国当代校园图书奖”、第三届“闽西文化奖”。小传收入《小小说作家辞典》《全国中学教师作家十八家》。
通联:(364112)福建龙岩市永定侨育中学 电话:0597—5581876 邮箱:ydhsb@yahoo.com.cn

[ 本帖最后由 胡赛标 于 2008-9-11 19:02 编辑 ]

namlow 发表于 2008-9-12 09:33:30

这本书出版了吗?我在哪里可以买到?

这本书是不是以下的隐喻:
中川古村落(虎豹别墅)导游辞- 中国古镇旅游网
各位游客,下面大家随我到土楼奋耀堂参观。中川有一句俗话叫:“不怕贼偷,只怕火烧。” 是形容中川房屋密集,叉道如网的。大家千万跟紧了,不要弄丢了,给人当爹又当妈! ...
www.guzhenu.com/Article/200607/Article_20060730233813_316_4.html - 42k -

namlow 发表于 2008-9-12 09:40:39

中川村

http://blog.sina.com.cn/s/reader_4b208f99010007b0.html
中川村
作者:九级半 2006-12-13 15:58:46

十、乡侨简史

中川村是蜚声中外的全国著名侨乡。中川海外乡侨的历史可以溯源到1600年前后,距今约四百多年,即第十世胡兆学、胡映学兄弟飘洋过海到沙劳越打铁。海外乡侨现有2万多人,是中川村人口的7倍,分布于东南亚、港澳台、欧美、澳洲、非洲等地区。

中川乡侨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拓荒稳定期:以胡兆学兄弟跨出国门、胡焯猷开发台湾淡水、胡泰兴最早发迹成为槟城侨领为标志。此时的乡侨主要从事传统种植业、打铁裁缝等手工业,以一技之长求生存稳定。二、繁荣兴盛期:以锡矿大王胡子春、胡重益、胡日初、胡曰皆和世界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等一批富侨巨商之涌现为特征。他们主要从事锡矿开采、橡胶种植、中药西制,恰逢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机,战略物资药品紧俏而财源滚滚。三、多元拓展期:以“新闻女王”胡仙、“化工大王”胡秀波、“商贸俊杰”胡思杏等为代表。他们精通中英文,从事的行业向多元化国际化拓展,有新闻、金融、建筑、旅游、汽车、制鞋、木材、房地产、化工产品、转口贸易等。

以爱国侨领、世界万金油大王、国际大慈善家、报业大王胡文虎先生为“经典读本”的中川乡侨创造了华侨史上的“中川冰山”!

十一、旅游景点:

中川古村落是下洋重点开发的旅游区之一。目前,中川村的旅游景点有:虎豹牌楼、胡文虎纪念馆、虎豹塔、胡氏家庙、中川古街巷、名人故居、富字楼、中川文化陈列馆、汤子阁风景区和拟建的客家博物馆等。虎豹牌楼(建于2002年9月26日,耗资78万元,再加上胡子钦纪念亭、导游房、停车坪、扩道路等,总造价258万元)雄伟壮观,气宇轩昂;李鹏委员长的题词“胡文虎纪念馆”几个大字,浑朴厚重,形柔神刚。胡文虎纪念馆是在虎豹别墅(建于1946年冬,耗资46万港元)重修后于1994年9月18日正式开馆的。它采用砖木混凝土结构,琉璃瓦顶装饰,中西合璧风格,既古朴庄重,又典雅精致。纪念馆开辟了二十六个展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较全面地展现了胡文虎先生作为爱国侨领、世界万金油大王、报业大王、国际大慈善家的生平事迹。虎豹塔(建于2006年2月16日,造价198万元,再加上园林广场、胡文虎铜像、碑林、游步道等附属工程,总造价为348万元,总建筑面积为970多平方米)参照香港“虎豹别墅”的虎塔进行设计,塔高七层(45.66米),塔形为八卦式,钢筋水泥琉璃葫芦顶建筑,矗立在逶迤的虎形山腰,巍峨古雅,雄浑壮观;中川秀雅,尽睐尽挹。胡氏家庙是福建百家祠的典范之一,是中川文化的缩影摹本。这里有奇特的九级半的典故,有富丽堂皇的宗祠,有高耸林立的功名碑,有鸡内腹的故事,有文武世家的名联字画,有朱德来访的传奇,有客家人独具的民俗……中川古街巷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是古色古香的石道,是纵横交错的迷宫,是中川文化的画廊。名人故居是中川文化的灵魂,它能让游客真正领略到名人真实的生命与风采。它包括胡文虎故居、胡仙祖居(奋耀堂,胡仙是胡榆梯之女,胡文虎养女)、胡赐道故居、胡一川故居、胡兆祥故居等,这里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名人故事。富字楼是永定土楼的艺术瑰宝,是永定土楼中唯一的“字形楼”,是智慧含金量最高的天才创造,是真正有意识地按字构楼的开山之作!中川文化陈列馆设于荣昌楼,是中川文化之河的汇聚萦绕。目前,陈列有华侨西洋文物展、中川文人作品展、中川名人展等,将不断充实完善,打造中川文化的独特品牌!客家博物馆拟由胡文虎基金会投资200万元,在虎豹别墅附近兴建。汤子阁风景区是永定的名胜古迹之一。主要景致有金碧辉煌的西觉寺、嵌壁欲飞的天后宫,旖旎静谧的温泉山庄。玲珑的石桥,婉约的溪流,碧绿的温泉,俊峭的旗山,艳丽的寺宫,构成了一幅旖丽而温婉的休闲胜地与心灵驿站。

(胡赛标供稿,2006年11月30日改于永定侨育中学怀亲楼300室)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9-12 09:44 编辑 ]

胡赛标 发表于 2008-9-12 10:51:33

长篇散文《一座楼的客家》

您好!长篇散文《一座楼的客家》(约10万字)已经完成,但还未出版,正在筹钱。多谢!

[ 本帖最后由 胡赛标 于 2008-9-12 10:52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作随记] 关 于《一 座 楼 的 客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