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萧 发表于 2008-2-11 13:41:53

寻找萧显后裔

  萧显,贵州安顺人,祖籍江西吉安府。曾祖萧授,字安民,明洪武十五年随傅友德南征入黔(调北征南),首任十二营长官司(土司)长官,永乐十六年接梁福总兵官职,充镇湖广、贵州总兵官,宣德十年晋授佩征蛮副将军印、迁左都督,正统十一年授病逝,享年91岁,谥临武伯。

  祖父萧英,萧授次子,明皇诰封平蛮将军。

  父亲萧镇,明皇诰封车骑将军,明宣得二年因战阵亡于贵州威清卫芦笛哨。

  萧显出生于将军世家,生于贵州习安府(今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天顺三年(1459)举人。成化八年(1472)进士,成化十七年(1481)五月升兵科给事,任贵州习安府(安顺)镇宁州同知。后外迁,处迁后老谱没有记载,目前安顺只有一小部份后裔。

  萧显有兄弟四人,长兄萧广、次兄萧昂、四弟萧雄。

  关于此公是否就是“山海关”《天下第一关》题字的作者,目前族中尚有争议,但据老谱记载与传说和正史等比较,此二公系一人的可能性非常大。

  望显公在外的后裔见此信息后与我联系:
  QQ:290354922
  电邮:bjc_059@163.com

孤独行者 发表于 2008-2-29 20:29:13

那个萧显好象是个状元

乌蒙萧 发表于 2008-3-5 13:17:12

古代山海关廉吏故事之十一《敢于驳谬不信邪的萧显》

错,有文为证:

古代山海关廉吏故事之十一《敢于驳谬不信邪的萧显》


萧显,字文明,别号海钓,山海卫(今山海关)人氏,家住东罗城。祖籍在浙江龙泉县。天顺三年(1459)举人,成化八年(1472)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官职。后来相继任镇宁(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衢州(今浙江衢县)同知,最后提为福建按察司佥事。

批驳奏本

萧显在任期间,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强权,刚正不阿。当时,他负责监理本部上奏文牒,极为认真,以防疏漏。
一次,有个武将自报军功,要求朝廷给予重赏。虽己由兵部签了“内容属实,准予上报”的批文,他也慎重办理。因为他早知这位将军是个好大喜功之流,便没急于上奏,而是亲自进行一番调查。结果从知情将士中取得真实可靠的证据,及时批驳了奏折。
原来,那个将军靠朝中颇有势力的后台,夸大自己的戍边功绩,以达到获得皇上重赏后利益均沾的目的。他以为远离京城在边防打仗,皇上不知内情。自是在外我为大,何况朝中有可靠后台给撑腰。量手下将士不敢告密,不趁此大捞一把还待何时!文武大臣都清楚他的后台权势非常大,谁也不敢出面抵触。而萧显认为这是欺君枉上之举,身为朝臣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让奸臣得逞。虽说他的后台权势很大,但是再大也大不过朝纲王法。虽说自己官微职低,又没权势,但不能眼见朝廷受损,更不能被某些人的权势所吓住。
于是他只身深入到参战将士之中,进行明察暗访。果不出所料,奏折上所写的功绩全是虚情,他当即做了手记。心道:真凭实据在手,量那武将不敢反驳。萧显亲手批改了奏折,上报了朝廷。皇上不仅没给那个武将奖赏,还在全体文武大臣面前,不指名地批评谎报战功之事。并严厉明示下不为例,否则一定严惩。尽管后来那个将军十分张狂暗地对萧显施加压力,但得知他有确凿证据在手果真没敢造次。

破除迷信

虽说萧显当时是管军务的,然而对于民间不正之风也认真过问,并且敢于抵制。当他得知涿州出现巫师搞迷信活动,扬言他己神仙附体从东方而来,为百姓祈福消灾。一时间使京城人信以为真,男女信徒纷纷虔诚地身背肩扛土石建祠宇。萧显对此进行坚决的抵制。他认为搞迷信活动误国害民,容易恐惑民心,不利于社会安定。应该对其进行批驳,不让它有传播的市场。
于是连夜写好批驳的文章,第二天公开张贴出去。对巫师的骗人行为给以有理有据的揭发,所言句句切中要害。批的巫师体无完肤,让广大老百姓不被迷信说教欺骗。并严厉指出朝廷早有不允许私建庙宇庵观等明文规定,要求广大民众要认真遵照执行不得有误。进而,及时阻止了信男信女的盲目行动。
可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没过几天就传出神灵发怒大祸要降临了的谣言。一时间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以致惊动朝廷。遭到一些热衷迷信大臣的非议,
萧显拒理上疏。谁料崇尚迷信的宪宗皇帝不仅不支持他,反而传旨让他到左顺门,由一名大臣当面斥责他管的太宽。然而萧显毫不畏惧,据理力争,侃侃陈词,那大臣被驳得理屈词穷,回奏皇上。没几日,朝廷传旨将那巫师逐出涿州。萧显勤于职守,据理力争的精神受到众人的称赞。

被贬犹荣

萧显任兵部给事中一晃就是八年,任职期间他坚持原则,刚正不阿,连皇上都不得不按他的要求办事,一次又一次地触犯心怀鬼胎大臣们的切身利益。为此,对他越来越嫉妒。诬陷、中伤,以至无端弹劾他的奏本接二连三递交皇上。皇上对他也感到头疼,为此萧显遭到降职调离,出任陇州同知(金元以后,每府或州设同知一员。为知府、知州的佐官,分掌督粮、海防、江防、捕盗、水利等),被贬到远离京城的镇宁。
按说这是个令人难受的坏消息,可是萧显没有丝毫难过的情绪。接旨的当天,萧显正在给求字的客人写字画。突然接到朝廷旨令,他心如明镜,毫不慌张。他造就知道镇宁是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不仅经济落后,而且十分偏远。他更明白被贬因由,不但不恼恨,反倒很庆幸。因为他知道,在那些整天毫无世事、一味追求贪图享乐的奸臣眼皮底下办正事、实事是得不到好脸色的。弄不好一旦惹怒了某大臣,说不定会有掉脑袋的危险。趁机远离京城,走为上策。
于是,他谢了圣恩,把调令交给儿子,一面吩咐儿子马上准备行装,一面把所有的字画写完,按时走马上任。镇宁(今属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烟稀少,土地贫瘠。但他承受了这一沉重的打击。面对新的挑战,一如既往地当个好官。他积极发展边疆生产,传播文化、兴办教育。后来被提升为福建按察司佥事。

固守清白

八年后,为弘治戊申(公元1488年),萧显以朝廷所派镇宁同知身份会同衢州府出动稽查官府军队,搜取不少非法刑具,将其全部烧毁,并搜获不少隐藏的壮年男子。此外,他还为当地老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如抚恤没劳力的寡妇、丧失劳力的残人,以及修学舍等。由于他廉政爱民、办事公正,仅过三年,就被朝廷提拔为福建按察司佥事,奉旨管理和监督征募农民垦荒种地屯田诸事,还劝说交纳官税,农民们都争先如期交纳,没任何疏漏。
转年,赶上万寿圣节,萧显被诏入宫内同文武百官一起庆贺。当时,有个姓白的刑部尚书,很看中他的德才和品行准备向皇上推荐。然而,萧显早己看透朝廷内嫉贤妒能之辈日趋增势,而且近年来贪官更加嚣张,自己绝不与其同流合污。虽做高官有厚禄,但保一生清白身。于是以母病为由,奏请皇上批准辞官。由于萧显以德行淳朴厚道名声远播,颇受世人尊敬。就连武皇帝朱厚熙乙丑(1505)年坐福登基时,也没忘把己年愈花甲的萧显诏至宫来,入列众大夫之中。
萧显辞官离任回到山海关,在北山自建“围春山庄”(今燕塞湖东)。他自幼死了父亲,所以终身孝敬母亲。而且,对叔伯兄长极为恭敬。
萧显在山上还建了“墨香亭”“荫秀亭”,每日萧显以习字写诗自娱,以赋诗明志会友。他交友非常讲义气,久而不变。每次得到好朋友故去的消息,他都为之落泪。就连吃菜都不吃荤菜,一连数日以素菜充饥。以此表示对故友的悼念。他幼时就喜欢书法,练得一手好字。出道后,列当时书法名流之三十二位。为他人写了无数幅春联、对联和字画,从不收受礼金、礼品,也从不留姓名。相传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上的巨匾就是它的手迹。通过考察和撰写本地县志的人得知,《重修第一关旧额记》里写道:“……‘天下第一关’笔力沉雄,与形势相称。游者相传为严分宜手迹。考邑志为邑人明兵科给事中福建按察司佥事萧显书。”
萧显擅长写诗著文。所著《镇宁行稿》、《归田稿》、《海钓集》等。他在《围春庄杂感》中写道:
“三十年来走宦途,乞归白发半头颅。
依山结屋坐偏静,临水观鱼兴不孤。
野老崎岖寻橡实,林僧谈笑断松腴。
离家复作还家梦,一夜团栾骨肉俱。
买断山庄景最奇,也堪临水静垂丝。
畏途自庆归来蚤,安枕何妨睡起迟。
适兴聊沽陶令酒,感怀频咏杜陵诗。
插头拄杖堂前坐,绕膝儿孙嬉戏时。”

转至:http://bbs.medall.cn/viewthread.php?tid=36137&extra=page%3D1

乌蒙萧 发表于 2008-3-5 13:25:35

萧氏在唐、宋、明、清各出过一位状元:

历史上的萧氏,自唐趄起至清朝止,各出个一位状元,他们分别是:
唐永泰元年(765年)乙巳科状元萧遘(与僖宗朝宰相萧遘同名)。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状元萧国梁。
明永乐九年(1411年)辛卯科状元萧时中。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科状元萧锦忠
因此,萧显并非状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萧显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