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linhu1973 发表于 2008-1-2 18:06:01

(原创)曾生将军

曾生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2165432549.jpg
曾生将军是广东惠阳人(现深圳市龙岗区坪山街道东纵路石灰陂村),1910年12月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原顾问。曾生的父亲曾庭杰,小名亦曾生,澳大利亚华侨。将军出世,取名曾振声,因客家话“振”与“曾”音近,“声”与“生”同音,人皆呼其为“小曾生”。后,将军干脆改其名为“曾生”。

曾生将军六岁就读于当地福音堂,后进知新书室。十岁赴香港入超然学校。某日,校长胡雨川命将军起立背书,将军客家音重,校长怒斥;将军不服,争辩数言,校长以鞭敲其头;将军愤而夺之,一折两段,回投其身。又有同学绰号“牛头王”,自恃力大,常欺负弱小;将军看不惯,约其至校外草地较量;“牛头王”直扑将军,将军一闪,伸腿绊之;牛头王“嘴啃泥”,将军顺势骑其背,怒揍之。围观同学无不拍手称快。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2165518586.jpg
 


青年曾生卓然有拯世之志。1929年,将军考入中山大学附中,后升中大文学院教育系。高三时曾组织同学罢课,以“班主席”名与校长谈判。1934年,曾生参加中共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开始从事革命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书记,大 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对推动香港、澳门和广东东江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1936年冬,抗日风潮席卷广东,将军被推举为中山大学员生工友抗敌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曾创办《铁轮》杂志;率中山大学学生举行示威大游行,直捣广东省教育厅,名大噪。此事广东地下党曾谓之“过激行为”。1948年,将军于河北涿县由周恩来引见毛择东,毛泽东问将军:“你就是打广东教育厅那个曾生吗? ”将军答:“是也”。毛泽东挥拳作出击之势曰:“打得好!”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2165340342.jpg


 
1938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由香港回到惠阳,任中共惠(阳)宝(安)工委书记,领导组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38年秋,曾生将军受廖承志委派由香港回广东惠阳坪山,脱革履西装,着布衣戎装,以十余支枪起家,开辟东江抗日游击区,由是广东抗日烽火四起,初始有“西征队”、“大华队”、“虎门队”、“铁路队”、“石龙队”等,后统一建制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将军为司令员。 曾生将军为职业革命家,然不减文人本色。于香港海轮工作时,曾创办“余闲乐社”之社刊《余闲》、“赈绥会”会刊《赈声》、“惠坪乐善公所”所刊《坪潮》;于东江纵队时,曾创办《东江民报》。将军以笔作枪,激扬文字,人称“双枪将”。在敌强我弱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他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指示,放手发动人民群众,组织抗日自卫队,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根据地,实行人民战争。与此同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争取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各阶层爱国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有1000多名华侨子弟和港澳爱国青年回国参加游击队,这对部队的建立和早期部队的巩固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1940年8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大队大队长,率部开进东莞县的大岭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1月,指挥所部取得百花洞战斗的胜利,击毙日军长濑大队长以下50余人。广州日军首脑哀叹:“这是进攻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他任司令员。与政治委员林平等率部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夹击下,转战东江两岸,后挺进粤北山区,建立东江抗日根据地,坚持艰苦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接连收复失地,威震南粤。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参加组织护送撤离香港的著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至后方安全地区。抗日战争中,他为创建华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华南抗日武装作出了卓著贡献。

香港大营救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由于大片国土沦陷,加上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加紧对抗日进步人士的迫害,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学者、记者等文化界人士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在内地不能立足,先后从各地转移到香港,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2164749568.jpg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日军进攻香港,并很快占领香港。
中共中央和中央南方局对滞留香港的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处境十分关心。日军进攻香港的当天,中共中央急电周恩来、廖承志、潘汉年等,要求多方设法保护并帮助旅港文化人和民主人士撤离港九,将他们转移到东江抗日游击区等地。南方局和周恩来当即急电廖承志和东江抗日游击队领导人,要求坚决执行中央指示,不惜任何代价,不怕牺牲,积极营救被困在港的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并就安全撤退、转移、安置和经费等问题作了具体指示。营救工作。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2164953463.jpg
曾生将军革命一生,最为得意之举为“香港大营救”。1941年12月7日,按照党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等,与中共南方工委、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同志紧急部署,时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长的曾生将军,接我党驻香港负责人廖承志指示,迅速做好应变准备,将遭到国民党当局政治迫害而聚居于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抢救出来,经澳门、广州湾( 今湛江) 或东江转入后方。曾生将军即派出一支精干的突击队至九龙去协助进行抢救工作,并沿港九至游击区设秘密接待站,以接力形式转送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廖承志等分批会见在香港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文化界知名人士,传达征求大家对撤退方案的意见,并决定撤退时各小组的负责人及联络地点,还分发了隐蔽和撤离时的必要经费。广东地方党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迅速投入营救、护送、接待工作。当日军攻占九龙时,游击队即派两支精干的短枪队进入新界和九龙市区活动,并建立起两条秘密交通线。
曾生将军留白石负责接待工作,第一批到达人员有邹韬奋、茅盾、梁漱溟、千家驹等五十余人,均住白石小教堂。当晚将军设狗肉宴接风,脱险而来的知名人士,一片欢腾。茅盾先生曰:“这顿饭吃得真痛快,比什么八大小山珍味更好,永远也忘记不了。”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2163821213.jpg


1942年1月20日,邹韬奋先生于广东白石龙为曾生将军书写一条幅:“保卫祖国 为民先锋”,一旁题识曰:“曾生大队长,以文士奋起,领导爱国青年组成游击队,保卫祖国,驻军东江。韬从文化游击队自港移阵地,承蒙卫护,不胜感奋,敬书此奉赠,藉表谢忱。”




  日军攻打港九后,文化人和民主人士几易住所,各自分散隐蔽,彼此失却联络。营救人员几经周折,终于设法找到了所有的营救对象,帮助他们安置在安全的秘密住所,以摆脱日军的搜捕和特务的监视、跟踪,然后将他们分批从港岛偷渡过海,护送到九龙佐敦道、花园街、上海街等处秘密接待站,再分别安排他们转移到东江游击区或其他地区。

  1月9日,茅盾、叶以群、戈宝权等文化人在香港洛克道,换上老百姓的便装,打扮成“难民”,由游击队的交通员引领,避开日军岗哨和检查站,至黄昏时抵达铜锣湾避风塘,登上营救人员准备好的一艘大驳船。邹韬奋、胡绳、廖沫沙、于伶等人也先后由交通员带到这里。次日凌晨,交通员又分别将这些文化人带上三只披有草席篷的小艇,乘着铜锣湾出口处巡逻日军换岗之机,疾驶渡海,终于安全抵达九龙市区秘密接待点。
1月11日,几十名文化人打扮成“难民”撤离九龙市区,在游击队的武工队护送下,沿西线入青山道,经过秘密交通线,避开日军检查岗哨,顺利通过日军的封锁线,然后翻山穿谷,渡过深圳河,胜利抵达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随后,一批批文化人、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都陆续被营救出来,并护送到达抗日根据地、游击区和其他安全的地方。经过共产党人及其游击队员几个月的紧张工作,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营救出文化界知名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共300多人,连同国际友人及其他人士共800多人,并接应了2000多名到内地参加抗战的青年,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受到党中央的来电表彰,也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扬。抢救工作从1941年底开始至1942年夏结束,共抢救转移民主人士和文化界著名人士三百多人。将军尚能记忆者有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沈志远、张友渔、韩幽桐、范长江、胡绳、乔冠华、于毅夫、刘清扬、张铁生、张明养、羊枣、千家驹、戈宝权、胡仲持、黎澍、吴全衡、叶籁士、恽逸群、廖沫沙、金钟华、杨刚、吴在东、徐伯听、胡耐秋、黄药眠、胡风、周钢鸣、高士其、萨空了、叶以群、袁水拍、端木蕻良、蔡楚生、司徒慧敏、杨东、于伶、沙蒙、金山、王莹、章泯、宋之的、许幸之、金乃华、华嘉、梁若尘、赵树泰、李枫、蓝马、凤子、盛家伦、郁风、叶浅予、特伟、丁聪、胡考、成庆生、叶方、戴英浪、俞颂华,以及梁漱溟、邓文田、邓文钊、陈汝棠、李伯球等,余汉谋夫人上官德贤女士、南京市长马超俊的夫人、著名电影明星胡蝶女士等。


1945年8月15日,被朱德总司令指定为华南抗日纵队代表,接受在广东的日军投降。1946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和国共两党协议,率领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2164423173.jpg


东纵司令员曾生检阅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共渤海区委员会副书记、渤海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司令员。
1949年10月,率领两广纵队南下组成广东战役南路军,胜利完成作战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前,先后担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中共珠江地委书记、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海军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1974年平反后,先后任交通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顾问等职务。1975年10月,曾生将军任交通部副部长,1979年2月接叶飞之职任部长。将军任期内得意之作为蛇口工业区的创建。1978年9月,将军兼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长,交通部外事局局长袁庚担常务副董事长,主持招商局的日常工作。蛇口工业区创建之初,诽议纷纷,曾生将军排除干扰,高视阔步,三次下蛇口调查研究,重用袁庚顶风创业。蛇口今日已成新兴港口,八平方多公里的港湾兴建起三百多家“三资”企业,西式楼屋林立,夜间万炬通明,千帆争渡,行人如蚁。谁复知将军当年为此曾冒再次被打倒之风险乎?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兼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长。1995年11月20日,病逝于广州。曾生为广东的解放和建设发展以及人民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深圳人民的骄傲。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2165037194.jpg

1978年,叶剑英(中)与曾生(右)。尹林平(右)合影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2172634288.jpg
曾生在深圳召开的东纵成立40周年纪念会主席台上,(左2是曾生),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2165134586.jpg

1995年11月20日在广州逝世。



曾生故居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2164626408.jpg
曾生故居位于龙岗区坪山街道东纵路石灰陂村,为两层砖木结构的客家民居式楼房建筑。1910年12月,曾生就在此出生。

2001年6月,曾生故居被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现陈列有曾生出生时的床铺及其生前使用的生活用品。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坪山街道东纵路石灰陂村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217414549.jpg

   
   

我那一天在深圳的曾生墓前,跟他"对话",我说:" 曾将军,你应当看到我罗某人为了找寻深圳精神所有付出,你在天有灵,也应当要保佑一下我,"言毕,倾盆大雨,我在雨中一动也不动,全身连同波鞋给淋湿了,有时别以为你做的事没人知,(好事坏事不论),这个世界还有一双眼睛看着你,这就是良心。人一生能做到无愧,是一种境界,很多人做了坏事,晚上睡不着觉,我总是睡觉睡到自然醒,心里总是坦荡荡的,能做到这一点,我想也就够了。





法国居里夫人讲



---我认为,你们必须从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求精神力量。在不使我们骄傲的情况下,这种理想主义可把我们的希望和幻想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
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






[ 本帖最后由 luolinhu1973 于 2008-1-2 18:07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曾生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