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壹 发表于 2007-12-15 14:36:02

呵,,,阿秋哥,现在擂茶事业搞得怎么样了啊?

竹芎 发表于 2007-12-15 17:32:11

至今还没喝过擂茶,不知为何物。

阿秋歌 发表于 2007-12-16 11:35:02

刚在工作室接待一位美国华盛顿的客人,喝了擂茶,他说:"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美味的茶,是中国版的咖啡."图片稍后上传.

阿秋歌 发表于 2007-12-16 12:12:31

英语不好,不知道怎么跟他翻译,我们客家擂茶就是唐朝的茶风,后来借助电子词典给他解释,呵呵.
唐代人们如何饮茶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这时要用瓢舀出一瓢开水备用,以竹夹在锅中心搅拌,然后将茶末从中心倒进去。稍后锅中的条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称为三沸,此时要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如果再继续烹煮,陆羽认为“水老不可食也”。最后,将煮好了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前三碗味道较好,后两碗较差。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饮”。这是当时社会上较盛行的饮茶方法。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7-12-18 18:28:56

秋哥以擂茶款待外国友人(图)

2007年12月,秋哥以擂茶款待外国友人

半只客家人 发表于 2007-12-21 12:54:42

真的没见过,教外国人擂茶,怎么不教我?

阿秋歌 发表于 2007-12-24 16:12:24

准备教会南宁人客家擂茶,呵呵。

半只客家人 发表于 2007-12-25 08:38:22

口气太大了点吧?:lol -------"准备教会南宁人客家擂茶"

阿秋歌 发表于 2007-12-27 18:48:42

反正来我工作室的人我都介绍客家擂茶,喝了都说好-------当然,是免费的:lol

阿秋歌 发表于 2007-12-29 16:44:13

茶人宿命
    我的曾祖父和祖父均为民间草医、茶人,嗜茶如命,善用草药和客家三茶为乡人治病,赢得乡人敬仰。及父亲和我,均为教书匠,微薄的薪水甚至买不起好茶。我不想一辈子吃粉笔灰,梦想成为艺术家,遂隐瞒历史,考取了艺术学院音乐系本科,品学兼优,及第四年,事情败露,被赶出校门。一咬牙,与父母不辞而别,在天涯海角流浪七年……
    回乡后,仍怀执着梦想,成立秋歌音乐工作室: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打着赤脚唱山歌的“围龙湾客家童声合唱团”,与朋友共同完成了香港电视连续剧《酒是故乡醇》插曲《开酒歌》创作和录制,上过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录制客家《鸡歌》,广西电视台专题片《纪录人生》,多次在广东等地举办的“泛珠三角优秀客家山歌邀请赛”中获金奖、银奖、铜奖,为贺州宣传片作主题歌《美丽贺州》,编导了一台客家旅游风情晚会《月光.围屋.客家女》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多次应邀赴台湾、新加坡进行交流演出……但所有这些都不足让自由职业的我安身立命,不规律的生活反而让我成了大胖子,走投无路之际,偶然翻开祖父留给我的客家三茶秘方,按配方吃茶半年,体重由83公斤降为65公斤,我还是没有逃脱茶人的宿命……
    不说矣,吃茶去!
                                          茶人秋歌

[ 本帖最后由 阿秋歌 于 2008-4-24 10:48 编辑 ]

阿秋歌 发表于 2007-12-31 09:12:25

昨天,我教会30多位南宁人泡擂茶,图片处理后再传。

有间鞋店 发表于 2008-1-2 20:08:29

有心了:) :)

半只客家人 发表于 2008-1-3 17:16:26

我估计目前楼主还没有在擂茶上取得经济效益吧?:lol 免费能坚持多久?!

阿秋歌 发表于 2008-1-8 16:12:57

免费接待朋友是很正常的,好过上高级饭店呀.

阿秋歌 发表于 2008-1-9 23:38:56

吃茶去

吃茶去---------------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擂茶:汉唐煮茶遗风、日本抹茶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