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猫 发表于 2005-8-5 15:12:06

【转帖】家谱上的祖先都是名人

家谱上的祖先都是名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2005-08-01 11:14:40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侯虹斌 实习记者 阚牧野


  导演们可以说:“我的摄影机不说谎”,可是,决不会有人敢说,“我的家谱不说谎”。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虽是史类文献,事实上,家谱的要旨和核心就是在于要隐恶扬善,蒙蔽真相。古代的家谱纂修,出于抬高家族地位和声望起见,在追溯先祖时,必然要上溯到一个名人或皇帝方才罢休,哪怕是冒认攀附也行。来自鲜卑的地主豪强李世民为了附会自己是老子的后人,把道教立为唐代国教;出身草莽的朱元璋为了与朱熹结下亲缘关系,抬高了理学的地位。而且,出现了凡是姓范的必是范仲淹的后代,姓王的都是王羲之后代的现象,而历史上的坏人都是既没有祖先父母,也没有子孙后裔的。
  早在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至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的。明清时还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利用事先准备、不具姓氏的通用家谱作为“道具”,每当有人延请修谱,填上姓氏即大功告成。这样出来的家谱几乎一个面孔,所出现的欧阳修、苏轼、朱熹、文天祥、方孝孺等名人的题跋序言,其实都是这些“谱匠”的杰作。不了解真相的人还将其视为祖传之宝。
  如果家族历史上出过什么著名人物,受过何种褒奖,为家族争光者,家谱纂修都要大写特写。妇女在家谱中没有地位,但如果是节妇、烈女,受到政府褒奖,立了牌坊,则被视为全家族的光荣,家谱上要专辟一处详细书写。如果家族中有不肖子孙,则一般采用除名的方式。可见,修家谱,也只是话挑好听的说,柿子拣软的捏。不过,正像作家纪伯伦所说的:“我说的话有一半是没有意义的,我把它说出来,为的是也许会让你听到其他的一半。”即使有虚假,但是,它记载和镌刻了太多历史的片断和细节,记载下来,是因为我们毕竟可以能通过它看到不撒谎的那50%。这非常重要。
  是否可以通过修家谱来起到一个粘合剂的作用?对于个人来说,多一种相亲近、相攀认的理由,多一个与更多人交流沟通的方式,毕竟是一件好事;作为一个民族来说,多一些都是炎黄子孙的心理暗示,也未尝不可。可是,也仅限于此。13亿人的最上游都与炎帝、黄帝、蚩尤有关,每个人的同宗都几百万上千万人,那么,这种同宗对于真正的连接人际关系的意义也就被无限稀释了。再通过同宗来攀亲,未免就是一场闹剧了。
  那么,就把修家谱当作一项学术和民间的历史来研究来探求吧。它会让一些人在这里找到乐趣,让另一些人在这里找到安慰。这也不失为一种价值。

幽壹 发表于 2005-8-5 15:21:22

五六代以内家谱,较为可信,,,十代以内尚可信之,太过久远的就权当笑话吧,看过也就算了,没必要太过当真,,,:D

阿端哥 发表于 2005-8-5 15:32:22

Posted by 蓝猫 at 2005-8-5 15:12
家谱上的祖先都是名人
  
那么,就把修家谱当作一项学术和民间的历史来研究来探求吧。它会让一些人在这里找到乐趣,让另一些人在这里找到安慰。这也不失为一种价值
同一语言,同一民系人群通过族谱追源,找到认同,找到亲近感,这也不失为一种价值。客家人根源追踪到粤闽赣就可以了。

阿端哥 发表于 2005-8-5 15:48:10

本帖最后由 阿端哥 于 2017-8-14 16:23 编辑

Posted by 幽壹 at 2005-8-5 15:21
五六代以内家谱,较为可信,,,十代以内尚可信之,太过久远的就权当笑话吧,看过也就算了,没必要太过当真,,,:D

我的观点是,开基一世祖以后的事是确凿的。

蓝猫 发表于 2005-8-5 15:51:37

我们村的开村历史是五百年(元末明初)左右,我想也不止十几代吧。

蓝猫 发表于 2005-8-5 15:52:36

五华蓝姓开基至今,已二十五代左右,我是二十一世的。

阿端哥 发表于 2005-8-5 15:55:55

Posted by 蓝猫 at 2005-8-5 15:52
五华蓝姓开基至今,已二十五代左右,我是二十一世的。

与开基500年会有差错吗?

蓝猫 发表于 2005-8-5 15:58:16

Posted by adg at 2005-8-5 15:55
与开基500年会有差错吗?
基本上没有。


五华开基以来的族谱,记载的都很详细,但以上就有点含糊。

所以,我怀疑我们的祖先不是从福建来的。:D

阿端哥 发表于 2005-8-5 16:15:08

Posted by 蓝猫 at 2005-8-5 15:58
基本上没有。


五华开基以来的族谱,记载的都很详细,但以上就有点含糊。

所以,我怀疑我们的祖先不是从福建来的。:D

翻开丘氏族的开篇,追到姜太公,这姓氏起源肯定没错,但是否我姓就是这一支系,怎知?
族谱开篇也谈到,梅州丘氏一世祖梦龙公,与饶平丘氏的对接存在年代不合的问题,与上杭丘氏才吻合。

所以,一世祖以上的事,置信度差。

幽壹 发表于 2005-8-5 16:15:57

Posted by adg at 2005-8-5 15:48
大错特错!
梅州丘氏一世祖在蕉岭,传二世为两兄弟,兄长二世祖在梅县开基,至我这一代为22世;其弟仍留在蕉岭,为另一支丘氏二世(即丘逢甲那一支系)。
这个能说明什么呢?22代一直在梅州,就能证明家谱记载的22代以前的那些都是可信的么?逻辑不通吧?
我爷爷说起他爷爷仍历历在目,这至少都六代的事了
呵,我上边不是说了吗?五六代较为可信,,,
我的观点是,开基一世祖以后的事是确凿的。
2005年版的梅州丘氏族谱是一个陆河人在发起修订的
22世了,中间修了多少次谱?每修一次,能担保修的人不经由自己的主观,加上一些,减去一些?你能透视这22世以来谱中记载的种种事?否则,又何来确凿之说?

陆河人发起又怎么了?陆河人就能证明22世以前的事都是真的?

幽壹 发表于 2005-8-5 16:18:18

Posted by 蓝猫 at 2005-8-5 15:52
五华蓝姓开基至今,已二十五代左右,我是二十一世的。
我们陆河罗氏,好像也有二十四五代了吧,我好象是二十世还是二十一世的,,,

阿端哥 发表于 2005-8-5 16:27:50

Posted by 幽壹 at 2005-8-5 16:15
这个能说明什么呢?22代一直在梅州,就能证明家谱记载的22代以前的那些都是可信的么?逻辑不通吧?

一世祖以前置信度差,我的观点。
梅县的丘氏二世祠离我800米,我现住的是十一世的祖词。年三十敬祖公族人风俗仍未变。这一世与末世的差错不会偏失太远吧。

shlzy 发表于 2005-8-5 18:25:22

以族谱为线索追溯到更远的历史,的确不可信,因为我们从族谱中看到,黄帝、炎帝到当今的人们都在一百四十代左右,而所有族谱都能详细记载我们的祖先生、卒、葬的“精确”时间,名、字、号具全,然而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可能吗,一般的家族可能吗,所以我也对此一直不认为族谱的准确性,但作为史族的佐证是可以的,况且族谱也只记载祖先光辉的一面,在研究中我个人认为自中原南迁后的历史是比较可信的,因为其时间千年左右,此时的文化也比较普及,相当的家族中都有可能有识字者,因此记载家族史就有了可能,而且许多姓氏都还保存着始祖的坟墓,明代修谱已很普遍,到清代修谱的就更多了。所以有些朋友提出近十代的世系可信,对更上的世系持怀疑的态度,这点我也认同。

阿端哥 发表于 2009-10-9 12:01:32

本帖最后由 阿端哥 于 2017-8-14 16:26 编辑

 十月七日,西阳古田丘氏一世祖(存心公)祖祠重修庆典,来自梅州各地的丘氏后裔共聚一堂,热烈庆祝.有平远大埔蕉岭丰顺广州等.
  来自广州太和的一支,浩浩荡荡一百多人前来庆典,这一支迁出有二百多年,太和丘氏有400多人,这次就来了一百多人.前年,太和的一批后生来梅州自驾游兼寻祖才认祖归宗,族谱完全印证. 庆典席上,我与太和的后生哥座一桌,语言无障碍.
  中华丘(邱)氏总会还派员前来庆典祝贺.发言人强调了血脉的认同,也强调我们族谱的文化认同,这一点很重要。
 该祖祠建于1275年,是宋末元初的年代.迄今七百多年了.

[ 本帖最后由 adg 于 2009-10-9 12:02 编辑 ]

30000 发表于 2009-10-9 12:47:23

都怪丘处机当年路过牛家村,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家谱上的祖先都是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