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17:33:24

各地同宗

川西会倬公
   柳溪氏广东兴宁贽公系会倬公,携三子鹏高,鹏凤,鹏珍,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自广东长乐(五华)县大都老虎石乡,西上巴蜀,居住于四川华阳县隆兴场。2003年春,本人与朋友一起游洛带镇,买到“成都东山客家氏族志”,按图索骥,找到成华区圣灯乡人民塘村陈直谷先生。陈直谷先生为农民企业家,曾代表四川农民访问欧美,他们一家接待我夫妻俩。其家在成都机车车辆厂附近。我说:“68年我在东郊航天部工厂工作时,到这里劳动过,一个年轻大队长接待我们。”直谷先生说:“这个大队长就是我。”宗亲见面,真有缘份。

[ Last edited by 陈汉民 on 2005-2-27 at 20:26 ]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17:52:12

四川资阳陈立宇寻根

--------------------------------------------------------------------------------
重修陈氏族谱序
       盖闻物之生成本于天而人之续绳本乎祖故人之有本亦犹物之有本也人欲究其本必先修其谱属在后裔当情联玉版谊笃宗籓溯前人之统绪而垂记载俾亲疏远近孙若理而可分长幼尊卑纲在纲而不紊夫而后自仁率亲自义触木水而念切本源值春秋而感深霜露则亦代萁裘共敦鸟哺之谊后先辉映永垂燕翼之谋此谱之在余后世者不基重哉倘使人往风微世系或销余兵焚谱牒竟蚀余风霜则念其昔先人无的派之可稽抱残前人虽未尽识其由来亦可略知夫一二恭溯我陈氏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葛藤村嗣后移至福建汀洲宁化县而居焉迨数传而后觀旺公复自此移至广东嘉应州长乐县梓皋约桞溪村虽属辽远之乡实系发迹之地仰前徽者仅存十一于千百良可概矣乃绍瓊公相继而起自粤入蜀始迁于成都府资阳县而落业焉一线之绵延略有可考迄今族内蕃昌嗣孙繁衍竊恐族谱之湮没因稽前人之近绪而或远或近无不各循其序悉列其名以录于篇什之中而存为久远之计庶几敦伦伤纪足增一族之光远祖高会弗抱九原之憾始无忝于族考且有庆于孝孙也岂不休哉是为之序
始祖一世:
千一郎,妣李氏。(六娘)
千二郎,妣刘氏。(五娘)
千三郎,妣罗氏。(五娘)
二世:
千三郎之子
百一郎,妣黄氏。
三世:
百一郎之后
五十四郎,妣袁妙
四世:
五十四郎之后
觀仁,妣氏李
觀发,妣氏
觀旺,(葬于七都梅子坑坐北向南架上金盆形)妣氏冯
五世:
长房:觀仁之后—壬禄,妣氏许
三房:觀旺之后—文禄(葬于菜洞河背坐南向北黄龙出洞形)妣氏竭
六世:
壬禄之后:
独房:
元泰,妣氏杨。
元盛,妣氏李。
元成,妣氏吴。
文禄之后:
独房:
琦:(葬于现坑坐北向南醉卧人形)妣氏刘。续氏黄。
珠:妣氏
瑛:妣氏
····················后面的比较乱不是很清楚就不写了
希望知道我家本源的请告知,谢谢!!!!!!!!!!



--------------------------------------------------------------------------------
发贴时间:2004-2-9 19:36:59 IP:隐藏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17:57:19

派行诗句

柳溪陈氏家族的派行诗句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

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

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

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此家族《派行诗句》为晖公廿一代嗣孙昌积在公元一五七七年六修宗谱时拟定。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18:07:12

柳溪陈氏宗谱序

柳溪陈氏宗谱序
         卷首大汉初平元年左中郎将蔡邕撰;
         卷首唐永贞元年(805)年八月五日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宗元撰;
         初修宋绍兴十二年(1142)壬戊仲春望日赐进士左迪功郎虔州司法参军八世孙千龄谨序;
         初修宋绍兴十四年(1144)甲子十二月朔前进士迪功郎南安仪曹参军楞严居士刘申狱秀序;            
          二修宋绍兴戊寅(1158)春前进士九世孙百龄谨序;
          二修后宋绍兴二十八年戊寅(1160)中和节九世孙导拜手谨叙;
          二修后增二十一世嗣孙德鸣曰旦谨序;
          二修后增宋咸淳癸酉(1273)正月望日文天祥拜书;
          二修后附元至正庚子(1360)乡贡进士安城刘霖云章拜书;
          二修后附至正戊戌(1358)乡进士婣生刘楚拜书;
          二修后附明洪武己己(1389)春广东道监察御史十七世孙仲述谨序;
          三修明洪武三十四年辛己(1401)十五世孙进德敬书;
          三修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春外孙杨士奇敬书;
          三修后附明宣德戊申(1428)赐进士中宪大夫云南临安知府十八世孙正言识;
          四修明景泰六年(1455)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大师吏部尙书前国史总裁邑姻王直谨撰;
          四修明景泰七年(1456)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兵部左侍郎前应天府宰十八世孙公宜谨序;
          五修明正德五年(1510)姻生歐阳云拜书
          五修明正德四年(1509)嗣孙廷魁谨跋;
          六修万历五年(1577)赐进士及第礼部右侍郎前国子监祭酒漳浦林士章谨序;
          六修二十一世嗣孙昌积箸
          七修清康熙二十三年(1692)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姻生梁弓拜书;   
          七修清康熙 二十二年(1691)二十五世嗣孙邦祥识;
          七修后增浙江永嘉宗晚天植撰;
          八修光绪六年(1880)姻生桃源肖鹤龄拜撰;
          八修光绪六年(1880)株林派三十世嗣孙岁进士候选儒學训导扬谨跋;
          九修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江西省政府主席曹浩森谨序;
          九修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主任委员兼赣皖监察使浦阳陈肇英敬序;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18:13:17

柳溪氏部份进士

柳溪氏部分进士(摘自泰和县志)
陈千龄    建炎二年(1128)    从事郎、宁乡令
陈导    淳煕五年(1178)    宁远尉
陈 嗣 宗绍熙四年(1193)    福建提刑檢、建昌参军、南城
陈贯    嘉定四年(1211)   
陈汉孙    嘉定七年(1214)    衡州司法参
陈尧登    绍定二年(1229)    仁和县尉、奉议郎
陈诗文    绍定五年(1232)
陈彬    端平二年(1235)    京西提点刑狱、兵部侍郎
陈鴇    嘉熈二年(1238)    京西提点刑狱、浙西参帅
陈詠    宝祐四年(1256)    辰州教授、湖北运千
陈闵子    景定三年(1262)    永州司尹
陈道全    咸淳四年(1268)    郴县薄、高安尹、岳阳推官
陈阳风    延右五年(1318)    广州路烧钞库大使
陈仲述    洪武十八年(1389)御使
陈士启    永乐二年(1404)    山东参政
陈赏    永乐九年(1411)    广西佥事
陈礼    永乐十年(1412)    思南知府
陈宜    正统七年(1442)    兵部侍郎
陈龙    景泰五年(1454)    庶吉士
陈鹤    成化二年(1466)    兵科给事中
陈凤梧    弘治九年(1496)   左都御使
陈昌福    嘉靖八年(1529)    知县
陈昌积    嘉靖十七年(1538)尚宝司丞、五经博士
陈邦祥    康熙九年(1678)
                        
       (谨供寻根者参考)

       柳溪氏之叔宝派(青溪派)
陈善方    户部主事(1391),知海宁、江陵二县
陈循    永乐十三年(1415)(狀元)   文渊阁、华盖殿大学士

xnchan 发表于 2005-2-25 18:50:31

漢民兄,得知你有德新公分譜,而我則有柳溪景新公分譜,景新公為容之三子,而德新公為容之四子也,大家可算是同宗兄弟,但分譜上亦無說明係暉公之後,故此說是暉公之後心存懷疑,因總譜亦有記載原老譜以往之舊序:
舊譜   興寧【第一世】大派一百念八世
世休次子 贄公   字五十一郎,元歲進士。天歷二年,由江西之泰和柳溪,訓導循州後,功陞太守,道經興寧,見寧山水秀麗,因元末亂作道梗,乃卜居焉。 公妣合葬於興邑東廂三
十裏錦洞村土名吠嚘丁山未向,猛虎跳牆形。 生子二:文、武。按柳溪派出自唐末徽公。因椐行密據江淮。公乃由金陵遷居泰和,改名暉,即為柳溪基祖溯。自黃帝至徽公經一百有八世,查徽公於前兼京褒灌諸公與吾祖贄公本一派同源,故贄公舊傳柳溪派也。然泰和柳溪祠牌譜均無贄公之名,豈前數百年之修譜因而闕然,抑後二十世之宗枝,又分派矣。而均不可得而詳。茲復查江西義門大譜載,    贄公前八代祖墳均葬福建寧化等處其序云。元至正間,陳友諒劉福通蹂躝閩中﹐贄公由閩汀徙居泰和柳溪,因仕入粵﹐歿於明洪武六年﹐遂為興寧開始祖是柳溪固。   贄公故居寧化亦。   贄公祖籍合考唐宋以來﹐江州義門的派悉﹐本宜都﹐而夏商於後﹐得姓受氏﹐其實始於胡公云。
由此看來以往亦有族人懷疑是否徽公之後,而親到江西柳溪查探,不知兄台對此有何看法呢?請指教為何.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19:39:56

回复

对了!咱们是同宗兄弟,都是贽公子孙。要搞清柳溪世系,单是族谱,就简单化了。要站得高一点才能弄清楚。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19:47:08

贽公系属柳溪派

再论兴宁贄公系属柳溪派
    本人是广东兴宁人,从小在家乡读书并长大。在我们老家,四、五岁的小孩,都知道自身属于”柳溪派”。都是老人们一代代口头傳下来的。春节来临,对联“柳溪世德,媯水家声”,早就印在我们脑海里。兴宁城关有柳溪祠,民国时候,一年一度,中学生们都去祠堂敬祖,聚餐之外还有猪肉分。我父亲也去过。在广州的父亲,前不久还对我讲起敬祖情况。贄公旧传,自称为柳溪派。至于江西泰和柳溪氏本身,一九九七年八月我去寻根时,其族谱竟有有关贄公记载,真令人惊喜万分。原来贄公之四世孙月新(武公之孙),其后人不在兴宁,而是居官迁徙在外,他们曾经与江西泰和柳溪族人有联系。泰和柳溪族谱将他们记录在案。显然,“贄公属柳溪派”。有海外人士,对上述判断持否定态度,喋喋不休地发来五、六十封垃圾电子信件,说我“造假”、“编造”,要将我发表的言论“消灭”。说我是“骗子”。这种人不讲道理。我讲给宗亲们听;你不听就罢了。你要消灭一种言论,就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你有证据,别人自然服你。可此辈什么证据也没有,只在那里胡搅蛮缠。我寻根问祖,好象是碍着他祖坟似的。我又没有辱骂你祖先。此人气势汹汹地责问我:“你是专门搞这项工作的吗?”不!本人只是业余爱好,对宗族历史比较感兴趣罢了。你是专门搞这项工作的,就有垄断权吗?此人说我“很坏”。我坏在那里?我寻自己的祖先,与你何干?此人气愤不过,大概我的言论羞辱了他,使他没有面皮,坏了他“专家”名声。
   不反击此辈,可能干扰还会继续下去。你说我“造假”;那你把真货拿出来,让大家见识一下。你想私下里推销私货----那才是地道假货,见不得人;贄公系族人那里会买单?
   泰和柳溪族人来信说:“四川资阳世系,而今没有联系。”失去联系大概也就是才一百多年时间。

         [附]            泰和柳溪族谱关于贄公记载                                          
   十世五十一郎,名贄例赠修职郎,元天历时由泰和柳溪出仕广东循州训导,因盗贼梗阻遂居兴宁,二子。十一世   文 ,一 子。十二世 容 ,四子:玉、维、景、德。十一世武 ,一 子。十二世宜,一 子。 月新(十三世), 一 子 。善爵(十四世,永乐九年登乡荐历任浙江布政使司授紫微堂印),一 子 。 英士(十五世),一 子。 毓(十六世),一 子。 台晋(十七世)。
   四川资阳世系   台晋授武德将军,一 子参与,徙居长乐(五华)横陂墟交溪洋,一 子吉(十九世),一 子 法棋,六子:尙元(二十一世)尚享-----尚坤。尚元之九世孙耀宗入蜀金堂县。


                ----------雄辩史实证明:贄公系是柳溪派-----------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20:09:09

柳溪氏各支派世系

柳溪氏各支派世系
一.长房泗源派(泰和桥头镇店前村陈焕桂)
晖-----承逸-----勇-----稹-----则-----说-----恕-----积中-----(车氏)-----晦叔-----云伯-----士恭-----慈文-----鼎翁-----茂可-----兴文
二.长房泗源派(广东兴宁贽公系)
晖-----承逸-----勇-----稹-----则-----谅-----旦----[]-----[]-----[]-----[]-----[]----彦辅----汝舟---- 贽                           
               
三.长房凤翔派(广东番禺石楼镇大岭村)
晖-----承逸-----勇-----稹-----则-----说-----恕-----积中-----彦约-----华叔----丹一-----季山-----遗庆
四.二房应辅派
晖----承逸------羽-----裕----- 璿-----(言先)-----逵-----厢----茂----萼----世修----鴇----应辅

   (专程去泰和查找长房泗源派族谱,未能填补贽公前世系空白,特此言明)

牧星天 发表于 2005-2-25 20:16:41

我也是“柳溪系”的。
我公太是晚清举人陈献君。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20:40:58

柳溪氏泰和县境内长房勇公派为何宗支低微?

柳溪氏泰和县境内长房勇公派为何宗支低微?
   柳溪氏长房勇公派在泰和县外,人丁兴旺,以广州凤翔派和兴宁贽公派为代表;而在泰和县境内,则人丁式微,数目很少,恐怕只有十来家,占县内柳溪氏不到二百分之一。二零零四年九月,当我去泰和桥头镇店前村会见同宗陈焕桂时,他感慨地说:“咋搞的,长房的人都那里去了?连我这个村,陈姓十几家,长房也就只我一家。”当他听说长房在广东有几十万时,那激动心情,显而易见。
   为什么会如此?一时难于找到答案。不过,还是有线索可以联想,看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件。翻开泰和县志和柳溪族谱,首先就见金兵南渡,建炎三年,金兵烧杀抢掠并抵达泰和,与当地军民交战;其次,德佑元年(1275)和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率众在泰和与元兵垂死战斗;再就是清康熙十五年(1656),江西巡抚金声桓追随吴三桂反叛满清,泰和蒋姓等多姓氏响应。此三次带民族性冲突中,柳溪氏很可能卷入其中。另一种可能性是宗族长期住在泰和,免疫功能低下并单一,遇上凶猛瘟疫,人口大量减员。当然,最大可能性,还是清文字狱时,被迫改姓。
   清朝嘉庆年间,在泰和苑前镇境内,还有长房派居住地勲(泗)源之地名;为什么到现在,只时过二百年,泗源与柳溪一起,地名就消失了呢?柳溪还能找到,泗源却不知在那里。此类问题,留给族人予思考。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21:02:29

德安县车桥义门陈村行

德安县车桥义门陈村行
      二零零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游罢庐山,与朋友一起赶赴德安,下榻于德安县府招待所。第二天一早乘乡间班车西向车桥镇进发。旅途近五十公里,行车一个半小时,一路都是丘山和少量农田。心里猜想:到了车桥,该是大片田地了;可到了车桥镇,大出意外,连田地都看不到,全是山丘;简直就是人烟稀少、鸟兽罕见之地。向居民打听,才知义门村在东南方,离镇有十二华里。镇上既无出租汽车,又无出租摩托车,也借不到自行车,只好走路。村民告诉我:有拉沙车过时,可搭顺风车。真巧,才走一二百米,拉沙车就来了。说明来意,司机十分热情,让我们上车,还拿出证件,他也姓陈。十几里村道,凹凸不平,十分难走,一路颠簸。义门村到了,照样是山,未见田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义门陈村?难于想象。有一间小店,挂牌“义门陈村接待站”。有长者陈得杰,60余岁,热情接待我们,介绍情况。他说:“来者都觉得意外,与想象不同。”我问:“史书记载船载狗食,河哪?”“百犬同槽。没有河”。老人回答。得杰老人从吉安庄回迁,还有一老人从湖北回迁,他们现居义门村。他两领我们参观,“这是金鸡山。” “过去义门横直十公里,现在五公里”,“义门村有一千人,田2000亩”。到处是山,长满了树,粗略计算,田只占百分之五。山间修有相当规模的陈氏宗祠,为近年德安陈氏出资20万所建。据说德安有陈氏男丁3200人,出资四万多,其余为捐赠和借贷。祠堂內有陈氏远祖和义门始祖画像。宗祠前有一堵老旧墙体,得杰老人说:“此墙有二百多年”。                  
    清明时后,有不少人前来敬祖,“汽车都排满了”。
    江州义门陈氏居住地如此偏僻,可见当时社会十分动荡。江西上好村场如此之多,义门陈氏却选择这里。
    村里没有饭店,就在得杰家里用餐,留下一百元并致谢。
    有拉沙车外出,我们又登上驾驶室,到车桥镇转车。
    得杰老人留下电话:0792----4591802。他欢迎同宗前往参观访问,电话上回答疑难问题。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22:07:02

柳溪寻根情怀

柳溪寻根情怀
    水必有源而后流派分远;木必有本而后枝叶茂荣;人必有祖而后子孙蕃衍。为人子孙,岂可以不远念祖先?吾年幼时,凡春节来临,居第斗光门必张贴对联:柳溪世德,妫水家声。吾祖父如兰公谆谆喈喈:“吾辈柳溪陈耶。”及长知祖居地属泰和;临近天命之年,萌发寻根问祖之念,购得泰和地图和县志,末见地图标识柳溪,却可知明清时候,柳溪属古三都。得苑前中学历史老师戴元柱先生鼎力相助,经两年努力,弄清祖居地准确位置,又经半年多,联系上宗亲,终于于一九九七年八月十七日赴柳溪寻根。来到泰和,拜见父老,撫揽宗谱,感慨万千,吾知尊祖敬宗,识诵诗书,皆仰仗祖宗之恩泽耳。然始祖晖何许人也?为何当今柳溪村皆为梁氏?于是乎,一有闲空,就去图书馆总览《资治通鉴》、《唐书》、《宋史》、《清史》、《十国春秋》及各类源流史,意在追忆祖先足跡,找寻自身之根。
            
             (柳溪陈氏广东兴宁支系五十一郎贽例之二十三世孙)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22:12:27

两地晖公是同一人吗?

广东揭阳市普宁某镇陈氏祖先晖公是否就是柳溪氏始祖?
   二零零四年九月二十四日,我来到江西泰和塘洲镇龙口村拜见柳溪氏父老,受到焕琦叔等多位长辈热情接待,村长陈文军专程从城里赶回来,并邀请我去其城里的住家作客。村长告诉我:他去揭阳市普宁做油料生意,见当地有好大的祠堂,其始祖叫“晖公”;他要我写信去查,是否我们这个晖公。我说:“当时为什么不问一下?”“话不通,就没有问。”他答道。过后,我查阅揭阳地图,未能确定村场,恐收不到信,就没有投寄。
   彼此祖先,同属一人,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南宋末年,文天祥带二万多庐陵(包括泰和)子弟赴临安勤王,后转战江西和粤东,在梅州作战失利。潰散的队伍并未留在梅州,脱下军装,躲在潮汕地区,可能性还是较大的。试问普宁陈氏:你祖来自江西吗?你是二十五世(左右)吗?若是肯定的,那咱们就有可能有关联。

陈汉民 发表于 2005-2-25 22:24:03

和陈立言同宗谈祖先迁徙

和陈立言同宗谈祖先迁徙
       咱们同属江州义门柳溪氏贽公派。看到你“广西桂平塘表陈世系”,甚为感慨,祖先迁徙次数竟是如此之多。历代祖先面临战乱和灾荒,选择逃难。汉朝之前不说,达公随东晋南迁,避开了南北朝时中原长达270年战乱;后祖先返回北方,再于唐朝中期,“避难福建仙游”(江州义门谱记);这次人们向南迁徙,正是形成客家人真正原因。中国历史上,迁徙民族和民系,才是有生命力、有开拓精神的。他们来到南方陌生环境,披荆斩棘,面临许多疾病和灾难,逐渐适应了瘴气很重的气候。有许多人和支派都在瘟疫中消亡了,只有极少数幸存下来,还増强了免疫功能。明朝洪武年间,广东兴宁发生江西安远人朱三官作乱(1387),三世祖容携子孙躲进罗岗(镇)溪尾,在大山里头,避开了战乱和瘟疫流行之灾难。须知:当时鉴于战乱和瘟疫,迁的迁走了,兴宁全县才幸存二十多户人家(原有住户)。柳溪氏贽公派挺过来了,六百多年后,发展成二十多万人之大派。“罗崗”,并非罗江,崗与江,客家话发音相同,别混淆了。二世祖文和三世祖容皆葬溪尾。文公于1358年葬梅县洪塘坪,即当今梅县新城。后迁葬溪尾。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抵抗“非碘”病毒传染病问题上,似乎处于南方潮湿气侯的南方人要好一些。去年非碘时期,听说惠州和佛山顺德区是策原地;但佛山和广州传染并不严重,老百姓泰然处之,没事一样:照样去公园,去上街消费,清明时人山人海去上坟,没有一个人戴口罩。当然也不敢去医院。可后来扩散到北京,电视中看到北京医务人员一个个穿戴整齐,象穿着太空服,广东百姓才害怕了,怕全国传染开来,怕影响国运。可能温带人种对病毒免疫功能差一些,似乎如此。扑灭非碘,有关医务人员,有作为官员,贡献很大。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泰和柳溪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