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4-1-28 21:44:40

南華又廬( 【原创】春节访客家民居)

【转帖】著名客家民居代表作“南华又庐”
http://www.lianghui.org.cn/chinese/ChineseCommunity/401678.htm
著名客家民居代表作“南华又庐”迎来百年华诞   

著名的典型客家民居代表作之一的“南华又庐”今天迎来百年华诞。其创建人潘祥初的裔孙——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前全美华人协会会长潘毓刚先生及其堂兄弟全家情牵故里,纷纷从世界各地回到祖居地梅州市梅县“南华又庐”寻根祭祖。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南华又庐”又称“十厅九井”,建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一九○四年),座落于梅县南口镇侨乡村,是梅州地区最大的客家民居之一,也是客家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

该房屋外观宏伟,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屋内分上、中、下堂,二楼共八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屋背有果园,全屋共有一百一十八间房。近年来因其建筑造型独特,具有典型客家民居特色,吸引了众多的观光者。

创建人、著名侨领潘祥初早年飘洋过海到印尼谋生,后在香港发展,发家致富后,热爱故土,与堂叔合资兴建毅成学校即现在的安仁学校,同时还捐资在家乡大举架桥修路之义举。如今,他的儿孙后裔分布在美国、印尼、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计有一百多人,其中有多名博士、学者和企业家。

祖籍广东梅县的潘毓刚先生四十年代迁居台湾,一九七二年创立了先进的计算夫兰光——康登因子的研究方法,为崭新的高空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他曾先后获得联邦德国高级科学家特别奖、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等重大奖项。 (卜瑜、刘翠峰)

中新社2003年9月10日

http://www.lianghui.org.cn/chinese/ChineseCommunity/401678.htm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2-17 at 13:28 ]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4-1-28 22:08:57

来源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hejiafanwu.htm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hejiafanwu.htm

   「南華又廬」建於光緒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距今已有九十六年的時間,是梅縣最大的客家民房,建築造型獨特,亭台樓閣俱全,雕龍畫鳳,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特色。

外觀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images/Dsc00084b.jpg

南華又廬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images/Dsc00086b.jpg
該房屋外觀宏偉,氣勢不凡,佔地10,000多平方米。屋內分為上、中、下三堂,二橫共八堂,左右兩側各四堂(左邊中、興、伊、始,右邊長、發、其、詳),上堂後面還有枕屋一排,廚房二座(左右各一座),屋背有果園,種有各樣優良的岭南佳果。右邊有花園,建有蓮池、石山、奇花異草。


果園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images/Dsc00083b.jpg
果園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images/Dsc00091b.jpg

全屋總共有118間房,大小廳堂幾十個,人稱「十廳九井(天井)」。因創建人潘祥初生有八子四女,八個兒子分居八堂內,則擁有八廳八井,加以上、中二堂的大廳和中央的天井,所謂「十廳九井」的來由。房屋外表是一座完整的屋,其實各堂既可以獨立又可以連體,所以俗有「屋中屋」的稱號。

   
南華又廬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images/Dsc00108b.jpg

祖廳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images/Dsc00097b.jpg
門廊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images/Dsc00118b.jpg
創建人潘祥初發家致富後,積極扶持本村子侄,使他家鄉出了好幾名僑界巨子。據傳潘祥初本身就是從南洋返鄉的華僑,賺了很多錢,起過兩座房子,而「十廳九井」是第二座。他的兒孫後裔計有100多人,已分布海內外(美國、印尼、加拿大、台灣、澳門和香港)各地,有多名博士、學者和企業家。   
創建人像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images/Dsc00092b.jpg


「南華又廬」後人訪談

當地人總稱之為「十廳九井」,單從名字已經可領略到這個客家民房之最的氣勢。如今的「十廳九井」只住有幾戶人,而且正門通常是上鎖的。經過一番轉折,才找到這裡的「負責人」,是一位年上花甲的老伯,叫福田叔,原來他就是創建人的第三代後人,一直守著老屋。


AEC﹕現在就只是你們住在這裡嗎﹖

福田叔﹕還有三戶人家,大部分都到外邊住了。我是第三代,(指著身邊一名年上四十的婦女及小孩),她是第四代,而小孩是第六代。(福田叔引我到右邊房)。


   
祖廳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images/Dsc00115b.jpg
祖廳檐飾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images/Dsc00100b.jpg
祖井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images/Dsc00099b.jpg

福田叔﹕四個孩子就四個廳,兩邊加起來就八個孩子。(從其中一個敞開的房門看見裡面裝修過的一廳一井的房間)

AEC﹕這就是你住的麼﹖

福田叔﹕是的,(引我們進內)這個堂就是一廳一井的,天井里還有水井,以 前沒有自來水就用水井裡的水。

福田叔﹕整座房兩旁有八廳八井,一堂就一廳一井,就一個孩子。每個堂都連 起來,相通的,但也是獨立的。(他邊說邊打開些偏門,與隔壁的堂是可以相通的)這些堂都是雙層樓的,我們也可以上去看看。(登上樓層較矮的二樓,走到面向一片果樹的陽台)這就是花園。(接著福田叔引我到祖廳,祖廳旁的偏間有一座亭式建築物,石圍欄上栽滿花草)

AEC﹕這也是花園嗎﹖

福田叔﹕不是花園,是魚池。(走近才發現石欄下是一井水池,整個亭就建在水池上)


   
      
   


AEC﹕先人還挺會享受的呢,多麼寫意的地方﹗

福田叔﹕哈哈,這邊是魚池,與之對稱的另一邊就是蓮池,種蓮花的。(來到祖廳,正中擺放著創建人潘祥初的黑白相片)

福田叔﹕(自豪地說)這就是我們的祖宗。他當年是最有錢的,全梅縣現在也 難找到比這裡大的屋了。我們這屋是最大的客家建築了,但不是圍屋,而是枕屋,長方體的,而不是圍著的。

AEC﹕很多後代都搬出去了嗎﹖

福田叔﹕現在都出外邊啦,美國、印尼、加拿大、台灣、香港、澳門,都是華僑。

AEC﹕老屋有沒有重新裝修過呢﹖

福田叔﹕裝修啊,很多都是重新裝修過的,(突然低聲地說)文化革命時都破壞了,不然的話,還有更多值得你們看的。


   
      
   


旅遊指南 僑鄉村位於梅州市南口鎮內,距梅州市約30-40公里左右,從梅州火車站出發,乘的士可直達村口,廣州火車站每天都有兩趟至梅州的火車,票價105元,車程約8小時。

来源 http://210.14.225.26/OTA/china_attraction/cn_bighouse/hejiafanwu.htm

阿力古 发表于 2004-1-28 22:19:42

这间房子已混入了‘广府建筑’的特色了。

youziq 发表于 2004-8-20 15:30:10

为什么在客家建筑艺术里没有梅县南口的"十厅九井"介绍????

为什么在客家建筑艺术里没有梅县南口的"十厅九井"介绍????南口的"十厅九井"保存得很好,绝不比九井十八厅逊色!

li1724 发表于 2004-9-23 16:52:26

有道理,我支持应该提一提

雨后梧桐 发表于 2004-9-23 17:50:39

既然阁下已经想到了,就请您先介绍介绍嘛.

jf01 发表于 2004-9-23 23:39:36

南口的十厅九井规模上比梅城的十厅九井小一些.

andrew 发表于 2004-9-24 10:57:44

南口南華又廬   九井十廳 圖片集
請點擊梅州南華又廬
http://www.pmh.com.cn/photo/photo.htm

youziq 发表于 2004-9-27 11:14:44

在九井十厅的对面看过去,好像挺神秘的!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4-11-14 19:30:13

这个是南口的吧。
http://mxdj.meixian.gd.cn/fg/images/fg009.jpg

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4-11-17 14:11:43

为什么起名为“南华又庐”而不是“南华右庐”??是否原来他们本族人已经有了“南华庐”,觉得这个屋名好,他们后人给后来再建的房子起名“南华又庐”??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4-11-19 at 15:40 ]

Yanzi 发表于 2004-11-17 15:03:47

叫“南华又庐”。

  潘氏南华又庐位于梅县南口镇侨乡村,为十六世祖潘祥初(毓辉)所建。堂内悬有“南华又庐”匾额,题有“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竣工。门联为“南华节度,华国文章”,有其典故。潘氏起源于周,毕公子季孙食采邑于潘,因以为氏。晋中牟潘岳,官居著作郎,以文章传世,名满天下,故称“华国文章”。北宋名将潘美,于宋初率军南下,克南汉,定江南,累官忠武军节度使,故云“南华节度”。潘岳、潘安均为潘氏远祖,故南口潘氏先有“南华庐”,今日尚存。而潘祥初亦喜爱传统,故将新居命名为“南华又庐”。

[引自《周末画报》]

[ Last edited by 燕子姐姐 on 2004-11-17 at 15:59 ]

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4-11-17 18:55:02

Posted by 燕子姐姐 at 2004-11-17 15:03
叫“南华又庐”。

  潘氏南华又庐位于梅县南口镇侨乡村,为十六世祖潘祥初(毓辉)所建。堂内悬有“南华又庐”匾额,题有“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竣工。门联为“南华节度,华国文章”, ...


果然被我猜对了。

一掬清水 发表于 2004-12-23 13:01:05

应该有人会知道这里哪里照的吧.

http://www.perng.com/upload/P1010001.JPG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4-12-23 at 13:20 ]

zmy 发表于 2005-2-16 23:42:14

【原创】南華又廬(春节访客家民居)

利用新春佳节假期游览客家古迹既可以了解客家文化,又可以休闲,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那天到南口最初选定是去看培南书院和十厅九井围龙居,我们先去看培南书院,可惜邻居主人外出因培南书院通其厨房所以被其里面栓起来了,我只拍 了个外大门。

http://bbs.mz520.com/UploadFile/2005-2/2005223163514404.jpg

这样就直奔十厅九井方形围龙居(南华又庐),“南华又庐”建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一九零四年)距今己有近百多年的历史,是梅县最大的客家民居。其建筑造型独特;亭台楼阁俱全,雕龙画风,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特色。            
   该房屋外观宏伟,气势不凡,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屋内分为上、中、下三堂,二横共八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左边中、兴、伊、始,右边长、发、其、祥),上堂后面还有枕屋一排、厨房二座(左右各一座),屋背后有果园,种有各样优良的岭南佳果。右边有花圊,建有莲池、石山、奇花异草。全屋总共有118间房,大小厅堂几十个,人称“十厅九井(天井)”。因创建人潘祥初生有八子四女,八个儿子分居八堂内,则拥有八厅八井(天井),加以上、中二堂的大厅和中央的天井,这就是所谓“十厅九井”的来由。
   房屋外表是一座完整的屋,其实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联体,所以俗有“屋中屋”之称。
   创建人的儿孙后裔计有100多人,已分布海内外(美国、印尼、加拿大、台湾、澳门和香港)各地,有多名博士、学者和企业家。
“南华又庐”凤景秀丽环境幽雅,慕名观光者众多,近年来还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前往考察。

http://bbs.mz520.com/UploadFile/2005-2/200522317377132.jpg
上图是南华又庐位置图

http://bbs.mz520.com/UploadFile/2005-2/2005223174256320.jpg
南华又庐全景

http://bbs.mz520.com/UploadFile/2005-2/200522310597775.jpg
南华又庐外围墙


http://bbs.mz520.com/UploadFile/2005-2/2005223165059396.jpg
南华又庐大门


http://bbs.mz520.com/UploadFile/2005-2/2005223161543667.jpg
南华又庐左侧


http://bbs.mz520.com/UploadFile/2005-2/20052231168675.jpg
南华又庐右侧


http://61.144.49.72/bbs/F564182005.2.23.11.28.233.jpg
南华又庐画饰

今天大晚了,改天再给大家上传照片。

[ Last edited by zmy on 2005-2-23 at 17:49 ]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南華又廬( 【原创】春节访客家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