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4-12-17 17:37:16

Posted by 蓝客 at 2004-12-16 17:18
赣南客家的建筑,是新客家的,还是老客家的?

客家迁移的路线,诚如你所云??
什么时候又有新老客家之分的???????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4-12-17 17:47:50

Posted by sungjunghau at 2004-12-17 12:53
傳統建築的"架"為衡量進深之單位,宋代以兩根"桁"(即所謂的'樑')之間距稱為"一步架",
清代則以一根"桁"為一架.
而"間"為衡量面寬的單位,兩根柱子之間距為"一間".
故此張圖片在立面上仍稱為"三間架"(若以清制來說,是不是意味此種形式有三根梁呢?此圖中看不出來)
没有错,桁分“瓦桁”、“棚桁”。
这一类的都叫“三间架”,有时不一定就指三间。说架估计是指梁,代指屋。当然三间架就只有三根梁。
另外,客家人讲墙一般讲“一扇墙”、“一皮墙”,不说面。

蓝猫 发表于 2004-12-17 17:53:47

Posted by andrew at 2004-12-17 14:45
是否在康熙年間,為攻打台灣,曾將沿海居民往內地遷移.
造成閩西,梅州地區的人口壓力,而又往贛州等地內移;即"新客家"?

那我上文所說的應該是老客家.
在清朝以前就已在贛南落戶了.

[ Last edited by ...
大概差不多的年代吧。

蓝猫 发表于 2004-12-17 17:54:26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4-12-17 17:37
什么时候又有新老客家之分的???????
在赣南,本来就有新客与老客(当然是语言学家说的)。

mayonghappy 发表于 2004-12-17 21:17:28

sungjunghau 说的是面宽,和进深是相对的概念.
这一类的都叫“三间架”?这么叫不太合适,虽然他们都是同一类型的,当是有三间,五间,七间,九间的区别.也有叫三间过,五间过的.
按规定,好象三间五架的比较多.唐代<唐会要.舆服志>明<明史.舆服志>里都有写到三间五架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4-12-17 22:19:15

Posted by mayonghappy at 2004-12-17 21:17
sungjunghau 说的是面宽,和进深是相对的概念.
这一类的都叫“三间架”?这么叫不太合适,虽然他们都是同一类型的,当是有三间,五间,七间,九间的区别.也有叫三间过,五间过的.
请看清楚,我说的是上面那个图虽然是一进四间,但在粤北仍然喊“三间架”。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4-12-17 22:22:34

Posted by 蓝客 at 2004-12-17 17:54
在赣南,本来就有新客与老客(当然是语言学家说的)。
幸好不是历史学家说的。

mayonghappy 发表于 2004-12-18 10:31:54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4-12-17 22:19
请看清楚,我说的是上面那个图虽然是一进四间,但在粤北仍然喊“三间架”。
不好意思,没看到你画的 粤北变成“一进四间”(下图) 那图,特意下载看了.那还是三开间的啊,其实就是一个“三间架”的基础上,在进深方向并列一个“三间架”.在面宽上还是三开间的,在每一开间有两个分别从前后入口的房间.堂屋居中,居室分列左右.
你画的那图,是"一明两暗"两种主要类型之一.堂屋(明)居中,居室(暗)分列左右.
另外,古建筑的开间不会有2,4,6,8开间的,只有3,5,7,9,11开间的

[ Last edited by mayonghappy on 2004-12-18 at 10:43 ]

mayonghappy 发表于 2004-12-18 10:40:01

Posted by sungjunghau at 2004-12-17 12:53
傳統建築的"架"為衡量進深之單位,宋代以兩根"桁"(即所謂的'樑')之間距稱為"一步架",
清代則以一根"桁"為一架.

而"間"為衡量面寬的單位,兩根柱子之間距為& ...
多谢参与讨论,没想到三间架的"架",可能还是几步架的省略啊,多谢提醒.
这么好的回帖,andrew 斑竹怎么不给加分呢

supplyabin 发表于 2004-12-18 11:38:45

对,是叫三间架,我妈说以前在老家建房的时候我爸一个人硬是把一个山头挑平了,想想真是苦.....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4-12-18 12:33:50

Posted by mayonghappy at 2004-12-18 10:31
 粤北变成“一进四间”(下图) 那图,特意下载看了.那还是三开间的啊,其实就是一个“三间架”的基础上,在进深方向并列一个“三间架”.在面宽上还是三开间的,在每一开间有两个分别从 ...
这个“一进四间”说三间架是因为有别于潮汕的护错和广府的三间两廊,其外观仍然是三间架,只不过房不够用,在间的中间一分为二罢了。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4-12-18 12:43:23

Posted by supplyabin at 2004-12-18 11:38
对,是叫三间架,我妈说以前在老家建房的时候我爸一个人硬是把一个山头挑平了,想想真是苦.....
以前很多人是这样的,只能靠人力。
平一点的土地都是集体的。
平土地还不是主要的,较地基你得自己去打石头,起墙脚也要石头,两手都会挖出血。
墙的上部好一点,可以用泥砖,但你也得牵牛去踩泥、出砖、荷砖。这些都是自己做的。
但想想老一辈起大的围龙屋,自然又释怀了。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4-12-18 12:53:02

不过,基本上来说,客家民居走到三间架这个份上,已经在岭南民居建筑上落后了。这也是客家人在山区发展的历史必然。
后来,洋楼的兴起,传统的式微,是落后的三间架所注定的,因为它既没有围屋的堂皇的布局,也没有西式民居的实用。
不过,四合院都这样,我们也没有话说。
只不过,传统民居特色的失落,多少给人遗憾。

mayonghappy 发表于 2004-12-18 13:40:58

  没什么落后不落后的,恕我直言,你的这种思想不正.你研究民居就是为了证明哪种民居更先进吗?
  民居的式样种类繁多,每种式样之所以能存在,都有其复杂的自然因素,社会组织因素.经济技术因素,文化观念因素.各民居类型的形成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它的复杂性,不仅仅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因素种类繁多,而且各因素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正是由于其复杂性,研究客家建筑不能局限于客家.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4-12-18 15:05:08

Posted by mayonghappy at 2004-12-18 13:40
  没什么落后不落后的,恕我直言,你的这种思想不正.你研究民居就是为了证明哪种民居更先进吗?
  民居的式样种类繁多,每种式样之所以能存在,都有其复杂的自然因素……
是落后就落后,我不去证明也落后,与我的思想正不正无关。
看到三间架,你就会想到民风淳朴、山清水瘦。
你不能说,你说人比较没有钱,你就是看不起穷人。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粤北最平常的民居——三间架(原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