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行者 发表于 2004-10-2 18:19:51

粤北采茶戏

采茶戏是在民间灯彩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小戏剧种。旧称唱花灯、唱花鼓、采茶戏、大茶或三脚班。流行于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地区和东部的梅县、惠阳地区。原有南雄灯子、韶南大茶、连阳调子等三种流派,1950年后逐渐交融汇合,1959年统 一称为粤北采茶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来,粤北采茶戏加工整理 、改编、演出了《补皮鞋》、《装画眉》、《阿三戏公爷》等二十多个传统戏; 新编的古装戏和现代戏有三百多个,其中的《牛郎织女》、《刘三姐》、《玛瑙 山》、《血榜根》、《晒茶》、《女儿上大学》、《称心花》等,得到好评。一 些剧目的演出,对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了认真的继承革新,广泛借鉴学习兄弟剧种和话剧、电影的艺术长处。采茶戏艺术获得全面的提高。

孤独行者 发表于 2004-10-2 18:24:54

欣赏

《追车记》
rtsp://www.gdwh.com.cn:554/movieRm/df004.rm

《望婿成龙》梅州市五华县文化馆
rtsp://www.gdwh.com.cn:554/movieRm/df003.rm

《拉靠山》韶关市南雄市代表队
rtsp://www.gdwh.com.cn:554/movieRm/df002.rm

浪荡 发表于 2005-9-2 15:44:40

记得小时侯每逢过年就有采茶戏看,还有舞龙舞狮(有九节龙,五节龙),舞麒麟。有几年,江西赣南也有来拜年,元宵还有火龙,节目真实多,很是热闹,而现在都几十年了,没听也没看过,想看都难。首先是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娱乐的节目不同,观念改变,青年人聚在一起就只会赌博.........村里有几位老人会扎马灯,鱼灯相继去世,只有一位会拉二胡唱采茶戏的也已年老,再过几年老人去世,采茶戏就绝迹了,

浪荡 发表于 2005-9-2 16:15:49

有时候真感到是一种悲哀,如果当地政府能把这个民间艺术护持一下,每年拨一点经费嘉奖那些参与者,让人们过一个祥和的节日,又把这些传统民间艺术感染下一代,也许会好些。当这些保留下来的,它会不径而走,传过千山万水,这种客家文化也会吸引外地游客,客家风情文化就会得到更大的弘扬了。前几年,我真有此想法:写一份报告给市领导,把这些的玲玲总总,详细的表达清楚,望能挽救这些民间艺术。再想想在我们市的领导们,社会上传出谁谁某某,哪个不贪?他们会把我们的提议放心上吗?也就做别。唉!为这些民间传统艺术祭奠!

水无痕 发表于 2005-9-2 17:07:43

为采茶戏的穷图末路扼腕三叹!!!

浪荡 发表于 2005-9-5 10:22:27

我痛心:来无后者!

laaiwaan 发表于 2007-8-28 11:49:24

韶關樂昌最多採茶劇(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粤北采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