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akka19820417 发表于 2004-7-28 18:38:17

客籍著名艺术家刘胄人的成长历程

刘胄人出生在汕头,但因父母工作关系六岁就随家人从广州调到平远生活。从幼儿园起到1972年高中毕业,都在平远。平远这地方对刘胄人的成长留下了太多的爱与恨,其父刘寒60年代初就是平远县委宣传部长,是位颇有才情的人,文革第一个被打倒,并作为反革命分子被关进监狱,还准备拉去枪毙,受尽了磨难(其父后来成为广东史学界知名的党史专家,为中国共产党广东党史学会副秘书长、副研究员,2000年12月不幸逝世,著有《刘寒文集》及在全国各地发表过几百篇史论文章),小小年纪的刘胄人(原名为刘利生)成了黑崽子,受尽了精神凌辱,好在其母陈岱容(时为平远县人民医院医生,广东澄海人)十分坚强,支撑了这个家。这段苦难的历史给刘胄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对他以后的成长与成熟可说是一段难得的经历。
刘胄人也算是位颇有语言天赋的人,他能操一口流利的梅县客家话(对平远、蕉岭、五华、丰顺、兴宁、大埔的地方语言亦学得惟妙惟肖)、潮汕话、广州话、普通话,因娶的太太是上海人(其妻为暨南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故也会几句象样的上海话。据悉刘胄人的京剧也唱得特有韵味,人长得南人北相,性格豪爽。
因刘胄人父亲解放前便离乡打游击,并常年在外工作,故刘胄人对大埔家乡相对陌生,但也曾回过几次老家。
刘胄人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后至1977年始调梅县工作,他与陈小奇(其时陈小奇高中毕业后分配在位于平远县超竹镇丰光村境的梅县地区第二配件厂做工人,其后作为平远考生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72年认识,同时认识的还有与陈小奇同厂做工人的廖红球(福建武平客籍著名作家、画家,现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兼《作品》杂志社社长),这些人都是当时平远这个小地方有抱负的文学青年,丰光村这个小地方可谓风水不错,出了不少有成就的人物,如民国初年的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曾任中国驻朝鲜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的吕志先(吕志先原姓姚,据称因故乡所在地地名为两口塘,外出谋生时取两口吕为姓)。如今刘胄人在全国书画界、广东新闻界与陈小奇在音乐界、廖红球在文学界各有成就,续写了“平远宝地育人才”的佳话。(只可惜刘胄人、陈小奇、廖红球都不是平远人!!!)

[ Last edited by ihakka19820417 on 2004-7-28 at 18:52 ]

兴宁客家 发表于 2004-9-2 20:17:44

支持,请楼主再接再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籍著名艺术家刘胄人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