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gdf3 发表于 2005-11-21 19:05:13

改错

前边输入有一点错,共四十派:兆龙啟天逢,斯士能绍文,行仁崇正道,德大众明君,孝作传家典,忠为建国勋,昌隆光太祖,万派一源分。我的邮箱wsgdf3@163.com

古小彬 发表于 2005-11-23 20:15:11

【转帖】龚氏来源

龚氏来源


  关于龚氏的来源,所有古籍的记载都异口同声,看法一致。譬如,《古今姓氏书辨证》指出:“其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汉有龚遂”;《姓纂》则指出:“共工后有共、龚二氏”;《万姓统谱》也指出:“龚氏之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望出武陵。”一说,黄帝臣共工司水土,子句龙继其职,其后为龚氏。据此,龚氏是以祖先的官职及名的一字组成的。

  龚氏源自上古共工氏,由上述的文献看来,是丝毫不容置疑的。同时,在过去漫长的好几千年时间里,也一直未曾发现他们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记录。因此,龚氏可以说是一个一脉相传,血统单纯的大家族,所有姓龚的人,不管身处天南地北,统统都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当然,龚姓男女之间的论婚娶,也是一向不被允许的。

  共工氏是上古时期一个几乎与黄帝的姬氏之族分庭抗礼的显赫家族。4000多年前,他们被列为所谓“四凶”之一,被圣君虞舜流放到现在的河北和辽宁一带,并且开始以单字的“共”为整个家族的姓氏。然后,经过了若干年代,他们为了避仇,又分别巧妙地改变了自己的姓氏,有的在原来姓氏“共”的左旁加上三点水,变成了洪氏;有的则在共字的上面加上一个龙字,成为了龚氏。两个姓氏尽管在外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全都包括有“共”字在内,十足显示了他们的不忘本源,更明白表露了他们的所自来,真是妙不可言。

  由此看来,长久以来在中国各地一直都是族大人众,很有名气的龚、洪二姓,实际上根本就是系出一源的同一家人,彼此间的关系亲密异常呢!

  龚氏,正跟他们谊属兄弟的洪氏一样,过去的2000多年以来,一直是以较南方的苏、浙、皖、赣一带为繁衍中心,并且很早便播迁到了闽、粤之地。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上找到许多具体的证据。

  “二龚”在历史上名气响亮,所有的读书人都知道,指的是汉代的两位著名高逸之士龚舍和龚胜,而这两位深受历来书生心仪的高士,正是距今大约2000年以前汉哀帝年间的江苏武原和彭城人士,由此可见龚氏在江苏的悠久渊源。

  龚舍是一位精通鲁诗的学者,贤名远播。汉哀帝曾一再征召他出来作官,可是三番两次都被他所婉拒,甚至皇帝特别遣派使者亲自登门请他出来当泰山太守,他也当了不到几个月就“上书乞骸骨”。后来又拜他为地位崇高的光禄大夫,他也一样地不肯接受,视富贵如浮云,为后世读书人塑立了不朽典范。

  龚胜,也一样是以好学明经与崇高名节而见称。他虽然曾于汉哀帝时应诏为光禄大夫,但于王莽秉政时即悄然隐退乡里。后来,王莽篡国称孤道寡,仰慕龚胜的高名,曾经奉印绥,安车驷马,恭恭敬敬地征拜他为上卿,可是,龚胜却在“吾受汉厚恩,岂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叹声中,绝食而死,高洁志行,垂诵千古。


据"全球华社网"

如是我闻 发表于 2006-3-7 11:02:59

我有龚氏族谱,但只是我们这一分支的.联系QQ470944401

龚兴年 发表于 2006-5-7 22:34:21

我是广东省广宁县龚氏

我是广东省广宁县龚氏,在广宁江屯镇,800多人口,族谱上写的是从四会县到广宁,属武陵堂,其中一支到阳山县七拱,连山,巳联系上。但我们查不清四会县的龚氏是从那分支来的,有谁知道请告知,电话13929807875

lch123 发表于 2006-12-14 11:53:50

原帖由 gcy 于 2004-10-11 09:57 发表
我们村就我们一家姓龚,但是梅县梅西还有一条村全部姓龚的。

族谱我们家有,快给虫子蛀掉了,五一回家爷爷拿出来晒我才有幸看到,好像是一个小族谱,不知道您拿来做什么用途?如果我春节回家记得这事就给你复印 ...

我是梅县南口镇的,我那边好多姓龚的,呵,有上村下村之分

csf444444 发表于 2009-3-3 13:23:42

谁有英德龚氏族谱?

谁有英德龚氏族谱,能发份给我吗?gzz.999999@yahoo.com.cn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请问:谁有龚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