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shang 发表于 2004-6-3 13:56:26

西部大开发与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在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中大有作为。
http://heritage.tom.com/img/assets/14/kj2.jpg
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弘扬客家文化自然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光大。但客家文化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就是它本身还和世界相沟通。这缘由就在于,在客家第四次大迁徙之际,在一部分客家先民西进四川内陆盆地的同时,另一部分客家先民则远涉重洋,播迁于港、澳、台,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当客家文化的种子在四川农业社会生根发芽的时候,经由后者播撒在海外的客家文化的种子则已开花结果。海外的客家人继承发扬了客家先民敢于冒险、开拓进取、不畏艰难、刻苦耐劳、善于经商理财的优点,率先在海洋文明的土壤上享受着成功的欢乐,以至当今世界著名的华裔工商企业家和政要人物大都出自客籍。

而今,当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各国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笼罩全球之际,海内外的客家人则早已发出“天下客属是一家”的共同呼喊,表现出了空前的凝聚力。在爱国家、爱民族、爱社会乃至爱人类的旗帜下,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的上千万客家人,共勉志业,发展工商,兴学育才,救灾扶贫,为振兴国家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中,弘扬客家文化,利用客家文化来沟通与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推进开放,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不失为一条便捷的通道。
http://heritage.tom.com/Archive/2001/6/6-61117.html

fangshang 发表于 2004-6-3 13:59:09

西部大开发为四川客家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弘扬客家文化是振兴这一地区经济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http://heritage.tom.com/img/assets/14/kj3.jpg

四川客家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分布在丘陵地区,地上缺森林,地下少矿藏,资源贫瘠,经济滞后,人民生活普遍不富裕,离小康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改变这一现状,发展经济,已成为全省各地客家人的迫切愿望。过去,由于现代大工业布局的重点,大多不是偏向平原就是深山,而客家人聚居集中的盆地丘陵地区,则只有远望现代文明的列车从身边绝尘而去,一直失去了追赶的机会。现在,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到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密如蛛网一样的铁路、公路交通线,正好从成都平原向四周幅射、扩散,于是丘陵地区便成为必经的要道。随着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渐次向客家地区转移,这些无疑都会为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持,客家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客家文化的支持。在一个缺少森林矿产资源的丘陵地区,如何利用客家文化的资源优势,在构建适合丘陵地理环境和客家人文特点的特色经济、扩大招商引资上,大打客家牌,大做客家文化的文章,是实现追赶目标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同时还须看到,在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中,随着现代化都市化的发展,传统的客家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如果不能在弘扬客家文化上大声疾呼,未雨绸缪,也许要不了多少时间,一些地方的客家文化特色将随之消失,许多珍贵的客家文化遗产将不再现于人世。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又通过对客家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适应现代化都市化的进程中,让客家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部大开发与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