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licai 发表于 2015-1-13 16:28:15

“丘”氏源流考

   “丘”氏源流考广东丘逢甲研究会副会长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丘立才     “丘”,非姓,乃氏也。丘氏从何而来?氏从姓来:姓为母系社会,氏为父系社会。先有母系社会,后有父系社会。文字、文句、文章、文学、文化、文明伴随着父系社会而出现、生长和发展。当今中华民族的绝大部分姓氏,皆从母系社会的姜、姚、姒、姬、嬴、嬗、妫、姞、妘等姓而来。丘氏从姜姓而来。    姜姓乃羊人之女,羊人即是羌人,今遗有羌族,羌即羊人。古羌人向东迁徙为华、夏等族,后嬗变为汉族的主体;古羌人向西迁徙为藏、彝族等。羌族发源地在禹穴,今岷山(陇蜀)一带。羌人巫师释比,称端公(许)祭祀通神鬼时,戴猴皮帽和敲羊皮鼓。释比作法通神鬼时要戴猴头帽、敲羊皮鼓?传说释比原是天神阿爸布比塔的管家、巫师,名木纳。天神阿爸的三女木姐珠与民间牧羊人斗安珠成亲,求天神允许她与斗安珠回到人间。开始天神不允,后同意其下凡,派巫师协助木姐珠建设羌寨。木纳奉命前往羌寨,路上疲惫休息睡着。醒来见一只山羊把他的经文宝书吃光。他着急,心想没有经文宝书,依据什么做法驱邪。正一筹莫展之际,树上跳下金丝猴对他说:山羊把你的经文宝书吃了,马上把山羊杀了,把羊皮绷制成一面鼓。只要你一敲起羊皮鼓,马上就会想起经文。木纳听这主意好,就跟金丝猴去找山羊,杀了山羊绷制成一面羊皮鼓,作为弄法除邪的道具。金丝猴死后,释比哭着把猴皮制成帽子,视金丝猴为祖先神,作法时戴上猴头帽,帽顶有三凸峰:一代表阴阳,二代表天,三代表地。一旦敲起羊皮鼓,缺损的经文能回忆起,法力大增,羌寨从此繁荣。羌人亦是姜人,炎帝姓姜,大禹姓姒,男人女人所以都是女所生,禹为禺,禺即猴。人与猴、羊必有关系,相伴相随而生。    “羊”、“羌”、“姜”、“半”、“兑”、“悦”、“税”、“说”、“脱”、“思”、“泽”、“西”、“秋”等字都与兑卦符号                              有关。兑卦为秋天、八月,为雨泽、海洋、池涧,为西方、高缺之处,为口舌、肺涎,颜色为白,味道为辛,又为兑分、喜悦,为恩泽、宠爱,为少女情怀,为金银财宝,都是最值得人们去心“思思”的。在此未有文字前,以上内容皆由兑卦符号来表示。    炎帝,姜姓,又称伏羲。画八卦,为连山氏易,称文化创造神。又龙身牛首,龙的传人由此出。神农氏烧山沃土,创制农具,教民播种菽、麦、黍、稷、稻五谷。神农氏还尝百草,试水泉,煮海盐,集市廛,易卜占,称之为人皇。炎帝,名魁隗,又名轨,生于湖北随县厉山,长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史书载:“神农母安登,感龙而生炎帝”,因而有龙的传人之说。炎帝教民农耕,亲尝百草,为中药始祖,被称为神农氏。以德火即王位,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后迁曲阜。纳本永之女为妃,生炎居。由炎帝神农氏姜姓开始,经历代帝皇赐姓及诸侯命氏,至周朝姜太公,再到今天我止,历经四千余年,我是炎帝148代孙,我也是龙的传人。其间史料可考者计有118个姓氏以上,其中单姓氏有姜、丁、井、申、伯、竹、吕、丘、后、封、洪、纪、略、许、裂、旗、畅、庆、节、强、卢、薄、药、露、龚、齐、壬、年、角、其、青、彦、指、崔、望、章、绍、骆、铎、灵、落、伏、宓、服、东、风、虙、陵等74个,复姓氏有三苗、太公、句龙、戎子、吕相、阪泉、东郭、余丘、佘丘、卢蒲、东方、鉏丘等44个。现相传越南开国之君为神农氏四世孙帝明之子,泰国之泰人,寮国之寮人,缅甸之掸人,亦自称为炎帝的流裔。炎帝分明是火的时代,两火炎炎,炎热的夏天,以后才有夏朝。《山海经》记:“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淮南子》记:“尧峕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乌皆死、堕羽翼。”而羿妻偷吃西王母给羿的不死药成为嫦娥奔上月宫,于是日、月始奠成。以上神话说明中国古代天气炎热,被称之为火的时代。炎帝神农氏显示出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发明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的木制农具,尝百草用药治病,中毒于湖南酃县,葬茶陵县(今炎陵县)洣水旁。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有卓越贡献的祖先。炎帝是火的时代,黄帝是土的时代,其过渡是在北方阪泉、巨鹿打了两次战争,炎帝失败到南方开发,黄帝胜利在北方开发。最后黄帝陵在北方的黄土高原上陕西的黄陵县,炎帝陵则在南方湘江支流洣水上的炎陵县。所以炎帝陵是包括我丘氏在内的诸姓氏始祖陵。    姜姓传至五十四世姜子牙(吕尚)。他生于商朝庚丁帝八年(已酉年,公元前1212年)八月初三日,逝于周康王六年(戊辰年,公元前1073年),享年139岁。吕尙行年五十,卖饭延津;行年七十,屠牛朝歌,“太公田不足以偿种”,“渔不足以偿网”。其在朝歌街上摆拆字摊,卜卦甚真,为商纣王封官司户参军,赐宅一区,赏银百两,初为灌檀令。鉴于纣王无道,辞官游说诸侯,曾遇过七十余位君主,而不愿屈从听人,人称其为狂大夫。行年七十二,隐居渭水南滨磻溪时,周西伯姬昌出猎得遇,迎归拜立为师。周武王尊为师尚父,佐周灭纣,周朝始有天下。因兴周功臣,首封山东,都营丘为齐国。齐太公娶司马氏为夫人,长子伋为齐丁公,次子名将具,三子名印。次女邑姜为周武王后,乃周成王之生母。丘氏的上祖是姜子牙,何以姜子牙又称呂尚呢?因为姜太公的祖先伯夷本姓“姜”,他帮助大禹治水,封为吕侯,后人以“吕”为氏。姜子牙(吕尙)兴周灭纣,周武王封地于山东齐国的营丘。三子穆公纪念其父封地为营丘,同时齐太公姜子牙(吕尙)又给三子穆以领地,名曰封丘,世居河南封丘。号称“河南堂”。丘氏祖祠门联:“河南世泽,渭水家声。”所谓“河南世泽”,是指丘氏子孙世世代代居住在河南,深得黄河之恩泽;所谓“渭水家声”,就是指丘氏的上祖姜子牙(吕尚)在渭水之滨磻溪村垂钓,被周文王得遇拜为师,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佐周灭纣,使周朝始有天下,而丘氏子孙后代不得辱没上祖姜子牙(吕尚)的传统家族声誉。由姜子牙封齐国营丘的周朝公元前1046年至今的三千年间,有尚、望、齐、丁、崔、聂、丘、厉、高、卢、柴、年、桓、庆、贺、谷、栾、查、左、骆、连、国、浦、章、柯、井、畅、晏等28种姓氏。山东齐国的营丘,营丘呀营丘,只是丘氏的纪念地,不是丘氏的经营地。经营者:有姜姓,有吕氏、齐氏、丁氏……,按周朝、春秋、战国的宗法封建制,又何尝轮给丘氏经营?但丘氏子孙亦是姜子牙三子印的后代,其时姜子牙让三子也有口饭吃,封印到齐国西南与他国交界的地方经营建设。有《金山丘氏族谱》载:“太公支子(第三子),居河南开封府封丘县,以十八氏(世)支孙开丘氏,尊穆公为始祖,妣古氏,生二子:长子銶、次子锣(幼殇)。”再据其它族谱论证,“二世祖銶公字黄中,妣汤氏,生四子:元、亨、利、贞。 三世祖元公字定高,妣赵氏、续宋氏,生一子:济。四世祖济公,妣刘氏,生二子:尽、书。葬河南大坑凤形。五世祖尽公字戒盛,妣吴氏,生一子:圣。葬封丘县南门大坑月形。六世祖圣公,妣黄氏,生三子:慎、终、追。葬封丘县北门大垄马形。七世祖慎公字育文,妣吴氏,生二子:尚、美。葬封丘县北门大垄凤形。八世祖美公,妣汪氏,生一子:吴。葬封丘县东门大坑龟形。九世祖吴公字被段,妣汪氏,生二子:在左、在右。葬封丘县北门大垄海螺形。十世祖在右公字凤,妣宋氏,生二子:元、春。葬封丘县梅花落地形。十一世祖元公避讳改名言,字竹林、仕泰,封临海王,移居山东,妣王氏,生一子:学。葬山东南门象形。十二世祖学公字常文,妣黄氏,生一子:汤。葬山东西门虎形。十三世祖汤公字登高,妣吴氏,生二子:田、仲。葬山东上天龙形。十四世祖田公字月林,妣翁氏,生一子:红起。葬山东北门金鹅抱蛋形。十五世祖红起公,妣邹氏,生四子:豪、宣、锦、禄。葬山东西门上水鱼形。十六世祖宣公字相高,妣李氏,生一子:坊。葬山东大坐人形。十七世祖坊公字柯桁,妣郑氏,生五子:袁、廷、洪、其、和。葬山东凤形。十八世祖和公字信惠,封为吏部天官,与兄弟五人迁回河南,居开封府林村。妣钟氏,生三子:浇、克、濯。葬林屋侧下片蜈蚣出洞形。”如和公改姓丘,时间当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比孔丘要早50年。追尊始祖印(穆公)为丘氏始祖:印者,我也,禾也;穆者,宗法名也,亦禾也。至于封丘为齐国领地,经东周、春秋、战国多次战争,则存在着许多变易之数。据《唐·宰相世系表》记载,羌族姜钜因佐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有功,在公元前21世纪,夏启立国、姜钜的后人姜封父被封为诸侯,食邑于封丘,并建立民族封帮称为封父侯国。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克殷,封父民族侯国被看成殷商顽民赐于鲁公伯禽为奴,全族迁往山东。西周建立,封丘为康叔封地。由于封丘地处两济要冲,北扼燕赵咽喉,南锁大梁门户,地理位置优越,为水陆交通枢纽,春秋战国时期,为诸侯各国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齐、晋、吴等诸侯国,曾在封丘境内开三次兵车之会。封丘,春秋时曾为卫国封地,战国时也曾为韩、宋、卫、赵等国之地。至于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的800~900年间,封丘为齐国的领地究竟有多长时间,因秦始皇焚烧史书而无法了解。这要看齐国强大与否,强大的话,齐国国境可推过黄河西南岸,包据今河北省的丘县、平乡县的沙丘,和河南省的封丘、商丘、寝丘等地。要知道周公的封地、孔子的家乡——鲁国,公元前255年便为楚考烈王所灭,版图大部分归入齐国。公元前207年刘邦于封丘城内遇漂母给饭解危,于公元前202年才置封丘县。从丘氏始祖穆公在封丘居住至十世,300年间封丘为齐国领地;11世至18世240年间恐怕封丘为他国领地。至于今河南省洛阳市的偃师县绝对不是齐国的领地,无论是西周、东周年间,还是春秋、战国期间。至于“邱”氏的出现则是290年前的事。邱氏族人本来是姓“丘”,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颁发诏谕指示,孔子是至圣,孔子名“丘”,为了尊敬先师,后人必须避讳。于是朝廷的文官开会讨论,议决凡是“丘”氏人,必须在“丘”字的右旁加上“阝”成为“邱”,地名如有“丘”字则改为其他名字。文官们把议决案向雍正皇帝上奏获得批准,从此,“丘”氏族人都奉旨改为“邱”。违背圣旨是犯法的,甚至要杀头的,丘逢甲如不把自己的姓氏写成邱逢甲,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不可能有,更不要说能录取为进士了?到了民国初年(1912年)丘逢甲提出:“姜太公是周朝初年人,孔子是东周春秋时人,没有前人避后人讳的道理。避讳是封建意识,现在是民主时代,不必避讳。”辛亥革命以前丘逢甲的公私文书上都用“邱”,中华民国成立后,丘逢甲即在报上登了一则广告,声明恢复姓“丘”,所以他被称为丘士。经过丘逢甲登高一呼,主张恢复“丘”氏,于是广东、福建一带很多丘氏族人,尤其是与丘逢甲同属一个方言群的客家人恢复了“丘”氏,可仍有不少丘氏族人继续保留了“邱”。中华民国在大陆成立时,台湾地区仍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所以台湾的大部分丘氏族人仍继续保留“邱”,只有丘逢甲家族才使用“丘”氏。诚如江瑔在《丘仓海传》中所说:“丘氏为避孔子讳,清雍正禁民间不能用。故台湾之丘氏,自郑氏灭后,即与中原同,尽加邑方而为邱。其实固与明以前之丘氏为同族也。丘氏者,台湾之望族也。”而在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务院于1956年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时,未考虑到“邱”字列入简化字问题,认为“丘”字古代已是简化字,因避讳而变为“邱”,并不属于简化字范畴,因而“丘”、“邱”并存。直到今天,丘氏家族仍是分裂的,原本就是“丘”氏,被清朝雍正帝分成“丘”、“邱”二氏,目前全球500多万人口总数中邱氏比丘氏的人口还要多。甚至有兄弟二人各在办身份证时,竟办成了“丘”、“邱”二氏。当下的报章书刊将“丘”、“邱”列为两个不同的姓氏,人名辞典,电话号码本,电脑系统也将其分开。其实丘氏得姓的时间,约在公元前600年,比孔子得名要早50年,以中国礼法避讳而言,无以先辈之姓而避后辈讳名之理。更何况丘氏从周朝得姓之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一直都是“丘”姓,无有“邱”姓,这就是历史。雍正皇帝不明讳名之礼,遂有“丘”姓避孔丘名之“邱”的谕令,造成同一个家族分裂成二个姓氏家族。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先有家庭后有国家,分裂了家庭也就容易分裂国家。1895年清朝又分裂了中华民族,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至今民族未能统一。希望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取消因避孔丘名之讳而造的“邱”,统一为“丘”。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这不但对丘氏家族具有团结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华民族的统一,也有重要的意义。愿“一国两字”的现状,统一为“一国一字”的未来,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还有大量的艰巨工作要做,让我们共同来努力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丘”氏源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