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uu 发表于 2014-12-3 08:31:27

"熙熙攘攘", 客語怎麼說

"熙熙攘攘", "人潮雜沓", 客語怎麼說 ?
台灣多講 " ji ji jo jo", 可能是怎麼寫?
其它地區怎麼講?


阿端哥 发表于 2014-12-3 15:10:43

攘觋,读作yiòngsàng,指拥挤、热闹和吵闹,也就是熙熙攘攘之意。觋公作法时常常引起人们的围观,场面热闹非凡。“攘”即是拥挤,“觋”即是吵闹,民间认为,觋公言语多,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故“攘觋”一语即转用于表示拥挤和热闹的场面,不过,此称并无贬义。例句:
1、佢当了经理就变了样,常常翘着腿,叼着烟,真系十分觋。
2、这几年佢赚了钱,穿着十分时髦,讲话嗓门又大,真系十分觋。
3、今日系墟日,大街上十分“攘觋”。

阿端哥 发表于 2014-12-3 15:11:36

俗语正解:(30)            “ 觋(sàng)”与得意、傲气
            丘桂贤
  客家俗语“十分觋”“阿觋一样”或“觋公一样”都是比喻某人与众不同,极为得意和傲气,尤其用于讽刺某人装得极有派头和行为高调;“觋脉个!”则是斥责某人得意忘形。
觋,【说文】能斋肃事神明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意思是说,巫觋都是通神的,巫在居住地谋生,而觋则是出远门谋生。“觋”普通话读Xí,客家话读作sàng。有学者考证该字的读音来源应为“圣”,其义仍同“觋”。
原始时期,人们认识自然的水平非常低,愚昧文化充斥。人们一旦遭受疾病、灾难和不测,便认为是鬼魔和外邪所致,往往都束手无策,于是便寻求神灵相助。巫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是社会落后的特异文化。由于巫术非常神秘,从事者又要善于故弄虚玄,因此,巫和觋便从劳动者中游离出来,职业化了。过去,由于觋的活动范围广,故其影响力远大于巫。
觋,客家人多称之为“觋公”,旧时,觋公到处云游,衣着深具特色,其身分极易被辨认。觋公常常手足舞蹈,口中念念有词,行为颇为怪异,每当主家遭遇灾难或不测时,就请觋公来作法化解,因此,觋公享有很高的地位。觋公受到长期厚遇,养成其派头十足,神气傲然的特质,从而,“觋”也就成了装派头与得意的代名词。不同历史时期,由于道教、风水等各种文化的渗入,客家地区觋的作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人们亦视之为江湖术士了。
过去,由于医学水平不高以及宗教因素的影响,巫术在历史舞台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巫术在某些地区仍存。觋,本属名词,但于客家地已转化成形容词或动词了,此亦足以证明,过去客家地区曾深受巫术文化影响;“觋”表达意思多为贬义,从而也可看出客家人对这种奇异文化和迷信行为也是蔑视的。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4-12-5 23:26:47

我认为 iong chang 就系 旺盛 两字。

街市人多,曰 iong,旺也。

iong chang 凑起来就系 旺盛。盛 声母 读ch,韵母 读ang 是白读层次,不难理解。

郭榮罡 发表于 2014-12-25 14:51:35

       gi1 吱 gi1 吱jo1 喳jo1 喳   

阿端哥 发表于 2015-1-26 10:18:45

我们都读“攘sàng”不是chang。

“十分攘”与“十分sàng”的意义完全不同。
“十分旺”与“十分盛”则意义一致。

郭榮罡 发表于 2015-4-6 12:40:20

sarng1 生
sarng1 生tsi4 趣pong4 飯      ,豐富大餐
sarng1 生tsi4 趣ni33 人         ,幽默風趣之人
yi-ong4 嚷
yi-ong4 嚷shui33 唇                ,怎樣
ngi-a1 汝tsoi1 在yi-ong4 嚷ma5 盲gai1 乜 ?      ,你在吵什麼?

yi-ong4 嚷sarng1 生          ,熙熙攘攘   人潮雜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熙熙攘攘", 客語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