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v2 发表于 2014-10-4 15:04:11

客家六虎牌(六胡,六壶)的前世今生—明代叶子戏的嫡传

本帖最后由 hillv2 于 2021-9-24 09:29 编辑

2021.9.24更新
最近在fb上的东亚文化交流群里面,看到有人分享越南的传统纸牌,刚好回想起六虎,找回了以前的一下资料,还顺便发现了一些新的(也有一定历史了。。。)资料,刚好发到这里来,算是做一个备份了。

The suffocated介绍马吊玩法的文章,里面提到了清末的客家六虎牌,由大英博物馆收藏。但是这副牌跟现代六虎牌还是有些许差别的,除了牌面的图案,还有部分数字和单位不一样。
文章一:https://aloneinthefart.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3.html?m=1



文章二:https://aloneinthefart.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23.html?m=1


接下来这个网站是英文网站,里面有关于世界各地牌类游戏的介绍,其中这个页面是介绍中国牌类游戏的
http://a_pollett.tripod.com/cards8.htm
下图对比了不同牌之间的单位汉字(图案)的不同,挺有意思



static/image/hrline/line3.png


相信很多人都在@woodgold 的帖子里(传统客家牌——六胡(拾、贯、索、钱叫法来历))见识到和讨论过这个客家牌了。最近我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博客,博主 The suffocated 系香港著名业余牌艺研究者,博客里的关于六虎牌的系列文章十分有意思,故征得同意后转载于此。
该系列文章一个有六篇,如下:


客家六虎牌(一) 、(二)、(三)、(四);客家六虎牌例(中 / 英)



第一篇http://aloneinthefart.blogspot.de/2010/11/blog-post.html (好像需要翻墙)

客家六虎牌(一)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六虎牌的拾、貫兩門(按圖放大)。
代表一拾的「百子」,充滿馬弔特色(下篇再談)。

香港是移民城市,薈萃多元文化,但城市急促發展,令不少民間傳統技藝逐漸消失。中國的兩大類傳統牌戲,天九及馬弔,前者已慢慢失傳。 即使在香港這個全世界最後的天九堡壘,今人懂得玩的天九遊戲,大致上亦只餘打天九、牌九、十五湖釣魚及斜釘四種。除了賭博味極重的牌九之外,其他三種,日後恐怕後繼無人。

至於繼承了馬弔花色的遊戲,香港人最好打麻雀,在華人世界及日本,麻雀運動亦方興未艾。然而港人受本地電視古裝劇荼毒多年,以為麻雀即是古時的馬弔,源遠流長。查實馬弔與麻雀確有淵源,但後者只繼承了前者的牌面花色。玩法方面,馬弔是以大擊小的鬥牌術,麻雀卻是鬥快結成牌組的湊牌之術,兩者「大纜都扯唔埋」。

真正保育了古代馬弔文化的人,在香港也可以找到,那就是客家人。客家人有多種傳統牌戲,現今玩的主要有「四色牌」跟「六虎牌」,而後者正是馬弔嫡傳。




索、綫(此處「綫」通「錢」)兩門
代表一綫的「毛×」大有文章。

我第一次聽說六虎牌這玩意,是電鋸想寫這個題目,問我懂不懂。我不是客家人,主力研究的亦只是天九,因此愛莫能助,不過天九的歷史,跟馬弔有好些糾結的地方,所以經電鋸一問,就勾起了興趣。可惜我本身不懂六虎牌,而且我們當時關心的又是牌例,所以即使搜集了一些網上資料,也沒自信整理。直至最近,讀者王小發君留言解釋六虎牌的玩法, 令我瞭解多些,也覺得可以先不管牌例,只雜談六虎牌的特質。

六虎牌的起源無從稽考,它是否由客家人發明,我們亦不清楚,甚至要為遊戲釋名,也有一定困難。現時有關六虎牌的最早記述,見於 1886 年由 J.W. Young (1855-1898) 所著的荷蘭語文章《親生、收養與寄養兒童:大清律例之中的有關條款》[1],英語文獻則最早見於 1895 年,由漢學家及曾任英國駐華及駐韓總領事的務謹順爵士 (Sir W.H. Wilkinson, 1858-1930) 所寫的 Chinese Origin of Playing Cards。據務謹順文中所述,六虎牌當時的名稱音譯為 "lieh chih",而此語的註解為 "waste paper" (廢紙)。

我想不起有解作廢紙而拼音為 lieh chih 的中文詞語。讀過務謹順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務謹順人如其名,下筆向來嚴謹,資料務求準確,但他始終是老外,說不定有搞錯的地方。事實上,以後我們會看到他文章中一個明顯錯處,不過現在先回說這個 lieh chih。

由於馬弔花色源自對錢幣的稱呼,故按其音譯,我起初猜測 lieh chih 並非「廢紙牌」,而是「烈紙牌」。烈紙就是燒紙錢的意思。然而燒紙錢通常令人聯想起喪事,所以照道理,人們不應為牌戲取這麼不吉的名字。當然,說不定在六虎牌的起源地,六虎牌是節日才玩的東西,而人們也會在節慶燒紙錢,不過這樣的猜測,還是有點誇張。

之後蒙讀者 wing 賜教,發現 lieh chih 可能是「列子」。從網上搜尋,亦知「列子」現今在內地一些地方是牌戲術語,乃組合的意思。稱六虎牌為列子牌很貼切,不過舊日有無「列子」這個術語,有點疑問。




Stewart Culin (source: wikimedia.org)
再後來,又發現網頁 Andy's Playing Cards 將 lieh chih 譯成「甩紙」。以「甩紙」解廢紙,聞所未聞,但是加上一個「牌」字,就豁然開朗 ── lieh chih 牌,不就是甩紙牌嗎?

讀者 wing 的猜想跟 Andy's Playing Cards 的猜想都好有道理,不過從街坊生活去看,似乎後者的較有可能。受務謹順訪問的人,或許不過說他們在「甩紙牌」(即是打紙牌),但務謹順以為「甩紙牌」是專有名詞,就誤將「甩紙」當作牌戲的名稱。

故事來到這裏,又多一個曲折。上世紀研究中國牌戲,最權威者有二人。一位是務謹順,而另一位比他更權威的,是 Stewart Culin (1858-1929)。讀過我的天九系列文章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曾多次引用他們兩位的著作。Culin 是賓汐凡尼亞大學的考古及古生物學者,也是著名的民俗學家及遊戲收藏家。我寫六虎牌這個題目,竟然沒有先翻一翻他的著作,簡直是愚蠢的過失。其實 Culin 於 The Game of Ma-Jong(1924) 一文曾經提起務謹順和這個 lieh chih 牌,但他於文章內將牌名音譯為 lut chi,並提及務謹順的兩副 lut chi 牌是從 Swatow (汕頭的舊稱)與廣州購入。比起務謹順,Culin 的文章往往用的是近粵音的音譯,所以 lut chi 這個譯法,是支持「甩紙」一說的,不過這並非完滿的證據,因為我們不敢肯定「甩」的粵音讀 lat1(粵拼),是從多久前才開始的事。

說到底,若無中文記錄,我們很難確定 lieh chih 或 lut chi 的本名是甚麼。

無論舊稱如何,今天「六虎牌」才是遊戲的名稱,可是名字中的「虎」字,也只是有音無字。考究天九及馬弔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中國傳統牌戲之中,以「虎」、「和」、「湖」作名字的並不罕見,例如看虎、鬭虎、遊湖、遊和、碰和、默和等等;現今麻雀術語之中的「胡牌、食糊、詐胡/糊」的「胡/糊」字,本字也實為「湖」,出自清代「十湖牌」。依循這個框架去看,「六 fu 牌」的 fu 字,應離不開「虎」、「和」、「湖」三者[2]。然而,我曾經請教王小發君客家話的讀音,卻發現這個 fu,客家話發音有若粵音的「父」、「庫」之間,與虎(讀若 ku)、胡/糊(聲調若粵音的「符」)等等,發音未盡相同。

這種差異,可能由於 fu 的本字確非虎、和或湖,但另一個解釋,是六 fu 牌本非客家人發明,而且 fu 也是虎、和或湖三者之一,只是於牌戲傳入客家社群途中產生音變,就正如香港人說的「埋單」(結賬),傳入內地卻變成「買單」一樣。真相如何,又是一個謎。


         

三十八隻牌的最後兩款。
係乜花與乜綫?連客家人都搞錯。
下篇揭曉。

本文以「六虎牌」作為遊戲的名稱,主因是現今六虎牌有所謂「五虎下山」的玩法。無論 fu 的本字是甚麼,以「虎」作 fu,早已進入遊戲之中。另一個原因,是有關六虎牌的文字記述,似多已接受「六虎牌」這個稱呼。例如 C.T. Dobree 所著的 Gambling Games of Malaya 一書,就以中文「六虎牌」及英文 "Luk Foo Pai" 並註解 "Six Tigers Cards" 作遊戲名稱。Dobree 雖非漢學家,但他並非一般作家,而是馬來西亞的前助理警察局長。馬來西亞的賭博法 Betting Act 1953 內文直接提及他的著作,因此他所定的名稱,就算無學術參考價值,亦有實質影響力。


[1] J.W. Young, Versterfrecht, adoptie en pleegkinderen bij de Chineezen. Behandeling der betrekkelijke artikelen van het wetboek Tai Tshing Loet Lé, Tijdschrift voor Indische Taal-, Land- en Volkenkunde, XXXI, pp. 269-302, 1886.
[2] 其實還有一個「壺」字。清李斗《揚州畫舫錄》:
畫舫多作牙牌、葉格諸戲,以為酒食東道。……葉格以「馬吊」為上……次之碰壺,以十壺為上。四人合局,三人輪鬥,每一人歇,謂之「作夢」。……近今盡鬥十壺,而諸例俱廢,……當中提及的「碰壺」,很可能就是「碰和」。「壺」音跟現今「胡牌」或「食糊」的「胡/糊」音顯然吻合,而上文說「以十壺為上」、「近今盡鬥十壺」,可見遊戲也有一「壺數」,但不知與六虎的「糊數」或麻雀的翻數是否相同。由於舊文獻之中,暫時只知《揚州畫舫錄》簡短地以「壺」字入牌,故「壺」字暫不列作「胡/糊/fu」音的可能出處。

客家六虎牌(一) 、(二)、(三)、(四);客家六虎牌例(中 / 英)

Label(s): 傳統遊藝(天九、馬弔、麻雀 …)






hillv2 发表于 2014-10-4 15:11:12

本帖最后由 hillv2 于 2014-10-4 10:47 编辑

第二篇 http://aloneinthefart.blogspot.de/2010/11/blog-post_17.html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客家六虎牌(二)
(Last revised on 2011-01-10)




深圳102歲人瑞黃水娣婆婆最愛打六虎牌
(圖片來源:深圳市民政局)
從歷史發展來看,沒有猶太教,就沒有伊斯蘭教。然而,縱使穆斯林也奉猶太教的摩西五經為上帝啟示的聖書,但沒有人會說「伊斯蘭教是猶太教的分支」。馬弔跟麻雀的關係也一樣,無論兩者淵源多厚,後者也不應視作前者的後裔。

追本溯源,麻雀的遠祖其實是一種由清代馬弔突變而成,稱為「默和牌」的牌戲,而麻雀的直系前身,是一種不知源於何時,但在十九世紀中葉依然流行,叫做「棍牌」的紙牌戲。默和牌與棍牌的發展,應該與許多馬弔及非馬弔系的紙牌戲互有影響,但是由於缺乏文獻,今天我們已難以釐清其中細節,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默和牌之前的馬弔遊戲,莫不以鬥牌為目的。因此默和牌這種湊牌遊戲的出現,可說是一大類基於馬弔花色的紙牌遊戲「脫馬入麻」的分水嶺。現代麻雀風行,更差不多消滅了正宗的馬弔本身。這與天九之反其道而行,從宋、明兩代以湊牌為本的宣和牌之式微,演至明、清兩代以鬥牌為本的「鬭天九」及「打天九」之興起,形成有趣的對比。

今日馬弔系的紙牌戲並未消亡,散居全球各地的客家人居功至偉。縱使六虎牌與明代馬弔大相逕庭,但其牌面花色及玩法,仍深具傳統馬弔的特色。要說六虎是現代馬弔,一點也不為過。




圖一
首行左起:一拾(百子)至九拾
次行左起:一貫至九貫
第三行左起:一索至九索
尾行左起:一綫(毛公)至九綫
右邊另有兩隻特殊牌「×花」與「×綫」
拾貫索綫:馬弔的牌制
一副六虎牌共有三十八隻,包括拾、貫、索、綫四門(圖一,其中「綫」通「錢」,但不讀「錢」),及另外兩隻單牌(圖二)。明代馬弔本有四門花色,分別為十、萬、索、錢,六虎牌只改稱「萬」為「貫」,但仍保留四門;相比之下,麻雀改「錢」為「筒」,並廢去十字門,只留三門。

如果麻雀只是缺了一門,六虎牌並不會顯得特別有馬弔味,但是再作比較,就看得出兩者之別。相信讀者已然發覺,六虎牌作「一拾」及「一綫」用的兩隻牌,是另外取名的「百子」及「毛公」。從務謹順的 Chinese Origin of Playing Cards,以至我於網上看到的其他英文網頁,似都認為「百子」是「百子千孫」的百子 (a hundred sons) 之意。這很可能是誤解。馬弔四門牌共四十隻,其中十、綫兩門各十一隻,萬、索各九,每一門從大到小,排列如下:

[*]十字門:尊萬萬貫、千萬、百萬、九十、八十、七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
[*]萬字門:尊九萬貫、八萬、七萬、六萬、五萬、四萬、三萬、二萬、一萬。
[*]索字門:尊九索、八索、七索、六索、五索、四索、三索、二索、一索。
[*]錢字門:尊空沒文、半文錢、一錢、二錢、三錢、四錢、五錢、六錢、七錢、八錢、九錢。
上面四門牌的定制,並不很有邏輯。根據明代潘之恆《葉子譜》所述,牌名中若有「尊」字,則該牌為同門之中最大。「空沒文」的「空」指錢幣的孔洞;由於錢幣面值愈大孔洞亦愈大,所以以空為尊,本來最小的空沒文,亦因為取「空」字的意頭,變成最大。因此馬弔之中,錢字門的大小順序跟其他三門相反,以大額作細牌,小額作大牌。另外,半文錢別稱「枝花」,一錢即一文錢,一百文錢即一索,但十索卻稱一萬。十字門的「十」,則指十萬。

從馬弔牌張可見,六虎牌的「百子」其實在是十字門的「百萬」,只是六虎因保留了馬弔的十字門缺「一十」牌的特色,故於遊戲中挪用「百子」作「一拾」用。至於錢字門,雖則馬弔本有一錢,但以空沒文為尊。六虎牌也許因此不取「一綫」本身,而以一隻特別牌作一綫用 。六虎牌亦統一了各門順序,以一綫為小,九綫為大,較馬弔的順序方便學習。

「一綫」的真身
今日當一綫用的六虎牌,如圖一所示,是「毛公」。然而它兩隻特殊單牌之中,「×綫」(圖一最右有紅印的牌)也以綫為名,因此以「×綫」為一綫,好像才較為合理。

我懷疑「×綫」才是真的一綫,而以毛公作一綫,可能是現代玩家搞錯。 首先,按務謹順所述,以前的六虎牌,毛公才是兩隻特別單牌之一,一綫反而是一隻不知名的 "ace of cash"。其次,務謹順指綫字門牌張順序,於三人玩的時候,由大至小為:

[*]ace of cash、九綫、八綫、七綫、六綫、五綫、四綫、三綫、二綫。
四人玩的時候,「毛公」及「×花」均歸綫字門,但牌序卻倒過來,從大至小為:

[*]毛公、×花、二綫、三綫、……、九綫、ace of cash。
比較馬弔與上述三人局與四人局的牌序,可見務謹順年代的六虎牌揚棄了「一綫」,而另外引入一隻 ace of cash。若除去「一綫」牌,又不理會 ace of cash,則四人局的牌序與馬弔相同。由此可見,毛公其實對應馬弔的尊空沒文,而「×花」對應枝花 / 半文錢(兩者以花為名,亦合)。根據消去法,「×綫」亦應屬綫字門的 ace of cash。因此,若六虎牌要改變成今天的牌序,以一綫為小,九綫為大,則空沒文(毛公)、半文錢(×花)與 ace of cash(×綫)之中,似乎以挪用並無用數字作名稱的 ace of cash 作一綫最為合適。

歷史上的毛公
講開毛公,務謹順繙譯為 Prince of Mao(即「毛國的國公」),十分搞笑。他於文章中認為毛公是水滸傳一百零八個好漢之一,但這一百零八人的星宿名、綽號及姓名當中,只有「錦毛虎」燕順、「毛頭星」孔明及「金毛犬」段景住才有「毛」字,而稱他們任何一人為「毛公」,似乎十分勉強。查實「毛公」是戰國時代的一名職業賭徒,載於《史記‧魏公子列傳》:
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公子聞所在,乃閒步往從此兩人游,甚歡。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遊,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游。」乃裝為去。夫人具以語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復往歸公子,公子傾平原君客。

公子(信陵君)聽說有兩個才德兼備但沒有從政的人(處士),一位是藏身賭徒當中的毛公,另一位是藏身酒館的薛公。他欲見二人,但二人卻躲起來避見公子。 公子打聽到他們藏身所在,就悄悄步去找他們,結果相交甚歡。平原君聽到這個消息,就對他的夫人說:「當初我聽說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個天下無雙的賢人,如今我聽說他竟然跟賭徒與賣酒的交往,他只是個胡作妄為的人罷。」夫人將此話轉告公子,公子聽了就跟夫人告辭,說:「以前我聽說平原君賢德,所以背棄魏王而救趙國,滿足平原君的請求。卻原來平原君與人交往,只是顯示豪闊,不是求取人才。我身處大梁時,就常常聽說毛公、薛公二人賢能,到了趙國,唯恐見他們不著。像我這種人跟他們交往,還怕他們不要我呢,如今平原君竟以結交他們為恥,這個人不值得結識。」於是收拾行裝準備離去。夫人把公子的話全告訴平原君,平原君聽了就去向公子脫帽謝罪,堅決挽留。平原君的食客們聽聞此事,有一半人離開轉投公子,於是天下的士人又歸附公子門下,令平原君的賓客又因仰慕而盡投信陵君。
所以毛公是 Mr Mao,不是 Prince of Mao。六虎牌的設計者自詡才德兼備(處士),相當幽默。聽聞四川的「貓公牌」與客家六虎牌相近,若然屬實,相信是四川人只識 Chairman Mao 而不知 Mr Mao,方把毛公訛為貓公。

鹿花、梨花與雲錢
無論真正的一綫是毛公抑或「×綫」,今日六虎牌玩家已經習慣以「×花」與「×綫」作兩隻特殊牌。打牌的規則是約定俗成的,我們不應自以為是地要求客家人更正。

「×花」與「×綫」的本稱,於客家人之間似已失傳。據網上幾個有關六虎牌的英文網頁所述,如今客家人似乎多將「×花」唸成「麗花」,將「×綫」唸作「麗綫」。讀者王小發君亦私下跟我說,有客家人亦將麗綫念作「喱綫」。

由於上述英文網頁的作者及王君都各有客家朋友作資料來源,因此這些稱謂應有一定程度的流通。然而「×花」與「×綫」兩隻單牌的「×」字字型顯然不同,因麗花/麗綫一說,實在存疑。

兩隻單牌的名稱,其實於由 J.W. Young (1855-1898) 撰寫的 Bijdrage tot de kennis der Chineesche hazard- en kaartspelen (1886) 一文中早有記載:「×花」實為「梨花」,而「×綫」實為「雲錢」。「錢」字給寫成現今牌上的「綫」字,也可能是製造商出錯所致。

讀者也許會覺得,說六虎牌中的「×綫」為「雲綫」,字型還算相似,但是「×花」的「×」,怎樣也不似是「梨」字呀!這個矛盾其實很易解釋 ── 「梨花」牌還有另一個名稱,叫做「鹿花」,而現今六虎牌上所印的,正是後者。據《隸辨》所載(見台灣《教育部異體字字典》),「鹿」字有異體字型。去掉了頂部及邊旁的一撇,就與牌中的字型相似。

鹿花與雲錢兩個名稱,其他文獻亦有記載。務謹順的文章就稱「×花」為 "Stagflower",直譯就是鹿花。文章也提及當時人稱六虎牌及棍牌中的鹿花為「白花」(Whiteflower)。從 W.A. Chatto 所著 Facts and Speculations on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Playing Cards (1848, p.58) 一書,我們可以找到棍牌(書內稱為「千萬紙牌」Tseen-wan-che-pae)之中「白花」的樣色。何以白花又稱鹿花,讀者看圖自會明白:



圖二:「千萬紙牌」的「白花」
Stewart Culin 於 Korean Games: with Notes on the Corresponding Games of China and Japan (1895, p.139) 一書中,亦用類似粵語拼音將「×花」譯成 Luk Fa、將「×綫」拼成 Wan T'sin。從前者可見「×花」是鹿花;至於後者,Culin 於書的第 135 頁將「千萬」拼成 Ts'in Man,可知 Wan 不是「萬」,亦即是說他拼的並非官話。從粵音推想,Wan T'sin 應是雲錢。王小發君說客家人將「×綫」唸成「喱綫」,可能是客家人先將「梨花」變音唸成「喱花」,然後再將「×花」與「×綫」的兩個「×」字混淆成同一個字之故。

客家六虎牌(一) 、(二)、(三)、(四);客家六虎牌例(中 / 英)

LABELhttp://cdncache1-a.akamaihd.net/items/it/img/arrow-10x10.png(s): 傳統遊藝(天九、馬弔、麻雀 …)





hillv2 发表于 2014-10-4 15:23:16

本帖最后由 hillv2 于 2014-10-4 10:48 编辑

第三篇http://aloneinthefart.blogspot.de/2010/11/blog-post_27.html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客家六虎牌(三)
(Last revised on 2011-01-10)



圖一(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
東風西漸:六虎牌是中國牌藝西傳的 missing link?
上圖是一套西班牙紙牌木刻印版的印刷樣本。驟眼看去,大扺任何香港人都會想起現代麻雀的花色,但這塊印板其實是大英博物館於 1896 年收入的藏品。

紙牌研究者一般都同意紙牌由中國人率先發明,但西洋牌究竟源自中國,抑或只是發展中受中國紙牌影響,就人言人殊。前文提及的 W.A. Chatto,就提到西洋紙牌有中國紙牌的淵源,而務謹順爵士就說得更白,單看其文章標題 Chinese Origin of Playing Cards(注意,不是 ORIGINhttp://cdncache1-a.akamaihd.net/items/it/img/arrow-10x10.png of Chinese Playing Cards!),就知道他力主中國起源論。務謹順於文中提出了不少西洋紙牌源於中國的蛛絲馬跡,譬如早期意大利與西班牙紙牌上的「杯」和「棍」,務謹順就認為是西洋人錯把「万」字倒轉,當作杯的圖案,以及將索子的圖案誤認為棍子的結果。而於他的理論當中,客家六虎牌的地位尤其獨特。

務謹順覺得,若以中國紙牌為西洋紙牌的起源,會有難解之處。比如西洋紙牌多有四門(例如撲克牌有黑桃、紅心、方塊與梅花),但務謹順那個年代的中國紙牌,卻多只有三門(例如棍牌的公、條、餅);此外,好些中國紙牌的各門都是不相統轄的,但西洋紙牌各門卻可以分大小(例如在一些撲克牌遊戲中,黑桃 > 紅心 > 方塊 > 梅花)。務謹順認為,六虎牌有四門,而四門又分高下(拾 > 貫 > 索 > 綫),正好填補了這個迷失的環節。他甚至認為西班牙及意大利紙牌之中的 "Caballo"(馬),實際上是西方人將中國紙牌帶回歐洲時,指「鹿」(客家牌的「鹿花」)為「馬」的緣故。

然而,若然英文維基百科的說法屬實,現今的研究者似乎認為西洋紙牌源自埃及,而不是中國,但無論如何,務謹順的文章確實點出了一些西洋紙牌跟中國紙牌的共通點,不過現代六虎牌的設計,卻又反過來受到西洋牌的影響。

西風東漸:現代六虎牌花色設計
現代六虎牌花色的美術設計很有趣,不但「貫、索、綫」三字用上了特別的美術字體,二至九各個數字,更像「鬼劃符」。可是,若細心觀看的話,讀者會發現牌中的「二、三、四、六」四個數目字,其實用上了撲克牌的黑桃、紅心及方塊(沒有梅花)。從其他網頁(例如 Dylan Sung 的六虎牌網頁)所載的六虎牌照片,我們更發現牌張中的「八」字,與阿拉伯數目字 8 有相似的地方,而我更感興趣的,是牌張中的「五」字,究竟是一盞神燈,還是一個水壼?




圖二
「大字紙牌」原是「十字紙牌」
上圖所用的是由「源利」公司所製六虎牌。若將牌中各門「二、六」兩組牌張拼在一起,得出的就是「大字紙牌,源利廠造」八個字(見圖三左)。以前六虎牌承繼了馬弔牌的花色設計,牌張用的是繪牌(例如見本博《重構明代馬弔牌例(一)》所載圖片)。我初時以為現代六虎牌所謂大字紙牌,是指牌的花色並非繪牌,而是用加大字體顯示牌張名稱。然而按 J.W. Young 所撰 Bijdrage tot de kennis der Chineesche hazard- en kaartspelen (1886,相關段落見此)及 James Platt 所寫的Chinese London and Its Opium Dens (The Gentleman's Magazine, v.274, pp.272-282, 1895),我們卻發現「大字紙牌」原來是「十字紙牌」之訛。前文提過在 W.A. Chatto 的書中,棍牌乃稱為「千萬紙牌」。相信於晚清時期,有些紙牌製造商只以牌面花色的特色作牌具名稱,因此有「千萬」(又稱千兵)的棍牌就稱為「千萬紙牌」,而仍保留馬弔十字一門的六虎牌,就稱作「十字紙牌」。

姑勿論「大字紙牌」的本義,若要用源利廠所製六虎牌拼出「大字紙牌」四字,四隻牌卻要依貫、綫、索、拾來排列,與六虎牌本身「拾貫索綫」的牌序不同。




圖三
讀者可能會以為,只是源發廠造的六虎牌才是這般排法,但翻查 C.T. Dobree 的 GAMBLING GAMEShttp://cdncache1-a.akamaihd.net/items/it/img/arrow-10x10.png of Malaya 一書,以及幾個網站的圖片,可發現無論是馬來西亞的「大發財」嘜、香港天生公司的「雙魚嘜」、中國江蘇製的某品牌,以及上圖香港源利廠所造的六虎牌,基本上除了公司名稱不同之外,用的都是同一款設計。(前文圖中由在下精製的「Alone in the Fart 嘜最靚六虎牌」是例外。為求一致,「大字紙牌」四字改以「拾貫索綫」順序排列。)

為了瞭解這四字的排列方法有甚麼玄機,我將「大字紙牌」四字以逆時針方向排列(圖三中),卻看不出任何頭緒,不過當我將四牌以「拾貫索綫」的次序按逆時針方向排列的時候(圖三右),就發現「大字紙牌」四字,是以先直後橫的方式排列,可是橫排的「紙牌」二字,是由左至右排列,與九萬貫之中的「源利」二字從右至左排列不同。所以,若要一致的話,「拾貫索綫」四門就應以順時針方向來排(亦即是在圖三右之中,掉換一拾與一索兩者),不過這又與現代一般中國牌戲,以逆時針定坐次的慣例不同。

到底「大字紙牌」的排列設計只是巧合或單純的錯誤,抑或六虎牌的玩家坐次根本是順時針方向?現代六虎牌又是誰人所設計?這些可能是永遠無法解開之謎。

以上各篇講的主要都是牌面花色。下篇,我們會約略從牌規着眼,探索六虎牌在中國牌藝之中的位置。

客家六虎牌(一) 、(二)、(三)、(四);客家六虎牌例(中 / 英)

同場加映:從 0:58 開始有許多六虎牌出現的客家 MV。據作者杜邦傑自述:「因為我是外籍人士,雖然對於客家文化並不十分熟悉,但藉著這次的參賽機會,除了蒐集一些客家的資料,另外,我還發現傳統的客家牌遊戲,所以我選擇牌面較大的代表男生,反之牌面較小的當作女生。這代表在愛情的世界裡其實男女地位有時是不對等的,就像這首歌的歌詞也讓我有所感觸一樣。」



LABELhttp://cdncache1-a.akamaihd.net/items/it/img/arrow-10x10.png(s): 傳統遊藝(天九、馬弔、麻雀 …)





hillv2 发表于 2014-10-4 15:25:43

第四篇 http://aloneinthefart.blogspot.de/2010/12/blog-post.html
2010年12月5日星期日客家六虎牌(四)
(Revised on 2011-01-13, 2011-01-26)

之前我們說過六虎牌是「現代馬弔」,實際上只是為了將就讀者,才有這簡單的說法。

明代用馬弔牌玩的熱門遊戲有三種,分別是馬弔、看虎與扯五章/扯三章。看虎及扯章均去掉馬弔牌的十字門,只留萬子、索子及文錢三門,後世花色與馬弔牌相近的中國牌戲,絕大部份亦持同樣做法,麻雀也不例外。現今流行的牌戲中,仍保有馬弔四門花色的,應該只剩客家六虎牌,因此比起其他現代牌戲,六虎牌最符合馬弔的嫡傳身份。

然而六虎牌的玩法,承襲的並非馬弔,而是看虎的部份特色。

若隱若現的看虎
看虎於中國牌戲的發展之中,若隱若現。晚明潘之恆於《續葉子譜》中提及鬭天九(現代「打天九」的前身)時,就提到看虎遊戲:
鬭天九之戲,汪喬孫自廣陵傳來,云是吳興鬬牌法,頗與看虎相似,宜即廣陵人為之然。約法三章甚簡略,於中亦可致思,足術也。去穎入於葉子,亦從其類之變法爾。看虎跟馬弔、扯章和打天九一樣,都是鬥牌遊戲,而不是如打麻雀般的湊牌遊戲。也許民間認為打天九與看虎較相似吧,根據清末民初徐珂所編的《清稗類鈔》,當時人們又稱打天九為打四虎。

看虎去掉馬弔的十字門,只留三門。到了清初,出現了一些專門製作,只得馬弔三門牌的牌具,人們亦將此牌具及用它來玩的牌戲,統稱遊湖,不過當時人們對於遊湖的起源,已經開始混淆。在雍正一朝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的汪師韓,就於《談書錄》之中提到(《清稗類鈔》亦引之):
世人多謂馬吊之後,變為遊湖,亦非也。二者為一時並有,特馬吊先得名耳。馬吊本名馬掉腳,約言之曰馬掉,後又改掉為弔(謂馬四足失一不可行;明時或設腳為角) 。遊湖廣三十葉為六十葉,其名自康熙開始有。然前人用三十葉,其曰看虎(一名鬭虎),曰扯三章,曰扯五章者,即遊湖也。(杭之西湖、蘇之虎邱、揚之紅橋,其船皆曰湖船,客皆曰遊湖。馬掉取乘馬之義,遊湖取乘舟之義耳。)可見汪師韓認為馬弔與遊湖應有同等地位,只不過馬弔先得名字,才令一般人以為遊湖類的遊戲是從馬弔而來。

看虎變 khanhoo,鬥牌變湊牌
看虎從清中葉開始式微,但到了清末,其名稱卻給另一種遊戲承繼。務謹順及 Culin 都提過清末一種用時稱棍牌的牌具來玩的遊戲,稱為 khanhoo。務謹順學得這種遊戲之後,大為鍾愛,於是他於 1890 年代將這種遊戲引入歐洲,改用撲克牌玩,並說服紙牌製造商 Charles Goodall 生產附有 khanhoo 說明書的撲克牌。他晚年甚至以 William Khanhoo Wilkinson 的名字來寫書。

Culin 於 The Game of Ma-jong (1924) 一文中,將此遊戲的名字另外音譯為 kán ú。文章附圖顯示,這種 khanhoo 所用牌具,無疑就是現今的東莞遊湖牌。由於看虎屬於遊湖類別,而 khanhoo 及 kán ú 的發音又與看虎相近,因此我相信 khanhoo 就是看虎的音譯。

電鋸曾經和我私下討論過東莞遊湖牌。那時我仍未認真考究過馬弔紙牌的歷史,故誤以認為東莞遊湖遊戲即汪師韓年代的看虎。電鋸卻正確地指出,汪師韓年代的遊湖牌用的是三十或六十張牌(「廣三十葉為六十葉」,見上面《談書錄》引文),東莞遊湖牌不計鬼牌,也「廣六十葉為一百二十葉」。雖說以雙倍的牌張來玩同一種遊戲並不出奇,但箇中可能有真正的分別。現在我們知道,明代或清初的看虎是鬥牌遊戲,而根據 Culin 的記載,棍牌或 khanhoo 當時又稱為 Ma Tskeuk "Sparrow",亦即麻雀,是現代麻雀的前身,屬湊牌遊戲。故此兩種「看虎」的內涵並不相同。

明代看虎
務謹順引入歐洲的 khanhoo 規則,頗有現代麻雀「上牌」(內地及台灣稱為「吃牌」)的精神,詳情可看上述 Culin 的文章,或維基百科的 khanhoo 條目。儘管此 khanhoo 及現今的東莞遊湖牌承繼了「看虎」及「遊湖」兩個名稱,它們卻無明代看虎這種鬥牌法的內涵。

明代看虎既是鬥牌,自有其合法牌型。打天九有九種合法牌組,看虎的牌型數目也不相上下,但比較缺乏系統,故此處不贅,但它主要的牌型有兩種:

[*]三張同數字但不同門的,稱為「豹」,例如三萬三索三錢,類似撲克牌的「三條」;
[*]三張同門而且數字相連的,稱為「順」,例如三十四十五十,類似撲克牌的「同花順」,但只得三隻牌。
這兩類牌組至今仍留存在六虎牌之中,其中「豹」改稱為「各」,但由於六虎牌有四門,因此「各」除了三條之外,還有四條;「順」則仍稱「順」,不過六虎牌的順子可由三隻至九隻不等,較看虎有彈性。

時間的潮流,淹沒了歷史的痕跡。明代馬弔及看虎的精粹,多已不再存在於現代中國牌戲之中,客家六虎牌的「各」及「順」卻是滄海遺珠。玩慣撲克牌的朋友,可能不覺得這兩種牌型有何特別,但其實在中國古今各類牌戲之中,它們是罕見的特色。

中國惠斯特?
這兩種牌型,以及六虎牌上所印的黑桃、紅心及方塊,都是撲克牌也有的特點。六虎牌其實還有兩項鮮見於中國牌戲,但令人聯想到西方橋牌的規條。第一項就是「叫牌」。每局六虎牌開始之前,玩家都會輪流叫牌,以決定一種稱為「做牌」的權利誰屬。詳見本網誌不日推出的六虎牌例。這種叫牌法,僅見於客家六虎牌,而不見於古今其他中國牌戲。另一項是與叫牌相關的「夢家」制度。合約橋牌四名玩家之中,會有一名作夢,這點六虎牌也一樣。不過做夢的規矩自清乾隆年間已有,根據《揚州畫舫錄》記載,當時有一種稱為「碰壼」的牌戲(名稱很可能「碰和」的變音,但不知規則與碰和牌有多近似),在畫舫上流行的玩法是『四人合局,三人輪鬥,每一人歇,謂之「作夢」』。由於文中並無關於叫牌的記載,而且撲克牌於清末才開始於中國流行,所以此夢家制度似是由清代人獨立發展出來。

現今有些客家玩家說作夢的時候,會說「捉夢」,此語淵源甚古。明代馮夢龍於《馬弔腳例》中,就說「取之曰捉,縱之曰放」,這裏「捉」的意思是擊牌,不過到了後世,客家人的「取之曰捉」就變成「取得夢家地位的謂之『捉夢』」了。

儘管叫人想起西方牌戲的,是客家六虎牌而非務謹順所述的 khanhoo,但諷刺的是,根據英國海軍少將 E.C. Sim 的遊記Our Travels Round The World 1892-94,khanhoo 當時竟又稱為 chinese whist(中國惠斯特;whist 是現代橋牌的前身)。月前我到衣紙舖買「客家牌」,老闆又以為我要買「東莞牌」。真是既生瑜,何生亮。(本系列完)

客家六虎牌(一) 、(二)、(三)、(四);客家六虎牌例(中 / 英)

註:
Sim 所謂 chinese whist,應該只是一種通俗稱呼,而非專有名詞。惠斯特橋牌之中確有一類稱為 chinese whist,例如見 Foster's Complete Hoyle (1897), pp.147-148,不過這種橋牌與 khanhoo 或看虎毫無關係,也應該並非由中國人發明。就好像「德國橋牌」、「西班牙炒飯」或者股票期權的 "European call" 一樣,此處地名只是個用作識別的記號,而不具發源地的意義。

LABELhttp://cdncache1-a.akamaihd.net/items/it/img/arrow-10x10.png(s): 傳統遊藝(天九、馬弔、麻雀 …)





hillv2 发表于 2014-10-4 15:29:56

本帖最后由 hillv2 于 2014-10-4 10:52 编辑

最后一篇,牌例 http://aloneinthefart.blogspot.de/2011/01/blog-post_28.html
客家六虎牌例
2011年1月28日星期五The suffocated、王小發合著
(亦見英文版)

前言
六虎牌是一種客家紙牌遊戲。它比麻雀更富明代馬弔的特色,也是現今依然流行的中國牌戲之中,唯一既保留馬弔四門,又承襲了明代牌戲「看虎」的特色者。然而六虎牌在某些方面又很有西方牌戲的感覺,例如有些牌面印有撲克牌的黑桃、紅心及方塊圖案,而牌例中更有一項令人聯想起「合約橋牌」(contract Bridge) 的叫牌程序,為中國牌戲之中所僅見。

雖然十九世紀已有關於六虎牌的記載,但直至近代,它只有口耳相傳的規則。執筆時,詳細描述六虎牌玩法的文章,印刷媒體只有 Smith and Senst (1996),而網上就只有 Sung (1996) 及 McLeod (2000)。連麻雀這種有例書(史上首部麻雀譜乃於 1914 年發行)的遊戲也發展成現今近廿種地方玩法,沒有例書的六虎牌,分裂成多種俗例也不出奇。

本文第二作者曾研習客家六虎牌,其家族有幾名資深玩家,他們認識一些出入於(不合法)抽水牌局的街坊。文章的第一作者為業餘中國牌藝研究者,儘管他不鼓勵賭博(遑論不合法的),但認為賭坊所行牌例富代表性。本文是兩位作者記錄及整理這些賭坊牌例所得。它與上述三篇牌例均各有出入,有心者不妨自行比較。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儘管我們認為此處所載牌例有重大參考價值,卻無意以任何一方之例為尊。

六虎和打天九一樣,都是每局分多個回合,而每回合由各人輪流出牌或墊牌,基本流程不難掌握。各項規條,除非涉及一個十分關鍵,稱為「老歲牌」的概念,否則均屬常見類型。每局六虎牌可以有三或四名玩家,以下先說明四人局的規則,三人局的情形,將在文末補充。

牌式
一副六虎牌共三十八隻,見下圖。牌張承繼了明代馬弔的分類,分拾、貫、索、綫四門,每門九隻,數字從一到九,見圖中四橫行,惟「一拾」稱為「百子」,而「一綫」稱為「毛公」。綫字門實為「錢」字門之訛,但在六虎牌的流傳過程當中,這個錯誤變得普及起來。圖右的兩隻單牌,為「鹿花」與「雲綫」。鹿花於清末又稱為「梨花」,現今客家人不辨鹿花與雲綫的本字,多以為兩隻牌的第一個字都是「麗」字,或將兩隻牌唸成「喱花」與「喱綫」。




全副三十八隻客家六虎牌
打六虎牌不用「鹿花」,只用其餘三十七隻。根據 C.T. Dobree 所著的 Gambling games in Malaya (1955),一副六虎牌可以用來玩多種遊戲,鹿花也許在這些遊戲中有用。

基本流程
每局六虎牌,可分四個階段:

[*]派牌
[*]叫牌
[*]鬥牌
[*]結算
六虎牌於兩種情形下會流局,第一是鬥牌後因無人得勝而和局,第二是於叫牌階段(詳見下文)因無人「做牌」而流局。每局各人以逆時針順序,一人當頭家、一人當二家、一人作「夢家」、一人當三家(見下圖,有些客家玩家稱作夢為「捉夢」,此「捉」字出自明代馬弔,來源甚古)。首局頭家由各人自行議定或隨機揀選。每局若由頭家「做牌」而和局或勝出,則頭家連任,其他情況(包括頭家做牌但敗陣、無人做牌,或由其他人做牌)一律由下家接任。




玩家座次,按逆時針方向為:頭、二、夢、三家

派牌
每局由頭家派牌,每次牌面向下,派一隻,分十二輪派發。派牌順序為:
(首輪)頭家 → 二家 → 夢 → 三家
(餘下各輪)頭家 → 二家 → 三家完成後做夢者只得一隻,其他人各十二隻。做夢者於整個牌局中甚麼也不用做,可以如字面所言,真的做夢去,直至局終時視乎情況,收取分數。

六虎牌的雲綫加上四門中最小的牌(百子、一貫、一索、毛公),合稱「五虎下山」。派牌後,若有玩家擁有五虎下山,他有權立即宣告勝利。嚴格來說,要宣告自動勝出,必須搶在頭家叫牌之前,不過在街坊牌局之中,若頭家太快開始叫牌,就算想宣告勝利的玩家反應得較慢,一般人也會通融。

手持五虎下山的玩家不一定要立即宣告勝利。他也可以放棄權利,以求在鬥牌階段謀取更大利益,可是於鬥牌時,五虎下山並非合法牌組(但百子、一貫、一索及毛公四隻牌可以組成合法牌組「各一」,見下文),本身亦不構成自動勝出的條件。




五虎下山

叫牌
六虎牌例規定,每局都要有獨一玩家「做牌」。每局先由頭家以叫出「做」或者「唔做」來表示是否做牌(習慣上,若頭家做牌,他會直接出牌,毋須刻意叫「做」),若不做牌,則轉問二家,然後三家。如果有人願意做牌,就可以開始鬥牌,否則流局,並如前述,由下家接任頭家,重新派牌。

如果做牌者是二家或三家的話,以下會簡稱他為「特權玩家」。特權玩家有兩項權責。第一,他有權繞過牌例中有關先手者出牌的部份限制;第二,若他不能勝出該牌局,則必須包賠。頭家做牌並無額外權責,只是剝奪了下家做牌的權利,不算特權玩家。

六虎牌的夢家及叫牌制度,很容易令人聯想起西方的合約橋牌,然而夢家之設於清乾隆年間已有,應該並非舶來品。叫牌制度則來歷不明,類似制度亦不見於其他傳統中國牌戲。

鬥牌
六虎牌的鬥牌方式有如天九,首輪由頭家任先手(注意:並非做牌者任首輪先手),之後每輪由上一輪的勝者任先手。先手出牌以後,下家就按坐次,輪流擊出或墊足與上手同樣多隻牌張。擊牌必須用與上手同類但更高級的牌型,即香港俚語所謂「格食格」。墊牌必須牌面向下,毋須構成任何牌型。墊了或輸了的牌可隨意混放在檯中央,勝出所用的牌則須排列在自己面前。玩家可查看任何牌面向上(即無論勝負,只要並非墊出)的牌。

每回合先手可打出以下三種牌型:

1) 單牌:若先手要出單隻牌,會有特殊規限,這點以後才說明。凡上家出單隻牌,下家只能用同門而較大的牌打,所以「拾」不能打「索」,反之亦然。同門單牌則以數字比大小,亦即九為大、八次之,如此類推。一拾(百子)、一綫(毛公)與雲綫是例外,它們既不能打別的牌,亦不會被打敗,猶如打天九的「至尊」。

2) 各:一副三隻或四隻同數字的牌,猶如香港人玩撲克牌的所謂「三條」或「四條」。例如

[*]三條九(九拾九貫九索 / 九拾九貫九綫 / 九拾九索九綫 / 九貫九索九綫)或
[*]四條九(九拾九貫九索九綫)
均通稱「各九」,其餘「各八」、「各七」以至「各一」亦如此類推。比較「各」的大小,不論門,只比數字大小,唯各一只可用各九打,但各一也不能打擊其他「各」牌。三條只可以用三條打,四條只可以用四條打。例如

[*]八貫八索八綫(各八) > 四拾四貫四索(各四);
[*]八拾八貫八索八綫(各八) 不能打 四拾四貫四索(各四),原因是牌張數目不同,不過此例中,玩家可以拆牌,用三條八來打各四。

3) 順:同門連牌,與撲克牌的同花順 (straight flush) 相若,但三至九隻均可。跟單隻牌的各門不相統轄不同,比較順子的大小,先算門,後算數字。門以拾 > 貫 > 索 > 綫的次序分高下,數字則照字面比大小。如前述,打擊順子時所出張數必須與先手相同。百子與毛公當單牌用時的特殊地位,此處不適用。例:

[*]九八七六貫 > 五四三二貫 > 八七六五綫 > 四三二一綫;
[*]七六五四三二一拾 > 九八七六五四三索;
[*]九八七拾 不能打 六五四三索,原因是牌張數目不同。
牌例規定,無論上家打出以上何種牌型,若下家手中有牌能勝過上家,不能保留實力,必須打擊或將可打的牌墊掉,令自己在墊牌後手上沒有能勝過上家的牌。六虎牌的先手玩家往往利用這條規例,出單隻牌逼下家拆牌。

舉例:頭家先手出二拾二貫二索,二家持六拾、五拾、四拾、四貫、四索、四綫、八綫、七綫、五綫;那問二家可否……

[*]墊四貫、四索、五綫。可以,墊掉兩隻四後手上再無能打各二的牌。
[*]墊四索、七綫、五綫。不可以,墊完牌後手上還有四拾四貫四綫,可打頭家的各二。

老歲牌
六虎牌的規則,會隨牌局變化而賦予某些牌張「老歲牌」(亦稱老人牌)的地位。開始時,九拾、九貫、九索、九綫、一拾、一綫及雲綫都是老歲牌。留意一副六虎牌中只有八隻帶有紅印,當中只有八拾不屬老歲牌。



八隻紅印牌;左邊七隻於開局時為老歲牌
開局後,任何「理論上無敵的單牌」亦成為老歲牌。例如我手持九綫、七綫,而其他人於上一輪已打了八綫。由於八綫已出,九綫又在我手中,故此再無其他人擁有能敵七綫的單牌。因此七綫也成為老歲牌。

要留意,一隻牌是否無敵,並非只從玩家手上的牌及已露面的牌來判斷。如果上例之中,八綫是墊出而非打出,但我從各人的出牌歷史,可以推理出它必然已給墊了,那我手上的七綫也算老歲牌。

先手出牌限制與特權玩家
先手打出的單隻牌,可分九個子類別,按先後順序為

[*]拾字門非老歲牌,
[*]拾字門老歲牌,
[*]貫字門非老歲牌,
[*]貫字門老歲牌,
[*]索字門非老歲牌,
[*]索字門老歲牌,
[*]綫字門非老歲牌,
[*]綫字門老歲牌,
[*]雲綫。
若先手要出單牌,那他未窮盡手中較先類別的牌之前,不得出任何較後類別的單牌(因此雲綫只可於最後一輪由先手打出)。例如有貫在手就不可以出單隻的索或綫,有綫字門的非老歲牌就不能出單隻的綫字門老歲牌。同一子類別內的牌倒無出擊次序限制,例如頭家手中拾字門只有一拾、四拾及五拾,那他首回合若要出單牌,可以出四拾或五拾。

打出各或順的時候,毋須理會牌組成員是否老歲牌。例如首回合頭家中有九、八、七、四貫,而別人手持五貫,所以九、八、七貫是老歲牌,而四貫不是。如果頭家要出單牌的話,他不能出單隻九貫、八貫或七貫,原因是四貫未出,然而他可以出九八七貫順。

下家擊牌或墊牌,毋須遵從上述限制。

特權玩家的特權,在於他擔任先手時,可以提早出任何單隻的老歲牌,從而繞過一部份的先手出牌限制。例如二家做牌,手持
九拾、七拾、四拾、一拾、八貫、四貫、八索、七索、六索、四索、三綫、一綫,頭家先手,出五拾,二家出七拾,三家墊牌,二家勝。之後各回合,假設對手一直都愚蠢得只識墊牌,問二家可否按以下次序出牌 ──

[*]九拾 → 四拾 → 一綫 → 一拾 → 八貫 ……。可以,因為特權玩家可以提早出九拾和一綫兩隻老歲牌。
[*]四拾 → 八貫 → ……。不可以,因為九拾和一拾還未出,不可以出八貫。特權只讓他提早出九拾及一拾兩隻老歲牌,並沒容許它們押後至八貫之後才出。
[*]八七六索順 → 四拾 → 一拾 → 九拾 ……。可以,這本來就無違反限制。

勝出條件
玩家以有 n 隻牌的牌型勝出一個回合,就稱為贏了 n 隻牌,或「n 糊」(「糊」字原應作「湖」,語出清代「十湖牌」,但本字基本上已失傳,在大陸及台灣多改作「胡」,在香港則改成「糊」),例如用四條各五勝出這回合,就是贏了四隻牌或四糊。六虎牌不像天九般將每回合各玩家所出的牌疊起來,所以糊數不稱為戙數。

香港的客家人宣告勝出六虎牌局,跟打麻雀一樣,都是說「食糊」。在每回合剛開始之時,玩家只要滿足兩項條件,就可宣佈食糊:

[*]他任先手,而且
[*]他已贏取的牌數與手上未打出的老歲牌數總和,共六隻或以上。
食糊時,每隻老歲牌亦稱一糊,而上述總和就是計算輸贏時所用糊數,所以「六虎牌」是食夠六糊即可勝出的「六糊牌」,不過究竟是「虎」取「糊」的變音,抑或倒過來,就不得而知了。

舉例:玩家甲早前已贏一糊,現手持二拾、 六貫、九綫、八綫及一副「三條」的「各七」,乙先手出各五,丙墊牌,甲可以出各七贏三糊,取得先手,用前後取得的四糊並手中的九綫、八綫兩隻老歲牌宣告食六糊。

任何玩家取得六糊,也可以暫不宣告勝利,繼續牌局,以求贏更多糊,但下次要宣告勝利之時,仍須取得先手,期間亦要冒着被別人食糊的風險。

若各玩家耗盡手上的牌,仍無人食糊,則算和局,互無輸贏。

結算
若玩家憑五虎下山自動勝出,算贏 8 糊,而輸家只須賠分數給贏家。然而,若贏家憑鬥牌勝出,而且他於各回合取勝所用的牌張(包括最後一回合手持的老歲牌)之中,有任何一隻的牌面數字(百子、毛公及雲綫均當作一)與做夢者的牌面數字相同,則各輸家亦須賠分數給夢家。夢家的糊數,以 5 糊為底,每隻與夢家底牌相同數字的食糊用牌,均額外加 1 糊。

糊數的作用類似打麻雀的翻數(「翻」今多誤寫為「番」)。若勝者食 n 糊,每位輸家須各賠 2n-6 分給贏家,即 6 糊 1 分,7 糊 2 分,8 糊 4 分,如此類推,但 12 糊再雙倍,即輸家各賠 2×212-6 = 128 分。也有地方以 5 糊起糊(即輸家各賠 2n-5 分)。

輸家賠給夢家的分數,亦以同樣方法計算,只是以夢家糊數代替贏家糊數。

若特權玩家輸了牌局,須包賠另一名輸家的分數給贏家及夢家。舉例:
二家做牌,做夢者持一索,三家於最後一回合以三條各八打掉二家的各七取得先手,再以手持的九綫、百子、雲綫食糊。此例中,贏家食 6 糊,而做夢者有 5 糊做底,他的一索又跟贏家的百子、雲綫兩牌的牌面同數,因此另加 2 糊,共食 7 糊。本來兩輸家要各賠 1 分給贏家、賠 2 分給夢家,但二家做牌,所以包輸,故總計,頭家不用輸,二家(做牌者)輸 6 分,做夢者贏 4 分,三家(贏家)贏 2 分。

三人牌局
沒有夢家,去掉鹿花及雲綫,只用三十六隻牌,其餘與四人局相同。由於三人局不用雲綫,因此亦沒有憑「五虎下山」勝出的規則。

爭議
六虎牌例於執行上偶有爭議,常見的有兩方面。第一是「可以做而唔做」,亦即是玩家有實力做牌,叫牌時卻不做。客家牌玩家往往鄙視這種做法,有些牌例甚至會實行禁令。然而到底怎樣強的牌才算有實力,又沒有白紙黑字的標準。

舉例說,有些玩家認為,只要頭家開牌時手上不重疊的「各」、「順」及老歲牌張數目最少有六隻,就算他所持的只是像
百子、毛公、雲綫、五四三綫順及一些零碎的細單牌,也算有實力做牌。若他不做而又贏了的話,包賠的特權玩家可能會拒絕賠償,而另一位輸家也會責難頭家。然而,若該頭家將五四三綫順拆掉,而又贏了牌局,有些玩家又會覺得無問題。究竟何謂「可以做而唔做」,並無嚴謹、清晰的標準。對二或三家「可以做而唔做」的判斷,更見寬鬆及模糊,但此處不贅。

另一項爭議,是何謂老歲牌。以本牌例來說,只要邏輯上可推理出某隻單牌為無敵,它已有資格成為老歲牌。然而推理過程有深有淺,如果推理太過複雜,其他玩家未必明白,因而質疑牌張的老歲牌資格。打牌本為樂趣,引至爭吵就不好,這也是玩家需要小心之處。

鳴謝
本文第一作者感謝 pagat.com 網主 Mr John McLeod 的協助,以及他與作者的魚雁往返。

參考



[*]Dylan W.H. Sung (1996), Hak Ga Luk Fu Pai, reocities.com.

[*]John McLeod (2000), Rules of Card Games: Luk Fu (六虎), pagat.com.

[*]Anthony Smith and GÜNTHERhttp://cdncache1-a.akamaihd.net/items/it/img/arrow-10x10.png Senst (1996), Liuk Fu, Cháng Pái and Other East Asian Trick-Taking GAMEShttp://cdncache1-a.akamaihd.net/items/it/img/arrow-10x10.png, The Playing-Card, XXIV/4, pp.111-119.
[*]C.T. Dobree (1955), GAMBLING GAMEShttp://cdncache1-a.akamaihd.net/items/it/img/arrow-10x10.png of Malaya, Caxton Press, Kuala Lumpur.

相關網頁

[*]客家六虎牌(一) 、(二)、(三)、(四);此為本網誌所載系列文章
[*]Money-suited Cards; ANDY'Shttp://cdncache1-a.akamaihd.net/items/it/img/arrow-10x10.png Playing Cards.
[*]传统客家牌——六胡(拾、贯、索、钱叫法来历);HakkaOnline.com
[*]客家紙牌是這樣玩的(非常基礎篇);情牽老圍
[*]客家民俗风情[一]客家纸牌;baidu.com


LABELhttp://cdncache1-a.akamaihd.net/items/it/img/arrow-10x10.png(s): 傳統遊藝(天九、馬弔、麻雀 …)







竹海聽聲 发表于 2014-11-28 06:26:18

牛貼!!!!!!!!!!!!!

hillv2 发表于 2021-9-24 17:06:15

原文评论摘选

hillv2 发表于 2021-9-24 17:07:03

hillv2 发表于 2014-10-4 08:25
第四篇 http://aloneinthefart.blogspot.de/2010/12/blog-post.html
2010年12月5日星期日客家六虎牌(四)
...

原文评论

hillv2 发表于 2021-9-24 17:57:49

hillv2 发表于 2014-10-4 08:29
最后一篇,牌例 http://aloneinthefart.blogspot.de/2011/01/blog-post_28.html
客家六虎牌例
2011年1月28 ...

我们那里的玩法(惠州某地)稍微有点不同。

我们没有老岁牌这个说法,但是规则一样。

另外,先手的时候可以随时出毛公和百子(应该包括云钱也是),叫dung(音“董”)一只,其他人就直接垫牌了。

最后,结算也有点不一样,我们六胡和七胡都是按一倍算,八九算两倍,十和十一算三倍,十二是四倍(没记错的话。。)

还有就是那个能打必须出牌那个规则,你说的那个可以垫牌后没有再大的就可以,这是我之前没听说的,可能简化了?反正我们是有得打一定要打。不过你说的那个感觉也挺有道理。但这个规则也是有道德风险吧,不过应该还是容易被发现的。

其他都一样了。写得很详细,不错。

联系方式(wechat):49419616

hillv2 发表于 2021-9-25 00:41:06

https://aloneinthefart.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25.html?m=1

Alone in the Fart


2010年12月25日星期六


六虎牌之有朋自遠方來


平安夜收到 pagat.com 網主 Mr John McLeod 傳來J.W. Young (1855-1898) 於 1886 年撰寫的 Bijdrage tot de kennis der Chineesche hazard- en kaartspelen 一文中提及六虎牌的段落,不啻為聖誕節的最佳禮物。這幾個段落記錄了舊日部份六虎牌張的中文名稱,為一眾文獻中所僅有,對客家六虎牌的研究極為重要。它們證實了先前我的一些推測,亦推翻了我的其他猜想。詳細情形,看了以下的荷蘭語抄本就明白。我遲點會據此修正客家六虎牌系列文章內的錯誤,現先獻上 Young 的文章。


(年晚收爐,除了更正各文章的錯誤之外,本網誌將暫停更新至明年元旦後。敬祝讀者聖誕快樂,新年進步。)




(The following is an excerpt from J.W. Young, Bijdrage tot de kennis der Chineesche hazard- en kaartspelen, pp.269-302, Tijdschrift voor indische taal-, land- en volkenkunde, XXXI, 1886. I thank Mr John McLeod of pagat.com for providing a scanned copy of it.)


***


DE TIEN-LETTER KAARTEN 1).
Uitsluitend in gebruik bij Khèh Chineezen.


Een spel dezer kaarten bestaat uit 38 stuks, als:


Een kaart gemerkt pak tse 百子
Een kaart gemerkt joen tshiën 雲錢
Een kaart gemerkt mo kwoeng 毛公
Een kaart gemerkt li fa 梨花
Een kaart gemerkt 1 kwon 一貫
Een kaart gemerkt 1 sok 一索


acht kaarten respectievelijk 2, 3, 4, 5, 6, 7, 8, 9, sjip 2)
acht kaarten respectievelijk 2, 3, 4, 5, 6, 7, 8, 9, kwon 3)
acht kaarten respectievelijk 2, 3, 4, 5, 6, 7, 8, 9, sok 4)
acht kaarten respectievelijk 2, 3, 4, 5, 6, 7, 8, 9, tshiën 5)


De serien van af 2 tot 9 van sjip, kwon, sok en tshiën kaarten volgen op elkander in waarde in de boven aangegeven volgorde.


Met de tien-letter kaarten worden de volgende spelen gespeeld:


lioek foe.
lô tse.
moet tse.
lioeng kioe 6).




Gewoonlijk spelen vier personen met elkander. Het aantal kaarten, waarmede elk speler speelt verschilt bij ieder spel.


Het doel bij ieder dezer spelen is met de kaarten een voor ieder spel vastgesteld aantal punten te behalen door optelling der op de kaarten staande cijfers, mits voorkomende in de vastgestelde seriën, of aangevuld met de 4 hiervoren het eerst genoemde kaarten.


Daar het uiterst moeielijk is Chineezen te vinden die, hoewel zij het spel kunnen spelen, in staat zijn er een begrijpelijke uitlegging van te geven, hebben mijn pogingen om meer détails aangaande de spelen, welke met deze kaarten gespeeld worden te weten te komen, schipbreuk geleden.


1) 十字紙牌 2) 拾 3) 貫 4) 索 5) 錢
6) De Chineesche karakters dezer namen wisten mijne zegslieden mij niet op te geven.

hillv2 发表于 2022-4-26 10:12:57

本帖最后由 hillv2 于 2022-4-26 11:41 编辑

通过陈伟平老师及王祖文大哥的介绍,我了解到了四川客家人所使用的六虎牌,四川当地的六虎牌分布甚广,可以说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六虎牌,当然每个地方对六虎牌的称谓都不一样,有的叫猫公牌,有的叫六红牌,还有很多地方叫法。这里先放上几张照片,以后再单独撰文介绍每一款牌吧!


hillv2 发表于 2022-5-9 23:55:36

竟然在知乎上看到马吊牌!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359386





此外,还发现了这篇介绍:

(王树民等校《戴名世遗文集》)明代陆容撰《寂园杂记》卷一四中记载:“斗叶子之戏,吾昆城上自士夫,下至僮竖皆能之。予游昆庠八年,独不解此。人以拙嗤之。近得阅其形制,一钱至九钱各一叶,一百至九百各一叶,自万贯以上皆图人形……或谓赌博以胜人为强,故叶子所图,皆才力绝伦之人,非也。盖宋江等皆大盗,详见《宣和遗事》及《癸辛杂识》。作此者,盖以赌博如群盗劫夺之行,故以此警世。而人为利所迷,自不悟耳。记此,庶吾后之人知所以自重云。”陆容详细地记述了当时叶子戏的制型和叶数,称谓为马吊牌。

hillv2 发表于 2022-5-15 23:37:54

本帖最后由 hillv2 于 2022-5-15 23:47 编辑

hillv2 发表于 2022-5-9 23:55
竟然在知乎上看到马吊牌!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359386



这副所谓的马吊牌,其实跟现代客家六虎牌更为接近,但也保留了马吊牌的特色。

首先说一下牌面,前面几行常规的先不说。

左下角三张特殊牌:
第一张红牌应该为百万贯,跟六虎牌百子一致;
第二张写着半枝花,很明显就是半文钱(亦称作枝花);
第三张也是红牌,虽然看不来具体的图案或者文字解释,但是按照红牌的分布,应该就是“钱”门的最大牌,即尊空没文,也就是对应六虎牌的“毛公”。

所以,如果将六虎牌的“雲綫”同等於此副牌的一錢,那麼此副“馬弔牌”可以說是跟六虎牌有一模一樣的牌型。區別僅僅在於此副牌祇有四張紅牌,而六虎牌有八張。

值得一提的是,荣昌的六紅牌也是祇有四個紅牌,剛好每門一個(百子,九贯,九索,毛公)。這也是和馬弔每門一個最大牌“尊xxx”的设定是一致的。

hillv2 发表于 2022-5-16 00:24:09

本帖最后由 hillv2 于 2022-5-16 00:26 编辑




越南bat牌的介绍,现今发现唯一和六虎一样还保留传统四门花色的纸牌。
特点简单总结:
三大特殊牌命名很有意思:
百萬
半文
空湯
非常直接,不像六虎牌變成了百子,鹿花和毛公。

其次,紅牌設置為八張,每門各兩張:
百萬 九十
九萬 八萬
九索 八索
空湯 半文
還是有一定規律的,相當於把每門的前兩張大牌都變成紅牌了。

原文链接
http://a_pollett.tripod.com/cards50.htm

hillv2 发表于 2023-12-1 17:58:02

https://www.wopc.co.uk/china/hakka

惊现“客家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六虎牌(六胡,六壶)的前世今生—明代叶子戏的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