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89|回复: 0

[原创] 从一出生,我就在别离文化上的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2 12: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一出生,我就在别离文化上的故乡”
深圳本土作家幽壹新推力作《回不去的故乡》

晶报记者 姜梦诗

日前,深圳本土作家幽壹的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正式出版。幽壹是生长于粤东海陆丰地区的客家人,他在书中所述及的大多是海陆丰客家文化,而客家文化又与古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在幽壹的笔下,故乡是温暖的、可追忆的,是值得让时间在书页间定格,让天南地北的朋友乃至后代去了解、遥望、想象的时间与空间。

为了记录渐渐远去的时代

晶报:当初写这本书是出于怎样的初衷?

幽壹:目的很简单,我在书的自序和后记中也有交待,就是为了记录那个已经渐渐远去的时代。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社会,这都是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剃头师傅》、《祠堂》、《民间武术》、《露天电影》、《八仙桌》、《咸菜》、《番薯》、《酿豆腐》、《迟猪(杀猪)》、《土玩具》……我之所以提笔写下这一篇篇记述的文字,就是为了记录那些曾经在海陆丰(包含陆河)这块大地上存留过的历史、人物、风土、民情等,它可能是某个人的经历,也可能不是某个具体的人的经历。我写作此书的主旨,就是希望通过这一篇篇稚幼的文字,告诉后来的人们,他们的祖先曾经这样生活过。甚至于,只是为了使自己不忘却这段历史,永远留住心中那个“故乡”,所以才不惜用极其笨拙的笔,通过白纸黑字的形式,将其一一记录下来。

晶报:这些词条是怎样选出来的?

幽壹:这些词条主要是根据我的回忆和平时对海陆丰民俗的了解,自己选出来的。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是我在2013年元旦前后大概用了三个月写就的。每篇写出来之后,我都把初稿发到我的QQ空间和博客上,一方面供网友们品评和指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测试一下这样的题材和写法,读者是否接受。结果,网友们反响都很不错,也提了一些修改意见。我觉得这些词条,基本上已经可以把我心中那个“故乡”较为完整地描绘出来。

家乡古稀老伯手绘插图

晶报:为什么选了这样的一个书名?

幽壹:可以说是源于偶然。其实最初是想将书名定为《吾乡吾民》的。后来,大概是2013年2月,我在一次发微博推荐这组文章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回不去的故乡”。事后一想,觉得我这组文章跟这个名字很贴切,于是就决定用这个来做书名了。然后我跟出版商及一些朋友私下沟通,大家都说这个书名很好,与内容非常般配。这个书名,乍一听有些伤感,主要就是为了表达对旧时风物的怀念,从而透露出本书所写的都是怀旧内容,使人读之,一股淡淡的乡愁油然而生。

晶报: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插图,可以介绍一下吗?

幽壹:是的,插图和封面非常好,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为本书增色不少。这些插图,都是我老家陆河一位70多岁的老伯帮我画的,而且大部分是为我每篇文章量身定制的。老伯名叫郑仁长,也是一位研究民俗的爱好者和民俗收藏家。因为画的东西都是旧时风物,大多现在已经消失了,所以老伯画的时候完全是凭脑海中的记忆,自己构思而成,没有什么参照物。老伯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木匠,如同书中所说,旧时的木匠,大多要在家私上画上漆画的,老人家就是从那时候学的画画工夫。这些插图,可以说非常珍贵,其反映的一些场景,现在早就没有了,所以当下的照片反映不出来。

结局注定是故乡将“沉沦”

晶报:你是什么时候离开故乡的?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你对童年的回忆录吧?

幽壹:如果是说地理上的故乡,我大概是2002年离开的,距今已经超过十年了。至于文化上的故乡,如同我在书中所言,其实从我一出生开始,就一直在“别离”。 多年来,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农业文化)持续不断地分崩瓦解的过程,这场肇始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尽管已逾一百多年,但是至今仍未结束,还在继续进行之中。这是中华民族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必经阶段,大的历史趋势是不可逆的。因此,故乡的“沦陷”,或曰“巨变”,谁也无法逆转,结局注定是故乡将继续“沉沦”,变得更加面目全非,使我们不再熟悉,甚至是形同陌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上的故乡,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如果简单地来说,这本书确实也可以算是我对童年的回忆录。不过,其中又绝不是单单写我个人,而是写整个海陆丰地区,乃至整个广东,甚至是整个中国几代人的对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社会的共同回忆。因此,尽管本书所写的大多是我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然而它所记述的东西,却又与国内其它地方有许多共通之处。这是因为,你我他拥有一个共同的心灵和文化故乡——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其实全国各地的风俗习惯,许多是大同小异的。

晶报:现在多长时间回一次老家?

幽壹:我算是回老家回得比较勤的了,一般一两个月回一趟吧。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的老家汕尾市陆河县离深圳比较近,也就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另一方面,也因为我老家山青水秀,空气非常好,而且工作生活的节奏也没深圳快,所以回去可以舒缓一下在深圳所积压的压力。

这不仅仅是一本写家乡民俗的书

晶报: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生活,你对“故乡”的认知会有变化吗?

幽壹:对于深圳的新生代来说,“故乡”似乎是一个十分遥远的地方,他们大多不知“故乡”为何物。对于父辈们的“故乡”,因为他们没有在那生活过,所以往往缺乏认同感。然而,如果说深圳是“故乡”,又缺乏形式感,不知这个“故乡”有哪些具体的事物可以表达那种情感。这一点,与我们这些外来人的感受是不相同的,我们对“故乡”,有着真真切切的感触。

晶报:在外闯荡这么多年,再回过头来看故乡的文化,你怎么评价?

幽壹:如同书中自序所说,我家乡的文化,也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所有中国人的故乡文化,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好的一面。总体来说,旧时的文化,都在分崩瓦解之中。此书,主要写的是我家乡的风土人情,以及旧时的一些社会风物,它不单单是介绍民俗,更多的是用我自己的语言文字去记录那一段段难忘的历史和那个日渐远去的时代。尽管书中主要写的是我家乡的人和事,但是里面所写的东西与全国其他地方也差不多,旧时的中国,其实全国都一样。现在身居都市,加上时代的变迁,已经很难接触到书中所写的这些东西了,其中有许多甚至已永远地消失了,所以感伤是必然的。我希望读者们不要只简单地将此书看成是一本写我家乡民俗的书,它其实更是一本写给过去时代的书。字里行间,那深深的回忆,依依的不舍,流露出的淡淡乡愁,通通都是写给心中那个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

相关资料

幽壹

本名罗俊杰,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石禾町村人,客家人,现居深圳,广东著名网络作家和民间意见领袖,广东三个火枪手之一。从2003年4月起,十年来,其在网络上写有时评、书评及地方区域经济文化研究等各种网文数百万字,曾先后获得人民网、南方网、深圳新闻网、大洋网等网站颁发的年度奖项。2008年4月,以网民身份参加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座谈会。2011年1月,《深圳特区报》曾刊发评论文章《向“幽壹”们致敬!》。

PS:这是2013年9月,深圳《晶报》对幽壹《回不去的故乡》一书的报道。


1.jpg
2.jpg
3.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纸票 +30 收起 理由
level + 30 满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1 00: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