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4|回复: 0

[原创] 记海陆丰晚清文化名人罗公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0 21: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海陆丰晚清文化名人罗公度

提起公度,恐怕许多文化人会想起黄公度,即晚清提出诗界革命的广东梅州人黄遵宪。其实,同是在晚清时节,在粤东海陆丰地区,还有一个公度,也是一奇人也。

此公名叫罗公度,又名仪,字无量,号叠石,是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螺溪镇欧田赤犁树下村人,生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逝世。他曾于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院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

时至今日,提起罗公度的名号,在海陆丰(尤其是陆河、陆丰)乃至周边的五华、紫金等县镇,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一辈人,仍会觉得其名如雷贯耳。值得一提的是,罗公度先生不仅文采菲然,而且还甘于清贫,长期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因其能因材施教,且做到有教无类,使其高徒满座,从而引来周边县市的子弟慕名前来求学。前几年,笔者春节期间前往揭西县上砂双峰走亲戚时,在与当地亲朋闲聊间,发现当地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伯,虽然距罗公度仙逝已经六十余年,但是对罗公度的事迹仍津津乐道。可以说,罗公度先生是清末民初时,海陆丰民间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化名人。

考试跌宕

罗公度先生,自小就十分聪慧,其父亲也是位教书先生,可谓出身于书香门弟。不过,奇怪的是,当年他参加童生试的时候,县试和府试都没有考取到名次,而原本水平不如他的人,却俱考到了不错的名次。当时,他回到家乡后,因为没考到名次常而被人嘲笑,他对此感到很不服气。后来,他又去参加院试,却一举成名,考取了第一,取得秀才功名。后来,他没有再继续去参加科举考试,而是转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据其后人和门生介绍,他考取秀才后,曾在家宴客,还撰写了一副自庆联,上联是:“县考无名,府考无名,得一旦知己相逢,赐酒簪花人第一”;下联是:“祖勋未袭,父勋未袭,至三代天荒始破,抡元夺解榜连三”。

据查,明清时的科举考试制度,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童生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其中县试要求有4名村庄里的人和1名秀才保举方可参加考试;府试要求5名村里的人和一名秀才保举,方可参加考试;院试则要求有6名村庄里的人和2名秀才保举。

上文提及的院试,乃是童试中的一部分,指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

因为这段奇峰叠起的际遇,所以当罗公度考取秀才时,已经成为家乡(海陆丰地区)的知名人物。据其后裔口述,当时他们这些考到秀才的人,还由官方资助,前往南洋(东南亚)转了一圈。从南洋回来后,他们又在海丰县城住了两三年。由此,也结识了陈炯明。后来,陈炯明与孙中山闹翻了之后,还曾多次派下属前往欧田村,想请罗公度出山做其幕僚,但俱被罗公度婉拒,并劝其勿要与孙中山为敌。

教书育人

据考据,罗公度乃是道家人士,信奉的是淡泊明智处世理念。他安于清贫,与世无争。从其后人提供的一张拍摄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照片,也可以看出这点。照片中的他,手持拂尘,身穿道袍,神色淡定地坐在凳子上,完全是一派道家得道之人的仙风道骨。

在考取秀才后,罗公度没有再去追求功名,也没有去官府谋求一官半职,而是毅然以教育事业为己任。当时,他回到家乡,在其家里腾出房子,因陋就简,办起一间私塾,取名“戆寮”。

私塾开办后,一开始只有三五孩童前来求学。后来,因为教学成绩不错,获得四方父老的肯定,这所私塾渐渐地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所私人学校,许多附近村庄及周边县镇的人,都送子弟过来向其求学。多年下来,其为临近的乡村和县镇培养了不少人才,涌现出不少在其本区域小有名气的文化名人。

后来,民国的时候,罗公度先生还曾应邀到当时陆丰县最高学府——龙山中学讲学过一段时间。当时,他大概是以客座讲师的名义,被邀请去给学生们讲课。据说,刚开始有部分龙山师生对公度先生不太感冒,认为其是老派人物,不会懂新式教学的内容。于是,就有部分师生故意去试探他,没想到公度先生却对答如流,于是各方才钦服。

文采飞扬

陆河民间,关于罗公度的典故非常多。例如,陆河(原属陆丰)县螺溪镇与梅州五华县(长乐)交界,据说当年曾有长乐(五华)的文化人,来到螺溪镇的进化学校,写上“螺壳空虚浮在沙滩鸟不啄”的上联,意思是嘲讽螺溪镇无人才。当时,螺溪镇人看了,都很气愤,想对个下联来回击这个猖狂的长乐人。可是,对来对去,过了很少的时间,却始终无人能对出工整的下联,于是大家都很焦急。

后来,有人想到同属螺溪镇的欧田村前清老秀才罗公度先生,于是就专门跑去请他出手。罗公度略做思索后,对了一个下联,叫做“溪水汪涨深藏珠宝鳖难知”。这个下联,对仗工整,而且也暗骂了那个长乐人是鳖(即乌龟、王八)。据说,那个长乐人见了这下联,就觉得不好意思,自行把写在螺溪进化学校的上联擦掉,从此再也不敢小看螺溪和陆邑了。

这个故事,其实只是罗公度留传下来的众多传奇故事中的一个而已。在陆河民间,尚有不少类似的故事一直在年长者中间留传着,据说当时在陆丰西北部(今陆河县),连素不识字的大妈都会念一些罗公度先生的诗文作品。
罗公度先生仙逝后,本来遗留有许多文作,据其后人说有几萝筐之多。可惜的是,文革时期,以所谓破四旧之名,四处乱打乱砸,并打压所谓落后反动文人,其后人因惧怕,就自行先把罗公度先生的遗作,俱付诸以火烛,全部烧毁掉了。现在罗公度尚有一些作品留下来,一是因为陆丰官方的史料记载了极少部分其作品;二是其友人、后人和学生们,于改革开放后凭记忆记载下来,并出版了一些小册子以纪念他。(QQ:33079930)

      幽壹
2013年12月22日于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7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