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19|回复: 42

客語次方言的相似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0 13: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台灣的大學生(客家人),台灣有四縣、海陸、大埔、饒平、紹安五種腔調的客家話,我講大埔腔但因為常看客家電視所以學會四縣腔,當我遇到講海陸的朋友除非它們講慢一點,否則我會聽不懂,饒平和紹安更不必說了。我想:一個語言要推廣,一訂要確定一個腔調,否則難以推行(例:我聽梅縣、蕉嶺的決得相似度很高,但聽閩西客語實在聽不懂)台灣不大,四縣腔幾乎可以行遍客家庄(以海陸為母語者,幾乎都會講四縣),但大陸客家各地腔調差異實在很大,如果沒有推廣一種「標準客語」客家話推行應有很大困難吧!當然,所未標準客語並非價值評價其他客語次方言是較差的,只是為了讓客語方便溝通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14: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同意楼主的观点。

我是台灣的大學生(客家人),台灣有四縣、海陸、大埔、饒平、紹安五種腔調的客家話,我講大埔腔但因為常看客家電視所以學會四縣腔,當我遇到講海陸的朋友除非它們講慢一點,否則我會聽不懂,饒平和紹安更不必說了。我想:一個語言要推廣,一訂要確定一個腔調,否則難以推行(例:我聽梅縣、蕉嶺的決得相似度很高,但聽閩西客語實在聽不懂)台灣不大,四縣腔幾乎可以行遍客家庄(以海陸為母語者,幾乎都會講四縣),但大陸客家各地腔調差異實在很大,如果沒有推廣一種「標準客語」客家話推行應有很大困難吧!當然,所未標準客語並非價值評價其他客語次方言是較差的,只是為了讓客語方便溝通而已。

我也说一下我的情况,看跟你的是否有近似的地方。
我祖籍广西防城港,从小讲比较地道的防城港客家话。最早接触的外地客家话来自印尼归侨讲的与广东梅县相同或相近的客家话,当时(10岁左右)觉得有点吃力,但仍然能够听得懂。
后来听大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梅县客家话节目长达10年之久,对梅县话逐渐熟悉起来。现在听梅县话比较顺畅了。听兴宁客家话比较困难。听五华、大埔、丰顺的客家话都觉得相对容易。
福建诏安(闽南地区)、闽西地区的客家话很难听懂。我本人生活在福建30年,接触最多的是福建客家话。广东、台湾的客家话(梅县话、四县腔、海陆腔等)反而只在广播和电视听到而已。

我个人觉得客家话就以梅县话(梅州市区话、梅县县城话)为“标准客语”就差不多了。综合一下其它流行口音(如广东惠阳、五华客家话)也可以考虑。

其实,每个地方的客家话都是由历史上不同地区的客家移民带来之后融合而成,没有一个地方例外,台湾的客家话如此,广西的客家话也如此。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16: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不一樣,客語會南腔北調,聽起來會怪腔怪調,原因是少交流,只要多聽,多看,多說鴻溝是會漸漸消失的。
如果要強制以某一地區(例如:梅卅)客語為標準,那會掛一漏萬,失去客語原有風貌,畢竟梅卅客語只是其中一部份,並不能代表全體。
語言是相互約定的溝通工具,只要相約成俗就是正確。
我反對以秦始皇一統六國方式統一客語。
我的理念是多交流,客語自一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16: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建立多元化的客家电视台,才能消除口音腔调差异带来的隔阂。

与其他地方的客家话无法交流,多半是因为之前从没听过,第一次接触,难免有口音不适应,用词有别的问题。但是如果从电视上多看多听各地的多元化口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进一步的交往中就比较容易了。楼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来是讲大埔,通过看电视学会四县,虽然还不会讲饶平和诏安,但是我相信比没看客家电视前,应该了解更多了,可能听懂一点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17: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观察,口音差异化对老一辈的人影响较小。由于交通或者信息首受限,他们以前的生活圈子更小,但却不影响他们用自己的口音与外地的口音交流。东江地区,客家话和本地话交流的现象随处可见,在深圳的一个小区,我也曾看过一男一女两个老人各自用客家话和白话交流。但年轻人就不是这样了,由于他们都熟练掌握了一门共通语言(哪怕是带有浓重的方言口音),所以交流的时候都是从方便的角度来考虑,选择大家都能容易听懂的语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0: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交流就能夠了解」這是一個很好的觀念,能夠保存客語的多樣性當然不錯,只是我怕實際狀況可能會不如預期。因為當今客語在其他強勢語言的壓迫下快速的流失,年輕人是否願意學客語成了最重要的關鍵。當年輕人好不容易學會一種客家話,結果當他遇見說另一種腔調的客家人時,竟然完全聽不懂,這時為了方便他可能很快的就轉用普通話,由其是大陸的客語腔調這麼多(之前聽說閩西不同縣的客語就不同)我怕這會阻礙年輕人學客語的興趣(因為碰到外地的客家人時不容易溝通)。其實就我觀察,不止年輕人,許多成年的客家人只要碰到說不同腔調客家話的人也都改說國語。我現在在台北讀大學將近一年,只有碰過一個客家話不錯的四縣同學(其他都是福佬客)每次都是我主動跟他說客家話,他才改用客家話和我交談。在非客家區說客家話真的不容易,如果兩個客家人彼此還不能聽懂對方的客家話,那他們改說普通話的機率是極高的,我怕在各地客家話自然交流統一前,客家話就消失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0: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當然,所謂的統一客語不需要一開始就僅限於一種,如:梅州話。可以就較相近的先行統一,將客家話先合併成主要的幾種,這樣子不同腔調要互相學習也較為容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0: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quin1993723 的帖子
目前来讲,大陆里梅州客家话、惠阳客家话还算比较通行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1: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在大陆,有一种大概共识: 以梅县客家话为标准!

一是梅县客家话好听点;二为梅县成为大陆客家重地梅州之中心;三为近代历史中,梅县客家人做出较大贡献!四为方便大陆客家文化推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2: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话要推广吗?客家话只要传承下去就够了,都是当父母做一个客家人的意识。客家传承的认识。我是大埔客,读书时我同学有广西客,肇庆客,五华,惠州,普宁,河源,深圳的都用客家话交流,不过有些词用的不一样,说多了大家自然都明白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2: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有益。

从全球眼光来看,以梅州作为基础方言来推广系比较合适的,梅州不一定以梅县城口音,也可以梅县周围乡镇,靠近梅县的五华、兴宁,大埔,丰顺的一些乡镇的口音来推广。

目前大陆这边关键爱有政策支持,鼓励中小学的客家话诵读以及客家话交际,而非现在功利地以普通话的强制推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2: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各地客家话只是大同小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2: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若難以溝通就難說是大同小異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2: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有客语媒体支持才行吧。如果大陆有像台湾客家电视台这样的电视台,那么该电视台的主要使用的客语次方言就会很快被受众接受,成为通用语了,像台湾的四县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01: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交流就能夠了解」這是一個很好的觀念,能夠保存客語的多樣性當然不錯,只是我怕實際狀況可能會不如預期。因為當今客語在其他強勢語言的壓迫下快速的流失,年輕人是否願意學客語成了最重要的關鍵。當年輕人好不容易學會一種客家話,結果當他遇見說另一種腔調的客家人時,竟然完全聽不懂,這時為了方便他可能很快的就轉用普通話,由其是大陸的客語腔調這麼多(之前聽說閩西不同縣的客語就不同)我怕這會阻礙年輕人學客語的興趣(因為碰到外地的客家人時不容易溝通)。其實就我觀察,不止年輕人,許多成年的客家人只要碰到說不同腔調客家話的人也都改說國語。我現在在台北讀大學將近一年,只有碰過一個客家話不錯的四縣同學(其他都是福佬客)每次都是我主動跟他說客家話,他才改用客家話和我交談。在非客家區說客家話真的不容易,如果兩個客家人彼此還不能聽懂對方的客家話,那他們改說普通話的機率是極高的,我怕在各地客家話自然交流統一前,客家話就消失了!
这也是我考虑到的。我曾经在本社区呼吁所有客家人都应该学一点梅州(市区)客家话,用梅州客家话作为客家人的共同交流语言。结果有网友回复“凭什么学习梅州客家话”,意思是说梅州客家话是无法吸引其它地区的客家人去学习,还不如用普通话交流更直接。对此,我还能说什么呢?就像我父亲说“客家话无需学习和延续下去”一样,我很不赞同,但我无语,要说服别人(包括自己的父亲),实在是很困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0 06: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