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钟建平

对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2 21: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wugang
"义明"应该是字,而不是名讳,会不会是有两个人都有的“义明”这个字呢?也就是说,有两个“义明公”,他们不是同一个人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2 22: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22 23:08 编辑

回复 46# 钟文渊
极有可能!烈系文振公就有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籍贯的人。


烈系接系混编例子
至於五邑开基祖柔公...........
序:第一代柔公原是晏公支系,誤接烈公支系,原自己父親是多祉,錯認友勇的父親.....更正前數十多代支系后来考证出来老谱把接系误接为烈系,还因此引起粤西五邑数十万宗亲改宗。

综合所有转迁路线,配妣生子名号线索,大胆怀疑假设,小心求证推敲

你再比对时代,始迁地域等蛛丝马迹说不定有新发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3 23: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钟建平
宗兄:按你所说,雪岩公之前的基本查实,寻么,能否烦劳将山公--友文、友武--雪岩的世系写到这个贴上来呢?我至今搞不清雪岩、雪峰兄弟的世系,很是苦恼。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3 23: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钟文渊
文渊宗長  是雪岩公還是雪峰公後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00: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钟文渊
文渊宗長  是雪峰公  六子 光顯公 後裔?
138.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7: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台灣鍾氏
我应该不是雪峰公六子光显公之后。但我们是大埔二世祖义明公七个儿子中某房传下应该是确切的,因为大埔茶阳祖祠我们 有分,以前还有分间是我们这支的。
我镇开基始祖约生于明朝景泰年间,名讳不详,只知其称“九十六郎”。
八十年代初,曾误认光显公为“九十六郎”,但后来发现光显公生于元朝,不可能是。所以现在无从查起,算了一下,从义明公到我始祖,中间可能差5代人左右。
近年有传我始祖是梅县白渡的德厚公,德厚公之上有南山公,但没有实足的证据,我不至可否。我想看看南山公世系族谱,不知道宗兄有没有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7: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樓上鍾文淵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5-6 10:22 编辑

找梅县白渡江南钟氏族谱台灣有:

世居嘉應白渡之江南(今廣東省梅縣白浪堡江南村)而名江南戶


江南戶列祖源出穎川鍾離山而名穎川堂,世居嘉應白渡之江南(今廣東省梅縣白浪堡江南村)而名江南戶。清乾隆嘉慶年間,十七世族人貿易來台落居。據其家譜,鍾成增是鍾氏穎川堂江南戶十七世。
穎川堂鍾姓江南戶祖祠位於台灣萬巒內埔祟文巷,由開基祖慤軒﹝源祿﹞公的神位直到十八世為止,每年春秋兩祭,慎終追遠。

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藏書

http://210.38.160.81/kejia/ziliao/html/?557.html鍾氏先祖源祿公,曾任山西平陽府照廳, 生六子,五子維端公後移居廣東嘉應州白渡堡江南村,開基後以尊源祿公為一世祖, 稱為<白渡堡江南戶鍾氏>, 康熙年間其後裔渡海來臺,定居港西下里內埔莊

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之亂, 鍾麟江擔任義民副總理,後擔任大總理, 率領義民助官兵征勦
事成奏賞六品藍翎頂戴,官拜廈門千總, 嘉慶五年,倡建天后宮,十年蔡牽之亂,再率義民護送官兵平亂
....(今文昌祠中有遺像)


http://www.wretch.cc/blog/apexcheng/3234653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5 21: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台灣鍾氏
台灣鍾氏
上圖譜友武生剛、理、齊,理生大相,大相生天檻、天棟、天柱,天柱生壁、壇、坦、基、堂。齊生鼎、勝,勝生義明、義德、義相,義相生“五齡”。根據該譜雲:“民國十四年,崇本堂修譜,表請乩壇仙聖指示源流,有友武公在天曹來壇,指明理生大相,大相生檻、柱、棟,柱公生五子即五齡。”其世系圖亦如此記述:友武——理公——大相——柱公——壁、壇、坦、基、堂。 (見遂川縣三坑村1925年版《鍾氏三修族譜》)它既認定理公傳下第四代為“五公”,又說齊公傳下第四代為“五齡”,還說“五齡”即“五公”,相互混淆,自相矛盾,亦無確證,還賴請神來判斷,故此說不足信,而且把提齡璧公說成是義相二子,洵屬無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11: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钟文渊 于 2013-4-26 11:15 编辑

回复 53# wugang
宗兄,如果"五龄"与"五公"不是同人,那么,"五龄"就应该是理公之子,名应该是:提龄—璧、遐龄—毡、祯龄—坦、祥龄—基、瑞龄—堂,而"五公"则应该是三公了,他们是义相之子,名应该是:壁、坛、堂,注意,璧与壁、坦与坛同音不同字。后人是否将他们混为一谈了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15: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27 22:52 编辑

回复 54# 文渊宗兄
但是#50钟氏台湾的图说,义相二子字应朝号若定,其配氏生子名字明明就是长乐五华的提龄璧公!此系五龄公生父是響公乃理公之裔,而义明公之祖呢?#38圖
台灣祖譜 雪岩公 還是已 強公 後裔為主......該說源自梅縣老譜。大埔古縣城茶陽鍾氏族譜記載的入廣祖开基一世祖不是強公!是義明公生父勝公,即三世雪峰雪雪岩之祖父
大埔锺氏开基祖胜公、二世祖义明公的墓地都在埔城古村
大埔钟氏譜开基一世祖是友武公之三子齊公之裔勝公义明公乃胜公之第三子大埔奉為二世,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于大埔茶阳太宁开基,創建鍾氏宗祠于大埔茶陽镇太寧村,祠匾曰『報本堂』。因曾勤王抗元,故元兵入侵时,子孙皆隐名而称郎并避外地避难。十三郎讳星潭,即樑大一郎,也谓钟大一郎。迁居海阳(潮州)丰政都潘田社,离通判府(今丰顺县丰良镇)五里之蜡烛寨下大坪乡横坑洞,为大埔之三世支祖。樑大一郎公妣江氏生念三郎,念三郎公妣李氏生元德、百四。元德公于青年时期自丰政都潘田横坑等处(今丰顺县)携弟移居潮阳深溪。其弟遗下登廷、弼廷,后传下生品、仁辅、振朝等。子孙繁盛,今下落不明。元德公另移住惠来西坑(今潮阳县雷岭镇)。

后人就算将三公与五龄混为一谈,總有真譜也乱不了世系,往上推各系共祖是尚公,不往上推就往下推,由山,岱,巒三兄弟分支再往下,郎字再多也还可疏理清世系,关键还是时代背景,地缘,上下人脉,迁徙事因和路线过程。
大埔譜云:武公,携儿移武平县象洞庄中坊千家坪。其九代孙钟胜公,于南宋间,由福建武平昭信乡负五代祖骸至大埔茶阳开基创业为始祖。初居长治马兰畲(今洋门辖),后移茶阳小靖(今太宁)村。另,据新修颍川《钟氏族谱》记载:"始祖胜公,于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移居潮州府饶平光德乡(今大埔)恋州都长治马兰畲。生三子:长子镛,移揭阳;次子钦,生三子,派下居兴宁、龙川、河源、东莞
三子义明,生七子,俱以数目字为名。长子十一郎移大埔小靖(今太宁);次子十二郎裔迁西河大靖等地;三子十三郎裔派居兴宁、潘田、长乐;四子十四郎,移西河漳北大溪背,后裔移福建平和象湖山;五子十五郎,移大埔古村;六子十六郎,移三乡石寮,后裔分移程乡(梅县)松口、大埔桃源等地;七子十七郎(即雪岩公),移大埔百侯。今大埔之钟氏,均是胜公所传。

考之時代背景1268年秋天,元军开始围困襄阳,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南宋灭亡,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流亡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国。再考五龄系在梅县自理公至提齡有六代落居,停留时间很长超過百年,五齡之后就各自循梅江外迁。当时是宋末元初的大迁徙,梅县是理公入粤的首站但理公於宋高宗年間因朝廷赦罪返回武平象洞病逝故土,而且在蒙古入寇後都可能牵涉反元而逃难,由福建武平一直南逃,当时是南宋覆灭蒙古入寇大乱之世。广东梅县松源镇金星村著名抗元英雄蔡蒙吉就是在1276年,与元军作战时被俘英勇就义,客家人文天祥在梅县就与蒙古人拉锯战打了很久,而提龄公生於1229年1248年已迁往长乐铁炉坝

鍾氏璧公源流誌載:

尚公997-1062年,妣鄒氏生三子山(字俊秀)1023-1027,岱(字俊奇)1026-1084,巒(字俊嶽)1032-1086


提龄公世系
禮-濬-武-大始-尚--山-有武-次子(理)-大相-天柱-朝政-響-五齡各地開基轉一世

雪岩公世系

一支是尚-岱-友盛-強遷廣東程鄉大瀝,但未載其後,先不管這支。

一支是友武公(三子)齊公號十六郎(1083-1154年)妣羅氏生獨子鼎,鼎生二子滿,明。
其世系是禮-濬-武-大始-尚--山-友武-三子(齊)號十六郎-鼎-明-響妣江氏-慶妣范氏-鎮-鏗-勝-義明-雪峰雪岩。勝由武平昭信遷居廣東大埔開基轉一世
証之大埔譜载义明公乃胜公之第三子,于大埔茶阳太宁开基,前后贯通,而胜公就是雪峰,雪岩二公之祖父。

據此,則雪峰,雪岩二公乃龍源助國尊王友武公之裔,與五齡公之共祖即龍源助國尊王友武公。

且勝公之前五代墳塋俱在是實證

証之璧公源流誌

梅县大沥钟氏源流
大沥位于梅州市南郊,原属三角镇。此支钟氏是友武---齐公的后裔,尊雪峰公为一世,全村人口约2000人。其源流是:齐公(友武公之子,其堂兄弟共14人)---(其间有八世)胜公---义明公---雪峰公(开梅,梅州开基祖)--光岱公--明哺(亮公)--知仁公--组公(大沥开基祖).....。村里建有纪念九世祖寿山公的寿山公祠



此祠是梅州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客家宗祠建筑。2004年,因寿山公祠可能面临拆迁,大沥钟氏发起了闻名一时的护祠运动,最终保祠成功。
即為龍源助國尊王友武公之裔,雪峰公之後也。

敕封龍源助國尊王友武公為可信之閩西大祖,願我鍾氏各房兄弟切記保存源流修譜,勤祭祖墳免失傳承,千祈重要。友武公曾孫廣州刺史鎮蠻大將軍天柱公妣合葬東莞清溪大利葵湖,是我們廣東的太祖墳

对原梅县大沥譜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原譜載源流是友盛公(友文、友武的堂兄弟)--强公--义明公--雪峰公(开梅,梅州开基祖),時代上不對,估計有漏代,因为强公14位堂兄弟都是北宋時期人,據史志推算雪峰公是元朝的人,从北宋到元朝,中间只隔2代人,不可能。璧公源流誌記載較合理和符合大埔譜系,畢竟勝公是背負福建武平昭信鄉五代祖骸遷入廣東大埔,之前五代墳塋俱在乃是實據,亦符合客家人傳統祖墳遷俗,近支族譜當以大埔譜可信度高過遠支譜


视频: 大埔茶阳北坎鍾氏祠堂進火慶典





宗兄你找一本大埔譜慢慢推尋線索,補上缺漏的五代就接通,就算漏五代也不妨,至少知道確定是茶陽勝公房子孫,龍源助國尊王之裔,就能聯宗,不會有源自烈系還是接系而困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20: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尋根不可光著眼原籍老譜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27 14:11 编辑

水路韩江上闽粤两省武平大埔三河坝一河两界,陸路大埔县古驿道第一亭——茶阳“景行亭”        大埔县原县治茶阳北上太宁至福建省长汀府直通京都有一条古驿道。古驿道离县城茶阳约五里处由官方建了一座驿道亭,名曰“景行亭”。  “景行亭”规模较大,南北向沿驿道长四丈半,东西向宽三丈三,高二丈八,有十四根砖柱,四向分水瓦面。除南北向通道外均有三尺高围墙,墙内配上花岗石条座。南、北、西三向围墙上还砌上三尺高瓷质花格窗。西面是悬崖峭壁直达山顶,东面千仞之下小靖河弯曲如练自北向南潺潺流动。整座亭气势磅礴,宛如雄关屹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遥望之,令人顿生悚然肃穆之感。亭内视野开阔,凉风习习,蓝天、远山、旷野、流水、农田尽收眼底,风景绝佳,令人流连。  “景行亭”建造原意主要是为恭迎和欢送来往官员、显贵,在亭内设小接风、饯行宴而建,亦是流刑人员、外出百姓挥泪告别之处,更是行人、挑夫、小贩小憩的好地方。大革命时期,我地下工作人员亦多利用此特殊环境作为接头、交接情报的交通点。以前客、货汽车均从亭旁而过,直到1970年重新整修,筑八○八国防公路时方无奈被拆毁。“景行亭”南、北两向对联极佳,今录如下,南向北对联:  临斯亭也,睹江水茫茫,少驻芳踪,只觉爽然称快;  前途远矣,值烈日炎炎,暂留余话,讵其乐以忘归。 北向南对联:  景色无边,莫道偷闲贪好景;  行程不远,何妨小息再前行。(来源:梅州日报 饶乐先)

三河镇,是大埔县境内的汀江、梅江、海潭河三水汇合成韩江的起点,故称为三河坝。自古以来三河坝是粤东水路交通要冲,大埔又兼有大埔县古驿道離县城茶阳约五里。客家人尋根著眼大埔(閩粵界)廣府人尋根則著眼南雄珠璣巷(贛粵界)但现在的韶關珠玑巷人已改说客家话,属于客家民系,這就是地緣關係。珠璣巷有古梅關驛道


明嘉靖五年(1526年)改名大埔县,属广东省潮州府。解放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1956年属汕头专区管辖,



1965年属梅县地区管辖,1988年属梅州市管辖。




由武平入粵當時水陸二路,大埔都是首選頭站,印證時地人,路線,祖墳,譜系都應以大埔譜為準,其他譜為旁證,定能疏理出真譜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6 21: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埔鍾氏譜系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29 09:02 编辑

友武于宋神宗熙宁三年登进士。武公携儿移居武平县象洞庄中坊千家坪。其九代孙钟胜公,于南宋间,由武平昭信乡负五代祖骸至大埔茶阳开基创业为始祖。初居长治马兰畲(今洋门辖),后移茶阳小靖(今太宁)村。另,据新修颍川《钟氏族谱》记载:"始祖胜公,于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移居潮州府饶平光德乡(今大埔)恋州都长治马兰畲。生三子:长子镛,移揭阳;次子钦,生三子,派下居兴宁、龙川、河源、东莞;三子义明,生七子,俱以数目字为名。长子十一郎移大埔小靖(今太宁);次子十二郎裔迁西河大靖等地;三子十三郎裔派居兴宁、潘田、长乐;四子十四郎,移西河漳北大溪背,后裔移福建平和象湖山;五子十五郎,移大埔古村;六子十六郎,移三乡石寮,后裔分移程乡(梅县)、松口、大埔桃源等地;七子十七郎,移大埔百侯。今大埔之钟氏,均是胜公所传。〔分布〕大埔钟姓分布于茶阳、桃源、湖寮、西河、丰溪林场等地,农业人口约6400人。分布如下:
茶阳茅坪文富,由茶阳古村迁入,现传至25世,2人。
茶阳阁庵阁里,由茶阳太宁北坎头迁入,现传至18世,12人。
茶阳左弼永盛坪,由茶阳太宁迁入,现传至29世,602人。
茶阳恋墩街里,由茶阳古村迁入,现传至24世,23人。
茶阳大觉高坪,由茶阳古村迁入,现传至27世,325人。
茶阳太宁北坎头,由福建武平迁长治洋门马兰畲迁入,现传至29世,320人。
茶阳古村,由茶阳太宁迁入,现传至27世,798人。
长治新村,由福建平和山前迁入,现传至21世,38人。
青溪河背下河背,由茶阳太宁迁入,现传至26世,98人。
湖寮莒村,由茶阳太宁迁入,现传至20世,28人。
湖寮黎家坪,由百侯侯北迁入,现传至22世,515人。
湖寮葵坑秀畲,由湖寮黎家坪迁入,现传至22世,30人。
湖寮密坑,由湖寮黎家坪迁入,现传至22世,106人。
百侯东山城龙,由湖寮黎家坪迁入,现传至2代,5人。
百侯侯北,由百侯侯南迁入,现传至22世,36人。
百侯上村汤下,由百侯侯南迁入,现传至22世,18人。
百侯侯南钟屋,由福建永定迁入,现传至22世,5人。
大东白土塘背,由福建永定迁入,现传至23世,40人。
西河大靖庵围,由福建平和大溪迁入,现传至19世,6人。
西河大靖大黄砂,由茶阳太宁迁入,现传至20世,140人。
西河黄堂利坑,由茶阳古村迁入,现传至22世,52人。
西河上黄砂车上,由福建永定下洋东耳迁入,现传至22世,52人。
西河漳北半岭、坪上,由茶阳太宁迁入,现传至16世,178人。
西河车龙下龙埔,由茶阳古村迁入,现传至26世,114人。
三河旧寨黄贡坝,由何处迁来不详,现传至22世,6人。
三河梓里岃上,由何处迁来不详,现传至20世,80人。
大麻中兰,由湖寮黎家坪迁入,现传至21世,136人。
大麻北埔社妥,由大麻中兰迁入,现传至18世,58人。
银江胜坑沙窝里,由何处迁来不详,现传至22世,12人。
洲瑞下营光南,由湖寮密坑迁入,现传至20世,110人。
桃源新东山下、火烧斗,由茶阳太宁迁梅县三乡迁入,现传至18世,1020人。
桃源新东下田,由新东山下迁入,现传至17世,80人。
桃源桃星,由桃源桃锋山子坪迁入,现传至19世,684人。
桃源桃星,由桃源新东山下迁入,现传至19世,684人。
桃源上墩,由桃源新东山下迁入,现传至18世,260人。
桃源桃锋山子坪,由茶阳古村迁入,现传至18世,158人。
桃源桃锋大畲,由桃源新东山下迁入,现传至19世,124人。
光德富岭大畲,由桃源钟屋迁入,现传至9世,16人。
丰溪林场溪上,由茶阳古村迁入,现传至28世,112人


http://www.514200.com/article-39532-1.html

禮公(884-951年)因馬氏祖婆墳祖屋被府衙佔用,兄弟七人分散離開長汀(七子散汀州)移居上杭,其孫武公(933-994年),離別遷居武平象洞千家坪。
武-大始-尚-山-友武-齊-鼎-明-響-慶-鎮-鏗-勝-義明-雪峰,雪岩................!蕉嶺系和大埔系,台灣系共同考證推敲對譜,先理出先世源流上接閩西祖譜,再理出後裔分支,理脈即明,各地鍾氏子孫共同研究,定能完成烈系總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7 14: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補充:颍川堂鍾氏溯源 世系概述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27 20:41 编辑

為宗親查譜方便,下文不列世輩

福建武平时期
钟逵长子钟礼(公元884-951年)他晚年不幸。先是他的上十一世祖钟贤之妣马氏,殁后葬于九龙岗,二百多年后,传闻“茔内常有鼓乐之声” ,成为境内名墓。后来他的母亲马氏也葬同一祖坟。两个马氏葬在一起,更使名墓闻名遐迩,沸沸扬扬,远在长安的唐朝衙府也有所闻。事有凑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朝衙府决定在闽西增设一个府治。初选新罗圩(今上杭县)废地,因嫌此地多发瘴气,又传闻汀州九龙岗的马氏墓有异响,府衙遂移命在此筑府城以镇之。马氏名墓被压在汀州府衙的正堂之下。又拆毁钟屋村,改建长汀县衙,至唐代宗十四年(公元779年),历时十年方建成。过去流传“天下衙门皆子午,惟有汀府癸山丁” 。可见,当时朝廷在此设府的真正动机是为了消除马氏名墓。钟礼去世前二年(公元769年),汀州府衙和长汀县衙同时施工,历时十年。面对强大的压力,钟氏一门不敢抗命,于是抛售全部产业,并将汀州府、长汀县府作为占地补偿的六十亩“射箭田”全部舍入附近的开元寺。钟礼在忧郁中死亡,其子濬和六个叔父,34个兄弟,先后分迁出汀州。钟濬(904-962年)作为长房长孙,迁往长汀附近的井秋坑(今上杭南阳乡),以便应付岁时祭祀。逵次子恭系迁江西信丰县,三子宽系迁江西于都县,四子廉系迁福建上杭、河田和回龙等处,五子敏系迁江西赣县,六子惠系留长汀县境内,七子节系迁江西瑞金和宁都等处。兄弟各散西东,情景凄凉。走时他们留下一首诗句:“汀州府衙妣坟堂,长汀县衙祖屋场,惟愿子孙存方寸,随居处处世荣昌。”一场大迁徙到此结束。从武平向全国播迁
宋神宗熙宁二年己酉(公元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以图挽救赵宋王朝失败的命运。友文兄弟向宋神宗奏议反对意见,触怒了“龙颜” 。公元1074年,指旨罢官归田。更不幸的是30多年后,宋徽宗上台,起用蔡京、章惇、童贯等人借口“元佑党事件”打击和整肃朝中元老。钟友文三兄弟也在劫难逃。蔡京甚至扬言要诛友文九族。这一支钟姓面临“灭顶之灾” 。为了生存,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他们兄弟裔孙进行了空前的大迁徙。从武平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走向世界。有的在迁徙途中改名换姓。友武三子钟齐(1083-1154),生不逢时,不久遭又一次大迁徙。齐生鼎,鼎生二子:满和明。满迁广东五华县的铁炉坝,明留祖居福建武平。明之玄孙胜于公元1202年将家迁至广东大埔县。胜生三子:镛、钦、义明。义明生七子,其子孙分布饶平、揭阳、兴宁、龙川、河源、雁洋,遍布梅州地区。

尚公長子山生友文,友武,二子岱生友盛
钟友盛系播迁情况是:友盛(1047-1129)生三子:发、强、庄。发迁广东潮洲,强
迁兴国竹坝,庄迁福建武平石屈都、广福等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7 18: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张世系吊线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解释五公与五龄的茅盾.
未命名 2.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7 19: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27 20:45 编辑

回复 59# 钟文渊
1,民國後續修之新譜,古之八德為忠孝悌信禮義簾恥,不會排仁義禮智信等新用語為字輩。

鼐字意為最大的鼎古人少以為名,民國倒有個名將叫蔣光鼐。

2,齊公妣羅氏,只有鼎一獨子單傳,鼎頂同音,鼎可能是過房承嗣子俗語叫頂香火!


3,鼎之長子滿是遷五華,可尋五華譜查應柱房來龍去脈。,此譜無需理會,絕無參考價值只會誤導添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9 07: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