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9|回复: 2

兴隆“进士村”今年重修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6 09: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洋新闻 时间: 2012-03-0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焕阳


  兴隆古村“进士”纪念碑。
兴隆古村的各色石窗。
兴隆古村的各色石窗。
  村口一对清朝康熙与乾隆年间的“进士”旗杆至今保存完好。
  兴隆古村落内的祠堂照壁写着“四壁奇香”。

  记者昨日从河源市和平县政府获悉,该县计划今年筹资100多万元对近期获得“省级古村落”称号的下车镇兴隆村的古建筑进行全面修缮。据了解,在我省近期公布的第三批省级古村落中,和平县下车镇兴隆村是该市18个“广东省古村落”中,唯一拥有“一门三进士”殊荣的省级古村落。
  文、图/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吴建章、袁道文
  最让兴隆村民倍感自豪的是,该村清代徐廷芳家接连出了“一门三进士”,这在当时饮誉全县,堪称客家人耕读立家之楷模。“祖进士,孙进士,一门三进士;叔明经,侄明经,三代九明经”,和平乡民如今传颂的歌谣,说的就是和平下车镇徐家的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祖孙3人。据历史资料记载,清乾隆七年(1742年),兴隆村民徐廷芳考中进士,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其孙徐延泰再中进士,到了嘉庆四年(1799年),其曾孙徐旭曾又中了进士,而徐旭曾所著的《丰湖杂记》,是最早论述客家渊源的文章,这部客家研究的开山之作,被后人赞誉为客家人的宣言书。
  大型建筑今年筹资重修
  自明代以来,徐氏族人在兴隆村先后兴建了许多大型建筑,其中保存完整的有敬公祠、德公祠、仁仕公祠、乌鸦落洋、中心围、芋宁围、书廊下、塅心新屋、家燕大夫第和安定居。这些古建筑大部分以方围屋和龙衣屋为主,土木砖瓦结构,三进两横或三进四横布局,屋内梁架雕刻精美,檐柱都有楹联、题额,到处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众多古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
  让人称奇的是,兴隆村内存有多座的古石桥非常坚固,在短短6公里长的兴隆河上,就有7座石砌桥梁,如安定桥、埔子上石桥、埔子下石桥、美云桥、癸酉桥、矮桥、双江烟雨桥,可谓堪称一个村级石桥“博物馆”。
  记者昨日在该村“中心围”屋看到,记载着徐氏“一门三进士”荣光的“进士牌坊”,附建在中心围的大门上,以供族人观瞻。这座“进士牌坊”虽历经260多年的岁月洗礼,但迄今仍旧巍峨。
  为保护好兴隆古村落的大型建筑,当地政府计划今年内将筹资修缮兴隆村古建筑,并将这个省级古村落打造成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
  古村威水
  兴隆村历代都崇文重教,以读书为立家之本,在历朝科举考试中,在《和平县志》中有据可查的文人名人,该村就有进士4名、举人5名、贡生24名、秀才93名,兴隆村是古时文人名人在和平县人数最多的一个村。

评分

参与人数 1纸票 +12 收起 理由
andrew + 1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6 1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丰湖杂记》

                                                                                     丰湖杂记       
                                                                                         徐旭曾


        博罗、东莞某乡,近因小故,激成土客斗案,经两县会营弹压,由绅耆调解,始息。院内诸生询余何谓土与客?答以客者对土而言,寄居该地之谓也。吾祖宗以来,世居数百年,何以仍称为客?余口述,博罗韩生以笔记之。(嘉庆乙亥五月念日)

        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自宋徽 、钦北狩,高宗南渡,故家世胄先后由中州山左,越淮渡江从之。寄居苏、浙各地,迨元兵大举南下,宋帝辗转播迁,南来岭表,不但故家世胄,即百姓亦多举族相随。有由赣而闽、沿海至粤者;有由湘、赣逾岭至粤者。沿途据险与元兵战,或徒手与元兵搏,全家覆灭、全族覆灭者,殆如恒河沙数。天不祚宋,崖门蹈海,国运遂终。其随帝南来,历万死而一生之遗民,固犹到处皆是也。虽痛国亡家破,然不甘田横岛五百人之自杀,犹存生聚教训,复仇雪耻之心。 一因风俗语言之不同,而烟瘴潮湿,又多生疾病,雅不欲与土人混处,欲择距内省稍近之地而居之;一因同属患难余生,不应东离西散,应同居一地,声气既无隔阂,休戚始可相关,其忠义之心,可谓不因地而殊,不因时而异矣。当时元兵残暴,所过成墟。粤之土人,亦争向海滨各县逃避,其粤闽、赣、湘边境,毗连千数里之地,常不数十里无人烟者,于是遂相率迁居该地焉。西起大庚,东至闽汀,纵横蜿蜒,山之南、山之北皆属之。即今之福建汀州各属,江西之南安,赣州、宁都各属,广东之南雄、韶州、连州、惠州、嘉应各属,及潮州之大埔、丰顺,广州之龙门各属是也。

        所居既定,各就其地,各治其事,披荆斩棘,筑室垦田,种之植之,耕之获之,兴利除害,休养生息,曾几何时,随成一种风气矣。粤之土人,称该地之人为客;该地之人,也自称为客人。终元之世,客人未有出而作官者,非忠义之后,其孰能之!?

        客人以耕读为本,家虽贫亦必令其子弟读书,鲜有不识字、不知稼穑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即古人“负耒横经”之教也。

        客人多精技击,传自少林真派。每至冬月农暇,相率练习拳脚、刀剑、矛挺之术。即古人“农隙讲武”之意也。

        客人妇女,其先亦缠足者。自经国变,艰苦备尝,始知缠足之害,厥后,生女不论贫富,皆以缠足为戒。自幼至长,教以立身持家之道。其于归夫家,凡耕种、樵牧、井臼、炊衅、纺织、缝纫之事,皆一身而兼之;事翁姑,教儿女,经理家政,井井有条,其聪明才力,真胜于男子矣,夫岂他处之妇女所可及哉!又客人之妇女,未有为娼妓者,虽曰礼教自持,亦由其勤俭足以自立也。

        要之,客人之风俗俭勤朴厚,故其人崇礼让,重廉耻,习劳耐苦,质而有文。余昔在户部供职,奉派视察河工,稽查漕运鹾务,屡至汴、济、淮、徐各地,见其乡村市集间,冠婚丧祭,年节往来之习俗,多有与客人相同者,益信客人之先本自中原之说,为不诬也。客人语言,虽与内地各行省小有不同,而其读书之音则甚正。故初离乡井,行经内地,随处都可相通。惟与土人风俗语言,至今仍未能强而同之。彼土人,以吾之风俗语言未能与同也,故仍称吾为客人;吾客人,亦因彼之风俗语言未能与吾同也,故仍自称为客人。客者对土而言。土与客之风俗语言不能同,则土自土,客自客,土其所土,客吾所客,恐再千数百年,亦犹诸今日也。

        嘉应宋芷湾检讨,曲江周慎轩学博,尝为余书:嘉应、汀州、韶州之客人,尚有自东晋后迁来者,但为数不多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8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顶个,很有历史意义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0 02: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