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48|回复: 3

玉林钟姓源流研究报告(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4 12: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3-4 12:17 编辑

玉林钟姓源流研究报告(一)  

2011-10-04 17:26:50|  分类: 族史文坛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url=]订阅[/url]



           根据玉林宜万公各支系族谱的记载和民间传说,宜万公以上的源流有三种说法,分别是友武遐龄说,友武理说和绍京穆说。这三种源流中,友武遐龄说占主导地位,从清代乾隆时期起至今已有230多年,影响深远,基本被认可。友武理说上世纪末才出现,大多人不屑一顾。绍京穆说虽然早于友武遐龄说,并且后来又一直与友武遐龄说同时并存,有时甚至同载一谱,但始终不能占上风,几乎被遗忘。三种说法,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曾有钻研者提出质疑,但成不了气候。1989年,北流市退休高中教师钟伯龙与玉林市粮食局干部钟显绩在编纂《钟氏溯源》时,对友武遐龄说提出了质疑,一石激起千层l浪,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注意。2010年,中华钟氏宗亲总会在编纂《中华钟氏宗谱·总卷》的准备工作中,发现玉林宜万公支系源流紊乱,烈接两系混淆,钟史研究部副部长钟树芳当即电促玉林钟氏文化研究会,务必在2011年7月1日前梳通宜万公以上源流,不得有误。总会的指示引起了玉林钟氏文化研究会的高度重视,遂成立了由钟月林、钟耀明两位常务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与广西钟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钟纪钧(北流人)三人组成调查研究小组,开展此项工作。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底,研究小组翻阅了大量族谱、县志、报刊杂志,赴东莞,下新会,上吴兴,走访族老长者,爬山涉水,勘查古迹,获得了大量信息,一些信息甚至是前所未闻的,非常珍贵,对源流具有指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现在我们将这些信息系统整理,并结合我们的共同看法,向广大宗亲报告于下。




一、友武遐龄说是天方夜潭,以孙作父
         友武(1040-?),烈公第46世孙,北宋福建汀州井秋坑人,进士,官至中丞。遐龄(1204-1278),烈公第52世孙,友武公七世孙,南宋人,出生于福建汀州井秋坑,1248年兄弟5人由汀州迁广东长乐(今五华县)铁炉坝开基,成为钟姓烈系入粤始祖。遐龄后代较发达,钟灵毓秀,因此遐龄成为闽粤桂赣几省响当当的历史名人。
        根据玉林现存历史资料看,友武遐龄说最早出现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翰林院编修、广西正考官、浙江嘉兴秀水县人沈昌为吾族写的《钟氏家谱序》:“居家垌者有友文、友武、友勇”,友武公“传大相,相传天柱,柱生五子,号曰五龄。遐龄生四子,名安、俊、全、亮。自宠公迁南康赣郡,厥后由赣迁闽,居闽中者长汀为盛,又迁南雄朱玑巷。至亮公始迁广东东莞茶园村。五传至玉京公,公生二子,长曰隆字雄万,次曰道六字宜万,在宋德佑时赶贼有功,封提刑使司。宋亡,避居鬰林东凝乡,是为鬰林钟氏鼻祖。”从此,友武遐龄源流不断被引用,遂成一流派:烈公……友武——理——大相——天柱——遐龄——亮——成道——学海——伯昌——享——玉京——宜万。清代的前期和中期为康乾盛世,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民间修谱之风甚盛,吾族各支多次修谱,都以友武遐龄为源流载入谱中。此举一直传承至今,修谱者大多顺手拿来袭用,人云亦云,照本宣科,遂约定俗成,友武与遐龄就成了公认的玉林钟氏源流中的两位始祖。

         2006年,广东钟氏宗亲会在五龄入粤开基的紫金县召开了五龄公专题研讨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族老参加,五龄的历史得到了全面中肯的总结,澄清了许多疑点,纠正了一些错误提法。正确了解了遐龄公,解释论证友武遐龄说就容易了。
         1、遐龄公1248年迁长乐铁炉坝,后又择居齐昌十二都蚕施村东坡岭,后徙东莞,南宋末,1263年又移居琴江都南岭。遐龄生五子:钟念、钟全、钟安、钟俊、钟亮、分迁紫金县内14支系。钟亮生五子:钟朝举、钟朝钦、钟朝琳、钟朝振、钟明远。除钟明远留居南岭外,其余四兄弟外迁江西、四川。钟俊有裔孙迁东莞,钟全第十几代孙也迁东莞。钟明远后裔在广西桂岭有分支,这都是一百年后明朝的事。经查,钟亮及其后裔没有迁东莞的记载。所以,友武之七世孙亮公不是东莞茶园开基祖。
         2、遐龄公生于1204年,而宜万公生于1237年,比遐龄晚33年。按友武遐龄说,宜万公是遐龄公的第8世孙,这样,短短的33年就繁衍了7代人,每代不到5年,速度快得实在难以置信,简直是天方夜潭!我们认为,遐龄公与宜万公应该是远房叔侄关系。



          3、东莞茶园钟氏始祖亮公于宋隆兴间(1163-1164)任福建归宁主簿,据此推算其当生于1120年前后,比遐龄公早80多年。按友武遐龄说,亮公是遐龄的儿子,那么儿子就比老子大80多岁,又是天方夜潭!我们认为,遐龄应该是茶园亮公的远房曾侄孙。数典忘祖,以孙作父,本末倒置,有违伦理。
         4、遐龄公幼子亮,估算生于1240年前后,比茶园亮公晚120年,两人不是同时代的人。所以,此亮公非彼亮公,同名而已。
         从以上情况可知,遐龄公与茶园没有任何关系,把他视为茶园钟氏祖先是完全错误的,应该彻底纠正,不能够再以讹传讹,贻误后代。至于为何这种错误说法长期得到广泛认同,传承几百年,《钟氏溯源》认为是因为“没有认真推考朝代顺序”、“有的倚赖过重,以为经过某名公整理,自是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因之放胆抄袭,不再细究其弊端,从而谬种流传,贻误后代”。(未完待续)


           http://zym889.blog.163.com/blog/static/18346335820119258321659/>玉林锺姓源流研究报告(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09: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绍京公后裔,现在定论了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2: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4-8 22:54 编辑

回复 2# zzjjhh2000 的帖子
用科学方法去考证,总能纠正千百年来的错误!恭贺玉林钟姓族亲认祖归宗! 从玉林钟氏族谱看,这两支钟氏的源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出自烈系遐龄,实际上这种说法中掺进了离昧、接,宗系模糊。另一种是出自接系绍京,这种说法的 源流世系清晰有序。许多有识之士都发现了玉林钟氏源流不清这个严重问题,只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未得到解决。烈系与接系同根同源,都是商室子姓微仲衍之后,源于和公子烈同宗同源的宋桓公三子遨,公子遨为宋襄公委派出使晋国,生子改姓伯名扈。他的孙子伯宗任晋国大夫,钟姓
因忠直敢谏而得罪了执政的(谷阝)氏而被杀,伯宗子州犁出奔楚国,仕于楚,官太宰,食邑于钟离小国(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20里),子孙遂姓钟离。
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的大将钟离昧,在项羽失败后,遭刘邦追杀,自刎而死。其次子钟离接为避父难,于公元前201年,在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去离单姓钟。他是继钟烈之后又一支钟姓的受姓始祖。  
钟姓接系是源于长葛,以邑为氏。宋桓公裔孙的一支被封在一个叫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的地方,于是其后人就以封地为姓改姓钟离。秦朝末年,钟离后裔钟离接为避难,远离家乡,迁居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改姓为单字钟,成为颍川长社钟氏的始祖。钟烈、钟接是同宗同源,均为宋桓公御说之后。
绍京之后裔钟英郎(1207~1256年),于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由兴国迁居于雩都县北乡长乐里(今马安乡),这一支钟姓已传承31代。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兴国县光裕后裔钟应炎,迁至瑞金县城东关朝阳门附近,以后发展为“东关族”,并逐渐成为邑中望族。现在除分布在江西省赣南各县市外,在福建、广东、湖南、四川等省和港、台等地区也有分布。
钟接,是霸王项羽的大将钟离昧次子,原名钟离接。公元前201年,钟离昧遇害,为避祸,时任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令的钟离接去离字单姓钟,成为钟接系受姓始祖。
据《长葛县志》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钟接这一支钟姓是邑中望族,早在汉代,钟氏已有多人位居高官。三国以后,由于门阀制度的保障,使得这一家族一直保持着显赫的地位,成为颍川名门。从东汉至盛唐600多年间,在政治上,钟繇、钟毓、钟雅、钟绍京等,都是当时王朝的辅政大臣;在军事上,钟会、钟雅、钟诞、钟蹈等,都是能征善战、镇守一方或运筹帷幄的将军;在文学上,钟繇、钟会、钟琰、钟嵘等都著书立说,名垂青史;在书法艺术上,钟繇被尊为楷书鼻祖,钟绍京被称为“小钟”(与钟繇并称为“大小钟”),两人都有很深的造诣。其中,最有影响的有钟皓、钟繇、钟会、钟雅以及钟嵘等。
公元548~552年,南朝梁发生“侯景之乱”,战乱给长江中下游人民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时任浙江临海令的钟宠,于552年辞官,携家眷南迁到江西虔州(今赣州),成为接系南迁始祖。至此,同宗同源的两支钟姓犹如双江汇流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钟氏先祖将中原文化带入赣南,与各姓氏先民一道,为赣南的开发和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钟宠去世后,其后代又迁至平固原(今江西兴国)。钟宠的玄孙钟恒生四子:法通、法询、法广、法遵,全都在朝为官。法询第4子于唐睿宗景云元年进中书令,封越国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09: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5-4 00:52 编辑

鍾姓源流考陈瑞松在查阅《中国简明历史辞典》、《史记•夏本记》、《史记•秦本记》以及台湾六十教授翻译的《白话史记》后认为,出自嬴姓和乐官之后都值得商榷出自伯益几乎不可能:疑问有二:其一,嬴是东夷部落,曾在舜、禹时代有功于社稷,被公推为禹的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废除了禅让制,有史书上曾记载, 他在与启争夺王位时为启所杀,如果是这样,他根本不可能因功受封,以国为氏。只有他自己让位给启,才有受封的可能,但《史记》中所载的伯益之后,受封的十 四个以国为氏的姓氏中,并没有钟姓。”陈瑞松说,“对于乐官之后的钟姓更经不起推敲,因为在繁体字中,作为音律的钟与姓氏的钟根本不就一个字,更不能提同 源了。”
  经过上述研究,陈瑞松认为,三源之中仅剩下宋国的一源两支了,于是钟烈和钟接这两支便成了钟氏的主流,尽管两支郡望相同,但两个却是不同的派系,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也包容不了谁
中文名: 百家姓溯源
作者: 陈瑞松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书号: 7800742571
发行时间: 1990年11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寻根问祖是中国人的传统,更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夙愿。而中华民族繁衍至今,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沧海桑田,人世翻覆,因之往往踪迹难寻。本书从姓氏入手,借助大量史料,探微发源,一直上溯到远古时期,大体理清了常用438个姓氏的源起与演化,实是寻根问祖者的良师益友。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载入不少有关姓氏的历史故事和生平轶闻逸事,增加了它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这是本书与其它同类书籍的不同之处。

内容截图:




目录:

前言
1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2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3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4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5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6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7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8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9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10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11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12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13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14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15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16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17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18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19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20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21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22 柯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23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24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25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26 荀 羊 于 惠 甄 曲 家 封
27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28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29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30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31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历 戎
32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33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34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35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36 池 乔 阳 郁 胥 能 苍 双
37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38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39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40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41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42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43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44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45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46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47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48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49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50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51 游 竺 权 逮 盍 益 桓 公
52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53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54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55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司徒 司空
附:参考书目

下載:

http://ishare.iask.sina.com.cn/download/explain.php?fileid=7335954

钟烈生于公元前334年,而钟接生于公元前248年,因而可推断出,钟烈先于钟接在河南得钟姓。因河南颍川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故也有钟氏源于颍川的说法。有些谱说钟接是钟烈之父,实属无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4 13: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