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01|回复: 21

祠堂的作用(网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3 01: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3-15 21:58 编辑

祠堂的作用(网转)浅释祠堂

吴之光   
  
  (一)是尊祖敬宗,纪念祖先的场所,发扬祖先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是寻根问祖,接待来访,联络宗亲的场所,加强民族团结,发扬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三)是道德教育的基地,通过祠堂文化内涵,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如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等,发扬文明道德、和谐友好新风尚。
  (四)陈列书画,阅读书报,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增进宗亲邻里情谊,喝茶聊天休闲,发扬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作用。
  (五)是民俗文化、民间收藏的陈列馆,收藏陈列旧宗谱、旧碑记、旧石器、旧家具、旧农具,西盖赵氏,三河口牟氏已经这样做了,这是新旧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看得见,摸得着,视觉形象教育,应该大力提倡。
  祠堂文化,方兴未艾。我们刚刚开始,许多东西值得研究,值得探讨,如何集思广益,推陈出新,让祠堂文化更加光彩,更加绚丽!
慎终追远,敬始怀来
紫金县城东门钟氏宗祠




我家祠堂因为是1925年共产党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办公地,历经文革动乱岁月虽然幸存下来没被占用拆掉,但因本身是明末旧建年久失修墙倒梁榻了!大家现在看到的照片是2003年在儒林街七号原地原样重建,从海外募捐回来的钱重建后大排宴席摆了三天流水席搭台演戏还有剩,都捐了给县政府做慈善,我真爱死我祖宗。
广东紫金县城钟氏总祠对联

抱堂对联:骏烈启家声  当年爱国忠君  一片英灵扶宋室
鸿规光祖德  此日敬宗睦族  千秋俎豆肃神江

正梁对联:家传道学遗风  想行为士表  德可人师  自昔清芬昭谱谍
地萃山川毓秀  看藻淡笔峰  澜翻秋水  从今运会际风云?

护梁对联:源发颍川  支分岭峤  念先人世德衍祥  甲第长绵鼎鼐
远朝石笏  近枕紫金  看后裔名区卜胜  家声益振箕裘

下堂梁联:栋宇聿新  此际霞蔚云蒸  瑞气南来丞相岭
衣冠渐启  他时珠联璧合  祚光北拱状元峰

石柱对联:联子姓以报宗功  肯构肯堂  妥先人于风雨
绍颍川而恢基绪  序昭序穆  焕百世之蒸尝
广东紫金钟氏祖祠栋联

师表树儒林  易参博士  诗品司空  当时科第蝉联  非独诗书光世德
勋铭垂史策  职掌天官  位膺台辅  自昔王公爵赏  长留忠孝振家声

广东紫金看祠堂风水
小小的紫金城,论经济实力在广东属欠发达地区,但论文化特色却不逊于其它历史文化名城。据该县博物馆叶老师介绍,历来紫金人素有建造祠堂的喜好,几乎村村都建有祠堂。据不完全统计,该县有大小祠堂500多座。现今,在县城的下厚街和儒林街附近就有34座不同姓氏的祠堂。

   在朋友的陪同下,我们踏着青砖石板路,漫步在紫金县城下厚等街巷时,惊喜地发现处处林立着古祠堂,与老县衙相邻,当地人称其“百姓宗祠街”。据统计,在这条长仅450米、只要几分钟就能走完的老街上,就有黄家祠(始建于嘉庆年间)、苏家祠(始建于万历年间)、卢家祠(始建于崇祯年间)、刘家祠(始建于康熙年间)、江家祠(始建于嘉庆年间)、罗家祠、赖家祠、李家祠、陈家祠、彭家祠和周家祠11座祠堂,是紫金县城祠堂最多的一条老街。


  为何小小的紫金县城县衙附近纷建这么多各姓氏的祠堂?
  
    一打听才知当地人都认为县府风水好,前朝官山嶂,后枕状元峰,文脉就在这片街区,所以祠堂都围绕县衙建造,尤以明清两朝建的祠堂最多。不过,同行的朋友说,紫金县堂局不大,现在出的人才越来越少,此风水玄机的答案尽在俗语“铁网罩离头,金龟水上浮,人无三代富,做官不出头”。

   据称,形成如此密集的祠堂还有另一个原因。当初紫金建县时全县人口还不到5000人,开县的几任知县都为人气不旺、经济萧条而苦恼。此后,有人采纳了乡绅的建议,在县城建学宫书院,招各乡各姓学子来县城读书,同时动员各姓氏家族在县城建祠堂。对于建祠堂用地,当局还网开一面,全部免费提供。于是,各姓氏家族纷纷抢占地盘,大兴土木,而且互相攀比,不甘落后。到清朝嘉庆年间,祠堂街逐渐形成气候。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族社会,祠堂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它的功用第一就是祭祖。宗祠是一族祖先灵魂的栖息之所,是一个家族共同祭祀祖先的神圣地方。“祭祀祖先,教育来者”,“追远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
   客家人迫于战乱等因素,从中原迁徒到南方历经艰辛,生存条件的艰难,更需要精神支持,最有力的精神力量来自于宗族内部的团结,血浓于水,这时用祖宗的旗号来团结族人,就显得恰到好处。崇祖,天经地义,孝道使然。许多客家人的祖先中都有显赫人物,对于客家人来说,祖先是其骄傲,又是其精神支柱。因而,客家人在艰难的南迁中,仍不忘身上带着两件东西,一是族谱,太平天国战乱时,绩溪上庄宅坦胡氏族人胡志高丢弃全部家产,背负宗谱逃难的动人故事让人感叹不已;二是肩负祖先骸骨,到了新的定居点,则将之擦洗干净,置于“金罂”,重新埋葬,其浓厚的崇祖观念由此可见一斑。
   为了防御外族侵犯一般聚族而居,实质上给族权的管理带来方便,强化宗族的认同感、凝聚力,是宗族文化中的核心精神。

   祠堂作为耕读文化和农耕自然经济的标志,单一地分布在一个家族、一个聚居地或一个村落之中,通常星罗棋布的遍及全国各地。据大致的统计,现存客家祠堂中,有一半左右是始建于明朝的。

  在清代,客家人营建祠堂的势头有增无减,这就使得客家祠堂的数量在清代达到高峰。当时的客家地区,“族必有祠”,“巨家寒族,莫不有家祠,以祀其先,旷不举者,则人以匪类以摈之。” 2008年我在安徽绩溪县考察时,惊叹该县祠堂之多冠于全国。如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祠堂数增至340余幢。当时绩溪全县人口只有八万一千多人。平均230人就建有一座祠堂,可见当时徽州立祠之风何等盛行。

   祠堂又分总祠和分祠、支祠。总祠是合族为祭祀始迁祖而立的宗祠。该族之人,人人“有份”。它既是宗族祭祀祖先的中心,又是宗族议事、执法,实行宗族统治的中心,其建制规模比宗族其它种类的祠堂要较大。分祠、支祠越多越说明其宗族发丁多,人丁兴旺是各个宗族追求的目标。所以,往往借助风水力量来促进宗族人口繁衍。
   风水讲究方位。要有一个好坐向就要精心选址。而选址必须遵循风水法度。得风水之胜,须是村落中的宝地。藏风聚气是其主旨,依势造形、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围绕龙真穴的,案秀水绕做文章。评价一个环境的风水优劣,一般有三个标准或条件:一为龙(山岭的脉络),发脉要雄壮磅礴,奔腾有势,落颈要俊秀、灵活,结基要丰、敞;二为局(即对景),自总脉分出的支派,要重重围拢,能成基地拱卫,基地对景,须湾环回托,罗列各峰,要各有格构,或旗或鼓、或印或案;三为水,基地前面,最好能逆大江,但水不宜直冲基地,水口要回环,最好有种种关栏水口的山岭或沙洲,立在基地以看不见水的出口为佳。通常认为,龙主人丁,局主功名,水主财路。
   有如此好的风水气场,祠堂的外观及内涵才能借此得以凸显。最好过堂水要有生旺水,正如《玉尺经》云:“人丁实系于长生,财禄必根于官旺。是以生水朝堂,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禄万钟”。
   石城长溪村背靠重重围绕的青山,整条山脉奔腾成势,雄壮,磅礴,宽阔的琴江从层层叠叠的山脉中流出,绕村回转。从高处鸟瞰,长溪村确是山环水绕,藏风聚气的好地方。

   祠堂的地位在族人心中至高无上。祠堂作为族姓胜地的象征,在选址时大多建于族群区域的核心位置,有的背靠大山,有的面对水塘,无不暗含“富”字的寓意。古人寄望丰衣足食、生活富裕,所以在祠堂建筑布局上,也寄予着希望。将“富”字笔画构件分解,宝盖头,是有靠后山的祠堂建筑,“一”字就是门前的屏风,“口”就是水塘,水塘之后就是良田。

   祠堂的外形基本上是整体长方形,前有主大门和侧门,主次分明,内有天井采光。外有明堂聚气,还有半月形的水塘,符合天圆地方,天地互通的规律。

    祠堂的上下厅之间,必有一块天井,这都与风水观念有关。

    说到天井,多说两句,因为天井有风水玄机。天井的作用,从风水的角度来看,是为了“养气”,从建筑功能来看是为了采光和提供共享空间。传统的观念认为:天井是藏蓄之所,是财禄的象征。融“四水归堂”于天井,有言曰:“天井乃一宅之要,财源攸关,要端方平正,不可深陷落糟,大厅两边有异,二墙门常关,以养气也。凡富贵明堂自然均齐方正,有一种阴阳交媾之美。”这里要求天井所以被看作是财禄的象征,以养生气,体现阴阳交合之美。
   天井所以被看作是财禄的象征,还因为它是排水之所。天井在向外排水时,不是直泄而去的而是屈曲绕行的,以表明家财聚而不散去。《风水讲义》一书中对排水路径作过较详细的论述:“水沟者,即居室内之出水阴沟也,宜暗藏,不宜显
露。决沟折水宜顺地势,按子位屈曲而出,则气不流散。若直泄前去,则财不聚。如几宅并排居住,宜在门外横凿一沟,过门远抱出水方吉。若开门,财散不住。对门放水亦不聚财,水于两旁,富而悠久。人字流去,败财杀伤。凡丙午向,宜从前天井右边辛方回流,中天井从庚方回流,后天井从乾方出外口,水的排放应由内而外,由小到大,不可穿房,不可直泄,曲屈暗流,回环而去”方为吉利也。杨公风水一般排水是采取三神排水法,里面有房分的奥秘。

    祠堂外环境讲究田园风景。江西宁都东龙村宗祠就处于一个美丽风景之中。清康熙十二年,孔子裔孙、翰林院学士孔敏英对东龙的田园景致做过这样的描述:“其形胜则四面皆山,高峰顶上中开大段,豁然平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步履所至,湛然如大明镜……两洁清流,一隘疆分,文峰东秀,御屏西峙,金星尚桥,玉堑天马。龙峡高耸,翠巍嵯峨,阁建凌霄,桥巩文昌,屋舍俨然参差者,万瓦康庄。衢辟曲径者,四路贞松挺翠,绵亘数里。桃、梅、梧、柳、绿竹成荫,如虬如龙,似画似图。鸡犬桑麻,都非恒境,宏信者屡矣,每当旋归,流连不忍去之。予听之,不禁击节曰:桃源洞欤仁厚里也。”这般描写,与“桃花源”相比,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民间百姓对风水的痴迷喜欢喝形。喝形之瑞象,激励本族人,并以此为荣耀。山西建德新叶西山祠堂,是新叶村叶氏总祠,始建于元代,先后两次迁址,清康熙九年(1670)在“精堪舆家言”的叶溥主持下,将祠堂移建西山之阳现址。祠堂地势高敞,正对数里外被喻为“母亲”的三峰山主峰里大尖,另外有两座较低矮的山向主峰围合,被拟为侍奉母亲的“孝子”,显然叶氏是想借此风水来加强宗族的血缘关系。
   祠堂建成后,如感到风水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还可以“改造”风水。例如梅县松源王姓总祠,“它所对的山峰中间低一点,不成笔架,后风水先生指点在中间的山峰上建造一塔,从此在该祠堂前向远看,对面山已成笔架。寓意文峰极显,文人辈出……。”
   至于说到客家祠堂(尤其是总祠)的建筑规模和布局,一般都较为宏大。大多为上、下两厅结构,每个厅面积都很大,厅的边侧有厢房,两厅之间有天井。也有的祠堂为三厅结构。

   客家祠堂的大门两侧、厅堂的墙壁及柱子上,镌该着许多对联,其内容以颂扬宗功祖德的居多。
 
   祠堂上厅是核心位置,上有主堂匾额,所写的就是堂号。其下放置神案,安放祖先牌位,又称神主牌、家神牌,历史悠久的大宗族的祠堂,往往分几层陈列着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神主牌,密密麻麻,蔚为大观。此外,反映宗族人氏功名的载体是堂匾,以这种形式来标明、记载自己光荣的祖先和家族里的优秀人物。

   客家人的每一座宗祠里都培养出了若干成功成名人物,能在宗祠里挂匾,就是功成名就、地位荣耀的象征。我在赣州地区石城县长溪赖氏宗祠考察时,就看到祠堂墙上悬挂着几十块堂匾,以激励后人奋发上进。
   有的祠堂在厢房设立 “养老房”,就是用来安置垂死的老人。有的祠堂还专门设置“棺材间”,堆放备用棺材。老人死后,子女们要到祠堂守灵几天几夜,有的还要请道士超度亡灵,之后,才能出殡安葬。出殡时,祠堂门上方悬一张大红纸,寓“趋吉避凶”、“否极泰来”之意。老人死后的49天内,每逢7天,死者子女要到祠堂悼念死者。

   许多的客家祠堂还设有戏台,戏台一般设在下厅,与上厅的祖先牌位相对。

   祠堂门前的广场、门口摆设的动物石雕和祠堂内外的石雕、木雕、砖雕和泥塑、灰塑等工艺雕琢而成的各种装饰图案、人物故事无不有中国传统吉祥的寓意。“竹”,也就是“竹报平安”,寓意这一族人很多外出谋生,“鹿”代表俸禄,寓意对做官的一种追求,“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牡丹”寓意荣华富贵等等。
    族姓中有功名的人,如某某人在某某年乡试、即省级的考试中高中第几名举人,都要在祠堂前广场上竖起旗杆,以下文光宗耀祖。而树旗杆的基础,就是两块竖在地上面的花岗岩,人称“旗杆夹”,哪家的祠堂门前竖起的旗杆夹越多,说明那家的族姓做官的人多,实力越强。
   
    也有的宗祠前面设有牌坊,那也是一种荣耀的象征。紫金县城下厚街最著名的刘易城公祠门坪前巍然屹立着一座百岁牌坊,五六米高,上面刻着“贞寿之门”的字样。
   据介绍,清康熙六十年,时永安县(今紫金县)北门乡饮宾刘吉人之妻廖氏百岁遐龄,乡绅上表朝廷,恳请“建坊旌表”。次年,康熙下旨建造了百岁牌坊。1951年牌坊被毁,2004年重修祠堂时才在门坪前地下挖掘出古牌坊的下半部分,刘姓后人按照族中长者回忆和参照史料,修复了牌坊上半部分并重新树立。现在,这个古牌坊结构精美,雕刻细致而栩栩如生,充满了古风古韵。

   游览紫金宗祠街,感触最深的是宗祠文化的内涵深厚,它内含宗族历史、地方人文、古韵风雅,藏着风水玄机和道德文章、姓氏文化,它是维系中华民族各个宗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圣地。我在领略宗祠文化的同时,也开拓了心胸。一个记载着清名臣刘名载谦让乡邻的典故,让我回味无穷。
   刘名载(清嘉庆年间中宪大夫)任职期间,接到族人寄书求援,称毗邻江家与他们争建祠地界多年未结。刘名载抄录了一首先贤名诗“千里传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回复来信,告诫族人顾全大局、谦让乡里。刘名载的族人接信后主动沿地界退后三尺。江家人听说事情的缘由后,也将祠堂的地界退后三尺,时人遂将此巷称之为“饶让巷”。此巷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多么需要礼让精神呀!从我做起,与人相处,礼让、谦恭;对待大自然,友善、慈爱。
   
    朋友,你从“饶让巷”的典故中,感悟到什么呢?
  
 
   延伸阅读:
  

  1)刘易城公祠:位于紫金县城,前朝官山嶂,后枕状元峰,呼金山网子形,由地师刘易城亲自选址,亥山巳向巳亥与辛亥之间界缝,水口坤申,甲卯来水。

    2)刘氏宗祠:寅山申向兼甲庚壬寅金穴,天井辛口放水。该家族人丁兴旺,进士一个,14儿子,86个孙子,下启14房。
    3)刘氏总祠:紫金山下,儒林街47号,后枕紫金山,面向鸡公嶂,左有秋香江,右有北门河,寅山申向,辛水长流。
   4)叶氏宗祠:亥山巳向巳亥与辛亥之间界缝,天井放午水。
   5)陈氏宗祠:巳丙山亥壬向(丁巳与乙巳之间的界缝),水口坤申,艮寅来水。
    6)苏氏宗祠:位于下厚街,坐向同上。
    7)陈氏故居:壬山丙向兼亥巳癸亥水龙,庚酉出水,甲卯来水。
   8)黄氏宗祠:亥山巳向兼壬丙辛亥金龙,天井放水出午,神台亥壬山之间界缝小空。
慎终追远,敬始怀来
非吾祖而为祖,其失在谄;吾祖而不以为祖,其失在闇

钟氏祖神梅县松源镇宝坑村龙源宫-龙源助国尊(公)王

紫金钟学栋中将族谱记载:北宋远祖友文,友武公,友勇,友盛四兄弟宋神宗时同朝为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受到迫害革职,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奸臣蔡京,童贯立元祐党人碑,矫旨捕杀反对新法的忠良之士。朝臣大量逃隐。
及至靖康之变金兵入侵掳徽钦二帝北去火烧汴京五凤楼,友文兄弟英灵不泯忠心助国,统率阴兵战败金兵,南宋高宗下旨赦钟氏无罪,敕封友文等四兄弟为龙源助國公王(三山助國王),立庙奉祀。福建武平象洞龙源宫,公元1111年始建
梅县松源镇宝坑村龙源宫始建于1507年。宫内供奉宋代忠臣钟氏友文,友武,友勇兄弟三人“龙源助国公王”神像,配祀友盛。一次水災,武平象洞龙源宫公王塑像被沖至广东梅州松源河邊、圓嶺山麓下,幸被漁民打撈上來,本想送返象洞,無奈搬移不動,又觀其屢屢“顯靈”,便募資就地起廟。此後,三省九縣客民均到此地進香,逢年過節,把公王像抬到各村巡游,祈求庇護。



















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91109-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12: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为家族没有祠堂而感到遗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3: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30 10:09 编辑

回复 2# level 的帖子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將來族眾合力摘地建造宗祠,有敬祖心就會有祠堂!子孫心靈就會有依歸

点评

现在的状况是族人无力又无心!  发表于 2012-3-3 22:41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13: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氏祠堂是我公太(清末进士)牵头建造的青砖木结构,气势宏伟,其建筑浮雕、典故绘画、木架结构等都有很高的价值,跟客家学府“龙江书院”基本是一样的建筑形式,甚至更宏伟,尤其门口一对石杆,在我县也许是唯一的,可惜在上世纪80年代,被土改分住的两户人家,拆旧料卖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6: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8 18:28 编辑

回复 4# JGSR 的帖子


我家祠堂因為是1925年共黨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辦公地,雖然幸存下來沒被拆掉,但因明朝舊建年久失修榻了。你們現在看到的照片是2003年原地原樣重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6: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4-24 18:09 编辑

回复 5# zhengfeifei 的帖子
如果我有够多的闲钱,我会拆掉老石屋重建成下图的样子,条件是准我死后把神主牌供奉在正厅中路,哈哈哈哈......问题是怕还没建好我已因穷困饿死了,落得当孤魂野鬼.哈哈哈哈,,,,,,我活着还没死了住得好呢,死了算,哈哈哈哈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0: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3-4 00:53 编辑

回复 level的帖子
找有力或有心的族人,從族譜找你沒見過的親人,發揮宗族團結的力量,那怕有一人牽頭,都能把夢想實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4 10: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族去年在家族议事议程上曾提出计划重建家祠,地点也初步拟定,资金的来源也定好,应不久将来会建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3: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3-5 04:00 编辑

回复 10# JGSR 的帖子
蒼海桑田星移斗換,年深日久了總得更新,有宗祠就可薪火相傳維繫族眾團結。恭喜宗兄祖祠重光,如果後人著重修葺古建築生命力其實可以很長久,過去幾十年確實糟蹋了傳統文化和大量古跡!中國需要發起文化復興運動,不然上一代和我們都是歷史罪人!愧對祖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20: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1: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6-28 18:31 编辑


我家祠堂因為是1925年共黨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辦公地,歷經文革動亂歲月雖然倖存下來沒被佔用拆掉,但因本身是明末舊建年久失修牆倒樑榻了!大家現在看到的照片是2003年在儒林街七號原地原樣重建,從海外募捐回來我家祠堂因為是1925年共黨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辦公地,歷經文革動亂歲月雖然倖存下來沒被佔用拆掉,但因本身是明末舊建年久失修牆倒樑榻了!大家現在看到的照片是2003年在儒林街七號原地原樣重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17: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1980年代我在紫金县城住了10年时间,但那时候还不懂祠堂的意义,所以虽然近在咫尺却没有去祠堂街看过,非常遗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7: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5-21 02:24 编辑

回复 14# yanjunwen 的帖子
青山绿水万古常青,何需遗憾,再访紫金来趟休闲之旅。按图索骥,看看祠堂,吃吃美食,泡泡温泉,来趟森林浴是人生最快乐的旅行。
紫金空气负氧离子最高,更是广东省少见的无酸雨地区,一切还原汁原味,这也是山区客家人硬颈,和紫金祖祖辈辈牺牲经济开发保存下来的宝贵天然财产,我们绝不羡慕珠三角般的发达而污烟障气的环境。希望这份财产让子孙永久享用和保持生生不息,维持自然就是最美最好最善,人为破坏对自然环境的杀伤力是最大的,我希望我家乡永远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安静恬美,你跟紫金人谈话都能发现诚恳,就是生长环境陪养出来的朴素气质使然,山区耕读文化还很浓厚,大地方是看不到,感受不出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9 23: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wugang 的帖子
我也比较喜欢祠堂文化。我们的祠堂以前除了祭奠先祖之外,还是个小学堂,我父亲那一代人(50年代)以前读书就是在我们的祠堂念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13: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家的祠堂在文革初期也曾当作学堂,但后来竟然被拆掉了,到了1999年才重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4 11: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