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28|回复: 0

[浙西南] 携手绘就海西城市“群英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7 15: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携手绘就海西城市“群英图”
――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市风采联播
2009-9-5 12:18:14      中国经济导报
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厦门城市风光
  编者按 9月7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福建专题论坛,将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部署,紧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围绕创新、多元、绿色、宜居四大主线,为创新海西区城市的合作机制,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发展,交流良策大计,共谋美好愿景,齐心协力绘就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发展与合作的美好明天。而实际上,早在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就曾与福建省共同编制《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具体承担组织工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规划编制总牵头单位。最后《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复。这是继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国家批复的又一区域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作为中国沿海城市群的重要一环,海峡西岸城市群有了科学规划的引领,正展现出新的风采。本报现撷取海西20个城市风采进行联播,以飨读者。
   本版内容由本报记者 王秋苹 实习记者 陈述 实习生 廖志华张自芳提供
  
  福州――对台合作交流前沿平台
  
   福州简称“榕”,是福建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福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已初具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风貌,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
   福州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和著名的台胞祖籍地。福州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是海峡西岸重要的对台合作交流前沿平台。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相继被国家确定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胞落地办证口岸,拥有台商投资区等国家级对台产业合作基地,是祖国大陆两岸合作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推动海峡两岸合作交流中,福州市主动有为,创下了率先签订“两马协议”、率先促成台湾农副产品直航登陆销售、率先实行中央各项惠台政策、率先开创“两马同春闹元宵”等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新形式等两岸关系史上的诸多“第一”。
   福州是首批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较高。目前,全市拥有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电子信息、软件等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江阴、长乐、罗源湾等新兴工业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纺织、冶金及冶金制品、电力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也是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生产基地之一。在亚洲制造业论坛首届年会上,福州被评为“2006年中国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
   (摘自www.fuzhou.gov.cn)
  
  龙岩――土楼大观园
  
   临近台湾海峡,与粤、赣接壤的龙岩市,为古汀州府与古龙岩州的部分辖地组成的行政区域。因其地处福建西部,而福建又号称为“闽”,故龙岩市通称为“闽西”。龙岩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闽西是客家人的主要祖地和聚居地之一,全市七个县(市、区)有五个县是客家县,客家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5%。因此,闽西客家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福建龙岩的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近年来,龙岩市深化中心城市总规修编和交通、教育等专项规划编制。中心城市“三大板块”规划建设步伐加快,烟草大厦、110指挥中心基本完工,商务营运中心、龙岩国际商贸中心、龙门物流园区一期和闽西交易城二期综合物流中心、装饰建材市场等项目开工建设,莲东、东山等人居板块规划建设进展顺利,龙岩象屿物流园区、龙岩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龙岩启动实施中心城市“绿亮美”工程后,道路建设、城市公交、园林绿化、夜景灯光、背街小巷改造和学校、市场等建设得到加强,绿地覆盖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进一步提高。
   (摘自www.longyan.gov.cn)
  
  南平――闽越文化的摇篮
  
   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与浙江、江西交界。南平既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又是福建拓展经济发展腹地的前沿基地,国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
   改革开放以来,南平市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全市上下谋发展、抓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平均较好速度的增长期。当前,福建省正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南平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对接全省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布局,着力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
   南平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
   南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北部有武夷山,她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于一身;南部有闽江上游水口电站库区形成90平方公里的延平湖;还有其他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0多处,形成了具有闽北特色的大武夷旅游体系。
   (摘自www.np.gov.cm)
  
  宁德――新兴全国著名深水良港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面濒临东海,南面与福州市交界,西面与南平市毗连,北面与浙江省温州市接壤。宁德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拥有三都澳、沙埕港,三沙湾等全国著名避风深水良港。
   2008年,宁德市上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全面落实省委“四求先行”的工作要求,弘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力求先行”的闽东精神,着力先行先试,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中诸多不利因素,奋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近年来,宁德立足于实际,依托独特优势,积极呼应海西战略,全面融入海西大局,确立了建设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去年初,
  市委、市政府又立足新形势,审时度势,作出了全力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提升、完善和拓展了推进宁德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得到国家有关部委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全市上下的积极响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已经成为引领宁德全面融入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推进跨越发展的核心战略,产生了很好的集聚和带动效应。
   (摘自www.ningde.gov.cn)
  
  莆田――妈祖文化发源地
  
   莆田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境域北连福州,南接泉州,西依戴云山,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现辖仙游县,荔城、城厢、涵江和秀屿四区,以及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14人(其中一人为两院院士)。是八闽古府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是历史上有名的科举名邦。
   目前,全市有旅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70余万人,是福建省的重点侨乡;还有出外经商创业人员50多万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创办企业2万多家,年创产值2000多亿元。拥有一批千万甚至超亿元资本的莆籍民营企业家队伍,民间资本十分的雄厚。
   莆田的妈祖文化更是中华优秀文化之一。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是四海共仰的妈祖文化发源地,对台客轮直航点。妈祖文化对世界华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湄洲岛上的湄洲天后宫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
   (摘自www.putian.gov.cn)
  
  泉州――品牌之都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与泉州实际结合起来,爱拼敢赢,开拓创新,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连续9年居福建省首位,所辖县(市)均跻身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行列,拥有中国鞋都、中国瓷都、中国石雕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建筑之乡、中国建材之乡、中国雕刻之乡、中国工艺陶瓷之乡、中国树脂工艺之乡、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中国藤铁工艺之乡、中国龙眼之乡、中国芦柑之乡等多个国家级和区域性品牌,成为举国闻名的“品牌之都”。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20万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三者合占全省60%以上。长期以来,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或投资办厂,或兴学育人,或捐资慈善,或兴办公益,涌现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泉州与世界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摘自www.quanzhou.gov.cn)
  
  三明――全国林改实验区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园林城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明资源丰富,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享有福建“绿色宝库”的美誉,林木品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76.8%;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个;境内主要河流沙溪、金溪、尤溪,均系闽江水系。
   三明山川秀丽,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风景区有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宁化天鹅洞,沙县淘金山,三明市区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大佑山、瑞云洞,将乐龙栖山,尤溪九阜山,建宁金铙山、闽江源,明溪紫云等。
   三明工业基础雄厚,是福建省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拥有冶金、
  化工、煤炭、机械、纺织印染、塑料、造纸、森工、建材、电子、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大中型企业50多家,福建省最大的钢铁、化肥、水泥、煤炭等企业都在三明,“饶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双轮牌轮胎硫化机、永林蓝豹牌中密度纤维板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建宁白莲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明是福建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有九个省定商品粮基地县,其中有八个县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
   (摘自www.sm.gov.cn)
  
  厦门――东方夏威夷
  
   厦门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是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同时是全国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拥有地方立法权。厦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全市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六个行政区。
   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环境整洁,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人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厦门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国家计划单列市,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拥有地方立法权。
   (摘自www.xiamen.gov.cn)
  
  漳州――水仙花的故乡
  
   漳州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地处福建东南。陆域南北长187公里,东西宽127公里,面积12607平方公里。东邻厦门,东北与厦门市同安县、泉州市安溪县接壤,北与龙岩地区漳平、龙岩永定等县毗邻,西与广东省大埔、饶平县交界,东南与台湾省隔海相望。
   漳州是福建南部的“鱼米花果之乡”,其中“漳州水仙花”独占花坛,声誉远播。漳州青山碧水,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也是闽西南的商贸重镇和富有亚热带风光的滨海城市。漳州人民勤劳勇敢、民风淳朴;历史上人才荟集,俊贤辈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曾先后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
   当前,漳州人民正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切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加快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构筑生态工贸港口城市,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实现“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良、群众安居乐业”,把漳州建设成为海峡西岸一颗璀灿的明珠。
   (摘自www.zhangzhou.gov.cn)
  
  潮州――岭海名邦
  
   潮州地处广东省东部,东与福建接壤,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
   潮州文物古迹众多。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粤东文物古迹荟萃之地。
   潮州自然风光秀美。古城区笔架山、金山、葫芦山三山拱护,韩江绕古城而过,山光水色十分宜人。北部凤凰山主峰海拔1497米,为粤东最高峰,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和少数民族畲族的发祥地,少数民族风情浓郁。西部桑浦山麓有丰富的温泉、矿泉,梅林湖畔的稻田里有形态各异,形似山鹰、海狗、蟾蜍、百鸟求凰的古海蚀地貌。东部柘林湾有栖息数万只黄嘴白鹭“白鹭天堂”,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网箱养殖基地“海上牧场”,碧水蓝天的金狮湾海滨浴场,都是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近几年,潮州积极实施“旅游旺市”的发展战略,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成功推出古城文化旅游、科普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潮州这颗中国南海岸的文化明珠,必将散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摘自www.chaozhou.gov.cn)
  
  揭阳――中国玉都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南濒南海,北靠梅州,是古代史中比较早有记载的南迁汉人聚居地之一。
   揭阳玉器产业发展已历经百余年,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型、最集中的中高档翡翠营销专业市场和生产加工基地。产品销往内地各省以及港、澳、台地区并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据不完全统计,产自缅甸翡翠中高档原料每年大约有80%流向阳美。2006年1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玉都”称号。
   揭阳市练江和榕江流域历史上是粤东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对外通商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榕江炮台口岸及神泉港、靖海港就与东南亚各国通航,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明清时代,手工业、商贸业较发达。民国初期,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输入,出现了简单机械加工的小五金制品行业、服装加工行业和棉纺业,抗日战争后期至解放前夕,揭阳经济处于瘫痪状态。1949年10月19日,县城榕城获得解放,从此揭阳各地开始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特别是建市以来,揭阳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的进步。
   (摘自www.jieyang.gov.cn)
  
  梅州――世界客都
  
   梅州市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处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临潮汕,北接福建龙岩和江西赣州,南邻河源、汕尾市,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市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
  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尊为“世界客都”。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毅进取精神。梅州标志性传统建筑――围龙屋,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中国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的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梅州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四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梅州、汕头、湛江、韶关)之一。昔日的山区小镇正逐步被花园式、绿中城、城中水的中等城市所取代,全市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各县县城和农村小城镇为主体的城市架构基本形成。城建与水利成为新的亮点。
   (摘自www.meizhou.gov.cn)
  
  汕头――百载商埠
  
   汕头是我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目前在海外的乡亲有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1980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汕头对外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商贸历来比较发达,曾出现“商贾云集,楼船万国”的繁荣景象。1921年,汕头设市建制。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吞吐量曾居全国第三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七位。目前,潮商已成为一支具有世界性的商业群落,经济实力雄厚,影响力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充分发挥特区和侨乡优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社会文明程度日益增强。先后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行列。(摘自www.shantou.gov.cn)
  
  抚州――文化奇葩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上中游。东邻福建省建宁县、泰宁县、光泽县、邵武市,南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宁都县,西连吉安市永丰县、新干县和宜春市的丰城市,北毗鹰潭市的贵溪市、余干县和南昌市进贤县。
   “临川文化,华夏奇葩”。这是1992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弘扬中国临川文化暨兴建汤显祖文化艺术中心》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的题词。在那次会上,冯征代表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指出:“临川文化是华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临川文化”,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是指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抚州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它生成于秦汉,兴盛于两宋,延绵于明清,影响于当今,是炎黄文化壮丽宝库中的一块熠熠生辉的瑰宝,是华夏文化百花园中一枝鲜艳夺目的奇葩。
   2008年,面对历史罕见的低温冰雪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抚州市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赶超发展战略不动摇,积极应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产业转移步伐,使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抚州市的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赶超发展,提速进位的良好势头,生产总值达到43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幅连续六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摘自www.jxfz.gov.cn)
  
  赣州――红色故都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它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
   赣州市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在全国堪称得天优厚。赣州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桔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
   (摘自www.ganzhou.gov.cn)
  
  上饶――秦汉鱼米之乡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简称赣东北。东邻浙江省衢州市,北毗安徽省池州市及黄山市,南隔武夷山脉,与福建省南平市接壤。
   上饶农业生产发达。市境有鄱阳湖冲积平原及两江流域的大批河谷平原。据仙人洞考古显示,上饶万年为世界稻作起源地,远在一万多年前就开始种植稻谷,秦汉时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上饶多名山胜迹,风景点星罗棋布,早在唐朝就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观光游记、诗词歌咏数不胜数。婺源乡村就是近年生态旅游的热点,素以明清古建筑群、古洞群、古树群、古文化被誉为“四古之乡”。此外,还有大批红色旅游资源:横峰葛源保留了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革命根据地的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群;信州区有抗战时期关押新四军官兵的上饶集中营旧址等。这些得天独厚的“四色”旅游资源,使上饶当之无愧的成为全省旅游大市。
   丰富的旅游资源,构成了上饶多层面的旅游文化,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上饶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着力打造“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江上龟峰天下稀――龟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等系列特色旅游品牌,提升了上饶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摘自www.zgsr.gov.cn)
  
  鹰潭――中国道教发祥地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是江西省辖市,地处江西东北部,属下贵溪市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江之门户”。
   鹰潭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在鹰潭纵横交汇,贯通大江南北;206、320国道和311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和济广高速横贯全境,迎来送往四方宾朋;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向西流入鄱阳湖与长江水系贯通,维系八方情感。鹰潭已建成铁路和公路的“双枢纽”。
   属下贵溪市更是新兴的铜业、能源和化工基地,现已初步形成了冶炼、电力、化工、机械、建材、医药、食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全球最大的工艺木雕生产企业,全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技术设备最先进的铜冶炼企业,亚洲储量最大的银矿,江西省第二大的火力发电厂,磷铵复合化肥厂跻身全国同行“四强”之列。
   鹰潭的古文化饮誉海内外。《水浒传》开篇重笔描绘的龙虎山位于市南20公里处,是道教发源地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世家”的世居之地,号称“中国道家第一山”。龙虎山以其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战国大型崖墓群珠壁联合为特色,在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龙虎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的三绝:溯道教之源,揽漓江之胜,探崖墓之奇,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摘自www.yingtan.gov.cn)
  
  温州――民营之都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温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是江南“鱼米之乡”。
   温州,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境内名山秀水众多,风光旖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雁荡山、楠溪江、百丈?-飞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乌岩岭、南麂岛;省级风景区有仙岩、瑶溪、泽雅、滨海玉苍山、洞头、寨寮溪、百丈?等9处,还有茶山、岷岗、天柱寺等12个市级景区和11处县级景区。是太平洋西岸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温州港现有生产性泊位5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个,洞头、乐清湾等天然深水良港开发前景很好,可建20万吨级码头泊位10个。
   2008年温州实施的“政企联动、克难攻坚”企业服务年活动和“拓市场、保增长”行动,积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温州经济的不利影响,努力化解产业格局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市国民经济总体上处于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积极的进展,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摘自www.wenzhou.gov.cn)
  
  衢州――四省通衢之地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是川陆所会,四省通衢。衢州是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浙西生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化学工业基地。
   衢州境内水量丰富,其中1/5为地下水,4/5为便于直接取用的地表水,且水质优良。地表水绝大部分是一、二类水质,市区是全浙江省唯一一个饮用水源保持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
   衢州不仅水资源充足,水力资源也非常丰富,大量分布在常山港、江山港、乌溪江等地,平均每年可发电超过7亿度。现有的水力发电站包括乌溪江水电站、黄坛口水电站、铜山源水电站、庙下水电站、峡口水电站等。其中黄坛口水电站被称为“浙江第一颗夜明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座中型水电站,有“水利工程师摇篮”的美誉。
   (摘自www.quzhou.gov.cn)
  
  丽水――浙江绿谷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
   丽水资源丰富、特产众多。森林、水能、农副产品、矿产、野生动植物等五大自然资源总量均占全省首位。全市有3800多种植物,是厚朴、元胡、茯苓、白芍等名贵中药的主要产区;有脊椎动物50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梅花鹿等60种。丽水矿产资源丰富,有矿产57种。其中,叶腊石的储量占全国的1/3,遂昌金矿是浙江省最大的金矿,缙云沸石矿是全国最大的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沸石矿。传统工艺品有驰名中外的青田石雕、龙泉宝剑和青瓷、云和木制玩具、遂昌黑陶等。目前,各县(市)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有六个县(市)分别被评为首届特产之乡――中国?柑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青瓷之乡、中国宝剑之乡、中国石雕之乡、中国木制玩具之乡。
   从宏观区域看,丽水属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辐射带;从浙江全省生产力布局看,是“三带”
  中的金温铁路沿线带;从交通地理区位分析,是浙西南的交通枢纽之一,属温州进入内陆省区的捷径通道。金温铁路贯穿市区,高速公路直通2.5个小时到杭州、4个小时到上海、1个小时到温州,至宁波、台州、衢州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
   丽水是浙江省第一个市级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地区,是华东地区的一块“净土”。丽水市市委、市政府将围绕建设“绿色浙江”的目标,努力把丽水建设成长江三角洲地区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休闲养生旅游胜地和生态屏障,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秀山丽水、浙江绿谷”。(摘自www.lishui.gov.cn)
  
  
  背景链接
  
  省部联手打造海峡西岸城市群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和福建省共同编制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是福建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城市发展规划,明确了海西城市群发展格局、定位、目标、战略,以及重大空间部署、产业空间优化、湾区发展定位、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利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镇体系组织、设区市发展指引、周边省区协调等,展望了海峡两岸城市群的发展前景。
   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对这份规划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规划从中华民族核心利益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战略,围绕福建省确定的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新要求,围绕福建省建设现代化强省、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任务,以优化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格局、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注重城乡统筹,注重区域统筹,明确了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定位,是一个综合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规划。
   规划确定了海西发展总目标――将海西建设成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衔接长三角、珠三角,辐射中西部的沿海增长极,两岸文化交融、社会和谐的示范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行区。
   规划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实现全省城镇化进程的和谐、持续、快速发展。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提升到62%以上。
   规划展望了海峡城市群蓝图――海西城市群毗邻台湾的空间区位优势及其作为两岸交流枢纽的战略地位再次凸显,海峡两岸将形成紧密互动的一体化合作区域。
   规划提出了海西城市群空间蓝图――形成“一带(沿海城镇密集带)、四轴(西部山区发展轴、北部福武发展轴、中部核心发展轴和南部厦龙发展轴)、双极(依托一北一南两大中心职能地区形成的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泉漳大都市区)、多核(多个区域次中心)”的海西城市群空间结构。
   规划提出了海西城市群的产业蓝图――形成“一带(沿海产业集聚带)、双区(北部以福州中心城区、长乐空港和江阴港区组合形成的北部现代服务业增长核心区,南部依托‘滨海环湾走廊’,由厦门中心城区、机场新城、泉州中心城区和漳州中心城区组合形成的南部现代服务业增长核心区)、四基地(四大工业基地,由北至南依次为福州现代制造业基地、莆田临港重化工业基地、泉州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战略引导型产业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三都澳、东山湾两大战略储备地区和闽浙、闽赣、闽赣粤、闽粤四大跨省产业发展协调区。
   规划勾绘出海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通铁路等组成的区域铁路网格局;建设东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城际轨道干线;建设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区域高速干线公路与都市区快速干线,形成布局合理的干线路网系统;形成枢纽机场、支线机场、旅游机场有序衔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航空网络体系。
   建设部在批复给福建省政府的意见中指出,福建省要结合本省城镇化和城镇发展实际,认真落实规划,将规划的战略思想和相关要求落实到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要依据规划,切实引导城乡空间合理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节约利用的能力、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通过规划的实施,完善和推广福建城市联盟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城市联盟在协调城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做好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工作,抓紧制定实施办法,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也表示,规划高起点、高站位,借鉴国内外相类似区域的规划建设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深度的规划设想和前瞻性的观点。
   当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见精神,福建省正对规划做进一步完善。有理由相信,即将全面完成并实施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必将引领海西城市群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15:51 , Processed in 0.017599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