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8|回复: 2

李慧鹃:杜鹃声声为客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6 15: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慧鹃:杜鹃声声为客家
  2011-01-06 11:27:15   来源:梅州日报
【字号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工作对于李慧鹃而言,就是一剂治病的良药。
    她来自内蒙古大草原,到深圳寻梦,从此结缘客家;她又来到客都梅州,担任了《客家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她虽然不是客家人,却像杜鹃啼血一样宣传客家文化;她身患肺癌,却把工作当成治病的良药,时时牵挂着她的《客家人》杂志…… 工作对于李慧鹃而言,就是一剂治病的良药。
    2010年12月初,李慧鹃从北京、深圳治病回到梅州。此前,她抱病出版的新一期《客家人》杂志,为刚刚结束的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的与会代表提供了5000本,是唯一进入大会资料袋的客家媒体。在这之前的2008年和2009年,《客家人》杂志曾被世界客属第22届恳亲大会和2009’梅州·世界客商大会指定为“首席宣传刊”。
    深圳寻梦结缘客家
    李慧鹃历任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电视台副台长、深圳市龙岗有线电视台栏目总编导、深圳客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被深圳大学客家研究会、北京联合大学台湾客家学院聘为特约研究员。
    1999年,为了追求更大的人生价值,她从内蒙古来到深圳龙岗有线电视台工作。“我与客家真是有缘!”李慧鹃说。龙岗是深圳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她为龙岗有线电视台最初编导的两部电视专题片 《告别客家围》、《感受生命》都是客家题材,先后荣获深圳市政府级电视评比二等奖。2004年她编导的40分钟专题片 《飞扬的客家魂——永远的客家山歌》在广东卫视 《纪录片地带》栏目剪辑成30分钟播出,这是广东第一部全面介绍客家山歌的较大型的纪录片。
    “客家人是一支非同寻常的民系,客家文化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文化。”越是了解客家,李慧鹃就越是着迷,“客家人是移民先驱,深圳是移民城市,我也是一个移民,深深的移民情结使我对客家文化‘一见钟情’,不能自拔。我认为,我也是一个讲普通话的客家人。”就在2004年夏天,她放弃了电视台优厚的待遇,毅然做起了《客家人》杂志。
    传扬客家打造精品
    从做《客家人》杂志开始,李慧鹃就立志要把客家文化引入主流文化视野。她以一个资深新闻工作者敏锐、独特的视角,挖掘出不少重大题材,采写了很多有分量的作品。如在她的开山之作 《客家人》龙岗特刊中,《是谁打响了鸦片战争的第一枪》挖掘出龙岗大鹏所城(今为龙岗大鹏镇)的赖恩爵将军在鸦片战争首战中打响了反击英军入侵的第一枪并取得胜利,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以前没有人注意到赖恩爵将军是一位客家人;又如 《震惊中外的大营救》,挖掘报道了以客家人为主的东江纵队配合地下党组织从敌占区香港营救了茅盾、夏衍、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等300多位文化精英,被茅盾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此外还有 《百万客家人签名反台独》……把客家文化置于民族和革命历史发展之中,极大地提升了客家文化的价值。
    2006年9月,《客家人》杂志主刊、特刊合并,日常工作由梅州日报社管理,实行自负盈亏的总编负责制,李慧鹃全权负责《客家人》杂志的运作。回到梅州后,她更加明确了《客家人》杂志的定位,决心把《客家人》杂志办成客家媒体的精品。为了提高梅州的知名度,李慧鹃可谓用心良苦,每期杂志都会寄往海内外客属社团、机关学校和各级有关领导部门。她还曾给温家宝总理发过200元的稿费呢:2008年3月,《客家人》杂志刊出了李慧鹃采写的《在绿色崛起中仰望星空——与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一席谈》,在专访的后面,李慧鹃特意附上了温家宝总理那首著名的诗《仰望星空》,并将稿费和这期杂志寄给了温家宝总理,邀请总理有机会到世界客都梅州看看。于是有一天,李慧鹃接到了国家信访局同志的电话,说杂志和信件都收到了,表示谢谢,并笑说,总理的稿费就不用了……
    从2004年起,李慧鹃就开始密切注意台湾问题:因为台湾有500多万客家人,客家人在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马英九也是客家人,他的父亲马鹤龄先生反对台独、主张一个中国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李慧鹃约请马英九的舅舅、时任内蒙古赤峰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的秦效颇,写了一篇独家报道的文章 《怀念树哥——追忆马鹤龄先生》,为两岸和平发展制造舆论。马英九竞选成功后,《客家人》杂志很快报道了这一消息,并以“客家之子马英九”为题刊发了专题。
    客家人物是《客家人》杂志的重头戏。6年多来,李慧鹃采写了40多位人物深度报道文章:吴伯雄、杨伟光、曾宪梓、田家炳、黄甘英、黎锦文、何冬青、郑小瑛、杨宏海……6年多来,几乎每一期杂志的卷首语都是她亲自撰写,还有各类稿件的编辑工作。而《客家人》杂志是“一印出来几乎都赠送出去的侨刊”,每期都要自筹资金,资金只能维持最低开支的运转。她至今无车无房,一人承担几个人的工作。
    身虽患病犹怀壮志
    “当面临选择时,我的天平总是倾向工作。”2009年4月,李慧鹃去黄塘医院看病时,医生告诉她“90%是肺癌”……一阵茫然之后她又选择了工作。2009’梅州·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召开,《客家人》杂志是大会“指定首席宣传刊”,还有为大会出书的任务。她拒绝了医生立即手术的建议,决定保守治疗,等客商大会结束后再做手术。李慧鹃抱病亲自去采访了客商代表曾宪梓、杨钊、吴惠权等。10月4日一大早,她起床后一阵咳嗽,竟连吐出几口鲜血——直到2010年5月,七个多月的时间每天都吐血。就在10月4日那天,她在床上躺了一上午,也想了一上午,最后决定谁也不告诉,把稿件如期写出来,把杂志如期印出来。她吐着血坚持了十几天,完成了杂志的后期工作,最后杂志如期装进了大会材料袋……
    客商大会之后,她立刻飞往北京准备手术,可大夫告诉她肺和淋巴的病灶包住动脉,已不能手术了。到2010年5月,李慧鹃的主气管也被堵死90%,被医生宣判为“最多还有一个月的生命”……一定是上天的眷顾,她被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成功地做了疏通气管的手术,竟奇迹般地挺过来了!9月,她从北京悄悄回到深圳,于是,新一期《客家人》杂志又与大家见面了,里面就有李慧鹃为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召开而撰写的卷首语《梦圆时刻》,以及她对曾宪梓先生的采访报道《客家魂就是中国魂》。
    李慧鹃诚挚地说:“事业不是一个人可以做起来的,生命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支撑的。”她深深地感谢曾宪梓先生等一批帮助她支撑了事业与生命的人。
    尽管目前李慧鹃的身体还很虚弱,肺上的肿瘤还不能切除,但她却乐观地表示,她的目标是要增强《客家人》杂志的造血功能,争取在几年内建立一个客家传媒集团,打造客家媒体的第一品牌。
    工作对于李慧鹃而言,就是一剂治病的良药。(记者 曾秋玲)

责编:王宁霞
转自
http://www.fj.xinhuanet.com/zhkjw/2011-01/06/content_21799437.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8 19: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到in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李慧鹃同志致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5 17: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