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90|回复: 10

江门市概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30 23: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南临南海。市区江门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三角的一个贸易中心,是西江中下游一带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1902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904年在江门北街设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1983年江门市从佛山专区划出,成为省辖地级市。现管辖新会、蓬江、江海三个市辖区,代管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四个县级市(台、开、恩、新、鹤习称“五邑”)。市人民政府驻江门市西区大道2号。江门市历史上哺育不少著名人物,其中有明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等。
  江门市属河流三角洲冲积平原,低山丘陵错落其间,河网纵横,土地肥沃。气候少霜无雪,温和多雨,属亚热带海洋气候。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可开采的有石灰石、硅砂、钾长石、独居石、水晶、绿柱石、煤、稀土及金、银、铜、铁、锡、钨等37种。
  江门市是“全国第一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67.9万人,分布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约占全国海外同胞的十分之一,市内侨眷、侨属占人口53%。
  江门市是粤西的重要交通走廊,广湛线325国道横贯全市,佛开高速公路、江鹤高速公路、新台高速公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新会和台山段已建成通车,江中高速公路、开阳高速公路已在修建。境内西江、潭江两大流域均有河海联运之利,已通航广州、广西梧州和港澳等地,水路至香港95海里,至澳门53海里。
  江门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新评出的江门侨乡八景是:江门东湖公园的“东湖倩影”、新会天马村的“小鸟天堂”、新会圭峰山风景区的“圭峰叠翠”、台山上下川岛海滨旅游区的“川岛风情”、开平塘口镇的“立园春晓”、开平的“碉楼奇观”、恩平的“温泉仙境”、鹤山大雁山风景区的“雁影波光”等。此外,主要旅游景区还有白水带风景区、陈白沙纪念馆、茶庵寺、古猿洲、洪圣祠、崖门炮台、崖山慈元庙、梁启超故居、叱石旅游风景区、古兜山旅游风景区、石花山旅游风景区、梁金山旅游风景区、鳌峰山旅游风景区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31 22: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山市客家人具体分布:

鹤山有部分地区为客家方言区,分布在鹤城、云乡、四堡、白水带及合成、共和、址山3个镇的一些自然村。人口约7万人,占全县人口22%。语音特点是保留了较多的汉语古音韵;声母s、sh不分,“丝”“诗”同音;韵母没有撮口呼;保留了古汉语韵尾-b[-p] 、–d[-t] 、–g[-k];有6个声调,平声、入声分阴阳,上声、去声不分阴阳。词汇中如“噍”(咀嚼)、“叫”(哭)、“妹仔”(女孩子)、“崖哩”(我们)、“地豆”(花生)等跟普通话有差异。语法上有特殊的名词、量词配搭关系,如“一只人”;可通过声调变化表示远指和近指,如‘kee(这里)、ke’e(那里)。鹤山客家话与台山赤溪客家话基本相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1 20: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黄氏在历史上的第五次大迁移

在清代,黄氏又有过三个时期的移民,统称第五次大迁徙。构成黄氏移民的历史背景是:一、四川地多人少,加上张献忠滥杀百姓,人口锐减,为了开发四川,特明令招募劳力,前往开荒垦殖;二、清廷为了加强统治,防止沿海闹事,实施迁界政策,实践证明是失策之后,又决定复界,招募劳力迁居开发;三、受“广东西路事件”和太平天国失败影响,而向广东南路和海南岛迁移。
    (一)湖广填川
    明末清初,地主阶级疯狂镇压农民起义,张献忠掌握四川时又滥杀无辜,人祸加天灾,使四川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四川人口锐减。据《四川通志》七十一卷称: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全省登记在册的只有18000余户、约9万人,“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这是四川历史上人口最少的记录。清廷平定四川后,为了巩固政权,必须给人民休养生息,使其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但人力极度缺乏,荒地太多,急需从外地迁入劳力。
    清廷鼓励移民,制订优惠政策,给予一定奖励。政府给内迁者发“路条”(即移民证),指令沿途地方当局要给予方便;到达四川后,新落居点之地方政府要给上户口;统一发给旅费,劳动力每人8元白银,老人小孩减半。英国著名女作家韩素音也曾谈到此事,她在《客家人的起源及其迁徙经过》一文中写道:“从1680年至1720年清朝的康熙皇帝,他在出巡期间为了争取南方的人心,便同时提出把客家人重新安置在四川省和其它地区。清廷赐给每个男子移民8两银子,每个妇孺4两银子。这样一来,很多客家人便迁来四川,其中就有我的祖先(1682年从梅县迁到四川郫县)。”
    由于清王朝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移民人川的措施,使原来居住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六省的黄姓先民,大量迁入四川开荒定居。根据赣、闽、粤近200多本《黄氏族谱》记载,每个支派都有人迁入四川,多至几百人,少则几十人,有的地方迁出的比例很大,如龙川马江村迁出的黄氏有伯宣、光耀等106人;上蒙区迁出的人数,竟占该村总人口的25%之多。那时从紫金、五华一带迁四川的黄氏特别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曾跟随钟丁先(公元1642年,明朝壬午解元)和孙鼎标(孙中山之11世祖)为首的反清斗争,后为逃避追捕和继续算老帐,而和钟丁先之子孙一起举家迁入四川定居的。从各地《黄氏族谱》记载看,黄氏先民迁入四川后,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东自涪陵、重庆,经荣昌、隆昌、泸县、内江、资中、安岳、潼南、遂宁,西至成都、华阳、新都、广汉、新繁、灌县,也有散居别地的。据四川乐山市委党校刘明成校长调查:“四川的广东籍居民基本上都是广东的客家人,金堂县的客家人则居首位,今成都市城区以东到龙泉山脉一带,客家籍的居民一直居首位,尤以黄姓为多”。四川荣昌县黄君说:“我祖先是清初从广东兴宁迁来泸州,复由泸州徙居荣昌。子孙在此聚居,至今保持客家语言;子女婚姻,亦以客家人为对象;生活习惯仍是客家人的意味。”又据原二机部属下的工程师黄栋清实地查访:“今天四川的会理县(属原西康),还有不少清代初期从广东、福建迁去的黄姓后裔,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仍讲‘土客家话’。”
    (二)迁海复界
    清朝统一全国后,明末将领郑成功,率部据守台湾省以及琉球群岛和澎湖列岛,作为反清复明的据点,经常得到东南沿海人民支持。清廷兵部尚书苏纳海,于清顺治十七年推行“坚壁清野”的措施,企图困死郑部。清康熙元年又“以台湾郑锦扰及粤疆”为由,诏濒海各县居民,“内徙十五里”,强令东南沿海各省,从海岸线内撤15里,界外居民限期迁入界内,违者处死;界外房屋,一律烧毁;私自越界,判处徒刑。这里所说的越界是什么样的“界”呢?据王沄(粤游纪略)称:“所谓界者,掘地为沟,广不盛大,插竹引绳以表之,或遇山,则绕山址为沟,由此界外山,亦有去城十里许为界者,民间畏同陷井,侧足不前。”
    迁海政策,造成极大悲剧。界外农田荒芜,少壮逃难,老弱病死,惨不忍睹。这就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反对,甚至连巡抚王柬任等部分地方官员也认为是失策,对搬迁的群众表示同情。鉴于郑成功势力日衰。逐趋平定,清廷于康熙廿三年,明令“尽复闽粤沿海居民之旧业”。边界虽复,但原居民逃的逃,死的死,残存无几,能回乡居住者,不得一二。为了复垦地多宽旷的沿海地区,政府准许各地流移的农民迁入。在此情况下,黄氏和其他姓氏一样,又有了一次向外迁移发展的机会。
    当时居住赣、闽、粤三省的黄氏,特别是在福建西南部、江西南部和广东东部的黄氏,正值人口膨胀、急于寻求出路的时期,听到准许迁到沿海去的信息都非常高兴,个个喜出望外。
    当年抗清失败的黄氏义民也和当地黄氏农民一起向海边迁居,黄氏的移民多数迁到沿海的哪些地方呢?据《黄氏族谱》称:他们之中大多数是“举家徙垦于广州属之新宁,肇庆府属之鹤山、高明、开平、恩平、阳春、阳江等州县,多与土著(应为当地居民)杂居,”由于复界的关系,给黄氏提供了一个从山区迁平原,在沿海地区发展的极好的机会。
    现在居住在香港、九龙和新界的黄氏,绝大部分是在迁海复界时迁入的。香港及其周围岛屿原属新安县(现深圳市)管辖,正是康熙元年强令内迁的重点地区。待康熙廿三年准许复界时,香港地区“土广人稀,招垦军田”。居住在惠州、潮州、嘉应州(今梅州)以及江西和福建的黄氏居民,便“负耒横维,相率而至”。他们迁入的路线,是从惠州至深圳而至大埔、沙头角、元朗、西贡、汴田、官圹、屯门、筲箕湾、荃湾、九龙等地,从事开荒创业。
     (三)西路事件
    清代同治年间,因为“广东西路事件”的关系,原住在广东西路的黄氏先民从公元1867年开始又一次迁移。
    原来居住在广东下四府的黄氏先民和其他姓氏的客家人,初时,向操本地语的当地居民租赁田地,后来逐步购买土地。经过几代人的勤劳生息,至乾隆、嘉庆期间,农业发展,人口增加,势力日张。因经济利益,与当地人时有磨擦,纠纷颇多。地方封建势力从中挑拨土客的关系,加之太平天国灭亡后,洪秀全的高层领导全为客家人,认为逐客家人的时机到来,至咸丰十六年,便提出“仇客分声”的口号,掀起一股排客暗流,经常借故打死、打伤客家人。而客家人为了保护既得得益,起来与土人抗争。结果酿成持续多年的大规模械斗,土客双方死伤、逃亡共达60万之众,前往制止械斗的官兵也死伤了6000人左右。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广东巡抚蒋盖沣积极解决纷争,议定土客联和,另建赤溪厅为客家人居住,互易田地,携手言和。联和议成,划赤溪厅为善后区域,本地人无异议,客家人可以接受,这场战斗就此平息。后来,官厅认为赤溪地域过小,多为贫瘠地区,难以容纳大量客民,决定动员部分客民外迁。由广东省财政拨银20万两,责令台山等县筹集一定数额款项,作为外迁客民的谋生经费,规定成年人每人8两,未成年者减半,并发给执照。这样黄氏先民又开始迁徙运动。他们从台山、鹤山、恩平和新兴等县迁出之后,大部分走南路,分居在高州、雷州、钦州和廉州等地,特别是以信宜、徐闻为多。他们中的少部分则横渡琼州海峡抵达海南岛的崖县、安定、陵水和三亚等地,和在乾隆时期从惠州迁来的同宗祖叔一起居住。
    综观黄氏在清代的三次迁徙,不论是康熙时迁入四川,还是同治时跨海到海南的黄氏,经历了300多年的繁衍之后,虽然有的京考高中及第,有的身居高官要职,有的极其发达富贵,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祖籍,经常组织省亲团不远万里回到祖地认亲、拜祖、上匾。
    黄氏在清代的三次迁移,对黄氏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既解决了原居地人口膨胀问题,又提供了从贫困山区迁到平原、沿海发展的机会,还为后来向境外迁徙、出洋创造了有利条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1 20: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良公及其裔孙开居繁衍概述

--------------------------------------------------------------------------------


发表时间:2004-11-6 17:11:44 作者:吕觉良、陈国鉴 点击:62 次




    鹤山县于雍正十年(1732年)建县,其时全县总人口不足一万人。首任知县黄大鹏锐意营建好鹤山,但当时县内山多地广,人烟稀少,他便贴出告示,广招省内各方民众移民来鹤山,垦荒种植,于是有“五子下鹤山”之举。所谓五子,即吕子良、谢子耕、黄子成、宋子良、胡子宁等五人,自粤东率族来县定居。其中吕子良居小官田。
    清乾隆六年(1741年),吕子良公率领他五个儿子(廷旺、廷升、廷职、廷瑞、廷先。次子廷辉留在紫金县朗坑,其子孙今仍在祖居),由永安县(今紫金县)迁来鹤山县鹤城区小官田丰塘里(现属共和镇泮坑管理区)定居。
    丰塘里原有谭姓人在居住,吕子良率其五个儿子到丰塘里暂住。后来第四子廷职娶谭姓一女子为妻,吕谭两姓成了姻亲关系。大家通过商量,吕姓兄弟帮助谭姓兄弟迁到月字塘村建屋,从此两姓姻亲邻里关系,相安无异。
    子良公多次赴紫金,动员其兄弟子茂公来鹤山县甘村背定居,后子良公卒于紫金,葬于紫金。
    民国18年(1921年),子良公的子孙生活丰裕,出外华侨兴盛,大家商量要为子良公在鹤城建大墓地。后由鹤城殷商吕兆欢向伦姓的子孙,用三千两银买来横坑村“三千银地”(土名)做墓地;又派人上紫金县朗坑故居,把子良公骸骨迁来横坑安葬。同时,分别在本村和鹤城城内建造“子良公祠”。
    从子良公率其五个儿子到丰塘里定居后,到现在人口繁衍已发展到十一条自然村,就是:丰塘里564人、深塘里90人、黎坑口155人、九里坑168人、鹿子坑134人、会龙里(白虎头)96人、虎尾坪65人、分水坳45人、鲤鱼岩116人、松山下82人、鲫鱼山(新会大泽)225人。
    另子良公的子孙在美国、巴拿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古巴、秘鲁、智利、哥斯达利亚等国家侨居者有一千多人。
    子良公八代孙吕梅生,在会龙里出生,后往马拿马经商,结识很多海外殷商,在华侨中享有盛名。
    1925年3月,鹤邑热心发展乡梓教育之人士,为创办“昆山中学”(即今鹤山二中前身),一致推选吕梅生及包茂声两人一同赴美筹款,深得南北美洲邑侨的信赖与支持,在美洲策动各埠成立“昆山中学协进会”,在纽约、古巴、巴拿马、秘鲁、智利等国,先后筹集建校银毫一十七万元。1926年春,成立校董会,作为建校机构,选出吕梅生为董事长,阮次坚等十四人为董事。吕梅生主持董事会作出四项决议:(1)定校名为“昆山中学”。(2)校址定在鹤城“鹤山书院”旧址,修葺旧书院为课室,并另建师生宿舍。(3)敦聘新会举人林熏尧(原鹤城人)为校长。(4)呈请县政府备案。1926年8月30日鹤山县政府批准“昆山中学”备案。吕梅生倾注不少心血,经历不少艰辛,才使昆山中学创办起来。鹤山二中建校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
    子良公十代孙吕仲和,一向在美国纽约经商,后被华侨推选为纽约崇山会馆主席。1983年为筹建鹤城华侨中学,吕仲和、马仲威、黄汉山等发动鹤城地区的旅美华侨,共捐得三万二千美元(其中崇山别墅二万美元)。鹤城侨中于1984年9月建成,教学大楼主楼四层,有12个课室四个大厅,可容纳七百多个学生就读。1985年5月28日,吕仲和先生以崇山会馆主席身份率团和他母亲钟喜娇及女子吕美丽等回乡参加鹤城侨中落成剪彩礼,并在庆典会上认捐港币二万元。吕仲和又大力资助兴建共和侨苑及丰塘里建桥、修路、筑花圃等公益事业。
    深塘里(洞尾)吕金水,到哥斯达利亚谋生。他很富有,后来做了该国王的驸马。他有私人飞机,常到巴黎、香港等地旅游。洞尾村有七、八十人到哥斯达利亚经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9 13: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没记错,台山是有侨胞最多的城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19 20: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cpc66 at 2004-2-19 13:22
如果我没记错,台山是有侨胞最多的城市.

    没错。台山市是中国第一大侨乡,台山市人口有一百一十万,海外华侨就有一百三十多万,大部分都定居在美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19 09: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版主

我是新会人,现在上海.何姓.知道新会或江门的客家人来自何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19 20: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澹然居士 at 2005-2-19 09:57
我是新会人,现在上海.何姓.知道新会或江门的客家人来自何处?

基本上都是来自粤东、粤北等客家地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8 18: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cpc66 at 2004-2-19 13:22
如果我没记错,台山是有侨胞最多的城市.


但是他们的祖籍多为讲白话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0 20: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台湾客家人阿林 at 2005-6-18 18:13
但是他们的祖籍多为讲白话的!

阿林,土客械斗时的台山县客家人占半壁江山,可惜就是后来没有能够守住土地,被杀不下20万,真惨!:z: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 01: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多少事,已付风雨中。身经千万劫的赤溪,今天已重显生机,具有强大竟争力。

[ 本帖最后由 ZHZ 于 2006-11-1 01:33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9 19: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