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9|回复: 0

网瘾少年死于网络被“妖魔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8 16: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瘾少年死于网络被“妖魔化”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一名“网瘾少年”在进入广西南宁市“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10多个小时后被殴打致死的消息,引发了人们的普遍议论,由此也引发了幽壹关于究竟是谁杀死“网瘾少年”的疑问?究竟是戒网瘾管教所呢,还是强制送他去治疗的父母“杀”死了他?

幽壹觉得尽管两者都有责任,但是从大的客观环境来看,真正“杀”死“网瘾少年”的主因,乃是社会对网络的日益“妖魔化”。

自从1998年互联网开始在中国普及起,经过起初很短一段时间的“蜜月期”之后,网络便开始被社会和媒体日益“妖魔化”、“符号化”。尤其是少数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网瘾”大肆渲染,简单地将问题归之于“网络”(这就像将杀人罪行归之于刀枪等杀人工具)。部分家长因为受年龄、知识结构等影响,自己不去了解网络,对于网络是纯粹的门外汉,存在着媒体怎么说就怎么理解网络的现象。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造成了不少对网络不了解的家长的误解,谈网络而色变,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非要自己的孩子远离网络而后快。这样的社会背景,可以视为是真正杀死“网瘾少年”的主因。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前段时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事情是这样的,大约在两个月前,笔者有一次在龙岗某友人的铺头闲坐,突然见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急匆匆地走进来,紧张地和朋友叽哩呱啦地交谈了一阵,我在旁隐隐地听到该男子似乎在找寻他儿子。不一会,待该男子又急匆匆的走了之后,朋友才跟我说起:该名男子确实是来找寻他儿子,说是要将他儿子“抓“回去。

原来,该男子的儿子今年刚从大学毕业,昨晚至今没回家。朋友说,通过日常交流,发现他儿子本身是挺正常的,是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年轻人。然而他父亲太过强势,从小到大就将其管教得死死的。后来他儿子干脆就不出门,整天在家上网,这时他又不认同了。因为他本身不懂网络,只是听闻了社会上太多关于网络不好的新闻,担心他儿子出事,就不怎么让他儿子碰网络。于是他儿子又经常偷偷跑到网吧去泡网,由此引发了他和他儿子之间的“猫和老鼠”游戏,他甚至还曾将他儿子送到深圳康宁医院去治疗,由此引发了父子间更大的“矛盾”。当时,我听到这种情况之后就说:这种“父母”太过强势,太过自以为是,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这个家庭迟早会出大事。

通过上述两件事件,以及早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治网瘾“电击门”事件,我发现现在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着许多问题,正是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的不正确教育方式,才将孩子推向了网络,并引发了所谓的“网瘾”。“网瘾”的主要根源还是在于孩子在学校觉得无聊、空虚,而父母、学校对孩子缺乏理解,只知道简单、粗暴的说教,根本无助于涉世不深、自制力有限的孩子们真正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由此也就产生了所谓的“网瘾”。

总的来说,希望今后社会和媒体对于网络要少一点炒作;少一点“妖魔化”,要真正将网络的利与弊传播给民众,同时也希望家长们首先自己要多去了解网络、认识网络、掌握网络,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使孩子真正懂得使用网络,不致于深陷“网瘾”而不能自拨。(QQ:33079930)


     幽壹
2009年8月12日于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0 06: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