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8|回复: 3

惠陽_兩百年圍屋曲水樓驚艷亮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5 16: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430f20100e3j9.html

日前,惠陽區文物普查隊在開展文物普查田野調查作業時,在淡水洋納村發現了一座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大型清代客家建築曲水樓(又名「八閣樓」)。

    建築形態為回字型八閣碉樓客家圍屋
    據瞭解,惠陽區目前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已進入田野調查階段,不斷有新的文物走入人們視野。
    日前,接到當地群眾線索,惠陽區文物普查隊進入淡水洋納村調查。在當地熱心群眾帶路下,普查隊員在荒山和樹林間看到了曲水樓,其宏大的建築規模和氣勢讓在場的普查隊員驚呆了。普查隊員隨後翻閱相關書籍,最終在《葉氏族譜》找到了曲水樓的建造背景和居住者的繁衍情況。
    據文物專家現場鑒定,曲水樓始建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包括半月池在內,該樓佔地逾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16萬平方米,住房達330間,其建築形態為回字型八閣碉樓客家圍屋,集風水、族居、防禦、養生為一體。

    面積與「客家圍屋王」崇林世居相當
    市博物館客家文史顧問、惠陽區政協文史委員葉偉生告訴記者,曲水樓建築結構保存較為完好,其獨特回字形八閣碉樓在惠陽還是首見,屬目前發現的粵東地區最大的客家圍屋之一,其面積和號稱「客家圍屋王」的鎮隆崇林世居相當。
    葉偉生說,曲水樓鼎盛時,330間住房曾入住近600人。改革開外以來,葉姓子孫先後遷出曲水樓,目前,樓內已沒有葉氏後人居住。

    為研究客家建築及文化提供了鮮活實物
    惠陽區文物普查隊負責人說,開展此次文物普查,是為了對惠陽轄區內的文物進行全面摸底,加以保護,日前發現的曲水樓這座大型清代城堡式圍樓,是較為滿意的發現,對研究客家建築和客家文化提供了鮮活的實物支撐。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相關部門將對曲水樓進行進一步調查,並著手申報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使曲水樓得到最好的保護。至於如何開發利用曲水樓,如發展旅遊觀光,該負責人表示,暫時還沒有這方面打算。

原居民講述
    大年初二葉氏子孫會回到曲水樓祭祖
    74歲的洋納村村民葉仕挺告訴記者,他在曲水樓裡住了半個多世紀。「以前,居住在圍屋內的族人相處和睦,勤勞節儉持家。」上世紀90年代末,他的家人在曲水樓附近蓋了新房,不久搬出了曲水樓。「沒有辦法,時代發展了,年輕一代都喜歡住新房。」談起搬出曲水樓,葉仕挺心存惋惜。
    雖然葉氏子孫陸續搬出了曲水樓,但曲水樓的地位在後人的心中從未動搖過。葉仕挺說,葉姓子孫很敬重祖先,逢年過節都會有很多人回曲水樓緬懷先人的功業,熱心桑梓的鄉賢常為村上大小事情出資出力。
    據瞭解,每逢大年初二,葉氏子孫就會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回到曲水樓祭祖。



關於曲水樓
    曲水樓的建築解讀
    曲水樓座落在淡水街道洋納村,背靠楊梅嶂(洋納村山名),面朝紅花寨(洋納村山名),門前荷塘水面寬闊,淡水河自東向西迂迴斗轉,從左邊蜿蜒而過匯入西枝江。「紅花」與「曲水」相得益彰,「曲水樓」也因此得名。
    曲水樓外牆高大堅實,防禦性強,由三合土夯築而成,厚80厘米,高10多米。中軸五進包心,上廳、中廳、接旨廳、鼓手廳等。中軸兩邊為對稱的兩條天街,前後還有兩條橫天街,中軸兩邊四個碉樓組成一個「回字型」內圍;外圍是庭院式住房,四周屋角又建造四個三層樓高的閣樓,形成了具有八個碉樓的大型客家城堡式圍樓,佈局合理嚴實,陽光充足正氣旺盛。
    圍樓「鼓手廳」後門楣上懸掛著「聖旨」牌匾,「接旨廳」門楣上懸掛著「奉天敕命」牌匾。相傳此譽源於葉姓子孫葉耐憲被欽授清代布政司理問,專門修建了此「接旨廳」,跪承皇恩。圍樓正面兩側橫門楣上分別鐫刻著「禮耕」和「義種」,意指以農為本,以禮耕作,以義種植,學則朝惜寸陰,夜勤青燈,求為名士;耕則早作晚息,不辭勞苦,求為上農。
    兩百多年來,葉氏子孫牢記祖訓,耕讀傳家,在此繁衍生息逾10代。據介紹,曲水樓門第生輝,人才輩出,清朝期間在朝廷和地方做官的葉氏子孫比比皆是。曲水樓位於革命老區,許多葉氏子孫走上革命道路。

    曲水樓的建造歷史
    據瞭解,曲水樓的建造來之不易,是經過幾代人的艱辛創業、齊心努力建造而成。
    從事惠陽客家文史研究十幾年的葉偉生告訴記者,據《葉氏族譜》記載,曲水樓的始建者是清朝初期的惠陽葉氏四世祖葉茂蘭。
    雍正七年(1729年),19歲的葉茂蘭在科舉考試中考取為貢生。一年後,葉茂蘭迎娶黃氏。此後的18年中,葉茂蘭夫婦養育了5個兒子。
    葉茂蘭後在淡水洋塘(今淡水洋納)買得上百畝土地,同時積極籌備建房事宜。由於在外奔波勞累過度,葉茂蘭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與世長辭。
    葉茂蘭去世後,其長子葉繼高接手建房事宜。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9月,曲水樓正式興工,1764年3月,曲水樓落成。
    1802年,葉繼高兒子葉熙甫擴建外圍房屋,前座隔水牆高三層,四角建造四個閣樓,因此成為回字形八閣碉樓客家圍龍屋。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6-15 21:2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6: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430f20100e3j9.html

惠陽客家圍屋掃瞄 惠陽客家圍屋分三歷史時期建造
    據瞭解,惠陽區的客家圍屋大體分為三個歷史時期建造。
    第一是宋末元初時期,居民大部分是從韶關南雄珠璣巷遷徙到歸善縣(惠陽古稱)境內定居,這一時期的建築是比較低矮的族居客家圍屋,以三進祠堂為中心縱橫對稱排列眾多的居室,裝飾簡樸,內涵豐富,溫藏著濃郁的鄉土文化和建築文化,惠陽蔣田和高埔的葉氏家族是其中代表。
    第二個是元末和明朝時期,有方姓、李姓、賴姓和曾姓從韶關南雄遷徙到秋長西部定居,這一時期的民居建築,比較分散、小型而沒有碉樓的聚族而居的客家圍屋,有的是祠堂與居室分開,大部分居室內部結構簡樸低矮,同姓小族聚居。
    第三個是明末以及清朝和民國初期時期,這一時期的居民,大部分是從梅縣、興寧地區遷徙到惠陽的中南部聚族而居,這一時期的建築,比較大型和密集,為碉樓建築群客家圍龍屋。其中,大型客家碉樓大家族聚居客家圍龍屋有鎮隆崇林世居、秋長鐵門扇南陽世居等。剛被發現的淡水洋納村的曲水樓也屬於這個範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12: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兴梅客家只是清末才开始迁往惠阳地区的吗?

明朝之前都是珠玑巷移民?

珠玑巷先民和客家人的语言到底会不会相差很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0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這種圍屋,在我老家那天圍村也有一間....不過好像沒那麽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4 16: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