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08|回复: 14

英籍男子修复客家民居:我想尽力保存香港历史(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7 03: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154P4T8D1615484F107DT20090324150852.jpg  

曾在英国参与建筑工作的Paul,把旧居民放置神像的平台保留,并改作开放式书房,屋内其中一条木梯因已被白蚁蛀空,他遂以竹制梯,用以攀爬上工作间。

U154P4T8D1615484F116DT20090324150852.jpg

有如堡垒的大埔白沙澳何氏旧居、门楼、家祠、厢房及更楼,上周全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门楼建于石台上,正门位置已被更改,由来自深圳盐田的何氏客家人于1910至1915年兴建。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发展局上周公布1444幢历史建筑的评级,当中不乏散落新界乡村的青砖瓦顶建筑,不少已日久失修。该报发现4幢保存良好的百年建筑,而把历史冻结至今的人,只是普通的村民和外国人,他们不为金钱,只想留下历史和承袭小区文化。

  其中来自五湖四海的洋人,在西贡白沙澳既找到安乐窝,也保存了客家村的建筑特色,成为少见的客家“洋人村”。

  “我想尽力保存香港历史。”这番话并非出自港人,而是17年前从英国移居香港的Paul Timothy Cuthbert。回想早年踏足西贡荔枝庄,眼见一幢幢荒废的客家民居,Paul大叹可惜,遂花了5年自行修复客家屋,屋内的青砖灶头、烟囱、平台及瓦顶不变,还搜罗村民的农具、酒埕等,希望有心之士协助把隔壁废屋改建为荔枝庄客家文化博物馆,让市民实地认识客家生活。

  推门而进,右面是砖砌的灶头及烟囱,左面是洗澡的地方,Paul保留了典型客家屋的布局,昔日放置神像的平台变成无墙相隔的“书房”。

  抬头一看,瓦顶木梁犹在,其实Paul在背后花了一番工夫,“香港旧屋最大问题是白蚁,所以我逐条木梁浸白蚁水”。回想七八年前,他在荔枝庄玩水上活动,初次踏足这屋,木梁被蛀空,部分墙身塌陷,瓦顶严重漏水,布满尘埃和壁虎蛋,“看到它们无人打理,我觉得很难过,这些是香港人的历史”。于是,他向业主租下破屋修复。

  木梁是从石澳找来,墙身是用米浆混合猪毛重建,木椅是从深水埗拾回来的米埕改建……Paul与友人用5年时间把颓垣败瓦恢复为客家民居,楼高10多米,加上背山面海的环境,即使每天驾船出入,Paul也乐于住在这安乐窝,细味客家人建筑和生活。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项目经理罗嘉裕参观Paul的“客家屋”后指出,屋内布局简朴,相信早年不是富有人家的居所,砖屋与1910年代起使用的石屎屋有别,估计已有百年历史。他又赞Paul尽力把屋原汁原味地保留。

  Paul还收集村民的生活用品展出:酒埕、鸟笼、油灯、藤篮、农具、石磨、磨谷机、古式木箱等。他计划把相连其屋的另一客家屋改建为荔枝庄客家博物馆,约4年前向康文署求助,但被对方拒绝。

  香港康文署发言人指出,没有纪录显示Paul曾接触他们,但现时三栋屋博物馆等已有在乡村展示客家文物,因资源所限,除非发现极具价值的文物,否则不会另辟新馆,但署方鼓励民间成立博物馆。来源:中国新闻网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3-27 10:13 编辑 ]

白沙澳聖母無玷之心小堂

白沙澳聖母無玷之心小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7 08: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是要等到别人珍惜时才知宝贵

中国人,善于创造,但不善于保留并且转精

http://blog.soufun.com/6429553/2902033/articledetail.htm

梁思成与毛泽东的老北京城存废之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7 08: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荃灣 三棟屋】香港客家圍屋的保護開發利用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9D%CE%DD&page=1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7 09: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圖片來源:  明報
http://www.mingpaotor.com/htm/News/20090324/HK-gma1.htm
http://www.phomon.com/ckli/laichichong.html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3-27 09:27 编辑 ]
x.jpg
y.jpg
z.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7 09: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沙澳圍村 洋人排隊租

http://www.mingpaotor.com/htm/News/20090324/HK-gma2.htm
【明報專訊】
從荔枝莊步行45分鐘至白沙澳,青磚堡壘型的客家圍村屹立於台基,建有高矗的碉堡,簷下刻有精緻泥塑,別具氣派,集民居、家祠和碉樓於一身的何氏舊居門樓、更樓、廂房和家祠,最近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圍村的住客非原居民,而是一班來自美、英、澳、法、新西蘭的外國人,他們從1980年起將這客家圍變成洋人村落。

環境清幽 一級歷史建築

洋人村四處佈滿綠油油草地,內設木椅、小橋等,這解釋了為何吸引外國人聚居。「這裏環境清幽寧靜,而且很有私人空間。」5年前租住其中一幢建築、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太太笑說。

愛好中國文化的她與丈夫在港定居逾10年,一次到白沙澳行山時發現有不少空置磚屋,部分已倒塌,「感到很心痛,覺得浪費了這個地方」,於是他倆以每月數千元租下約500呎的村屋。

首次住瓦頂磚屋的她,發現蛇會從瓦片間入屋,瓦頂會生雜草,但她無放棄瓦片和木樑,「不要以為(貼近屋頂的)睡?頂的白布只為浪漫,也是保護我們!」不過,屋內已改建成美式家居裝修。

有蛇入屋 不棄瓦片木樑

白沙澳村早年由6個本地和客家家庭聚居,現時住客變為外國人,在荔枝莊居住的卓江橋形容該村已成「殖民地區」。村內有10多幢小屋,屋前皆有草地,山丘上建有一幢教堂,相信是天主教傳教士於1860年代起在西貢的足?,現已由童軍作訓練用途。

村內面積最大的是何氏舊居門樓、更樓、廂房和家祠,內分為3至4間民居,租客包括一個英國家庭,但正門的趟籠(木製門欄)、簷下的泥塑、門樓內的壁畫等保留完好。美國太太說,現有很多外國人排隊租住白沙澳,「聽說有一個中國人會搬進來,很好,這樣才是中國人的地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7 14: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人啊,就是不懂得珍惜历史遗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8 13: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不是广府民居中常见的趟栊门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8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GSR 于 2009-3-27 03:54 发表
 18519 

曾在英国参与建筑工作的Paul,把旧居民放置神像的平台保留,并改作开放式书房,屋内其中一条木梯因已被白蚁蛀空,他遂以竹制梯,用以攀爬上工作间。

18520

有如堡垒的大埔白沙澳何氏旧居、门楼、 ...

这个老外还算有点正义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0 23: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外對文物保護的觀念..........

節錄  自"梁思成  散文集"

.....美軍在歐洲作戰時,每團以上都有"文物參謀"--都是藝術家和藝術史家--協助指揮砲火,避免破壞文物.
義大利  San gimignano  之攻擊一個小小山城理林立著13座鐘世紀的鐘樓,攻下之後,全城夷為平地,但是教堂無恙,13座鐘樓只毀了一座.法國 Chartres   著名的 高直時代大教堂,在一個德軍主要機場的邊沿上,機場接受了幾千噸炸彈,而教堂只受了一處--僅僅一處--碎片傷...........

對於文物藝術之保護是連戰時敵對的國際界線也隔絕不了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1 01: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andrew 的帖子

所以现在的日本鬼子对梁思成教授是充满感恩的,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7: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的陆地总面积为1090平方公里,郊野公园总面积410平方公里,占全港面积40%。西贡大部份山岭和半岛大陆已分别划入四个郊野公园的范围,总面积逾105平方公里,占全港的四份之一,当中绝大部分是客家村(包括白沙澳)。
  近三十年来,政府推行的郊野公园政策,是消极和片面的,只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以怕影响生态环境为理由,用行政手段干预郊野公园内乡村的发展,不准修路,不通水、电,村民因失去最起码的生活条件而被迫离开,使一些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处处颓垣败瓦,一片荒凉的景象。
  当年香港闹水荒,政府决定在西贡万宜湾修水库,广筑引水渠,把山水截至集水区流到水库,使西贡区绝大部份乡村的田地因为缺水而失耕(并没有得到任何补偿)。水库旁边的村,一部份到现在才计划安装水管,粮船湾这样大的村,用上自来水没有多久。有一句话称“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最近水库的村民,为大局牺牲了自己,却饮了几十年山坑水,最迟才安水管,真是十分讽刺。民政事务总署发出的文件中,指34条乡村现已无人居住或人口稀少,因此不再需要供水。
  从前农耕社会,村民一天挑一担柴走几十里路到墟市售卖,换取生活用品就可以过日子。虽然没有电可以点灯照明;没有自来水可以饮山坑水,但是不准修路,断了对外交通,就会令其寸步难行,走路出去工作还行得通吗﹖当年,在最起码的生活设施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加上受英军演习的影响,村民为了生活被迫陆续搬离。
  政府在一九七六年开始设立郊野公园,当时并没有经过广泛的咨询,更没有向受影响地区的村民作深入的解释。据村民回忆,当年只知道划进郊野公园以后,政府会协助保护环境不被破坏。谁知道发展下去却与他们原来以为的那样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许多村民说,如果知道划进郊野公园以后是这样的,当年打死都不会同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andrew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7: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荷 于 2009-4-2 17:24 发表
香港的陆地总面积为1090平方公里,郊野公园总面积410平方公里,占全港面积40%。西贡大部份山岭和半岛大陆已分别划入四个郊野公园的范围,总面积逾105平方公里,占全港的四份之一,当中绝大部分是客家村(包括白沙澳)。 ...


另有此說:
http://big5.ce.cn/culture/memory ... 0324_18599086.shtml

...根據Paul的鄰居、熟悉許氏家族的卓江橋所述,許氏早于康熙年代前定居荔枝莊,從事耕種、打石及捕魚,高峰期有二三十間客家屋,但村民早年已移民美國和荷蘭,  “他們有成億身家,在外國有數間酒樓和物業,何需回來居住,甚至修復?”   ..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4-2 17:4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8: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聚落的保存,有時候是始料未及的..

像侯孝賢看到今天的九份;
說有罪惡感..(也許跟他當初的預期;有相當落差吧!!)

當然這個白沙澳又是另外一種"犧牲"的類型

參考:
金山面客家聚落  與  竹科
http://community.e-land.gov.tw/( ... %B1%B1%E9%9D%A2.doc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4-2 18:14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21: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drew 于 2009-4-2 17:40 发表


另有此說:
http://big5.ce.cn/culture/memory ... 0324_18599086.shtml

...根據Paul的鄰居、熟悉許氏家族的卓江橋所述,許氏早于康熙年代前定居荔枝莊,從事耕種、打石及捕魚,高峰期有二三十間客 ...

明報這些報導我都有收集,這些早年被迫離鄉別井的人,到了他鄉特別刻苦,日捱夜捱,到今時今日有過億身家一點不奇怪。
郊野公園裡面的村落破敗凋零,舊屋一間間倒塌,看見都讓人心疼。像西貢半島的赤徑村,每次去都見到有幾個老人,兒孫出外謀生,不肯離開村子,有病報警求救靠直升機送去醫院,一直住到去世,如果準修條鄉村公路,很多人都想回去。可是三十多年前殖民政府制定的條例,現在特區府根本不敢動,當然不會准修路,村民想回去居住,除非無須擔心生計。其實如果讓這些村莊搞生態旅遊,不知多好,但是一說到發展兩字,環保人士就大力反對,像沙頭角,以前偷渡的人多,劃為邊境禁區幾十年,現在環境變了,大家都要求釋放一些禁區的土地供發展用,規劃當然是政府做的。靠近邊境的蓮蔴坑,是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客家村,有村民想規劃自己的土地發展生態旅遊,才開始動手整理,在計畫蓋房子的地方斬了幾棵樹,其實在別的地方還要種很多樹,第二天電視報紙就有新聞,人家在自家的地方侵犯了誰,斬的又不是受保護的珍稀樹木,竟然要口誅筆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andrew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1: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報:非常客家村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 ... 90320/plab/wta1.txt
這裡介紹的是西貢鹽田梓村,以前我也有送過一些資料,這個月開始有街渡了。

鹽田梓人信了天主教,但是同樣囘內地尋根,從鹽田找到觀瀾找到五華,去年與粉嶺坪洋的兄弟一同回去祭祖,他們去拜鹽田梓的太公山,一路打銅鑼,既上香又祈禱,五月第一個星期天,分居各地的村民回來做彌撒,年長的村民在教堂前面的大樹下打銅鑼,粉嶺坪洋的兄弟舞麒麟來助興,我早前送帖的大大個的圓籠茶粿蒸籠,我們這裡客家人過年蒸大年糕用的,就是在鹽田梓找到。其實從鹽田梓,可以看到客家文化的包容,一切都是那樣自然。
如果這個世界多了包容,就少了很多紛爭。

我送了很多書過去,有香江蝶影、雀鳥等攝影集,島上很多鳥、蝶、昆蟲,讓上島的人好分辨他們的名稱;有西貢風景攝影集,讓遊客更多了解香港後花園西貢;有環保類、介紹有機耕作的書籍,這是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還有很多客家研究的書,當中有廣西師范大學的[客家區域文化叢書]近十本;河南出版的[漂洋過海的客家人]等三本;還有[客家研究文叢‧客家與梅州書系]精裝本一套八本,那是書系首發式的紀念品,我給村長的信中說:作為華南理工大學校友,我有幸獲邀請回母校參加當天的首發式,大會給出席的來賓贈送一套“書系”留念。現在,我把套這珍貴的書籍轉送給鹽田梓村公所。我還計劃把多年來購買的一些客家研究的書籍存放在鹽田梓,希望可以為對客家文化有興趣的朋友提供參考。 

---------------------------------
香港.鹽田梓村.聖約瑟堂重修工程_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産保護「優異奬」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p%3Bfilter%3Ddigest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4-3 11:23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10:21 , Processed in 0.02106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