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779|回复: 7

天河区农村姓氏宗族渊源(含客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 13: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石牌村
1、董姓

始祖董裔隆,原藉江西宜黄县,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从广东南雄珠玑巷迁松溪村南迁而来,至今28代。三世祖董宽仁次女名二娘,配池姓基祖达源为妻,开创了石牌村董、池两姓姻亲关系的先河。

2、潘姓

始祖潘青旒,其先祖思诚于南宋末年从广东南雄珠玑巷南迁番禺。其子潘克常迁居珠村。潘克常之子潘青旒分支到石牌,至今27代。

3、池姓

始祖池达源,原西河人(今山西省临汾市),元末明初经南岭迁来,至今25代。

4、陈姓

始祖陈著,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从沙村(今广东增城县新塘镇南安村)迁来陈坊(今天河东路广州市摩托车俱乐部附近)定居。陈著的曾孙陈嘉猷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再迁到今新庆村,至今22代。

5、谢姓

始祖谢朴轩,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从番禺市桥迁来石牌。初来时,在谢角湾(今龙口西路中段)定居,到第五六代后裔移居石螺(今石牌村西河大街一带),至今19代。

6、冼姓

始祖冼祐新,其先祖为战国时期燕国人,本姓沈。其祖父从南海西樵迁往萝岗,其父从萝岗迁冼村。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冼祐新从冼村迁东石牌村。东石牌村于1965年因暨南大学扩建校园征地,整条村迁往石牌村朝阳北大街一带。至今20代。

7、罗姓

始祖罗显书,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从黄埔区横沙村迁来石牌。年幼时,罗显书随母逃荒,在石牌村遇善心人氏相助,遂在石牌村定居。后来,其母改嫁该村潘姓。罗显书在潘家长大,成家立业,至今6代。



(二)棠下村、棠东村
1、钟姓

始祖钟维新,其祖先为宋朝将军。南宋时,钟维新的祖父钟永和从原祖居从化县马村堡龙腾里(现从化市屈洞村)迁居南雄保昌县欧井头村。宋靖康元年(1126年)再迁花都区赤泥村。绍兴十七年(1147年)又迁居珠村,成为珠村钟姓始祖。钟永和有一子钟洪基。钟洪基有二子:钟维章、钟维新。

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钟维新迁居棠下。钟维新有三子:钟友儒(早逝)、钟云涧、钟国圃。钟云涧留居棠下,钟国圃迁居员村。棠下钟姓今传31代。

2、潘姓

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广东南雄人潘思诚考取进士,后逃亡到广州。其五世孙潘克常从番禺化龙镇细墟携子潘宗胪迁居珠村。在珠村,潘克常再娶妻赵氏,生3子。长子潘南岳,字粤邹,后迁居棠下上社,成为上社潘氏基祖。二子潘清旒后迁居石牌,成为石牌潘氏基祖。三子潘长吉后迁居沐陂,成为沐陂潘氏基祖。因此,潘克常被珠村、棠下、石牌、沐陂4村潘姓奉为共祖。棠下潘姓至今传至25世。

3、梁姓




梁姓初居南雄珠玑巷大井头,后到广东顺德杏坛。元朝时期,铁匠梁振兴到棠下谋生定居。由于来得较迟,只能在村边居住,俗称“田边梁”,至今20代,600余人。

4、李姓

东北社李姓。明永乐年间,李佛观从程界东村分迁棠东,在东北社择地建祠,成为棠东李氏基祖。现已传至29传。

丰乐社李氏。明朝时期,李广居从程界西村迁棠东丰乐。现已传至25传,100余人。

6.苏姓

始祖苏礼(号达孝),元代流落车陂,以补鞋为业。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定居棠东,后建有达孝苏公祠,至今有千余人。

(三)龙眼洞村
1、樊姓

祖籍山东浦东村,唐朝时南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因避金兵,樊以达等族人从珠玑巷迁居广州,其曾孙樊世安再迁居龙眼洞村。至今28代,4729人,占该村总人口的73.8%。

2、谭姓

祖籍中原,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南迁广东。其后,谭盛隐从广东新会迁居龙眼洞村。现有227人。

3、凤姓

祖籍山东,南宋时随军南下,定居番禺鹿步司黄陂欧岗村。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乡村械斗,凤姓被疑为该村内奸,遂将其房屋焚毁。凤姓人迁居龙眼洞村、下元岗村等地。至今有5代,31户,75人,占该村总人口的1.2%。

4、马姓

祖先原是中原南下军人,在广东佛岗马村落户,宋代迁往车陂。清代其祖先随母改嫁龙眼洞樊姓人家。至今6代,52人,占村总人口的0.8%。



(四)车陂村
1、郝姓

祖先为山西太原人,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郝世荣随南宋皇室南退新会,兵败后至广州东山葱荣园,不久再迁龙溪(今车陂)。至今26代,1600多人。

2、苏姓

一部分苏姓的祖先为北宋名士苏东坡之后。祖父苏绍箕,父为苏东坡次子苏迨,长于广东南雄珠玑巷,官至太尉。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苏绍箕辞官回南雄珠玑巷,随后南下广州。其第三代孙苏福胙、苏寿孙,迁居车陂,至今27代,800多人。

一部分苏姓的祖先也是东坡之后。苏东坡之三子苏过,苏过之子苏笈,苏笈之子苏文裕,苏文裕之子苏隆兴任南宋宣义郎,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随宋室南渡至广州,再迁居车陂。至今23代,600多人。

另一部分苏姓的祖先在南宋时南下广东,先到增城,3代后苏文聪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由增城迁到车陂,至今30代,500多人。

3、王姓

始祖王道夫,南宋末年广东道转运使、兵部尚书,著名广州抗元将领。后王道夫兵败战死,其长子王应孙在车陂定居。至今26代,700余人。

4、梁姓

一部分梁姓的祖先祖籍中原,后迁广东南雄。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梁雪松由南雄迁居车陂。至今23代,1400余。

另一部分梁姓,其始祖梁仲齐由福建晋江迁广东南雄,二世祖梁广沅于朝永乐元年(1403年)至广州,次年再迁车陂,至今23代,200余人。

还有一部分梁姓的祖先为“江头北正”人,南宋时期迁南雄珠玑巷,再迁番禺茭塘司(今珠海区赤岗)。始祖梁子兴,明洪武年间(1385年后)从番禺迁车陂。至今26代,200余人。

5、黄姓

祖先江夏郡人,于南宋末期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明朝时期黄桂庭再迁居车陂。至今23代,600多人。

6、简姓

先祖于北宋末期由范阳(现北京)迁金陵(现南京),再迁广东南雄。其后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迁广州。十六世孙简承直再迁车陂。至今26代,600多人。

7、马姓

祖先为浙江临安人,后迁广东新会,再迁番禺。南宋时马胜护从番禺植村迁居车陂。至今18代,400多人。

8、麦姓

始祖麦良韬为广东南雄百顺里人,为隋朝大将。南宋时咸淳元年(1265年),后人麦必达率族人从广东南雄迁至广州,元末明初麦六九迁居车陂。至今42代,100多人。

(五)吉山村
1、梁姓

始祖梁道真,祖先于南宋时期由广东南雄珠玑巷迁至广州广州太平桥,明洪武十年(1377年)迁至珠村,三年后再迁吉山。至今28代,2628人。

2、潘姓

祖先潘思诚,广东南雄人,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考取进士。后迁广州龙起巷,再迁番禺细墟(今番禺西村),其五世孙潘克常携子潘宗胪迁居珠村,后再娶妻。其长子潘南岳迁棠下,二子潘清旒迁石牌,三子潘长吉迁沐陂。明末清初,潘用义等4兄弟由珠村迁到歧山,成为岐山始祖。至今22代,423人。



(六)沙东村
1、江姓

祖居江西,后南迁紫金,又从紫金迁居石船。清嘉庆年间(1810~1820年),又迁居至沙东江屋村,至今已有六七代,现该村九成人都姓江。

2、邱姓

原籍梅县。清乾隆年间早期(1740~1760年),同族兄弟四路一起西迁,一路落户陶庄,至今10代。

3、张姓

张姓有两支,一支原籍宝安,一支原籍揭西。现有200余人。

4、欧姓

祖籍东莞,于清乾隆年间晚期(1790~1800年)迁来花生寮,现有8代。

5、苏姓

祖籍福建,于清末迁至花生寮,现有六七代。

6、郭、丁、曹

三姓均祖籍潮洲,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800~1820年)迁居到田心村,现有六七代。

7、陈、叶

两姓祖籍潮洲,约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与田心村的郭、丁、曹三姓同时从潮洲迁来,现有七八代。

8、刘姓

刘姓有两支,一支是刘永福从广西钦州带来的侄儿刘四、刘六、刘八留下来的后代,居永福村;一支是从惠阳迁来,后多迁往沙河大街。



(七)玉树村
1、龙姓

祖先为江西豫章吉水县人,南宋年间龙近天迁入广东。经南雄珠玑巷时只借宿一宵便继续南行,直抵今白云区江高镇江夏村。以后,分支到龙眼洞凤凰山下。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龙超岳、龙超洋兄弟二人迁到玉树,为玉树龙姓始祖。至今600余人。

2、梁姓

祖籍福建福州清河宦家乡。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梁大原随兄入粤至今黄埔区茅岗。后十二世梁东庄再迁移至玉树村马坑园,是为玉树梁姓始祖。至今184人。



(八)长湴村
1、梁姓

一支源于新会梁姓,祖籍浙江省钱塘县。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迁广东南雄珠玑巷,咸淳九年(1273年)迁广东新会棠下镇桐井小桥村。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梁粤平由伯父资助,携家迁到长湴。现有1600多人。

另一支源于番禺土华梁姓,其祖先居南雄珠玑巷,后迁番禺县茭塘司土华村(今海珠区)。祖先梁景茂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由土华迁居长湴。现有200多人。

2、招姓

原籍广东南海,明朝正统十年(1445年),其祖先招僖从南海县井深村迁居长湴村。现有113人。

3、陈姓

原籍中原,南宋年间由江西柳溪迁到番禺县嘉和员村,明正统元年(1436年),陈宗安再迁长湴,称长湴陈姓始祖。现有12户,47人

[ 本帖最后由 ansai 于 2009-3-2 13:4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3: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猎德村
1、李姓

东村李姓祖先李铨(1081~1153年),于宋朝时从广东南雄珠玑巷南迁,先居石牌,再迁新庆村,后迁猎德。现传31代。

西村李姓祖先李宗善也于宋朝时从广东南雄珠玑巷南迁,先到新会荷塘,再分支猎德。

2、林姓

林姓于南宋时期从福建蒲田西迁广州诗书街再迁猎德定居。猎德一世祖是林玉,字淑温,号千三。现有91户、273人。

3、梁姓

南宋时期,梁振兴到广东南雄珠玑巷大井头避难,元朝期间迁居番禺县鹿步司棠溪乡(今棠东)。至明朝,其后人梁鸣远由棠溪(今棠下村)分支到猎德西村发展。现有222户、655人,

(十)岑 村
祖先原居湖南长沙府江夏县,唐禧宗年间(875年)黄巢起义,黄家南迁广东南雄珠玑巷。南宋时期再迁广州米栏街。后黄俊雅迁入岑村,为岑村黄姓的始祖。


(十一)元岗村
1、谭姓

祖先是湖南长沙府湘潭县人,后移居江西,再迁广西。宋朝时迁往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辗转迁广州。南宋淳祐年间(1241~1244年),谭桂芳因逢水灾,淹没营业,于是迁居元岗,为元岗谭姓的始祖。

2、梁姓

祖先于南宋期间从南雄珠玑巷南下。梁子富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从长湴村迁到下元岗,为梁姓始祖,至今约200人。

3、陈姓

祖先原藉江西泰和,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受元岗村邀请,由今白云区九佛镇龙山村迁于此。至今约100人。


(十二)杨箕、寺右
两村姚姓同一祖先。其祖先是江西临江府淦县路口司下泉村人。元朝时做官迁广州,先到杨箕村,后再分枝到寺右村。


(十三)柯木塱村
1、杨姓

祖先为广东梅县大埔人。

2、张姓

祖先为广东五华太田村人,后迁到萝岗镇木漒。1958年修木漒水库,再迁到柯木塱。


(十四)黄 村
1、黄姓

黄姓分裔良世系和子俊世系两支。五代末期(951年)黄井是其共同先祖。黄村现有黄姓村民4000余人。

裔良世系其先祖黄裔良原居福建,于南宋年间(1127~1279年)携子到黄村立业。后裔良带长子回祖居服侍父亲。次子晓峰等兄弟继续留在黄村。今传27代。

子俊世系其先祖黄子俊、黄子贤两兄弟于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从广州府光孝街迁至黄村。黄子俊世系今传23代,黄子贤世系今传25代。

2、简姓

始祖简承值,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辗转迁至车陂,娶妻苏氏,生三子,长子志兴留居车陂,次子志广迁居黄埔华坑村,三子志达在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迁居黄村,成为黄村简姓始祖。今传22代,约有100人。

(十五)渔沙坦村
渔沙坦村多为客家人,于清初至清同治年间(1645~1864年间),而从粤东地区陆续迁来。
1、黄屋村黄姓,原籍广东龙川县,清朝初期迁徙至渔沙坦筲箕窝开村。至今,已有200多年。

2、水口村陈姓,清初从广东五华县水寨黄石村迁徙至广东省紫金县三坑,后又迁至黄陂水口。1958年,国家建设水口水库,又从黄陂水口搬迁到渔沙坦水口。

3、旺岗村徐姓,原籍广东蕉岭县大路背,后迁徙至惠州。于清乾隆初年(1736年后),迁移至渔沙坦旺岗。

4、大坝村陈姓,原籍广东紫金县长乐,后迁至龙川老隆,又迁至广州郊区九佛,再迁至广州河南客家庄(今海珠区)。道光年间,又迁至渔沙坦大坝村。该村廖姓,则是清朝初年从广东紫金县永安迁移来。

5、剑咀村廖、范、梁和练4姓。其祖先在清朝乾隆年间,分别从粤东迁徙至渔沙坦剑咀村安家落户。

6、楼角村李姓,祖先为唐西平王,其三十七世祖李仙,于乾隆年间,从广东兴宁县迁往增城河口,清光绪初年又迁至渔沙坦楼角(阁)开基。

7、蓝屋村蓝姓,于清乾隆年间从广东蕉岭迁至渔沙坦开村。

8、犁头咀村练、曾、温三姓。其祖先于清道光年间,先后从广东增城迁至渔沙坦犁头咀开村。

9、廖屋村廖姓,始祖廖克振和廖克和,于清乾隆年间,从广东兴宁县迁至渔沙坦开村。
10、中山村陈姓和范姓,1958年上半年,原居黄陂水口村,因国家修建天麓湖水库,而搬迁至中山县。是年下半年又迁至到渔沙坦。

(十六)新塘村
始祖简鸿勋,号万爵,明代由番禺县小洲乡迁新塘。至今23代,718户,2759人,成为新塘一大族。

(十七)珠村
1、潘姓

宋朝末年,潘克常从今番禺化龙镇细墟携子潘宗胪迁居珠村。在珠村,潘克常再娶妻赵氏,生3子。长子潘南岳后迁居棠下上社,成为上社潘氏基祖。二子潘清旒后迁居石牌,成为石牌潘氏基祖。三子潘长吉后迁居沐陂,成为沐陂潘氏基祖。因此,潘克常被珠村、棠下、石牌、沐陂4村潘姓奉为共祖。潘宗胪,被奉为珠村潘姓一世祖。珠村潘姓今3900余人。

2、钟姓

始祖钟永和,原祖居从化屈洞村。后随二哥钟遂和迁居南雄保昌县欧井头村。宋靖康元年(1126年)为避胡妃之祸同兄再迁居花都赤泥村。绍兴十七年(1147年)又迁居珠村。今900余人。

3、陈姓

始祖陈富,清康熙元年(1662年),从番禺坑头村(今番禺南村镇坑头村),迁珠村。其子孙有部分迁往邻近莲溪村、沐陂村等地定居。今255人。

(十八)前进村
1、石溪秦姓

始祖秦悦会,南宋末年为避战乱,举族从中原经广东南雄珠玑巷南下到石溪。秦悦会,字石溪(石溪村以此得名),南宋进士,秦观的第五代孙。秦观,字少游,北宋著名词人。

2、宦溪凌姓

始祖凌震,宋淳祐四年(1244年),中进士,后任南海道宣慰使,从福建莆田迁至广州。1278年,凌震抗击元军失败后,退居宦溪,忧愤而终。凌震有13子,其长子凌方举继续留居宦溪,至今53传,1500多人。

3、莲溪石姓

始祖石怀德,元朝未年来到莲溪村,成为莲溪村石姓的始祖。四世祖石莲溪在村北修建怀德石公祠,以敬先祖。莲溪村名以四世祖名得名。

4、龙水埗刘姓

始祖刘珠江,明清时期在黄埔村姓刘巷居住。由于受村中马姓的欺负,故举家迁至此。(十九)银河村

1、兴华村

邓姓于清光绪十五年(1898年)从开平蚬岗牛仔湖迁来。起初在燕塘龙船岗住,1920年迁至兴华村。今有37户,111人。

黄姓于清末民初从开平迁来,今有19户,61人。

刘姓由从化太平场进和乡社边村迁来。今有19户,28人。

2、马蹄岗村

吴姓于清光绪十三年(1896年)从广东惠州淡水沙堆迁来。最初由两户人迁来,至今45户,186人。

3、银锭塘村:

邱姓始祖邱昌发、邱昌富兄弟俩,于清乾隆年间从梅县松口迁来,今100户,500多人。

梁姓在清末民初迁到银锭塘定居,今6户,24人。

4、鸡荔村

陈姓于清咸丰年间从广东五华县迁来,今有38户,120多人。

钟姓于上世纪40年代从增城黄村迁来,今有12户,40人。

黄姓于上世纪40年代从广东阳江迁来,今有6户,20人。

5、伍仙桥村

饶姓从江西迁到广东梅县,于清咸丰年间再迁到伍仙桥。今有50户,199人。

李姓从甘肃陇西迁到福建上杭再到江西,然到广东梅县大埔后迁到广州市太和谢家庄,于清咸丰年间从谢家庄迁来伍仙桥。今有15户,51人。

8、苏庄村

范姓于清末民初从广东五华鸭麻山迁来,今有9户,40人。

邱姓于清末民初从河水村迁来(比范姓稍迟),今有7户,30人。

吴姓从博罗县迁来,今有13户,60 人。

9、牛利岗村

刘姓于清末民初从惠州冷水坑迁来,始祖是两户(兄弟俩),今有31户,122人。

曾姓村于清乾隆年间从惠州鸭仔铺迁来,始祖是3户,今有18户,72 人。

熊姓于清朝末年由梅县迁来,始祖兄弟俩,今有17户,68人。

10、河水村

陈姓从嘉应州长乐大岭背陈洞村迁来太和,宋朝时期再迁到河水村,今有118户。408人。

邱姓于宋朝时期从花县紫坭庄迁来,今有44户,176人。

刘姓于宋朝时期从化太平场社边村迁来,今有10 户38人。

11、鳌鱼岗村

1955年,经省市侨联介绍,银河大队同意,6户人家(35人)从印度尼西亚归来此定居,往后陆续有多批侨民归来。今共有103户,292人。

[ 本帖最后由 ansai 于 2009-3-2 13:4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6 19: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1、龙姓

祖先为江西豫章吉水县人,南宋年间龙近天迁入广东。经南雄珠玑巷时只借宿一宵便继续南行,直抵今白云区江高镇江夏村

我想这个是最老实的了

我发现大多家族经数十代人只传数百人,跟我们兴宁的十代之内就达到这个规模的相比,实在相差太远,是不是有什么原因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23: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沙坦村有些版本不同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07: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棠下村、棠东村

2、潘姓

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广东南雄人潘思诚考取进士,后逃亡到广州。其五世孙潘克常从番禺化龙镇细墟携子潘宗胪迁居珠村。在珠村,潘克常再娶妻赵氏,生3子。长子潘南岳,字粤邹,后迁居棠下上社,成为上社潘氏基祖。二子潘清旒后迁居石牌,成为石牌潘氏基祖。三子潘长吉后迁居沐陂,成为沐陂潘氏基祖。因此,潘克常被珠村、棠下、石牌、沐陂4村潘姓奉为共祖。棠下潘姓至今传至25世。

(五)吉山村
2、潘姓

祖先潘思诚,广东南雄人,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考取进士。后迁广州龙起巷,再迁番禺细墟(今番禺西村),其五世孙潘克常携子潘宗胪迁居珠村,后再娶妻。其长子潘南岳迁棠下,二子潘清旒迁石牌,三子潘长吉迁沐陂。明末清初,潘用义等4兄弟由珠村迁到歧山,成为岐山始祖。至今22代,423人。
--------------------------------------
这个家族不是客家。广府族群早期巨族都是有宋代南雄认同而无珠玑巷。宋代南雄也不是客家地区(明代以后才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07: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3、张姓

张姓有两支,一支原籍宝安,一支原籍揭西。现有200余人。
-------------------------------------
宝安有传统粤语区,揭西有传统潮语区。存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3 12: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听广州吉山本地的同事说,吉山的大淋岗村和萝岗的黄陂村都是客家村,大淋岗原来不姓潘的,后来改姓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6 17: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8 18:16 , Processed in 0.018198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