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d136302

探讨粤西-桂南客家人的直接迁出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9 03: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60#贴:
明成化年间宪宗年号十六年庚子即公元1456年,应是1480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1: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2-4-19 12:09 编辑

多谢指正,原文资料的作者搞错了。
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2: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陆川四大姓中人数排在第四位的黄姓迁徙情况的网络资料。黄姓占陆川县人口的5.75%(百度资料)

陆川黄氏世谱: 不分卷:[广西陆川]               
作 者:黄志荣主编
先 祖:始迁祖:[清]黄全澳; 始迁祖:[明]黄念一; 始迁祖:[明]黄念二; 始迁祖:[明]黄省南
居 地:广西黄氏家谱 > 陆川黄氏家谱
版 本:2002年, 电脑排印本
摘 要:此是陆川县四十宗支黄氏之统宗谱,大多自称宋代福建邵武人黄峭之后,且大部分是明清时期自福建、广东或江西迁来,如良田镇旺垌村支始迁祖全澳于清乾隆年间自广西博白县文地镇迁来,滩面乡旺村、佳龙支始迁祖念一、念二兄弟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自福建上杭县迁来,马坡支始迁祖省南于明万历中叶(1573—1620年)自广东韶州翁源县迁来等。迁徙原因,多数是为避乱或谋发展,亦有为官、从军、经商而来。谱载黄姓源流、黄峭事迹、陆川各宗支概况及世系图表、陆川黄氏英名录、高龄人名录等。今陆川黄氏族人有八万余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2: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博白、陆川谈论到的所有的姓氏都不是客家族群独有,粤语族群也有。
但是从迁徙来源来看,特别是上面提到的陆川黄姓来源的例子都是来自客家地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2: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粤西-桂南地区三大客家分布县分别是博白(约110万客家人)、陆川(约60余万客家人)、廉江(约60万客家人)。三县客家人口总数占粤西-桂南(不含云浮、肇庆)约500万客家人口的近半数(估算46%),这三县是粤西-桂南客家的核心区域,这三县的客家人口都比其他族群的人口多,无论是语言还是民系的迁徙,都比较有代表性,能说明客家话离开闽粤赣客家大本营后异地发展演变的情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2: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2-4-19 13:00 编辑

下面是廉江市具体的一些客家姓氏的迁徙情况。

                                      廉江市
1刘付  大始祖傅腾宵为翰林院庶吉士,妻谢氏,生六子。次子傅鸾,号鸣凤者,即刘傅氏之始祖。傅鸾应广东韩榜之召,带了妻子杜氏,背了婴儿,与胞弟傅业鸟(上下结构,业、鸟合为一字,下同),于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岁(1488年)福建上杭县城关珠玑巷,迁往广东廉江市、化州市和广西陆川县交界处的“山底”(地名)开基。由于旅途遥远,还邀了同巷居住的盟兄刘荣作伴,千里跋涉,风风雨雨,当他们才走到广东韶州府境内,不幸傅鸾病逝,遗下寡妇孤儿。胞弟傅业鸟与盟兄刘荣陪着杜氏带了遗孤——丽川,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广东廉江市的山底(今廉江市石角镇山腰管理区)。不久杜氏由于身心交瘁一病不起。盟兄刘荣便担起“托孤”的责任。因刘荣夫妇没有生育儿女,傅丽川长大成人后,为了涌泉回报养父的抚育之恩,便一身承二姓宗祧。丽川公认为“生身不大,养身大”将姓氏定为“刘傅”,把“刘”放前“傅”放后,感谢刘荣公的养育之恩。因此百家姓新增了刘傅这个壁联姓。
  中国第二次汉字简化后,“刘傅”的新一代习惯把“傅”简写作“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开始读书时姓氏就是写“刘付”,但父辈的人现在还是写“刘傅”),目前,在公众场合,一般都以“刘付”代替了“刘傅”,但两种写法都有,都是同一姓氏 刘傅"后来随着""简化为""
  "刘傅"亦改为"刘付"
  至19875月刘傅氏修了四次族谱,已传23代,现有裔孙约十万余人,主要在广东的廉江市、化州市和广西的陆川、浦北、防城、宁明、上思等县繁衍,有的还远播台湾、海南岛和海外。刘傅宗祠曾是粤桂边区游击队的活动据点,该祠已于198712月被廉江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人社区)

2河唇镇的钟氏
河唇镇的钟氏移民此地已有20代了,其后裔上万人分布在四个管理区的几十个村庄,前几年,他们集资捐款重修了钟氏大宗祠,祠堂正殿供奉着开基以来的历代高曾祖灵牌位几百个,祠堂柱联写着:
  始钟离兴颍川福建上杭千世脉
  迁广东创青湖竹园木朵一家亲
  可以看出,钟氏开基祖是来自福建上杭,而青湖、竹园、木朵等地都是他们现在的聚居地。”
(客家人社区)

3塘蓬镇姚姓
廉江市姚姓源自福建兴化府莆田县珠玑巷,于明代入粤,至化州,分枝廉江,一世祖益兴公卜居至廉江塘蓬镇枫树角村,后人分枝廉江各镇,姚氏现在字辈:国家兴业、礼乐成章、光华复旦、继世永昌.我乃益兴公十六世孙姚镇兴。
(网络资料)

4河唇镇白水塘郭氏
廉江白水塘郭氏迁自福建永定田地,原籍上杭福安公十六世裔孙法庆(通)于弘治十二年十二月携子起程,十三年(1500年)到县丰三下都丹竹水村(白水塘)
世系为:福安--小四--学宾--念七处士--十郎--小八儒士--七郎司务--二十二吉士--五十学士--庆甫--授卿--子智--景清--惟举--法庆(又名通,迁廉江)


5石岭镇蔡氏
于廉江市石岭镇蔡氏开基的近祖讳公,度法,蔡公一郎(尊称为大祖,葬于廉江市石岭镇)原籍福建省猪仔街瓦仔巷,在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南游入粤,躬临罗州邑四都八甲(今廉江市石岭镇垌心村)定居。祖妣三个:职林妙连、杨妙珍、吴妙惠佬儒人(葬于廉江市石岭镇)。
    与大祖同胞四兄弟,大祖居长,二叔祖讳伯,三叔祖讳兴,四叔祖讳再,三个叔祖未知定基何方。至二世有同胞兄弟三人,志麟公为长兄,志凤公为次兄,志通公为三兄。其中三叔祖志通公壮年时迁居广西博白县双旺、龙谭镇陂田村、寨脚村等一带村域开基,而志凤公下落不明,传说北海合浦、灵山地区有蔡氏宗亲,立志凤公为大始祖;还有志麟公妣曾氏携另一儿(名字没记载)外出失散了。至四世京公从垌心迁徙至博白坡尾、沙陂等地,四世以后的世系中,还有迁徙青平、高桥、车板、营仔、安铺、横山等镇及海南等地。近年来,徐闻县、海康县(今雷州市)、遂溪县等地部分宗亲村都来廉江石岭寻宗,有望大统。
    历史上由于战乱、灾荒、瘟疫、官府逼迫常有大规模的流民或单独的背井离乡。吾蔡氏也在此中,或作长途迁移,或作短途移居,这也是今天所看到的吾蔡氏源流。自大祖开发垌心村,继之则宗绵粤桂等地,其宗支之长,世数之多,至今已达500余年历史,20多代,除漏缺外,己清楚为本宗支系的达15000余人了。此外,各期间外出谋生、经营、工作而定居外地的宗亲也为数不少,都有遍及海外。
    如今蔡氏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族业辉煌,英杰辈出在寰宇八方创造丰功伟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9 15: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hd136302 :关于桂东南客家口音,有网友指出;与大埔百侯镇口音有惊人的相似,有95%相似度,大埔人说梅县口音软一些,他们的硬一些。
陆川吕氏始迁于福建上杭县,但所居的官田村距上杭县城70里,距大埔县10里,口音可能接近大埔县。
陆川吕氏始迁祖是两叔一侄,迁时均已成家,族谱材料反映始迁祖的祖父同胞兄弟多达九人,与陆川方志(2002年)所记载的福建实行的是举族迁移和移富政策,族盛的富户为迁移重点相吻合。上杭吕谱显示那九兄弟的后人均外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23: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桂南博白-陆川的口音与大埔相对接近的原因,我估计大概是:
1、在迁徙方面,桂南与大埔两地未必有直接关系。但是同时保留了较多的比较一致的古代(明代)客家话语音。而作为桂南地区客家直接来源地的上杭等地,客家话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导致500年后的今天,上杭与桂南两地客家话语音差别比较大。
2、与桂南直接有关的梅县五华等地,虽然更可能是桂南客家的直接来源地之一,但是各自客家话的发展演变方向以及古音(迁徙时期)所保留成分的不同。至今两地语音反而看似不如大埔接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01: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桂南地区和大埔两地客家话的异与同,用专帖讨论:
防城港 大埔客家话声韵差异比较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83691-1-1.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4: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雅英 《上杭瓦子街:客家移民史上的闪光点》

       早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该工程宗旨是“抢救和保护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人类记录”。1O年之后,印证着近代中国工商业发展历史的会馆的《中国会馆志》,于2002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举行首发式,标志着“世界记忆工程”在中国登陆。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一支重要民系——客家民系的迁徙史,诚然也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一项不能忽视的一大课题。闽西上杭地处客家母亲河汀江中游黄金水段,是客家民系成长的摇篮。在客家民系播迁发展历史上,上杭向各地移民众多,如今这些移民后裔已有千万之众。如在广东阳春市的106万人口中,60—70%是客家人,而这些客家人的上祖绝大部分由上杭迁出,这已经很使人惊讶了。然而上杭瓦子街移民问题的揭示,它的涉及面之广,影响面之深却达到了震憾人们心灵的程度。虽然瓦子街移民只是历史上上杭客家人移民赣、粤、两湖、川、桂及台湾的一部分,但它却是上杭丢失的一段珍贵历史记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4: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3-4-17 15:35 编辑
如在广东阳春市的106万人口中,60—70%是客家人,而这些客家人的上祖绝大部分由上杭迁出

百分之六七十的数据好像不正确,大概是百分之四十左右,不过也不少了。
“这些客家人的上祖绝大部分由上杭迁出”,“绝大部分”未必,但也应该是非常多。

博白、陆川、合浦、廉江,信宜、阳春、电白是桂南-粤西最重要的几个客家分布大县。
目前一些专门探讨各地客家源流的资料有陆川、阳春等县,这些资料都表示,这些县的客家主要来源都是上杭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1: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俞伟汉 徐一周 编《陆川客家》:

P9 “从明代开始,大量的客家人从闽、粤、赣等地迁出,尤其是明中叶至明末,出现移民高潮,部分客家人进入广西后择居陆川。从陆川的客家族谱看,大部分的客家先人是这个时期迁居陆川的。现在人口超过1万的19个客家人姓氏中,从其族谱记载来看,大部分是在这一时期迁入陆川的。明代是客家人从基本住区向陆川迁徙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客家族谱记载的资料上看,福建、江西是主要的来源地,广东既是客家来源地,也是重要中转站。到了清代,由于民族矛盾激化,以及闽、粤、赣客家人聚居地人多地少,生活困难,遂有许多客家人从广东东部、西部和江西南部及福建西部迁入广西。清初广西各地招人垦殖,是客家人大举入迁广西的主要原因,但对陆川来说,迁入的人数和速度都已经放缓。谋生成了客家人迁居陆川的主要原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1: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3-5-26 01:58 编辑

俞伟汉 徐一周 编《陆川客家》:

2010年末陆川县人口104.1万,陆川客家人口约70万(按照钟文典《广西客家》客家人占陆川人口69%估算)。

从居民姓氏来看,1993年出版的《陆川县志》统计,至1990年6月底,全县共有姓氏272个。按各姓的人口数,由多到少依次为:陈、李、吕、黄、罗、林、谢、刘、丘、钟、梁、吴、张、王、周、庞、黎、江、何。

陈、李、吕、黄是县内四大姓,共有218843人,占全县人口30.63%

排名靠前的大姓主要以客家人为主

………………………………
人口多有两个原因:
1、同姓不同宗,来自不同地方聚集陆川,单个家族人口不是太多,但该姓合起来人口数众多。
2、同姓同宗,由于迁来陆川时间早,经过长时期的繁衍,人口众多。这个时期主要是明代中期、后期的姓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1: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3-5-26 02:04 编辑

各姓的详细迁徙(陆川)在本帖的楼层:
第一大姓 陈 暂无
第二大姓 李 45
第三大姓 吕 60
第四大姓 黄 暂无
第九大姓 丘/邱 58、59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0 02: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