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d136302

探讨粤西-桂南客家人的直接迁出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00: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vguang 于 2004-8-8 02:06 发表
我虽不是广西人,从族谱上看,我的族人从福建汀洲府先迁到韶关的翁源,但不足十年,兄弟三人中两人迁广东高州,一人迁广西陆川。
     这也可以说明广西一部分客家人的祖先没有在梅州居住过。

(第25楼)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BD%B4%A8&page=2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00: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8-8-1 00:01 发表
因此桂南-粤西要结合起来看待。

这块客家话之所以兴盛,跟当地土话比较弱小也有关系。

这点我也有想过,如博白的当地粤语叫“地佬话”,声凋十个,因为王力的研究很出名但不强势,广西沿海讲白话(属钦廉片粤语)的听不懂这种方言。在政治上,“桂东南起义”多客家干部,据说解放后开会经常说客家话,客家因此在县城就逐渐有了语言优势。
另外,博白和陆川县客家,人口多,居住连片,这也是重要原因。相比之下,一省之隔的廉江-化州,客家人口就不占优势,整个粤西客家都是这样,除了博白和陆川,其他地方如防城港、钦州,都差不多,在该县也不占优势。

我想,历史上移民都是往势力相对弱的地方前进,如省与省交界,县与县交界。桂南、粤西客家基本上都是这样。客家大本营闽粤赣也是这样,省与省交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 08: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d136302 于 2008-7-31 16:01 发表
今迁善、良田、在田三支,以及周邻的博白、玉林与广东的吴川、廉江各县吕氏,皆其后裔。


呵呵,凡是唱“客家”歌仔的,99.999%都是脑袋一根筋的 。吕氏并非“客家”独有,怎能说某某某某各县的吕氏都是某个客家老头的后代? 吴川梅菉周边的吕氏在明朝就已是成规模的本地家族,应该不是广西讲埃话的人后来迁进的。广西讲埃话的吕氏,如果族谱记载有迁到吴川的,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商埠谋生,零星散户很快就同化为讲强势方言(例如吴川话、梅菉话)的人,已经不属于客家了。而且这只是吕姓的一小部分,怎能说吕姓都是一个客家老头的后代?廉江有埃话族群,讲埃话的吕姓应该就是,但也不能绝对,还会有其他来源。一根筋的神棍何其多!呵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16: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以博白县为例说明迁徙情况:

钟文典《广西客家》

四、明代(1368-1644年)

一、直接从广东(粤东粤北粤中,即梅河惠及潮汕地区)迁来广西的:
1、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广东南雄(一说程乡)人刘瑶之子孙有迁居于郁林、北流而后分居博白城西各村者。
2、其他如陈氏、苏氏、吴氏诸族,则于明代分别来自闽、粤两省。⑧)邹氏之族,世居广东。
3、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因世乱,邹贵、邹德兄弟从惠州府长宁县(今新丰县)宦游湖广,后迁广西博白之小白江(今三滩地方)。邹连琳则从惠州长宁至陆川任训导,卜居陆邑榕村(今南河地方)。其后裔有迁马田肚门楼村苑园角者。⑨

二、从福建先迁居粤西,再迁往广西的:
1、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福建武平人刘思睿经粤西石城县迁东乡大旺岭。

三、直接从福建和江西迁居广西的:
1、刘氏之族,支系甚多,大部于明代来自福建。明有刘通礼者,“字法明,明朝庠生,原籍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游学至博白,因过三谨堡东乡,遂置产报籍,开基于良陂塘”。通礼生子七人(千一至千七)。抗法名将刘永福即千一之十二世裔孙。2、博白凤山龙湾陈氏,祖籍江西省赣州府安远县河桥堡第三甲岸坑村。明正德四年(1509年),陈景通(字福源)孤身西迁,至博白蕉麻(即今凤山)龙湾。当地仅有赖五婆一人居住,苦于无人养老送终。景通遂与老妪母子相待,由此得以定居并继承赖五婆业所。历经四百多年、20多代的繁衍生息,后裔近万,分居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省。“为了怀念前人恩赐业所的心意,祖传凡景通公后代家门都称赖陈门”。
3、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汀州府武平县刘福八偕弟福九并携3子迁居邑之亭子堡。其武平同乡刘陈常则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迁入华尖岭。
4、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汀州刘永通、永达迁博白,先居县城,再迁东平。
5、凌氏之族,明初来自江西省赣州府长宁县。
6、王氏之族,分闽、赣二系,皆于明代迁来,闽系迁桂较早。始迁者为王茂显。祖籍福建省汀州。明初,因“宦游琼海”,致仕后归里,“路经白州,慕形胜,遂家焉”。先居王村,旋徙居略塘。子宥余、海余、象余。语言学家王力即其后裔。赣系始迁者为王瑞,原籍江西省赣州府安远县,明弘治二年(1489年)迁居白州,居新村。“十六年(1503年)乃奠基盘麟”。生3子,长文金,次文玉,三文周。
7、博白朱氏,祖籍江西省赣州府安远县。明成化年间,朱洪珍(字白玉)任广东灵山县教谕。致仕回籍以后,因“慕白州形胜”,遂于宏治二年由安远迁于白州衙前竹根山创业。同来者有兄弟洪穆及子绍琪、绍玉等多人。
8、其他如陈氏、苏氏、吴氏诸族,则于明代分别来自闽、粤两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16: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8-7-31 23:35 发表
与粤西廉江-信宜-化州-阳江等地客家地理相连,叫法也差不多,应该来源也差不多。

粤西与桂南客家话地区地理相连,也只是博白和陆川与廉江和化州地理相连,不与信宜、高州、阳江、阳春客家地区相连。

李如龙的《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也说明了粤西客家话可以分为西部与东部两片。

博白和陆川的客家话最先是有可能是叫“新民话”,现在还是流行这个称呼。“涯话”一称可能是晚起的,在粤西和桂南沿海讲粤语的人看来,这一带客家话没什么差别,都是叫“涯话”,久而久之博白陆川客家人也接受了这个叫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16: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陆川博白两县清朝时期迁来的一些记载,明显比明代来得少。

钟文典《广西客家》

    五、清代(1644-1911年)

陆川
一、直接从广东(粤东粤北粤中,不计粤西)迁来广西的
1、三头塘、六笛塘、牛运岭张氏之族,于清初从嘉应州迁来。

二、从福建先迁居粤西,再迁往广西的:
(无记载)

三、直接从福建和江西迁居广西的:
1、陆川县清湖、大垌钟氏、廖氏、罗氏之族,皆有支系于清初从福建迁来。

博白
一、直接从广东(粤东粤北粤中,即梅河惠及潮汕地区)迁来广西的:
郁林直隶州,辖博白、北流、陆川与兴业四县。自宋、明时闽粤各地客家大量迁居博白之后,至清代,外地客家移居博白者仍络绎于途。
1、县中曾氏之族,系出广东嘉应州,来自清道光年间。

二、从福建先迁居粤西,再迁往广西的
1、清初,广东石城人曹耀芳由松明“迁博邑,安居曹村”。至同治年间,传七代,有朝易、朝诗、朝书、朝礼、朝春兄弟五人,分立五大房。
2、约在乾隆中期,祖籍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之刘德仕,从广东化州陆传岭迁博白,在三滩长岗岭立业。是为博白长岗岭刘氏支系之始迁祖。
3、乾隆末年,福建汀州府武平县人刘一仕,率族人从广东石城县仓下村迁入博白县沙贴山立业。是为博白沙贴山刘氏支系。

三、直接从福建和江西迁居广西的:
(无记载)

与此相比,桂南以外的广西其他地方,特别是贵港市、贺州市,清朝时期从广东迁来的记载(家族迁徙个例),时间上就明显比明代多,入桂的直接迁出地,广东省明显比福建和江西多。甚至同处于玉林市的兴业县,清朝迁徙的记载也比明代多一些。


广西客家南北两片迁徙情况比较表
注:贺州,有说明清代“土客械斗”后迁来不少,但没举例说明。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8-4 15:4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16: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mlow 于 2008-7-31 17:56 发表
请找找看:
在广西的坎下豫章罗-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511887298d805eSUGRF ...

看其他网友能不能帮你。我自己都对广西以外的原籍困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17: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8-7-31 23:58 发表
不过,“明末清初”与明朝中叶 还是有区别的。

博白和陆川的记载,明中期不比明后期的例子少太多,很多是在弘治年间(1488-1505年)、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万历的又以初期中期的为多。后期的也不算太“末期”,1600年以前为多。

但所举例子能否代表全县客家情况,不好说,因为这属于“抽样调查”。

有些广西客家人的族谱记载,明中期(成化至嘉靖年间,1465-1566年)、后期(隆庆至崇祯年间,1567-1644年)都有从广西某地迁往博白或陆川,或从博白或陆川迁往广西某地的明确记载。族谱的这些记载,对于桂南客家直接迁徙入桂时间方面,可以判断造假或误载的情形应该不存在。

直接迁出地,造假或误载的可能性也很少。族谱的记载,一般造假的是攀附名人、显赫家族身世或中原汉族正统之类。
从闽西或从粤东或粤北迁到桂南粤西,没有理由造假。迁徙时间也不是很长,大约400年左右,与300年左右的其他地区客家族谱比较,只差一二百年,误载(或误认祖籍)的可能性不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23: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8-8-1 08:31 发表


呵呵,凡是唱“客家”歌仔的,99.999%都是脑袋一根筋的 。吕氏并非“客家”独有,怎能说某某某某各县的吕氏都是某个客家老头的后代? 吴川梅菉周边的吕氏在明朝就已是成规模的本地家族,应该不是广西讲 ...

不止客家学术研究,任何方面的研究错漏都在所难免,作为一般读者,不要这么挑剔,那些不是要讨论的重点,着重看的是有价值的方面。
比如很多著作开篇就是“全世界客家人口有1.2亿(或8000万)”,完全属于人云亦云。在行的人就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不要去理它就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 08: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hd136302 的帖子

不必气.请听听客家仙子唱的有1.2亿(或8000万)人口的"天下客家是一家":
客家就是无限大 大到宇宙都装不下 欢聚一堂啊 天下客家是一家
http://homemusic.tool.hexun.com/PM.aspx?CID=1&MID=3083344&FileUrl=
客家仙子在客家风情·客家人 HakkaOnline.com 社区的2007音乐专辑试行
http://ca.geocities.com/namclow/kejiazianziAlbum.html
================================================
请多多发表!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8-2 08:33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5: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1-6-4 15:27 编辑

粤东的客家人主要来自闽西,次为赣南、闽赣以北的非客家地区,这是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的。只是迁移时间上有些分歧,有的认为是宋末元初(距今730年,1279年宋亡),有的认为是元末明初(距今640年,1368年元亡)。这个时间与桂南客家始迁祖入桂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明中叶、明后期(距今400~500年前)相去不远。
粤东客家与桂南客家分别从闽西迁出,时间一前一后,间隔的时间最短的只有140年(640-500=140,即从元末明初至明中期)。这个时间比台湾、四川客家主要于康乾年间(1662~1795年)迁出粤东的时间距今200~300多年还要短一些。如果按照宋末元初来计算,两地间隔的时间也不过230年(730-500=230),与台湾、四川客家迁出粤东的时间是相当的。

桂南方面,继明中期后,明后期仍然有闽西客家及粤北和赣南客家继续大规模迁往桂南,接着是明末清初(1644年明亡),又接着是清前期的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年),清代的这一部分移民主要从粤东迁来,已经很少来自闽西的了(清代闽西客家外迁的主要方向是赣南、四川、台湾、浙南,尤以赣南为多)。

桂南客家话与闽西客家话在距今400~500年的时间里,逐渐失去联系,彼此各自发展了,以至今天同是客家话却互不相通。

而桂南客家话与粤东客家话仍然能够相通,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桂南客家话与粤东客家话本来就同源,都源自闽西客家话。
2、桂南在明中期至清前期的300年时间里,不断地接纳了粤东和粤北等地区的移民,使得桂南客家话虽然主体来源于闽西,但不至于和粤东客家话拉开太大的差距。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3、粤东客家与桂南客家所面临的族群竞争激烈,语言作为团结族群的工具,稳固下来,这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闽西与粤东、桂南客家简明的关系从迁徙路线可以看得出来:
闽西——>粤东 距今640~730年前(宋末元初,元末明初)
闽西——>桂南 距今400~500年前(明中期、明后期)
粤东——>桂南 距今250~300年前(康乾年间,1662~1795年)

闽西是粤东、桂南客家的重要祖居地,粤东也是桂南客家的祖居地之一。此外还有粤北、赣南,也是桂南客家的祖居地,特别是粤北。

现在的闽西、粤东、桂南三地客家话彼此差异悬殊,但各自内部又保持着较大的一致性,这主要是因为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政区不同、自身的语言发展演变所致,这点很好理解。

至于粤东(梅州)客家话比桂南客家话更接近闽西客家话(尤其是南部),这个也不难理解,因为粤东与闽西地理相连,又有汀江航运之便,人员往来不断。但毕竟因为距今时间相隔有几百年,这两个地区的客家话各自独立发展(闽西演变最大),最终还是分成了两大片区:嘉应话、汀州话。

至于台湾、四川的客家话甚至桂中桂东的客家话比桂南客家话更接近粤东客家话,这个也不难理解,因为他们主要是直接来源于大粤东(梅河惠陆揭)。距今也不过二百多年(康~乾年间,1662~1795年)。这些地区很少直接接纳闽西的移民,四川的郭沫若、刘光第两大家族分别来自闽西宁化、武平,这些来自闽西赣南的只占少数,四川的客家话叫“土广东话”,台湾的叫“四县腔”、“海陆腔”,都是来自广东的明证。四川的朱德家族,直接迁自粤北,桂南客家也一样有不少人是从粤北迁来的,以翁源、南雄、英德为多,族谱有明确的记载。

桂南(桂南客家入桂始迁祖)是最后离开闽西的一支规模较大的队伍,距今有500年的时光了。如果说800年前(南宋)能造就一支南方的汉族民系客家。那么,640年前,500年前的两支同样是来自闽西的队伍——粤东客家和桂南客家,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特别是桂南和闽西之间,经过500年,和闽西原住地语音已经不同,甚至难于交流,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桂南与粤东最大的共同点是:主要是由闽西迁来,也有来自赣南的。
最大的不同点则是:
1、桂南客家不仅从闽西、赣南迁来,还有粤北、粤西,还有粤东。都是从客家地区迁来。
2、粤东客家本身除了从闽西、赣南等客家地区迁来之外,还有直接从赣闽两省北部(主要是赣语区)及赣省以北的省区(现为官话区)迁来的。
只有粤东迁到桂南,没有桂南倒迁粤东的。

问题与思考
既然粤东与闽西客家话差别这么大,粤东客家主要来源于闽西。那么,桂南客家又为什么不可能主要来源于闽西呢?
我认为,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当然,这只是我根据桂南客家族谱所记载迁徙情况而进行的猜测。历史事实是否如此,还是需要经过专家学者们的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

我认为,桂南客家的主要直接迁徙路线不应该是闽西——>粤东——>桂南,而应该是闽西——>桂南。闽西——>桂南的路线必需经过粤东,但只是路过或作短暂停留,不能算是祖籍

附《客家方言分布图》闽西、粤东、粤西-桂南三个部分局部放大图:

闽西客家分布图
闽西古汀州8县,户籍人口274万(2004年)。


粤东客家分布图
其中梅州市户籍人口500万(2004年)。河源市户籍人口330万(2004年)。


粤西桂南最大的客家分布区域图
粤西由廉江、化州二市组成,客家人口约100万(2004年);桂南由博白、陆川、合浦三县组成,客家人口约200万(2005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 15: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图放在GOOGLE-EARTH

三图放在GOOGLE-EARTH


试找出迁徙路线.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8-3 15:57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00: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两代,桂东的贺县桂中的贵港,来比较一下,广西客家迁徙年代和直接迁出地,就很明显了。

首先看桂东的贺州市(原贺县)

明代(1368-1644年)

一、直接从广东(粤东粤北粤中,不计粤西)迁来广西的:
1、贺县沙田龙井张氏之族,原居广东南海九江璜宝村。明末清初,张近星偕妻冯氏,儿子实,以及姻亲关奕思夫妇迁居广西,先住昭平鸭公营(现钟山县地),继迁珊瑚,再迁沙田龙井村。子实与姻亲筑堤围堰,养鱼发家,置田建房,安居乐业。

二、从福建先迁居粤西,再迁往广西的:
(无记载)

三、直接从福建和江西迁居广西的:
(无记载)

清代(1644-1911年)

一、直接从广东(粤东粤北粤中,不计粤西)迁来广西的:

1、莲塘高氏,祖籍广东揭西溪头洋,生活本富有,清朝初年,因盗贼四起,社会动乱,难以安居,族人大部迁居贺县莲塘、贺街、芳林、步头等处。
2、康熙中期,有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彭孟先、彭季先兄弟联袂西来,一居贺县公会,分派莲塘;一居永庆,分派马鞍。
3、康熙中期,又有孟先宗侄朝玉(字业儒、明医理)携八岁子俊禄,从广东永安县(今紫金县)迁贺县华山锣鼓寨,是为贺县彭氏各支系之始迁祖。
4、康熙末年,广东博罗徐氏之族,以凤、世、天字排辈,祖孙三代移居贺县开基立业者即有10支之多。另有敬字辈兄弟八人,亦各携妻儿至贺县定居。
5、广东缪氏之族,有缪瑞昌、缪政安叔侄于清初携眷从广东河源迁入贺县黄田圩。
6、瑞昌之堂兄弟年胜,则由广东长乐迁居贺县桂岭,旋移居昭平县保善乡。清末,其玄孙文明再由昭平迁回贺县公会居住。
7、与巫氏同于清初从长乐迁徙贺县者有江必魁、江迪魁兄弟,先居龙田、莲塘,其后裔多聚居于莲塘炭冲村。
8、三加村以黄氏为著姓,人口亦多。黄氏派分两支:一支始迁者为黄兴财、兴忠、兴洪、兴旺兄弟四人,“以故乡人多地窄,非子孙久远之谋”,故常托业贸易,遍历江西、湖广、四川等处,多不如意。遂于乾隆中期携眷自广东兴宁迁居贺县芳林乡。
9、另一始迁者为黄兴财之堂侄黄恒珍夫妇,于乾隆末年“由广东兴宁县中堡迁于广西贺州之三加寨”,是为黄屋屯黄氏一系之始迁祖。
10、三加村黄茅坪李氏之族,据现存“族谱”记载:其先祖原居广东惠州府河源县南湖坝。乾隆初年,由其十六世祖李海率子媳西迁,至“广西平乐府贺邑芳林南阳坪建宅居住”
11、邹氏之族,迁居贺县者虽云同出一祖,而支系甚多。先是乾隆二年(1737年),广东嘉应州揭西县人邹奇周,迁入平乐府贺县姜城乡青龙岗(今八步凉亭脚)立业。
12、而黄田大湾塘邹氏,则于乾隆三十年(1765)从江西省吉安府龙泉县(今遂川县)迁来,始迁者为侣岁的邹宗梅。
13、公会邹氏,嘉庆十二年(1807年)来自广东嘉应州丰顺县,始迁者为邹法宏。
14、同时(嘉庆十二年,1807年)迁入公会者尚有广东河源县的邹和圣。
15、望高新联村(今属钟山县)邹氏,于乾隆初年来自广东嘉应州三蔸竹,与贺县莲塘、鹅塘等地邹氏为近房,始迁者为邹居锦、邹居酉兄弟。
16、黄田张氏,祖籍广东河源。乾隆中期,张继志、张应乾父子迁居黄田村
17、贺县薛氏,祖籍嘉应州梓皋村。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16岁的薛君祥以家乡人多地狭,难以谋生,遂步乡亲之后,远徙广西,至贺县为人佣工。得先来之乡人黄兴瑶、黄兴才等照顾,立定脚跟,并与黄氏女成婚,卜居临江北岸之萝卜滩。君祥生4子,分居于新莲、桥峰、西湾及钟山等处。与群祥同祖之另支薛氏,稍后亦迁贺县,分居于新莲、芳林、鹅塘、羊角山等处。
18、桂岭张氏,原籍广东。乾隆年间,张元成“孑身”人贺,卜居于桂岭龙珠坪。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回粤邀弟天禄同来桂岭,同时迁来者尚有兄弟叔侄辈张维彦、张清浪、张明翰等,多在隆基坪建屋定后,皆为桂岭张氏之开基祖
19、乾隆末年,广东兴宁人黄达三迁居贺县鹅塘白塘基,以垦荒耕种、饲养畜禽兼烧砖瓦立业。
20、嘉庆十年(1805年),广东兴宁人刘玉声偕妻迁居贺县文材乡木元头。
而蓝氏之族,原居广东兴宁县埔头坝。嘉庆十七年(侣12年),其祖某携孙蓝俊与媳共7人启程入桂,历尽艰难,始至贺县芳林东木园定居。
21、嘉庆二十四年(侣19年),广东丰顺人黄威和携家眷迁贺县莲塘,先在新林坪为人做工,后转莲塘寨租田并垦荒耕种,兼饲养畜禽致富。
22、同在嘉庆年间,广东永安县人李天槐只身远徙贺县,先在八步罗卜圩以乡塾教读为业,继即回乡携妻并子7人至沙田经商。
潮州府揭阳县李自遥,亦于清嘉庆年间迁居贺县公会石塔圩,旋迁沙田宝通山立业。
23、广东河婆人苏日旺夫妇,亦于嘉庆时携5子从冢乡迁居贺县莲塘原田村,帮人做工并开荒种植,经过一家7口的勤奋劳作,得以购田自耕,并造房屋安居,其中一子迁白花屯立业。
24、矗庆、道光之际,广东揭阳县吴宏斌携祖母及母亲骸骨迁居贺县桂岭。
道光十一年(1831年),吴家恩(号振贤)带三子道能及孙泰联、泰乡(茂楼)迁居公会。稍后,25、吴泰就、泰利、泰盛兄弟由揭阳乌泥坑移居公会杨会排老寨。
26、吴维翰亦从揭阳坑尾头迁来公会。他们多以农商为主业。
27、八步镇灵凤村吴氏一族,则于咸丰年间从广东长乐县迁来。贺县吴氏子孙,有转迁至昭平黄姚以及藤县、平南、苍梧各地者。昭平黄姚建有吴氏宗祠。
28、道光三年(1823年),广东河婆人谢士月因受乡邻巨族欺压,难以安居,乃携家眷5人,步行月余,至贺县公会定居。
道光十四年(1834年),其弟月明也难安于乡里,携眷属多人经香港溯西江、抚河入昭平县石笋村暂居,旋迁贺县新农乡新田村居住。
29、光绪中期,广东河源人黄恒钦以居处地少人多,谋生不易,遂与乡邻邹某联袂入桂,至灵凤佃田而耕。
30、与此同时(光绪中期),广东连滩蔡冯元、冯昌、冯模、冯甿兄弟4人,亦至灵凤建居落业。
31、清末,广东揭阳县人陈捷秀偕侄昌国迁入沙田三圳定居。

此外,咸(丰)、同(治)年间,因粤西各地“土来械斗”而被迫背井离乡,或被遣送至贺县安插者亦颇不乏人。

二、从福建先迁居粤西,再迁往广西的:
(无记载)。 “土来械斗” 中的“粤西”指“广州府以西”,范围在今天的广义珠三角,主要是江门市属各县,属“南粤”不属“粤西”。

三、直接从福建和江西迁居广西的:
(无记载)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8-4 00:33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00: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看桂中的贵港市(原贵县)

明代(1368-1644年)

一、直接从广东(粤东粤北粤中,不计粤西)迁来广西的:
1、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有广东程乡人凌满携家迁入贵县,卜居苏湾。约与凌氏迁居贵县同时,广东惠州人陈庆贤因出使交趾,先留郁林,随即移居贵邑东津。

二、从福建先迁居粤西,再迁往广西的:
(无记载)

三、直接从福建和江西迁居广西的:
(无记载)


清代(1644-1911年)
一、直接从广东(粤东粤北粤中,不计粤西)迁来广西的:
清代,客家迁入贵县者亦多来自广东。
1、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祖籍广东和平县。康熙初年,其高曾祖父迁入广西,先居桂平县白沙乡间,其后,全家迁贵县北山里,卜居龙山那帮村。
2、贵县桥圩、大圩钟氏,同出一祖,原居广东恩平县大头片村。乾隆初年,有钟廷先者携眷迁广西贵县,在桥圩东村定居立业。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廷先族侄启茂(字新)迁广西,先居贵县西门街,而其胞弟启隍则远出海外谋生。稍后,启茂胞叔廷诚偕妻黄氏,子启俊、启达、启祯等则迁居大圩,以务农经商为业。
3、乾隆十七年(1752年),广东兴宁岗背人叶任先率妻儿入桂,先居郁林州北流县二厢新坡村。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合家自北流迁贵县怀北三图泮垌村。
4、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广东兴宁枫树岭人潘建文、魁文兄弟,与叶、罗、刁等同乡5人结伴乘船西上贵县,从瓦塘、江口而入桥圩锦垌村。因经商致富,即在锦垌购置田产,建屋定居。乾隆四十五年,潘氏兄弟回乡迎父潘星毓来广西,是为兴宁潘氏入居贵县之始迁祖。5、乾隆四十五年(1776年),广东河源人杨某迁居桂平必祝塘,旋移居贵县庆丰乡的东陂、罗陂各村。
6、归善人陈金福、陈善华与陈伯诚,亦于乾隆年间先后入桂,经桂平穆乐、马皮迁贵县之郭东二里罗陂村。
7、而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的先祖,原居广东嘉应州。乾隆年间,其高伯祖赖祖彬、曾祖赖瑞宗、祖父赖英华3人,因逃荒而至贵县,定居于大坪永福村上社屯,较同村之温姓客家早来一代。
8、嘉庆、道光之际,刘君培、君坦、君任、君赞、君陛、君成兄弟6人联袂从广东龙川县西来,分居于郁林州兴业县和贵县山东里的大岭、杏花各村屯。至光绪年间,有刘氏子孙百余人远赴“南洋新加坡、金山营生焉”。
9、道光十二年(1832年),钟玉成从广东龙川迁居贵县大圩之石古垌。
10、钟上兰则因“世界大乱,来土相争”,从兴宁县岗背岭“孤身逃上广西贵县郭东一里之龙角村(即今之家产桥)”,与江背村钟氏为“同宗一脉”。

二、从福建先迁居粤西,再迁往广西的:
(无记载)

三、直接从福建和江西迁居广西的:
1、贵县城厢罗氏之族,原居福建汀州。乾隆初年,其先祖从福建挑通书至广西出售,遂居贵县。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8-4 15:47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4 07: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hd136302 的帖子

“土来械斗” =“土来[客]械斗”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5 10: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