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9|回复: 3

劉劭希接受研究生楊嘉蕙訪問的訪問紀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3 21: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訪問者/撰稿:楊嘉蕙
訪談對象:劉劭希
訪談日期:2008年3月1日(六)
訪談地點:永和訪談對象的家
訪談時間:下午2:30-4:00
受訪者年齡:43歲
籍貫:台中東勢
訪問稿校訂:劉劭希




Q:請老師談談你的創作背景?

劉老師:你有做個功課嗎?(有,我有上網看。)你有看我的部落格,我講那個做夢的故事,是真的,我會踏入音樂圈,是料想不到的事情,是命運的安排、捉弄,我十九歲之前,從來沒有想過,那時候只是覺得好玩而已,沒有很認真的想將來要做這個行業,想都沒有想到,就是那一年生了一場怪病之後,就覺得不做不行,忽然就做了很大的轉變,就從那年開始,不過那時候什麼都不會,我媽媽是音樂老師,可是我連拜爾都沒談完,小時候我根本不學,沒有很認真在學,中學彈了一點點吉他,也是彈好玩的,開始用心去學習是從十九歲之後,等於是慢慢的進入這個行業,開始邊做邊學。

所以等到退伍回來之後,那時在音樂圈到處亂混,樂隊也當過、各式各樣的樂隊也當過、也幫人家做一些編曲,做了快10年,差不多19歲做到30歲,這十年的時間,都是在邊學邊做,都在做別人的幕後工作。

30歲那一年,忽然覺醒,忽然覺得當初為什麼要來做音樂?混了十年之後,忽然覺得我走錯行了,因為我在流行音樂圈混了10年,這個圈子裡面主要的商品不是音樂.我當初19歲是想要做音樂,所以我進來這個圈子,混了十年,結果發現這個圈子沒有人談音樂,所有人都在談包裝,他們賣得東西不是音樂,賣得是人,各式各樣的偶像也好,所謂的偶像不管是美、醜、胖、瘦,他們主推的商品是人,音樂用來擺在旁邊.我以為我進到我自己喜歡的行業,當初付出很大的代價,19歲那年生病,陸陸續續很多事情,還鬧家庭革命,什麼都有,我付出很大的代價進入這個行業,我本來以為是進來我喜歡的行業,後來發現我走錯行,這個行業裡,音樂只是一個附屬品,搞到最後它成為一個贈品.我賣的是這個歌手,音樂是他的贈品,這個歌手搞紅了,他放得屁都是香的.很多他的歌迷買他的CD,連聽都不聽,只要看裡面的照片,所以歌是好是壞根本大家不重視,甚至一張專輯只要所謂的主打歌好好的弄,其他隨便亂搞,反正沒有人聽,現實狀況就是如此.我就很灰心,我當時就想,我必須回到我原始的想法,我必須回到音樂的行業,而不是在做偶像包裝的行業,尤其台灣的流行音樂圈在做偶像包裝,而不是在做音樂。

可是那時候沒有路可以走,因為這整個行業就是這樣,在這裡面所謂的流行音樂的行業,在這裡面跟他們一直這樣下去.我一心想要做音樂,於是那我開始嘗試做,就是不透過這個現有的機制,企圖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我選的第一個題目就是客家,因為我認為它是最冷門的,如果做這麼冷門的東西,都還沒餓死的話,應該其他都可以做,所以就是這樣選擇這個題目。
選這個題目其實一方面是給自己的挑戰,二方面我是客家人,再來也是有一次我回東勢的時候,受到一些刺激。

我小時候東勢客家庄,滿街都是客家話,三十歲那一年回去的時候,滿街都是河洛話,聽不到客家話,我感覺到這個語言,它有消失的危險,其實我十六歲就來台北讀書,十幾年的時間都在台北,其實已經忘記客家人,我在當樂隊、當樂師、做音樂的時候,都跟他們講河洛話,慢慢忘記自己的身份.那次回東勢,發現這些情形,這麼幾個因素結合在一起,一方面自己想做獨立製作,從事一條音樂的路,二方面我發現連客家庄都變成這樣,不要說大城市,那時候才發現客家人的悲哀,這幾個因素結合在一起,開始嘗試做客家音樂,做客家音樂是我開始做獨立製作的第一個嘗試,我走的第一步,很重要的一步。

所以從1992年開始寫第一首客家歌.可是我的「嬉哈客」2001年才出版,所以我等了快10年,等於我碰了10年的釘,沒有人要替我出,我作品都做好了,給很多人聽,很多人都說這很好,可是這是客家歌,不可能發的。我跑了大大小小的公司,大公司有的聽到「客家」兩個字,連聽都不聽.小公司有的號稱獨立,也不敢嘗試。

所以我1992就開始寫,斷斷續續一直嘗試,有機會我就叫人聽。1996年顏志文出版他那張專輯,本來差不多我覺得沒希望,1996年他出版了,事實上我比他寫得還早,可是他比我早出版,多多少少給我一點希望,其實還是有人要聽,可是「友善的狗」也不再幫顏志文出啦!

等於是在2001年才有機會出版我的專輯,這張專輯當初是有一家「聲世紀」幫我出版的,那家公司的股東之一是謝宇威,所以謝宇威常說我的專輯是他出的,其實只有這一張,那一張專輯之後,聲世紀就說他們以後不再做音樂了,改做手機鈴聲.我當時心裡想,我這一張等了十年,賣好賣不好,我不在乎,如果下一張專輯要再等十幾年,我已經老了,等於是前十年在國語流行音樂界,做客家音樂又等了十年,加起來已經二十年,如果再一個十年,我就五十歲了,所以我從第二張專輯我乾脆自己成立公司,自己發行,完全不依靠大小唱片公司.所以我從第二張「野放客」開始,2002年開始,我自己出,有機會我就出,到現在我不但可以自己出,也可以幫別人出,這樣的局面才開始打開。

當然沒有前面這十年的等待,我不會下這麼大的決心.當然獨立製作,我們在財力方面沒有辦法跟大公司相比,在宣傳各方面,我們都是靠很原始的方式來做,最起碼我已經先達到第一個目的,已經在做音樂而不是偶像包裝,至於可不可以存活,以後慢慢再來說,那是下一個目標。


Q:現在專輯裡比較代表的?

劉老師:你問做音樂人最代表的問題,不能說每首都代表,有喜歡也有不喜歡的,也有覺得失敗的東西,所謂失敗是說,技術的問題,而不是音樂的失敗.如果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我不會拿出來.因為我現在的想法是要做音樂,跟以前不一樣,以前在做偶像包裝的時候,真的是隨便做,除非是主打歌.那時候會濫竽充數,現在覺得沒有意義的東西,不會拿出來.可能在做的過程當中會犯了一些技術的錯誤或經驗不夠,隔了幾年回來看,會想說這邊這樣做,會處理得更好,也會想以後有機會能夠重做一遍,就這種這種不滿而已.其實每首歌都是當時想出來,覺得是有意義的,發自於內心想要講的東西。


Q:那早期的代表?

沒有說什麼代表.我會想哪些歌一般大眾比較聽得下去,我在唱歌得時候會唱這些歌。


Q:那會唱哪些歌?

劉老師:我每張專輯都會唱裡面的歌,其實我會看場合,比較熱鬧我就唱熱鬧的歌,比較輕鬆我就唱輕鬆的,不會挑太冷門的歌.但是有時候為什麼會寫比較冷僻的,因為我覺得那才是音樂嘛!

不過這幾年所謂客家的活動基本上還是老人家,很少年輕人,叫他們聽這些,簡直是要他們的命。



Q:專輯裡面呈現怎麼樣的客家風貌?

劉老師:我一直在做實驗,因為在我寫客家歌之前,從來沒有客家流行歌曲,有的只是所謂台語風格味道的客家歌.所謂台語風味就是東洋演歌風格,就是把河洛歌翻成客家話來唱,在苗栗、新竹那一帶.可是在之前沒有所謂現代的客語歌曲。那時候幾乎我每一首都在嘗試,客家跟搖滾、客家跟爵士、客家跟拉丁....等等. 以前沒有人做,所以我做看看,我一直在實驗。客家的Rap、R&B,差不多所有樂風都嘗試過了。現在很多人說誰是客家搖滾、客家嘻哈....,我根本都不是.我不是全部做嘻哈、爵士,基本上我是拿客家話來做各式各樣的音樂。



Q:書上有人說老師寫得比較是城市的客家?

劉老師:我覺得不是城市是「誠實」.我這輩子我沒採過茶,我為什麼要唱採茶歌?我不是說唱採茶歌不好,也不是說採茶歌不好聽,可是作一個音樂家,你要誠實,你沒有感受卻硬要寫的,那叫「做作」。我十六歲就來台北了,大半輩子就在城市裡過,我為什麼不寫我看到的東西?如果我一輩子都在城市,一聽到客家兩個字就要種田、採茶,我覺得是很虛假、虛偽的。

你如果是在鄉下生活的,你寫那個,我覺得很棒,那是誠實的創作人。並不是反對採茶,創作應該是你的生活方式或是你見過、親身經歷過的。



Q:你在寫這些專輯,有什麼改變嗎?

劉老師:多多少少每一張專輯都有不同的主題。我每一張專輯都是用概念專輯的想法去做.以前所謂一張專輯,是這個人今天寫了一首歌、明天寫了一首歌,湊滿了十首歌,就可以出一張專輯了。我不是說這種做法不好,他是分段來寫的.我做專輯,我會先想整張專輯要寫什麼,就依照這個主題來寫。



Q:像「嬉哈客」呢?

劉老師:我是想要顛覆大家,很多人以為這張專輯是嘻哈.其實那時候Hip-hop還沒流行翻譯成嘻哈.後來的人以為是Hip-hop,其實我原意是想當個嘻嘻哈哈的客家人而已.我覺得過去客家人太悲情,一講到客家就是要種田、就是二、三百年不改變,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生根?所以我就想要做個快樂的客家人,本來的含意是這樣.沒想到隔年Hip-hop被翻譯成嘻哈,造成很多人誤解,以為那張專輯是Hip-hop專輯.我是有放一點Hip-hop的元素,可是不是整張專輯,我那張專輯重點是放在顛覆。

第二張專輯是實驗「Funk」曲風來演唱客家歌,二來也是講我自己,我自我野放了六年.我到北京野放了六年,人家問我為什麼到北京,因為我要自我放逐,我要在那裡學東西,因為我準備要獨立製作.當時我發現我什麼都沒有,我只會做音樂,我必須學習新的東西.為什麼選擇北京呢?因為那邊消費比較低,我做一首歌可以活半年.那個時候啦!現在北京已經消費很高了.當時我在台灣必須每個月拼命賺錢,才能維持生活,所以我選擇在北京做一點點曲,其他時間我學做網頁、學動畫、學MV攝影,我在為我將來出版「野放客」做準備.因為我知道到時候必須什麼都要會,什麼都要自己來,網站要自己架,我光會音樂沒有用,我必須要有個網站,沒有人會幫我架,我必須自己架,架了網站.剛開始學會簡單的網頁,我自己看了覺得很無聊.我想網站必須要有動畫,我就開始學動畫.歌寫完了之後,我發現為了推廣這些東西,光有歌沒有用,所以我開始學做MV.這些我本來也不會,是自己再去學的.等於說自我野放了六年之後,回來做這張「野放客」,一方面它是放客節奏,另一方面說我是自我野放的人,這樣的心情所寫出來的。

第三張「八方來客」,就是寫我從19歲開始生病,一直到我寫這張專輯那一年,整整二十年的心路歷程.我把它寫成一首詩,每一首詩用一首歌來代表,那就是更完整的概念專輯的寫法.「萬相成空歷劫來、年華早逝落痴呆」這第一首歌,它就是在講說我經過一場劫難,進了音樂界,這個劫難我用這第一首歌代表。到第二首歌,我發現我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蠢、越來越呆,因為雖然我當年歷經了很多痛苦進入了音樂界,我卻隨波逐流了這麼久.第三首「欲化飛仙乘風去」,這個時候你會幻想,想要脫離這個現實社會,你想要變成飛仙乘風而去,結果還是「碌碌終生不明白」.雖然你一直想逃脫這個現實環境,你還是勞碌,最後還是什麼都不明白;這時候就「千里遙望故鄉河」,那時候我長年在北京,因為921地震的關係,你經常回憶自己的故鄉,你卻離它越來越遠;「地動山搖淚成海」,921地震,我在北京,你奮鬥那麼多年,經過這麼多事,你離家越來越遠,妳回頭看到自己的故鄉已經淚成海;所以「手執金戈唸童詩」,童詩是童謠,童謠是小孩子唱的,應該很純潔的,我卻要拿著武器唸童謠,這個純真是需要保護的,是虛假的.你想要回到純真的年代,回到純真的一面,可是你卻隨時要拿著武器來保護自己;那最後「八方來客盡開懷」,不管怎麼樣,我們人生不管有災難、人禍,我們會迷失、會墮落、會做錯事情的時候,最後希望我們還是開心的過,做各結論。這張專輯在描述一個人的心路歷程,它也是一張概念專輯的作品。

第四張「果果台客」,是在講農民的心聲。它比較圍繞在台灣客家人面臨的很多面向。譬如說離鄉背景、天災人禍.回顧過去的東西像有「都馬四韻」、「山歌浪子」,中間也有「青草地」、「豔陽天」,其實在感嘆自己不如歸去,在都市久的人,會想要回去鄉下,是在講我自己一些的心情.像「青草地」也是在講我的童年,東勢因為921地震的關係,整個地勢都改變了,你想回去看小時候去過的地方,都變了,所以有「青草地、艷陽天」;最後一首歌「亂唱歌」,其實在講我這麼多年在做客家音樂的心聲.因為罵我的人也很多,不管怎麼樣,我覺得有些話要唱出來,我跟其他人想法不一樣,這些事情透過這張專輯來呈現。



Q:為什麼後來會用國語和客語?

劉老師:其實很簡單,我寫歌我不會限定語言,因為我覺得語言是音樂的一種元素。我覺得這首歌適合客語唱,我就用客語唱;我覺得適合用國語唱,我就會用國語唱;我覺得適合英語唱,我就用英語唱,它是音樂的元素,過去我把客語列為最重要的課題,所以我發表很多的客語專輯,並不表示我一輩子只能寫客語.我不排斥寫其他語言,但是必須是我熟悉的語言,我不會寫「河洛」,不是我討厭,而是我不熟悉,我不會運用它.我比較能運用的語言是客語、國語、英語。



Q:你未來會想要發展比較熟悉語言的專輯?

劉老師:會啊!我做國語專輯不是說我要變成國語歌手之類的,我完全站在音樂角度的,這首歌適合用什麼語言唱,當時我想到用什麼語言就用什麼語言,沒有任何目的。我們常在講「音樂突破語言的限制」,像我國中的時候,我開始聽英文歌,我也聽不懂,聽懂聽不懂對一個聽音樂的人來講不重要.反而對於那些不聽音樂的人覺得歌詞很重要.我現在還聽俄羅斯、蘇格蘭歌曲,我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唱什麼,我只是覺得好聽.我覺得成功的音樂,這個必須做到,而不是打著客家的大旗,語言的大旗,就要強迫別人一定要接受我們。



Q:你的音樂裡有客家的風貌嗎?

劉老師:這麼多年,大家都在探討一個問題:「什麼叫客家味道」?於是開始有人做一些讓我覺得偏激的作法.我認為偏激,但他們覺得很正確。我常講捷克作曲家德佛札克用美國民謠作交響樂,有人說它是美國音樂嗎?他還是捷克作曲家、斯拉夫的音樂,他們說這是美國民謠,美國人去表演會說這是我們美國民謠「念故鄉」、「新世紀交響曲」,可是有人會把它歸類為美國音樂嗎?不會的,所以客家音樂應該要廣泛吸收,不要只抱著那三大調不放,否則它是沒有辦法發展的.並不是要把傳統丟棄.如果一定要三大調出現才叫做客家味道,那客家音樂就完蛋了,它就沒有發展空間了.今天客家人用自己的語言來唱,不管怎麼樣的方式、曲風都去嘗試,如果廣為流傳就變客家音樂了,不會有人說因為我用客家音樂作搖滾就是西方音樂。

我常舉日本音樂為例。日本人在三十年前開始大量學習西方搖滾、爵士樂,但是那時候我們都聽不下去,覺得很難聽、不倫不類,四不像.我們還是聽搖滾爵士老祖宗美國的音樂.三十年之後,我們再聽日本的爵士樂,結果發現一聽就知道是日本人作的.這就是風格做出來了.他們沒有用民族傳統樂器、日本小調音階,但一聽就知道是日本人的作品.你問我為什麼,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就是會有他們的風格.他們沒有用傳統樂器或技巧,都是西方音樂照抄,但是卻發展出日本風格.

所以客家人要發展音樂,這樣吵吵鬧鬧是沒有用的.你要學習日本人,就給他做個三十年.一定會有失敗的作品,就像我們聽三十年前日本人的爵士樂,我們聽不下去.但你沒有經過這個階段,你不會有風格。你一定要抱著傳統樂器才是風格嗎,你用現代樂器也可以是風格,你抱著傳統客家三大調才是客家味道嗎?那你永遠走不出去,很多人批評現在年輕人做的是西方音樂,也許我們現在沒有辦法被接受、有些作品失敗、或許它根本不會被流傳下去,但是你把這條路給斷了,那就永遠不會有風格。

創新這種東西不要設限,你走久了一條路就會出來,以後就會有人聽出這就是客家音樂.人類在做創作的當中,很自然而然會放入自己的文化背景.如果你給他限制住了,他的文化背景反而就沒有了,因為你限制他要走什麼路了.如果你不限制,即使你不要求他,他很自然而然會放入文化背景.這是很奇妙的事情,對藝術創作來說,千萬不要限制。

最近幾年,很多人希望所謂客家味道、客家的東西希望把音樂的路給限制,尤其是客委會,他們一直想要指導客家音樂發展方向.其實政府機關應該做的事是協助,不是指導。自古以來,文化復興、文化革命運動,力量都是來自民間,反而政府那時候都是幫助,而不是指導人民這些要做,那些不要做.否則那就變成官方文化,撐不到二年.像戒嚴那時候紅的歌有誰還在唱?沒人要唱!因為那是專制力的領導.如果現在政府想要介入的話,那會讓客家音樂更快消失,因為你限制住年輕人可以發展的路.可能他們會搞得很怪,但是久而久之路會走出來.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的路,也是我和老一輩意見不合的地方。



Q:有些人的專輯會用三弦?

劉老師:我覺得用什麼樂器無所謂.二胡是胡人的樂器,以前也是外國樂器.真正所謂漢人的樂器只有「琴」,古箏、琵琶、二胡在唐朝都是胡人帶來的樂器,都是當時所謂的西方樂器,現在又變成傳統樂器.所以你不用限制這些東西,不要以為一定要用老的東西才叫做客家味道或傳統.讓作曲家或玩音樂的人就音樂的需要去做.我不是為了傳統而傳統,如果這曲子裡面應該用三弦好聽,就用三弦,而不是認為一定要用三弦樂器才是客家音樂,這就是有政治目的,而不是音樂目的.所以我會看這個人做音樂,是為音樂還是政治。

音樂有很多種,有的音樂是拿來服務的,服務他的政治目的或是社會運動目的.有的人只為音樂而做.有的人拿音樂來當工具,有的人拿音樂來當追求目標.這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音樂為了服務他的政治目的、為了推展某個運動而寫歌,目的是那個運動,而不是那個音樂.我是屬於音樂至上的,我沒有說他們不對,而是就做音樂的角度個人不同.我比較追求音樂這個角度,真正音樂是長久的,服務的東西當那個目的達到,那個音樂就消失不見了。




Q:老師你在專輯包裝上的設計或是演唱時有比較客家的風味嗎?

劉老師:我自己是什麼人,我就呈現什麼的樣子給大家看。包裝上的設計都是我自己做的,我能做到的我就照我的意思去做,我本身愛好是畫卡通,所以比較以卡通為主。




Q:老師那你是用什麼來認定自己的族群?你對於客家的自覺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劉老師:我講實在話,我們小時候從來沒有人講客家認同這件事.這有關於我們這一代的客家人.我們現很多人在做客家文化運動,為什麼現在要搶救客家話?因為我們上一代大部分做法不對.要不然我們一代幹麻這麼努力的搶救?他們出去外面做生意就講河洛話,都不講客家話或是承認自己是客家人,我們在做客家文化運動,他們還說我們很傻.我們的上一代對客家認同的確不多,不是完全沒有,但是問題是他們造成的.我們的下一代又不懂,所以我們夾在中間.上一代老一輩的人沒有留下資產給我們,下一代的人不諒解,我們做得很辛苦.所以我說客家認同絕對是後天的。

我十六歲來台北,當時我已經忘記自己是客家人.雖然我從小在客家庄長大,我來台北之後,現在仔細回想,我在高中有很多同學姓范姜,那一定是客家人.可是我們在學校從來不會講客家話,也有很多同學是新竹苗栗的,肯定很多客家人,當時完全沒有人提這件事.一直到我在三十歲開始想要寫客家歌,才把客家人的身份撿回來。




Q:所以老師你對客家認同的轉折是從三十歲開始?

劉老師:差不多那時候,1992年開始寫客家歌,那時候才差不多認同自己的客家人。



Q:所以算是後天的?

劉老師:我覺得是後天的,因為之前根本沒有人強調,即使我在東勢講客家話講了16年,也沒有想過這是我們的根本,將來會消失,當時完全沒有想過。




Q:你覺得客家庄的特色?

劉老師:東勢跟別人的客家庄不太一樣,其實人情味到處都有.客家人節儉是因為客家人很窮,所以節儉,有錢的客家人還不是一樣亂來。

至於我覺得東勢哪裡不一樣...東勢這個地方是大埔腔,在台灣的客家話裡是少數,少數中的少數.而東勢的文化和其他客家庄不一樣,因為它是中橫的起點,當時有大量的榮民老兵留下來,所以東勢的飲食習慣受到外省人的影響,發展出和其他客家庄不太一樣的地方.所以有人說是客家的東勢文化而不是東勢的客家文化.客家的東勢文化不一樣。

像最近桐花被提升成為客家的象徵,我們是一點感覺都沒有.沒看過桐花.那完全是新竹苗栗客家人的經驗,結果無限漲大到全國.我們沒有親切感,一點親切感都沒有.像我小時候在東勢活了十六歲,長大來到台北才知道所謂客家菜,大部分沒有吃過,跟我在故鄉吃的完全不一樣.也許我們家窮吃不起好菜,「薑絲大腸」長大才知道是客家菜.我們那邊好吃的大都是外省兵留下來的,像「牛肉」,後來傳一傳也變成客家菜。像永和豆漿的老闆都是客家人,跟山東老兵學的.本來豆漿、油條、燒餅、饅頭都是外省人的東西.東勢有名的是麵、牛肉,原本客家人吃米不吃麵、做農也不吃牛,結果外省老兵留下來的習慣,慢慢和客家人結合,變成一個特色。

東勢的客家庄和一般的客家庄不太一樣,講的話也不一樣。



Q:所以你認為東勢客家庄的特色是外省留下來的嗎?

劉老師:不能這樣強調,你會把我害慘.東勢其實還有一個特點。最早去東勢開墾的都是工人,所以東勢有全省第一的巧聖先師廟,拜魯班的,他是工人的祖師爺,全台灣第一座廟.也就是明末清初的時候一群工人到東勢砍樹,給鄭成功造船,順著大甲溪將木頭漂下去.東勢最早去開墾的是工人不是農人,發展出來的性格不同,後來又和泰雅族互相仇殺,老百姓都是拿槍的,和泰雅族殺來殺去,最近才和解,變成原客一家.所以那個地方發展的民風比較堅固、凶悍、不服輸。



Q:老師你在創作這些音樂想給觀眾什麼?

劉老師:音樂是文化的先鋒.而文化的價值在那裡?語言的價值在哪裡?我認為語言的價值在文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們想想我們為什麼要學一種語言?不是因為這個語言有多優美、或是語言祖先傳下來我們就要學.這是屁話。

自古以來滅掉多少語言?我講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很多人東勢人說我是大埔腔的捍衛者,可是我的祖先是饒平,我應該講饒平腔,但我的祖先搬到東勢被大埔腔給同化了,大埔腔變成我的母語,強勢的語言自然會吞掉弱勢的語言.當時東勢有錢人都是來自大埔,來自饒平的農民就會講老闆的話.現在客家弱勢,快被河洛滅掉.我們常講要學客家話,因為是祖先傳承下來的,可是你的兒子女兒不講客家話,對他的求學、娛樂、就業有什麼影響?如果沒有影響他為什麼要學?例如我為什麼要學日文?因為我要玩任天堂.為什麼有人要學韓語?因為要追裴勇俊.所以不要小看這個娛樂的力量.你要救客家話,就要增加它的文化價值,而不是用說教的方式.對一個人來講,強勢文化一定會吞滅弱勢文化.像我們為什麼每個人都要學英文,因為英文背後有強大的電影、文學、音樂、美術、戲劇,這就是文化.這麼多人想學韓語、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不是這些語言比較優美,而是為了語言後面的東西.你今天要救客家話,就要用客家話發展美術、文學、音樂等文化。

語言的價值是文化,文化的先鋒是音樂.如果我們聽不懂客家話,可以先接受客家音樂.難道學會一首客家歌,就會講客家話嗎?還早的很.但是最起碼它給你一個開頭。一方面起碼提醒,提醒我們客家子弟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找回來自己的認同,下一步才會去做別的事情;二方面提醒台灣其他族群,不要忽略我們的存在.因為我們的上一代大都隱形,在外面都講河洛,無意中其他族群就忘記客家人的存在.因為客家人講國語、河洛也通,不像原住民血統不一樣.然而當你語言放棄掉,族群認同也就沒有了.所以客家歌目的是提醒自己的年輕人也提醒其他族群不要忘記客家的存在,它是這個作用.所以為什麼要讓它作得讓一般人能接受,只做給客家人聽或只作給客家老人聽,達不到我要的目的.這點先做到了,才有後續的發展.可是相對的這點做到了,但是客家文化都停留在貧乏的價值,那就沒有用。




Q:所以唱客家歌可以得到客家人和其他族群的認同?

劉老師:我覺得不要講認同,因為我是音樂至上,每一種音樂都有喜歡和不喜歡,不可能討好每一個人,但是至少我有提醒的作用。

我喜歡的歌大部分的人受不了.我喜歡的音樂對大眾來說可能叫做冷僻.不過我會分得很清楚.寫給普羅大眾聽的、研究音樂的人聽的、老人喜歡聽的、不同世代聽的,都不一樣,不可能討好所有人.客家音樂近年的發展很多元,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歡,但是你達到的目的是提醒大家。




Q:你還有印象在演唱聽眾給你什麼感覺?

劉老師:大部分的人都能接受。通常客委會的官員都知道,大家快睡著的時候,都會找我去唱。也會有人感動,也會有完全相反的情況.我比較喜歡顛覆,所以如果來得都是老人家,卻把他們唱到都跳起來,我最開心。



Q:你對客家文化的看法?

劉老師:我覺得要增加客家的價值,而不是去做一些表面的東西。舉幾個例子,我們每天都在電視上看配音的日本卡通,你會覺得那是台灣文化嗎?它雖然都是講中文,可是我們很清楚那是日本卡通.看多了我們會變成哈日族.所以單純注重語言有那麼重要嗎?哪些卡通的後盾是日本文化,雖然改成中文我們看到的卻是日本.今天客家也是一樣,客家電視台每次都用配音,我們看到這是一齣國語連戲劇或台語連戲劇配成客家話,我們絲毫感覺不到客家文化的價值和內涵,你找一堆客家人演奏西方音樂,這叫客家文化嗎?你找一堆人用客家話演莎士比亞的戲劇,那是客家文化嗎?這些都必須思考的,政府花很多錢在這邊,反而對於努力用客語創造文化的人,都沒有照顧。

如果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客家文化是沒有救的.它沒有價值.音樂只能玩三大調,美國一年有多少新音樂?五年就要換一個潮流、風格,你如何到國際上和別人競爭?縱使這些新出來的音樂我們聽不到十首,但是他們的量就是前進的力量.縱使有些是垃圾,但是那個數量在,它就會前進.如果客家文化只有三大調繼續唱下去,永遠不改變,後面的力量就不見了。

有一次講這些話,我差一點被老一輩的打死.我說客家山歌不是山歌是戲曲,戲曲就是固定曲調換歌詞,那就是曲牌,不是音樂.音樂應該經常換旋律.平劇、歌仔戲不都是這樣?固定曲牌同樣的旋律換歌詞,這就是傳統戲曲.我常說不要把客家山歌當作是音樂,可是沒辦法,他們沒有東西可以拿出來.可是你要給我們路走下去,像日本那個例子,過去我們只有戲曲沒有音樂,音樂才在萌芽的階段,你就把我們掐死,不讓他們有機會,把大量的錢花在跟客家無關而是西方的東西,這條路很快就走不下去.以目前這個現階段,如果不會客家話也沒有關係的情況下,這個語言一點價值都沒有.如果你有心,不管基於什麼理由,希望客家話保留下去,請你增加它的內涵,而不是用教條、配音.用客家話去創作、音樂也好、戲劇也好、文學作品也好、各式各樣的創作,如果有一天客家出了一個裴勇俊,大家願意去追;如果有一天玩遊戲需要用客家話,大家就會去學了,這就是它未來的希望。

所以我為什麼選擇音樂的方式來做,不管你聽得懂聽不懂,這是溝通最快的方式,我不管這音樂是不是你所謂有沒有客家的味道,這不重要。如果我傳下去了,一百年後,這就變成客家的傳統,今天的創新就是明天的傳統.以後客家音樂就是電子音樂,誰管你三弦、二胡?所以放手下去做,增加這個內涵,被大家接受,才會有希望。




Q:有遇到什麼困境嗎?

劉老師:我們現在的困境是曝光率太少,所以大部分的人對客家音樂連聽都沒聽過,那他怎麼去判斷、接受?大家聽到的機會非常少,包括我們自己的媒體(客家電視台)播放的機會也很少,音樂節目一個禮拜才一次,其他還是山歌.大家印象中客家歌手還是山歌.我拿了三次的金曲獎,結果我上電台節目,還有老人家問我唱山歌的怎麼穿這樣?他們一聽到客家歌手,他們覺得應該是山歌,文化差異很大,他們沒有聽過.這也是影響客家流行歌曲被接受很大的問題.怎麼辦?講實在的我們也沒辦法,辦活動的也不是我們,只能盡量曝光。



Q:你覺得這些歌曲除了在客家電台播出,還可以透過什麼其他管道?

劉老師:我到哪只要有機會我就唱,現在大家都能接受一個晚會有國語和閩南歌,為什麼沒有客家歌?客家歌一出現,大家都覺得很奇怪,我們被邊緣化,成為少數民族,客家歌曲或客家話不應該只在客家電視台出現,其他電台都是國語和河洛夾雜著使用,客家人號稱五分之一,這五分之一大部分都忘記自己客家人的身份.我們在爭取這樣的觀念,希望將來跳脫客家電視台的限制.不過目前的客家政策又不符合我們年輕人的需要,只希望我們可以慢慢走出去。

我自己從商業音樂圈退出來,所以我很瞭解那個運作方式.你沒有錢是沒有用的,別以為這些紅的歌手都很有才華,什麼創作歌手、歌王、星光幫、超級偶像....,其實全是操作.我們沒有錢去操作客家歌,但是有錢的人不想讓我們操作.如果我們有錢,我們也可以搞個客家幫.無奈現在我們只能自己在家裡架網站慢慢地推行。



Q:冒昧請問,這樣可以生活嗎?

劉老師:還好啦!我一直認為客委會補助的錢不叫錢,你拿他們一點點的錢,就要接受他們的指導.所以我不拿補助做客家音樂.客委會很多人看我不順眼,因為我不聽話,因為我看事情觀點不一樣.他們覺得誰比較紅,就要找誰來替客家代言,以為這樣客家就比較有市場。他們走的是短線,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政治人物不考慮短線的話,他們沒有成效.我們做文化的人考慮的是10、20年,照他們來說早就換人幹了.所以他們不會去花時間培養客家的人才.只想到檢現成的.還好王建民不是客家人.他們不會考慮文化層面,他們只想到現成的東西,只要是和客家搭上一點邊的就叫去,什麼五月天也叫來.我並沒有說五月天有錯,我很體諒他們是藝人.不過我們文化人要有我們的堅持,如果什麼都照政府的方式作,我覺得對不起我自己的良心,所以我說我不聽話。



Q:你對於金曲獎拒領的看法?

劉老師:這件事有兩面的看法。站在音樂人的角度,我贊成他的看法,因為這幾年客家獨立出來之後,並沒有增加客家音樂的曝光度,它被邊緣化到客家電視台,而客家電視台又歸客委會掌管,整個客家音樂的脈絡和生命都被客委會的官員給掌握住了,這就是我說的客家音樂被指導,它已經死路一條.而且客家電視台每個禮拜只給我們一個小時,還是今年才有的,以前都是零.客家音樂會死在客委會、客家電視台的手上,我都不客氣的講.所以客委會很討厭我。

但是站在保護的觀點而言,你都快死了,還不保護一下?凡事有兩面,很多人為了這個獎,才來作客家音樂.因為他覺得得奬的可能性很大.不是因為有這個獎,一堆人早就不作了.我覺得凡事有個漸進式的,先保護,但不要保護到手無縛雞之力.政府應該是協助不是指導,你要讓它發展下去,有一天你就不用保護.但是這是個理想而已.金曲獎短期內不可能以音樂為主題,還會繼續以語言為主題.音樂本來就不應該用語言分類,目前只有台灣這樣分類,想想看,這是我們的歷史包袱,因為有族群問題就會有語言問題.另外我們的音樂的體制比較脆弱,拿不出音樂的豐富性,只好用語言分類.但是也有人持相反觀點,你一旦鼓勵了,就會有豐富性.畢竟金曲獎是官方辦的,當官的不會有前瞻性,他們希望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效果.除非台灣的客家音樂自己打破界線,自己衝出去,他們才會跟著我們走,讓客家音樂打出去而不是只出現在客家場合.或許有一天金曲獎可以按照音樂分類,短期內是不太可能。


来源:刘劭希就是爱玩网 http://www.94ione.com/shop/forum/viewtopic.php?t=2062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8-5-23 21:3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00: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說話很直接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0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這麼多人想學韓語、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不是這些語言比較優美,而是為了語言後面的東西.你今天要救客家話,就要用客家話發展美術、文學、音樂等文化。


这几句说到关键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13: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angchunbin 于 2008-5-23 21:26 发表
今天客家人用自己的語言來唱,不管怎麼樣的方式、曲風都去嘗試,如果廣為流傳就變客家音樂了,不會有人說因為我用客家音樂作搖滾就是西方音樂。

Q:請老師談談 ...

刘老师,讲得太好了,,,幽壹看了之后,很受感动,,,客家太需要你这样的人了,,,

祝你一路走好!

在这里,谨代表个人向你致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22:51 , Processed in 0.016744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