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0|回复: 0

孙中山为萧萱题「致虚守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6 17: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中山为萧萱题「致虚守静」
致虚守静.jpg

萧萱(1885~1955),又名肖任秋,湖北均县人,国民党元老之一,早年参加同盟会,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并担任其秘书,深得信任,做过北上和谈特使,1918年,孙先生曾手书横幅“致虚守静”相赠。后任众议院议员、湖北省建设厅厅长、湖北省主席、国策顾问等职,上海解放后被聘为文物管理委员会特约顾问。

致虚守静原文出自《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大致的意思是 “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万物纷纷芸芸,各复返回到它的本根。返回本根叫做“静”,静叫做“复命”。复命叫做“常”,了解了“常”叫做“明”,不了解“常”,轻举妄动就会出乱子。了解“常道”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体“道”而行才能长久,终身可免于危殆。虚静不仅是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审美意境的最高层面.老子以虚静的心态俯察世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变动交错,循环转化,老子能泯除差异,超越具体,观其往复,境界是何等之高远.禅宗的本意是"静虑",即运用思维活动摆脱客观世界的浮动躁乱对精神世界的支配,超越自身生理机制对本能情感欲望的制约,由此心专一境,寂空明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3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