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苛然

么人识得 马氏祖婆与五龄公 来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3 09: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年代的问题得拷问专家才行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7 14: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了很多人是高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03: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2-4 06:48 编辑

凡各持己見不顧史實,是造成現在全體宗親世系紛亂徒爭見笑於外人之要因!我實感萬分痛心!小弟只好違背祖訓將真譜部份內容上傳公開!望我族能息爭理性地探討重修總譜,是所至望,抑仰全體宗親不吝賜教指正,以慰烈祖烈宗在天之靈。
凡是記天柱生五齡之譜俱是偽譜,乃亂我鍾氏世系之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04: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柱公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四年甲子歲﹐即公元1144年﹐孝宗淳熙二年即公元1175年乙未科中進士,卒於寧宗嘉定十年丁丑歲即公元1217年,正史上有記載,
提齡公生於生於宋理宗紹定二年己丑歲即公元1229年,卒於元仁宗延祐二年乙卯歲即公元1315年。正史上有記載,
試問天柱公死後十三年怎樣生五齡公呢?
提齡公之父響公生於宋宁宗嘉泰四年甲子歲即公元1204年,卒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庚寅歲即公元1290年
妣何氏生五齡公
提齡公是在宋理宗淳祐八年戊申歲隨父從梅州遷進五華開基

提齡生有始,有始生聲達,聲達生文振,文亮,文康,俱有事實年份,不再另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04: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2-23 02:53 编辑

鍾氏 譜 系
凡各持己見不顧史實,是造成現在全體宗親世系紛亂徒爭見笑於外人之要因!我實感萬分痛心!小弟只好違背祖訓將真譜部份內容上傳公開!望我族親能息爭理性地探討重修總譜,是所至望,抑仰全體宗親不吝賜教指正,以慰烈祖烈宗在天之靈,天下鍾氏本一家,統理總譜世系源流重修總譜才是造福後世子孫的急事,大事!
廣東紫金東門鍾氏家世源流考:提齡公派下二十二世裔孫煜晟恭錄

脈祖龍山支分閩粵江吳到處鍾靈毓秀

源宗穎水派衍晉唐漢魏歷朝世族名家

軒轅黃帝五世孫契(商朝祖先)的後裔,契是帝堯的同父異母兄弟,即帝嚳的兒子,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商(今河南商丘),賜姓子,傳十三世到成湯王建立商朝,十七傳至商紂亡於周,帝嚳有四妃。正妃有邰氏名姜嫄,生子棄,即后稷,是周朝的始祖。次妃有娀氏名簡狄,生子契,是商朝的始祖。周武王封紂王之子武庚為祿父以續商祀。周成王時武庚與管叔蔡叔叛周被殺,遂封紂王同母庶兄微子啟為宋公,宋國在今河南商丘一帶,微子啟兒子早死(有孫子),微子啟卒,傳位弟微仲衍即位,又二十五傳至宋闢公幼子公子烈周慎靚王三年癸卯(公元前318年)受封“鍾邑”大夫,公元前286年齊,楚,魏三國滅宋,公子烈逃奔許州襄城隱居,其曾孫氣於楚漢相爭時,以烈公封邑為姓,改子氏為鍾氏。期間歷經了一千九百九十年的漫長歲月!開始了鍾姓烈系繁衍發展的新紀元。微仲衍也是孔子的祖先!




周成王時原封宋公的紂王之子武庚與管叔蔡叔叛周被殺﹐公元前1113年封紂王同母庶兄微子啟為宋公延續商室之嗣,封地宋國在今河南商丘睢阳﹐微子啟兒子早喪,微子啟卒傳位其弟紂王同母庶兄微仲衍即位﹐又二十五傳至宋闢公幼子公子烈封大夫食採鍾邑﹐公元前286年齊﹐楚﹐魏三國滅滅宋﹐公子烈逃奔許州襄城隱居﹐﹐其曾孫氣於楚漢相爭時烈公曾孫氣公以烈公封邑鍾邑為姓﹐改子氏為鍾氏。期間歷經了一千九百九十年的漫長歲月﹗開始了鍾姓烈系繁衍發展的新紀元。微仲衍也是孔子的祖先。 微子啟後裔則以國為姓改姓宋。  



紂王同母庶兄微子啟-黃帝第三十四世孫紂王同母庶兄微仲衍—宋公稽(2)—丁公申(3)—泯公共(4)—歷公(5)—厘公(6)—惠公(7)—哀公(8)—戴公(9)—武公(10)—穆公(11)—莊公(12)—桓公(13)—襄公(14)—成公(15)—文公(16)—共公(17)—平公( 18)—元公(19)—瑞秦(20)—糾公(21)—昭公(22)—悼公(23)—休公(24)—闢公(25)—烈公(26)



烈 公 世 系

1世 烈 公

配姒氏,生四子:复、宋、偃、項。譜載:烈公生四子。鍾、陳、鄔、賴四姓均住穎川均以穎川為堂號後各遷他處。其中田姓、千姓、柘姓、也住穎川。後來這七姓都以穎川堂為號。

2世 复 公

配姬氏,生一子:葉。公為戰國時人,隱居不仕。

3世 葉 公

配姜氏,生一子:氣。秦滅週後,公因世亂不仕。約在公元前247年。

4世 氣 公

配呂氏,生二子:運享、運豐。公元前207年,值漢高祖入關,公年方二十。知漢室將興,隱居待時,公居許州安要鄉,落成里東嶺,離城三十五里,有祖墳三十六處。氣公墓據載是坤山來龍,巽山入首,丙山任向;另載:葬許州襄城東廂,丁山癸向,左右有石獅,石虎,石馬等。運豐首作族譜,奉氣公為一世祖

微仲衍二十九世孫始姓祖氣公以曾祖父烈公封邑鍾邑為姓﹐改商室子氏為鍾氏﹐漢景帝時三世文義公任許州牧﹐始撰修鍾氏族譜﹐十一傳至中興漢室名臣鍾桂公(公元前五年-公元六十四年)起兵助漢光武帝平王莽復漢﹐光武帝誥封鎮蠻大將軍﹐賜金銅寶圖,穎川鍾氏家聲大振﹗晉朝五胡亂華八王之亂﹐中原大亂天下沸騰﹐二十一世貴公離開世居地河南穎川(許州襄城)南遷安徽鳳陽鍾離山﹐西元420年﹐二十五世賢公誥授威武將軍閩中都督﹐三兄弟遷江西贛州,寧都﹐福建汀州﹐賢公妣黃氏,馬氏,即著名的馬氏祖婆均葬新羅(汀州舊稱)九龍崗
三十八世祖林輝(公元698-759年)唐玄宗開元十六年戊辰科進士任虔州府太守朝廷國師奏報九龍一穴必出天子,唐朝開元二十四年丙子歲公元736年朝廷下旨始設汀州府筑城,將府衙設於九龍崗馬氏祖婆墳上以鎮皇氣,民間傳聞捉鬼鍾馗就是林輝公之弟三十八世林旭字馗,鍾馗殿試高中奪魁,皇帝問曰何風水能連科高中?鍾馗答曰:來勢九龍面朝七虎。玄宗駭懼,命國師查訪回奏後下令筑汀州府城將府衙設於九龍崗馬氏祖婆墳上以鎮皇氣四十四世穆公唐懿宗辛巳科進士山西平陽太守﹐四十五世逵公(863-933)妣馬氏生七子,即:礼、恭、宽、廉、敏、惠、节。唐僖宗時欽點狀元封金精光祿大夫,光啟二年公元886年汀州府上奏朝廷,准每年清明節遜府堂三天,讓鍾氏子孫進衙祭祖。
四十六世祖禮公(884-951)遷福建上杭

﹐北宋年間四十八世祖武公(933-994)宋太祖時任博州太守遷居福建武平象洞千家坪﹐五十二世祖友武公(1046-1109)年神宗熙寧三年庚戍科(1070年)進士﹐官左侍郎﹐與兄弟有文,有勇,有盛同朝為官,上疏反對王安石變法,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奸臣蔡京立元祐黨人碑﹐排除異己迫害忠良﹐鍾氏一門盡皆四散逃難友武公攜子理公棄官逃隱避難﹐
宋徽宗崇寧 三年(1104年)
由福建武平象洞千家坪逃奔廣東梅縣(舊稱程鄉),為鍾氏入粵始祖。
五十三世祖理公(1078-1143年)是友武公次子,逃難時稱二十八郎,妣李氏生五十四世大相(稱四十郎1110-1179年),妣李氏生三子
天檻,天柱,天棟。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下旨赦鍾氏無罪﹐立廟追封奉祀友武公四兄弟為龍源助國尊王﹐理公孫五十五世祖天柱公(1144-1217)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乙未科進士﹐任廣州刺史敕封鎮蠻大將軍,妣何氏,李氏生朝政,朝璧,朝清。
朝政公(1169-1247年)妣陳氏生任,遠,饗
五十七世響公(1204-1290年)妣何氏生五子(五齡公),壁公字提齡,壇公字遐齡,坦公字禎齡,基公字祥齡,堂公字瑞齡。

    天柱公葬廣東東莞清溪鎮大利村,丙山兼午。墓額書“威震華夏”,左右聯爲“江南領袖,越國簪纓”。鍾氏總祠(天柱公總祠)位於紫金縣龍窩鎮禮坑村。
     舊譜五十五世祖 天柱公(1144-1217年)生朝政公,朝政公生五十七世響公(1204-1290年),響公生五子:壁公字提齡,壇公字遐齡,坦公字禎齡,基公字祥齡,堂公字瑞齡。
    黃帝第一百一十九世 壁公字提齡原籍梅縣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年)戊申歲隨父遷五華華城鐵爐壩開基立業;壇公字遐齡遷五華琴江都南嶺(後建永安縣割籍龍川陂下)開基立業;堂公字瑞齡遷五華華城嶂下開基立業;坦公字禎齡、基公字祥齡遷程鄉、東莞。
    新譜遷粵一世大始祖 壁公字提齡(1229-1315年)、堂公字瑞齡喬遷廣東長樂鐵爐壩一帶開基立業,為興寧、五華兩縣鍾氏之始祖。五華縣華城鎮城區石柱塘畔建有鍾氏宗祠(壁公、堂公派子孫同祀)。

            
      另外:堂公(字瑞齡)生三子:百里,千里,萬里。我們族譜僅有萬里公的後裔,百里公、千里公兩先輩的配氏生子遷居地待查不詳。如有宗親請賜電郵:
abi8878@hotmail.com




響公(1204-1290)於1248遷五華鐵爐壩﹐長子提齡公在五華(古稱長樂)開基﹐轉新譜開基一世祖壁公即提齡公(號應朝﹐1229-1315)。妣黎氏,羅氏,藍氏,生有始,有甲,有賢
.二世祖有始公生於1254年,妣吉氏生三子昇達,昇逵,昇遞

三世祖昇達公妣黎氏生文振,文康,文亮
四世祖文振公(1309-1400)
於元末明初遷入興寧縣馬齊礦寨仔腦定居﹐傳至十世祖九有公(龍公)於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0年)由興寧葉南瀚塘圍遷居永安(紫金)黃塘﹐後再遷烏石倉前即今紫金縣城東門築宅建祠﹐肇居紫金城東門﹐其裔孫人文蔚起﹐詩禮傳家代代功名﹐所居街道稱儒林街
十四世祖連雲公貢生﹐清廷賜諡貞穆
十五世廷雅公﹐貢生﹐清廷賜諡文恭﹐十七世祖乾閭公﹐字泰禎﹐武痒生

十九世祖鏡堂公咸豐年間拔貢﹐妣葉氏生二子﹐余氏生二子。
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二十世祖余氏二子抗日英雄學棟公在儒林街故居出生
即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鍾學棟將軍 。故居對面即儒林街八號鍾氏宗祠﹐因為1927年中共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辦公地,現為縣保護文物單位﹐紫金東門望族也﹗




馬氏祖婆墓

  

鍾姓烈系第八十二世鍾賢在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奉詔入閩平叛“六戎”事件(六戎:即繞夷、老白、耆羌、鼻息、戎央、天剛),嗣後發“閩中都督”全家移居寧化石壁,到宋明帝泰始丙午二年(公元466年),襲其爵位,為都督大將軍的鍾賢之子鍾朝,攜同後母馬氏和妻子遷鄞江(今福建長汀)白虎村居住,12年以後,馬氏於宋順帝開明二年戌午(公元478年)在長汀住所逝世,鍾朝之子:遠、道、逸三兄弟將祖母葬於後山九龍岡癸山丁向。
谁知二百年多年后,当地传出此墓常闻“茔内有鼓乐之声”的说法消息不胫而走,唐朝政府也得知此传说。唐朝政府也得知此傳說。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朝廷决定设长汀府衙,并将府衙盖在九龙冈马氏墓之上以镇之。逼迫当时锺姓四十五世锺逵的七个儿子全部迁出汀州,徙往外地居住。 从此,名墓消失。世事滄海桑田。 一千多年后,汀州府衙成为一片废墟。 1936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08旅旅長的廣東興寧人鍾彬

,率部駐防福建長汀。 根据传说和有关史料,在马氏墓原址上,新建了一座馬氏紀念碑,莊嚴肅穆,雄偉壯麗。 鍾 彬
(公元1900——1950年)

鍾 彬,原名熾昌,興寧龍北鎮白泡村人。中華民國軍隊將軍,兵團司令。民國11年(公元1922年)興寧縣立中學畢業後,考入廣東省立工業學校讀書。民國13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參加國民革命兩次東征和北伐戰爭。

民國20年(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任國民黨八十八師旅長,負責南京外圍警備。 “一.二​​八”淞滬抗日戰爭爆發,他與十九路軍並肩對敵作戰,擔任瀏河一帶陣地守備。民國23年任一0八旅旅長,率部入閩。民國26年“七.七”事變後,調任中央軍校軍官班主任。翌年任師長,在武漢抗日戰役中,率部殲敵千餘人,被授予抗戰榮譽勳章。嗣後,再調任中央軍校漢中分校主任。民國31年升任七十一軍軍長,駐防滇緬公路保山地區。翌年,率部與友軍聯合反攻據守緬甸的日軍,迫使日軍節節敗退。1945年5月25日,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782号宣布,钟彬以龙陵血战中与日寇死斗5个月,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最终克敌致胜,立有大功,特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成为了勋章的第139位获得者。 至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調回重慶,接任青年軍二0四師師長。民國36年,鍾 彬任國民黨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四兵團中將司令。1949年11月22日,解放军向第14兵团阵地发起进攻,当时鍾彬在白马场宋希濂司令部开会,闻讯急忙赶回部队,于当日11时左右被俘虏(另有一说为钟彬率幕僚乘船逃至陪陵后被俘)。
  被俘后,钟彬与宋希濂等人一起被关押在重庆看守所,两位好友整日下棋为乐。钟斌棋艺平平,常要求悔棋让棋,宋希濂骡子脾气尽显,一子不让,以至于摔棋子撕棋盘,被牢友王陵基揶揄为“兵团司令都可以让给钟彬,而一着棋却不肯让”。两人都担任过司令官的第14兵团,则被称为“送终(宋钟)兵团”。
  1950年2月下旬,钟彬被俘關押期間在北京景山跳崖自殺不幸去世了。終年51歲。 但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馬氏祖婆墓又蒙難而不复存在,后来长汀县人民政府在此扩建长汀一中校园。在 马氏墓的原址上兴建了一座教学大楼。
1991年10月,世界鍾姓宗親聯宗大會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 为纪念先祖功德,修复历史名墓,大会决定重建马氏陵园。 但鉴于福建长汀的马氏墓原址,已经扩建长汀一中,墓址上兴建了教学大楼这一客观现实,大会通过派人勘察,在广东省蕉岭县三圳镇顺岭下觅得一块理想地点。點。 建设工程于1993年8月1日动工,9月建成。 工程包括马氏纪念碑一座,左右两个纪念亭和一些辅助设施。

馬氏祖婆碑文

                         悠悠岁月 莽莽乾坤 鸿蒙既判 宗派殊分
                         考吾钟氏 族谱堪珍 系传微子 颍川寻根
                         春秋汉魏 名士如云 光照史册 盛誉长存
                         贤公祖妣 马太夫人 承先启后 大德大仁
                         赣州墓业 一代名门 相夫教子 仪表彬彬
                         繁衍生息 创业殷殷 台澎闽粤 一脉宗亲
                         夫人雍慧 百福骈臻 竹苞松茂 裕后长春
                         夫人风范 世世酬尊 宽仁厚懿 泽惠子孙
                         星移物换 往事留痕 昭昭祖德 千秋共论
                         地杰人灵 仰故知新 馨香组豆 岁岁酬恩
                                           世界钟姓联宗总会
                                      公元一九九三年癸酉岁九月吉日立
重修马氏祖墓碑记      马氏祖婆乃吾钟姓南国之祖妣。原葬于福建省长汀风水宝地,千古流传,千秋祖德,远近蜚声。但由于年代久远,几经变迁,以至墓迹全非。四海宗亲常怀饮水思源之念,迢迢千里,几度寻根问祖,亲临长汀访查,并拟资重建,以昭祖德。皆因种种原因,未成夙愿。近年来海外维炫、荣山、育生等宗长一再辗转回故乡各地查勘,最终拟定蕉岭山为吉址建碑。此议于1991年10月27日在泰国召开的世界钟姓联宗大会决议通过。消息传来,四海称庆,旋即成立建园筹委会,于1992年8月吉日隆重奠基,并认真研究墓园设计,同时得到当地宗热烈支持,协助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从此,海外宗亲纷纷筹款捐资,及时汇返,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兹落成纪念碑主碑一座,左右纪念亭各一座,进园公路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亦相继完成,总投资78万元,墓园背靠青山,脉结罗裙,铺地如巍巍宗功,面逆大河,长流不息,若绵绵祖德,举目文峰高耸,气象俨然,钟灵毓秀,宜乎瓜瓞(die音)绵绵。马氏祖墓将千秋永在,与世长存。
                                                                   世界钟姓联试总会
                                                      公元一九九三年癸酉岁九月吉日

壬辰年祭祖祭文

公元2012年歲次壬辰仲春溯日,奉祀裔孫二十二世煜晟等,
謹具香燭果品剛臘楮饌財帛之儀致祭于開粵太祖壁公暨列祖列宗之靈前祝而言曰: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本固則支裔綿長,根深則枝葉蕃昌。時值仲春溯日,敬率長房裔孫拜謁靈前,冀我祖德佑我後人,
千秋興旺,百世其昌,靈其不昧,來格來嘗。
      伏維尚饗
胥宇自唐時當年建祠作室割棘披荊气接龍山綿瓜瓞
分支傳宋代從此越贛豫湘由閩播粵朝宗穎水朔源流


广东紫金抗战英雄鍾学栋(鍾無我)将军-一.二八沪战時任国军八十八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代队長
國民革命軍第74軍58師指揮官國民政府特派戰地視察官

















十九世祖像    祖墓 一世祖 提龄锺公墓凡是記天柱生五齡之譜俱是偽譜,乃亂我鍾氏世系之源!我只得違背祖訓,將真譜部份內容上傳公開,請宗親指正,看那個是真譜!那個見不得國史
支分遍閩贛粵湘之間士讀農耕四省兒孫承租德
胥宇自清明元宋而上流長源遠千秋俎豆報宗功

1927年中共紫金县组织领导人民在县城举行了“四.二六”武装暴动,于5月1日建立紫金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就是東門儒林街8號鍾氏宗祠,不久,转移到炮子建立革命根据地,周恩来曾经两次来到过这里,第一次是在1925年,东征军第二次东征的时候,第二次是在1927年的10月份,1927年12月,在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的帮助下,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在炮子成立,周恩来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到了海陆惠紫地区,经过炮子,紫金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也得到过他的指示。1928年3月,軍閥黄旭初部和地主民团数千人,分数路“进剿”炮子苏区,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县有1300多人遭杀害。


紫金地域,春秋时属百越地,战国属楚,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今惠阳)、长乐(今五华)两县地清。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属惠州府以乌石约安民镇(今紫城镇)为县治,建筑县城。清仍之。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东省都 督府,民 国3年改永安县为紫金县,属潮循道,民国15年隶属东江各属行政公署,民国2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紫金县解放,隶属于东江专区。1952年改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隶属惠阳专区,1959年改属汕头专区,1963年复属惠阳地区,1988年改属河源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05: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2-7 06:54 编辑

回复 10# kenber 的帖子
天柱公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四年甲子歲﹐即公元1144年﹐孝宗淳熙二年即公元1175年乙未科中進士,卒於寧宗嘉定十年丁丑歲即公元1217年,正史上有記載,且有墓碑可證

提齡公生於生於宋理宗紹定二年己丑歲即公元1229年,卒於元仁宗延祐二年乙卯歲即公元1315年。正史上有記載,且有墓碑可證
試問天柱公死後十三年怎樣生五齡公呢?
提齡公之父舊譜五十七世祖響公生於宋宁宗嘉泰四年甲子歲即公元1204年,卒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庚寅歲即公元1290年
妣何氏生五齡公
提齡公是在宋理宗淳祐八年戊申歲公元1248年隨父從梅州遷進五華開基

提齡生有始,有始生昇達,昇達生文振,文亮,文康,俱有事實年份,不再另敘凡是記天柱生五齡之譜俱是偽譜,亂我鍾氏世系之源!
胥宇自唐時當年建祠作室割棘披荊气接龍山綿瓜瓞
分支傳宋代重此越贛豫湘由閩播粵朝宗穎水朔源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4: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wugang 的帖子

玉林认祖归宗 钟绍京后代达70万,這也是鍾氏烈公,接公兩大系祖譜常混肴世系的主因
玉林认祖归宗 钟绍京后代达70万来源:锺耀明博客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1-15 22:13 点击: 90次
    玉林钟氏开基祖宜萬公,原籍广东东莞茶园村,任南宋广西提点刑狱公事,南宋灭亡后偕儿隐居鬱林,生息繁衍,裔孙 播迁邻邑五属及以远,今拥有15.92万之众。宜万公堂兄弟育万,仕提刑监察使统军,宋亡后也隐居邻玉林的陆川县,今有2万余人。由于天灾人祸,这两支钟 氏的源流世系紊乱不清,茫然无绪。
    从玉林鍾氏族譜看,这两支钟氏的源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出自烈系遐龄,实际上这种说法中掺进了离昧、接,宗系模糊。另一种是出自接系紹京,这种说法的 源流世系清晰有序。许多有识之士都发现了玉林钟氏源流不清这个严重问题,只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未得到解决。去年,中华钟氏宗亲总会决定修编《中华钟氏 宗谱》,副执行编辑钟树芳多次督促玉林钟氏文化研究会,赴粤走访,梳理清楚源流问题。


     今年3月23日,月林和耀明赴东莞茶山淳家坊,两地宗亲会面,对照族谱,查看古迹,发现《淳家坊钟氏族谱》及半醒公墓碑载:“先世浙之霅川人。宋雍熙间, 有讳穆府君者,任岭南南雄路别驾,因居南雄珠玑巷,生六子,其子玠府君,始徒广州之新会。数传至掌教宝安儒学克贤,卒于官,子葬之宝安山,由于在宝安家 焉。传四世至亮公,于南宋孝宗隆兴中,任福建归宁主簿,致仕,始择地隐居茶园。我族数百年来,保世滋大,盖自公始也。”,“道六讳宜万,海平公次子,广西 全州提点官,宋末徒广西鬱林州,遂卜庄于东宁乡,名曰钟村”,“德明公,道六子,随父迁广西鬱林州”。这些情况,与州背村钟氏宗祠的《先系》石碑铭文一 致。《先系》对源流世系的记载是:鍾離昧有二子,次曰接,实我钟氏所自始也。数传至钟祥祖,子匡。世居颍川者,鍾皓尤著也,皓子迪、迪子繇,繇三子邵、 毓、会……法遵子绍京,工于书,号小钟,以繇号大钟也。绍京三子,播徒四方,数传至穆祖,生六子,长讳玠,又传至亮,亮传成道,成道传学海,学海传伯昌, 伯昌传享,享传玉京,玉京传宜万(道六)。前人为了防止族谱佚失或被篡改,常把重大事件勒石铭记。背州石碑是玉林鍾氏源流世系的最有力的证据,因此断定, 玉林钟氏出自接系绍京支,出自烈系遐龄之说属讹传。

    今 年6月16日,我们又赴新会,经与《古冈州钟氏总谱》主编,85岁的钟显宗、钟润庆俩宗亲多次沟通,双方一致认为:370年前的明代,新会旧谱就已经明 载,东莞茶园皆吾一脉;新会柔公与茶园穆公所在年代相同、经历相同,第二代派字相同,后代名字谐音相近,既然多项相同或相似,相信很难有如此巧合,断定柔 公即穆公,从今开始,可以互认,你我记入柔公支系古崗鍾氏族譜源流世系非常清晰,互认后,玉林钟氏的源流世系顺理成章。此举得到了鍾華鍾氏宗親總會 及钟树芳的肯定。

   玉林钟氏认祖归宗,使绍京公一支又增加了20万裔孙。之前,绍京支仅国内就有100多房族,遍布30多个市县,人口达50余万,其中嘉銮支14.1万,嘉壁支1.1万,嘉王咢支30.1万,嘉玮支4.67万。现在玉林纳入后,嘉銮支32.02万,绍京裔孙达67.89万,泱泱巨族,是为越国公陵神灵荟萃,荫佑后代繁荣昌盛,螽斯千古也。

這也是鍾氏兩大系祖譜常混肴世系的主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7 07: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2-7 08:34 编辑

回复 7# dp328 的帖子
何來前馬氏後馬氏之說?宋辟公妣嬴氏,生僻成,偃,昌,烈。烈公生於公元前334年丁亥,卒於公元前250年辛亥是宋辟公幼子,烈公老婆姓女以,生子复,葬在河南長葛石像鄉蔡寨村封升崗,譜上記得很清楚!宋偃公時封大夫食采鍾邑偃公死宋亡烈公避奔穎川襄城今河南許昌西南,春秋時鄭邑秦置襄城邑,清直隸河南轄許州臨穎,襄城,郾城長葛四縣,民國廢府改為許昌縣。
烈公曾孫氣公以邑為姓老譜奉為一世祖,十一世桂公助漢光武帝平王莽穎川鍾氏滿門叔侄榮封受祿大振家聲,桂公封光祿寺正卿佐衛大將軍賜金銅寶圖,此後歷朝歷代功名顯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17: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15楼说法,并就颍川堂与颖川堂不要混为一谈。以正视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7 13: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锺姓的谱记中,几乎都有关于九龙岗名墓和迁坟事件的记载。为了让锺姓人对这一事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必要用历史的角度加以阐释和说明。
气系锺姓入闽始祖83世锺贤公之妣黄氏于南朝宋顺帝升明二年(公元478年)辞世,她的三个孙子(即朝公的儿子)将祖母黄氏葬于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白虎村(今白石村)住所后面之卧龙山麓九龙岗(即今之长汀县第一中学之教学楼)癸山丁向,眠狮望月形。因其一生贤惠行善积德远近闻名,卒葬后仍受时人崇拜,200多年里盛传人们常闻“茔内有鼓乐之声”而成境内名墓,传为风水名地。至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贤公的十世孙92世锺逵公之妣马氏又葬于该墓旁(有说是同葬一墓的,此说与世俗不合,应是马氏新墓与黄氏旧墓紧邻),致黄氏墓更加闻名,惊动了唐朝京城长安,疑为有怪。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唐朝政府为消除此九龙岗名墓,借故原先已选定的州府所在地上杭新罗圩多瘴气,要改址汀州,并下令在此名墓上建造府衙以镇之,并同时拆除锺氏祖屋改建长汀县衙。州牧陈剑只有照办。十年后(公元779年)府衙县衙建成启用,名墓和祖屋从此消失。建成后的府衙取向与黄氏墓同,故有“天下衙门皆子午,惟有汀府癸山丁”和“先有锺家墓,后有汀州府”之说。九龙岗名墓黄氏墓从公元478年立墓到公元769年墓被毁,存世时间为291年;而逵公妣马氏墓在同一年被毁,存世时间只有24年。朝廷要毁墓拆屋,逵公的长子锺礼公只能忍气吞声,不敢抗命,在毁墓二年后(公元771年)忧郁而亡。逵公之其他子孙,只得面对现实,将产业悉行出卖,又将补偿的箭射坝田六十亩,俱施入开元寺。他们在续修族谱后,各自持谱被迫先后迁出汀州白虎村各散西东,后谱称之为“七子散汀州”。 锺氏兄弟分别时留有一诗:“长汀县衙祖屋场,汀州府衙祖坟堂,惟愿子孙存方寸,随居处处世荣昌。”并拜天盟誓:山有来龙水有源,此去代代产英贤,若有不认宗枝者,天雷劈碎化灰烟。其中,锺礼公之子94世浚公(和母田氏连同妻儿一起)于公元772年自汀州迁往南岭井秋坑(今上杭县南阳乡境内)。这就是锺姓谱史上发生在唐朝时的著名的“迁坟事件”。
在“迁坟事件”发生多年后,有开明知府和开元寺僧人,以礼公兄弟有舍田入寺,好善乐施,深受时人敬慕等项,塑礼公夫妇像于开元寺东廊阁下,号称“南唐檀越主”,供世人崇奉,享祀当时。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官民之间的矛盾。
到了唐末五代十国(907~960)时,有一个从中原南下福建的大将,也是闽王王审知的节度使,他就是接系裔孙95世锺全慕(长儒)。全慕公曾在唐昭宗时(889~904年)兼任汀州刺史,为官清正,乃钟姓接系入闽开基始祖;其妣马氏,名福娘,生三子:仁德、义德、礼德。在九龙岗黄氏名墓被毁155年后的五代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全慕公妣马福娘卒,葬于离汀州府衙不很远的卧龙山下九龙岗,也是癸山丁向;在过了510年之后的明朝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因汀州城第三次扩建时马福娘墓进入规划范围被知府许敬轩(即许由)所毁,深为锺姓人所恨,于是便有了后来的“许由许由,与你何仇,五百年后,给我添油”的传说。显然,马福娘墓与贤公妣逵公妣的“两墓”不但毁墓的原因不同(镇压名墓和扩城迁坟)、毁墓的年代不同(唐朝和明朝),而且具体位置也在九龙岗有上下之分,尽管它们的朝向相同都是癸山丁向。
为便于理解,我在这里以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进行比较:
贤妣黄氏墓A(南北朝,公元478年立)——逵妣马氏墓B(唐朝,公元745年立)——公元769年(唐朝)毁A、B两墓建汀州府衙,并镇于两墓之上; 过了155年之后的五代时期,全慕妣马氏墓C(公元924年立)——公元1434年(明朝)毁C墓扩建汀州城区。
在近代的好些年里,对九龙岗名墓存在着是贤妣黄氏墓或是全慕妣马氏墓的争论,通过上述对事件发生的年代所作的比较,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贤妣黄氏墓被镇压在汀州府衙之下的时候,全慕妣马福娘还没有出生。
据老谱, 锺姓气系入闽开基始祖83世贤公只有一妣黄氏,没有马氏;而比贤公晚出生400多年的接系入闽开基始祖95世全慕公只有妣马氏,没有黄氏。即使是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被雍正皇帝 “圣谕广训”过的钟氏九十五世祖的《汀州谱》中,仍然记载为“贤公,妣黄氏,生一子:会正。” 可是到了后来(至今不到300年的时间内),在《汀州谱》的毒害和影响下,钟氏的谱记出现了许多乱象,有的地方在续写族谱时,顺着《汀州谱》,气、接不分,将比贤公晚出生400多年的接系裔孙全慕公及妣马氏也给搅合了进来,混说成是“贤公号全慕妣黄氏马氏生锺朝”或者“贤公继室马氏生锺朝”——这是无中生有的“乱点鸳鸯谱” !
所谓九龙岗名墓,指的就是葬后200多年里“茔内有鼓乐之声”在公元769年被镇于汀州府衙之下的贤妣黄氏祖婆墓,并不是指逵妣马氏祖婆墓或者后来的全慕妣马氏祖婆墓(尽管这二墓也被毁了)。 贤妣黄氏名墓被毁1000多年后,汀州府衙也墙倒房塌成为一片废墟。公元1934年,贤公之后裔、生于广东兴宁岗背白袍村的锺彬将军(中国抗日英雄,国民党14兵团中将司令,当时任36师108旅少将旅长)率军进驻长汀,见当年之汀州府衙已如此荒颓,有机会复立名墓,乃首倡修复了墓地,并建有一宏伟之纪念碑;而他及其同僚的碑文也是听信传说受了乱点鸳鸯谱的影响,错将贤妣黄氏称为“唐始祖妣马大夫人”或“晋祖妣马太夫人”或“钟氏南北朝祖妣马太夫人”, 可见自从《汀州谱》出现后的这二三百年来,错谱乱谱对我族人的影响有多大! 公元1966年为建造长汀县立第一中学校园,此纪念碑和墓地又被全毁,建成为教学大楼。即是说,现长汀一中教学大楼的地下就是九龙岗名墓——锺贤妣黄氏祖婆墓——的墓址。
公元1991年第五届“世界锺姓宗亲联宗大会”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决定筹资另选吉址重修名墓纪念陵园,蕉岭县有广东“锺半县”之称,终在公元1993年于广东蕉岭县三圳镇顺岭下村建了一座很具规模的“锺氏贤公妣马太夫人陵园和纪念碑”,气象相当宏伟;定于每年公历4月19日为该纪念陵园祭祖日。可惜该陵园的名称头衔是“锺氏贤公妣马太夫人”,连头衔都定错了,应该改为“锺氏贤公妣黄太夫人”才符合事实。
《锺史文选》认为,近代人将九龙岗名墓——黄氏祖婆墓——错误地定作他人墓,确实令人遗憾。正是因为有公元1993年广东蕉岭马太夫人陵园的落成,有人趁机强化了“贤公有马氏继室”的宣传,甚至提倡“贤公继室马氏生锺朝”来适应近代人无中生有的故事设造,借口广东蕉岭“马太夫人陵园”因为已经落成多年“木已成舟”,干脆来个将错就错以马代黄,不想再变更陵园的头衔名称——现代人硬要给1500多年前的南迁先祖贤公强配继室马氏,非要将老谱“贤公,妣黄氏,生一子锺朝”的历史记载改得面目全非不可——这确实是对祖宗的大不敬。各地贤公的后裔们,只要查一查各自家族中祖传老谱的记载,就能知道“贤公继室马氏生锺朝”的说法是多么荒谬! 蕉岭陵园名称之错,既对不起在天之灵的黄氏祖婆,也对不起在天之灵的先祖贤公和他们的子孙。作为黄氏祖婆的后裔,我们心中确实在为她老人家鸣不平!
据《钟姓史话》,公元1997年第八届“世界锺姓宗亲联宗大会”在新加坡召开,鉴于福建省政府已指令长汀县政府拨出汀州卧龙山南麓地段,供作恢复黄氏祖婆墓和纪念陵园之用,大会决定筹资兴建,但至今未见工程进展方面的报道。
龙川县 钟胜 2014-9-19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9 16: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0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