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48|回复: 7

台灣社口林宅大夫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6 03: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口林宅大夫第


  有人說:「親近古蹟,瞭解歷史」是近年來週休二日的最佳休閒活動之一。面對著這些歷史文化古蹟時,不僅僅是尊重歷史,疼惜古蹟,而更可作一番既知性又感性之旅。本書企圖從鄉土關懷的觀點切入,以期擴大文化資產保存研究的新領域。

  關懷鄉土、弘揚文化,已不只是官方的口號,作一個現代國民,如何重塑開展文化空間,鄉土的呼喚,人文的思考,正須要我們去做好歷史文化與古蹟的對話。

  社口林家「大夫第」是一座百年歷史的古宅,歷盡無情歲月的洗禮,斑剝蒼老的痕跡,猶如一位白髮老人,也正向著我們傾訴一些說不盡的往事;歷史滄桑可不是就如此一般的無奈!惟有以尊重愛護的心情,來對待它吧!今天我們來此參觀百年古蹟,除其親身體驗一座傳統建築之美,你又能得到什麼觀念與啟發?是建築物精神所在或豐富的人文內涵……同時展望著未來能成為鄉土教學一活的博物館。

大夫第的由來

  提到「大夫第」的名稱,竟有人調侃的說,是不是當年的醫生館,如此一來,更不就是成為蒙古大夫了!真是笑話一則。社口林宅,如何稱為大夫第,是淵源有自,並有歷史典章可資說明。

  據歷代職官所載:清代沿置,一般稱中書科為中書,定制以廕生、貢生、監生及知縣之應陞者補授。易言之,事實上即為虛銜而無官職之實額;按三代時舊制,官分卿、大夫、士三等。又據「清會典」所稱:正一品以下從品,文稱大夫,(武職正從一品、二品階將軍,正三品以下階都尉、騎尉、校尉)文階正六品為承德郎,從六品為儒林郎,從七品為徵士郎。

  中書科中書文階七品(官服:素金頂。補服:繡鸂鶒,鴛鴦),依體制不稱「大夫」,應為徵士郎,從七品以上,始居大夫之列。清制太常寺卿為正三品,即通議大夫;從五品有如同知銜者,亦稱為「通政大夫」。早期捐納制度,地方士紳捐監者交府庫二百兩銀,捐例貢生者四百兩銀,再由中書科晉授同知職銜,故稱其宅為「大夫第」。

  號稱「大夫第」的古宅,在台灣已不多見了,而社口林家大夫第,更是中部地區所碩果僅存的。從歷史考察而言,台中縣原有清代所遺留下來的三座大夫第,即為牛罵頭(今清水)蔡源順古厝和烏日楊宜夏大舍古宅,後來不是地震破壞,就是多年失修,甚為可惜。

  社口林家「大夫第」,造肇建何時,已難查證。惟目前依據早期樑間彩繪所作記錄,有光緒元年(1875)字樣,可見在此之前,已經建造,相傳原為地方吳、張舊宅,後來為林家所購置。民國二十四年中部大地震時,有部分破損而略降屋頂重修,近年又將銃櫃(像似繡樓)拆除,即為目前所能看到的規模和風貌,民國七十四年(1985)十一月二十七日,被內政部指定為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林家崛起,地方翹楚

  林家的崛起,話說林家的主人──林振芳,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林氏幼名火生,號蘭圃;清道光十二年(1832)出生於捒東上堡社口庄,光緒三十一年(1905,明治38)去世,享年七十有四。這位跨越清末與日據時代的人物,在地方又是鼎鼎大名的「家長伯」,他的出身及豐富經歷,真可當一部長篇小說讀,而在時光流逝中,去捕捉一些片斷的回憶,在兩個不同時代的政治背景裡,竟能活躍當時而又有傑出的表現,畢竟為數不多,林氏終其一生,由地方甲頭,捐輸納貢,黔賑救災,北勢番之役及施九緞事件等等,並由林族家長,恩授中書科中書,晉授同知職銜,最後還當上日治初期保良局長,可說榮寵一身,青雲直上。

  另從他的際遇而言,也有一段坎坷的身世,林氏自幼由老祖母撫育長大,五歲喪父,八歲母親改稼。稍長就跟著兩位伯叔學習農耕,二十四歲時,始到「望寮庄」開設「義春(竹敢)舖」,換作生意,買賣一些生活用品,當時望寮街是平埔族與漢人貿易交匯區。林振芳憑著他一付精明能幹的頭腦,後來又與官方往來緊密,於是乎大展鴻圖,很快就躋身於地方士紳階層,亦成為人人所尊稱的「家長伯」。

客家祖先,表現特出

  清廷收台灣入版圖後,靖海侯施琅實施海禁,對潮惠客籍尤嚴,客家人來台不易。林家的祖籍原是客家人,其先約在康熙末年,由廣東省惠州府吉康都陸豐縣新田圩橫山嶺店仔頭來台,初至濱海地區開發,並在牛罵頭(清水)附近置有田產。後來因為閩粵分類械鬥而不得不內遷,先到海濱,最後定居於神岡社口;當時社口尚是平埔族群巴宰(pazeh)岸裡社的社域,亦即移民史上所強調的「客家人的路線」。客家人向居山區保守成性,忠實家風,早為人所稱。在傳統建築上,喜以雙樑、棟對作法,獨樹一格,特奉祀太陽公神位於墻頭,並稱祖先為公婆,至今積習未除。惟久居河洛村落後,不但母語盡失,生活習俗,殆為河洛化,根源如何,均不可知?

  林家來台後,至林振芳時已有數代,父親雖然早逝,但林家在地方上已有聲望,因此地方人都稱其家族為「林三崑」。俗諺說:「水是往下流,人是往上爬」,林家既然有了銀兩,也要有權勢配合,於是培育後代子孫,取進功名為其要務,遂在東側修「培遠堂」書塾,延聘西席,栽培讀書人,為其最大的願望,後來林家也出了二位頗有名氣的秀才。而林振芳本人,亦援例納貢,由中書科中書晉授同知職銜,林家平步青雲,至此家財擁有萬石租(約今四百多甲地),從此聲望日隆,地方上林姓家族公推為當地的林家族長,至今口碑載道,猶為人所傳誦。

著名保良局長 贈勳六等

  中日甲午之戰,清廷敗績,日軍據台,人心渙散,社會治安每下愈況,而各地義軍抗日迭起。光緒二十一年(1895)六月四日(農曆),謝道隆、邱逢甲等人夜訪大雅上楓十二甲張家,以為內渡準備,邱氏竟夜難眠,遂提筆題上有名的離台詩六首。翌日大早由張家喬裝娶親護送至塗葛堀港搭船(張家源發號)返回祖籍鎮平,途經大山時,竟發生土匪搶劫。匪首紅炮,外號鬍鬚猛,葫蘆墩竹圍人,平時結黨橫行,地方敢怒不敢言,事後展開緝捕,探知紅炮藏匿社口某剃頭店內,張家即時會同林振芳(時任捒東堡長)帶領鄉勇圍捕歸案,並處以火燒極刑,此即地方人所謂的「燒紅炮事件」。

  七月五日,日軍以山根少將率所部南下,能久親王近衛師為先鋒隊發自大甲,進軍彰化。派左縱隊由中岡中佐指揮,進攻山線地區,日軍進駐葫蘆墩(豐原)時,林振芳以清廷既然棄我不置,不如迎合日軍,以免作無謂犧牲,因此日軍一路無戰事,離開豐原則在潭子溝背地方遭遇義軍攻擊。亦因此後來林氏榮獲日當局頒贈六等勳章,並授任保良局長,而台中同時獲得如此贈勳者,僅有林振芳、呂汝玉、蔡蓮舫等三人。

林家世系表

11世 俊曾(接12世)

12世 君寵(接13世)、明寵

13世 旺惠(接14世)、龍喬、雲穆、金廣

14世 放茂、清茂(接15世)、增茂

15世 崑偉、崑賽(接16世)、崑山

16世 振萱、振蕃、振蕕、振芙 
   振芳(接17世)  
           振芬、振荃、振薰

17世 春晉(幼殤)、春寶(大秀才)、春友(二秀才)、春三、秋荷
           春坎、鳴鳳(幼殤)、得和、喜慶、慶堂、春木、喜榮、喜烈

傳統建築,內涵豐富

  社口林家大夫第,位於台中縣神岡鄉社口村中山路600巷內,現調整為文化街。聽說日據初期(明治38年,1905)日俄戰爭時,日人當局為加強軍事設施,開發豐原往神岡的陸軍大路,直筆一畫,正好橫跨社口大夫第而過,官方知道後遂捨直取彎,改從社口街上繞道而行,也為地方留下一則笑談。

  林宅是一座我國傳統閩南式兩進四合院多護龍的建築,就整體而言,目前尚稱保存完好。走進古宅迎面即可看到門樓與甬道,門樓是三開間起造,提供出入惟一通口,早期設有防禦設備,如今附近環境均被其後代改建為近代建築,視覺上很不協調。民國二十四年(1935)中部大地震時重修,變成中西合璧,有失古貌。

甬道擁有兩側護牆,近年來已將巷道的舖石改為磚面,路雖好走,古趣頓失,相傳同治元年戴潮春之役,在此巷戰一場,林家護院(俗稱請壯丁)亦因此殉職。

  來到前院,視覺頓時開敞,第一進壯觀的門面,映入眼簾,門廳明間大木構件精美,所有鋪作配合彩繪,正呈現給參觀者美好的第一印象。門廳門簽及凹壽式廊口,似乎不是早期原貌,惟值得一提的是門廳後門扇上的螃蟹形木雕門栓,寓意科甲,活動起來栩栩如生,巧妙有趣。

  第二進的正廳,一般稱為公媽廳,也就是提供奉祀祖先神主牌位和祭典空間,此處顯得氣氛特別嚴肅。在此大木結構改採用棟柱與童柱作法,古樸而典雅,不像門廳二通三瓜的複雜錯綜,但正廳是住宅的重心,尊卑有序,是儒家思想反映的基礎。內的裝飾,有前人書畫墨寶,可讓人細細品味欣賞一番,至此值得一提是矩形案桌,不僅採用烏檀木材,雕工更是精緻無,可說是曠世珍品。一般所謂「紅宮廟、烏祖厝」的手法,在一座古宅裡,正可表現無遺。中國人向來別重視風水之說與防禦功能,一座民居不外乎前有池塘,後有大樹,四周環以緊密竹圍籬等等……當我們發現大夫第內院天井埋有七星排水系統時,無不稱讚古人設想週到和配套齊全吧!相傳:早期這些大厝建造時,都請來兩組匠師對場,以中軸線分開,一可壓低價錢,二可展現各自最好工夫。

古樸典雅,巧思獨運

  欣賞一座傳統建築之美,其內涵在於瞭解中國文化思想以及歷史情感。林家大夫第,在裝飾上除有「無處不書、無處不畫、無處不雕」外,在規格上更講究工整對稱,又不失古意。一座百年歷史古宅,正展現著淋漓盡致的做法,工藝部分包括石、磚、木雕、泥塑以及交趾陶等等傑作,無不意味著書香門第文人氣息的傳遞。

  社口林家的祖先,來自廣東客家隱密性格,在當年建造時特別將東西廂,用一道矮牆隔開,與北方封閉格局類似,諒是客家文化思維的蘊涵,或另類的詮釋吧!另外又在正廳左右方樑下,雕造奇特人物造型,俗稱「憨番扛厝角」,也是承樑柱重量的一種設計,古人相信黑人有著神力,希望藉著他們一臂之力來保護房子,如以今日眼光視之,不知是否合乎我們的思考邏輯?

古蹟維護的省思

  民國八十二年(1993)開始重修,耗資三千多萬元,從此變成一座名符其實的「新古蹟」。目前我國缺乏古蹟修護人才,修護與古蹟保存,無法尋求平衡點,形成粗糙現象特別多,如社口林宅修造時,即有部分作法令人不敢茍同,一幅老鼠偷吃瓜的交趾陶圖案,後來只見腳不見頭,而水車垛的吉祥花卉圖,竟出乎意料的「躍馬中原」的陶製品,真不知如何解讀?這可能是古蹟修護案例的一大敗筆!那來認知上的文化情境,所謂「人為破壞」亦不過如此?

  社口林家,是地方上的巨族,不僅人丁興旺,雍雍融融二百多人,有所謂「飯桶掛車輪」,也是早期大家族的典型,集體性血緣宗族的圖騰;試看林振芳娶有妻室五人,育有兒女十九人,即可見其一斑。近年來,整個社會變得太快,無奇不有的現象,接踵而來,林家正廳原懸掛著同治九年「中書科」大匾額,以及祖先神主大牌,卻遭小偷取走,人心不古,於今更甚。中國人的附尚風雅,真的做到很透徹,既連人家的祖先都不放過,古蹟的維護,如不早日配套管理辦法,其後果正不堪想像!一座古蹟的活化再利用,不能僅有空談,如何注入新的生命力,應是目前最為重要而嚴肅的一大課題。

喚起關注,歷史記憶

  古蹟是我們共同的歷史記憶,文化資產的維護,需要大家共同來關心,古蹟的重建,應有前瞻性思考和規劃。古蹟的保存修護無不是與時間在賽跑,稍縱即逝,只有留下永遠的後悔。

  文化建設的推展,不是一句口頭襌,在現實的功利社會裡,又有多少人關注?如何去導正經濟壓倒一切的扭曲文化,樹立人本的價值觀,確立文化主體性,強化人文涵養教育,增進國民責任感與國家認同感。更盼望著展開文化的同時,走向國際化,啟迪文化視野,並世界說進文明接軌。

  總而言之,強化內心世界,重構文化版圖,我們必需從愛護古蹟做起,惟有結合社區凝聚更多民眾的向心力,進而對這塊土地心存關懷和感激;正視鄉土教育,邁進文化大道,正有待大家共同戮力以赴。在此,由於個人才識有限,既無洋溢文采,又缺歷練積淀,尚請多多指正為幸。

林振芳生平事蹟簡介(1832~1905)

1.道光12年(1832)閏9月17日,出生於捒東上堡社口庄。
2.道光16年6月2日,丁父憂,幼撫於祖母。
3.咸豐5年,始在望寮街營商,設義春(竹敢)舖。
4.同治3年,族人舉為林家族長,即林家長。
5.同治9年,由例貢生以黔賑樂輸,奏授中書科中書職銜。
6.光緒元年(1875),泰孚居(即今大夫第)宅成。
7.光緒4年,晉授同知職銜。
8.光緒5年5月,長子春寶(伯璿)進泮(大秀才是年取進)。募修葫蘆墩慈濟宮(豐原媽祖廟)。
9.光緒7年,大甲溪築堤,管帶人夫之之役。
10.光緒9年,辦理揀東保保甲局務,局駐望寮街。
11.光緒10年5月,次子春佑(佐璿)補台灣府學附生(二秀才是年取進)。辦理捒東保團練,局仍駐望寮街。
12.光緒16年,構築培遠堂(書塾)。
13.光緒18年,辦理聯甲局,局駐岸裡大社內,至20年改駐葫蘆墩街。
14.光緒21年(1895)明治28午,日人據台,受任捒東上堡總理,翌年改為堡長(民前14午7月8日廢止保良局長)。
15.明治30年4月,敘勳六等,授瑞寶章。
16.明治31年1月,任台中縣參事。
17.明治36年12月,當選台中農會副會長。
18.明治38年3月,東勢角至牛罵頭問道路改築,路地寄付。
19.明治38年(1905)5月9日去世,享年74歲。後藤新平民政長官、台中廳長岡本武輝弔唁,素車白馬,備極哀榮。

[ 本帖最后由 weilien 于 2006-12-13 02:0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andrew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3: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豐原一帶有許多人都自以為是閩南人,但看了族譜後才知道原來是客家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01: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社口林宅大夫第




社口林宅正面全景



正面門口對聯:「慶積有餘父子勳名昭世德,芳流不替後先州牧紹家風。」


[ 本帖最后由 weilien 于 2008-2-8 05:26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01: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社口林宅大夫第





正廳室內精緻的神龕案桌以及「中書科」匾額


[ 本帖最后由 weilien 于 2008-2-8 00:15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01: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社口林宅大夫第





正廳堂室內莊嚴肅穆的氣氛


正廳對聯:「三仁毓九龍中貞節義昭天壤,雙桂傳十德考禮明經重古今。」


[ 本帖最后由 weilien 于 2008-2-8 05:2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0 18: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社口林宅大夫第


社口林宅大夫第古厝介紹

目前尚未找到適合空間放置錄像。



[ 本帖最后由 weilien 于 2008-2-8 00:2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0 18: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的摆设古色古香,还很整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00: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社口林宅大夫第

欲看更詳細的內容,請到http://lin.5d6d.com/thread-784-1-1.html註冊登錄,內有說明社口林氏尋根問祖的記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6 13:06 , Processed in 0.02455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