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49|回复: 21

武平一中英语班印象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0 01: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平一中英语班印象记
                                                         ----第八届英语班 严修鸿
1.        引 子
2.        英语教学二则
3.        作文教学二则
4.        养成劳动习惯
5.        活跃的六班
6.        六班的其他老师
7.        我与吴老师的个人交往
8.        英语班的理想延续-----我的外语学习与使用

                                                引 子

1985年9月我很荣幸地加入武平一中当年的“黄埔军校” ----“英语班”,这是吴国珍老师的悉心培育的最后一个“英语班”。1987年至今,毕业快20年了,但对英语班的印象,我还常常在脑海回放。如下部分的经验,依然深深地刻录在我心中。有些已经深埋在记忆深处,看来是非催眠术不足唤醒了,期待在同门弟兄姐妹的启发下,更加完整地拾起当年景象,复原精彩生动的历史。

我们那个六班,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共49名毕业生。吴老师那时正值壮年,精神状态很好。不论在学习、生活具体细节安排,还是在人生观的指引上,我们都曾充分地得到吴老师关照,尽情地沐浴阳光与雨露。

“不管生柴湿柴,炉子里煅烧以后都是好炭”。1985年高二分班,我记得初进英语班不久的一次班会上, 吴老师充满激情地慷慨陈词,鼓励大家要忽略目前差距,经过一段时间共同学习,都可期待达到相当的水平。这话对那些基础一般的同学,效果不啻是枚强心针。
                        
英语教学二则

吴老师的英文教学,自有一套有针对性的方案。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每日五句以及听力训练。

八十年代中期,山区的英文教学整体上还比较落伍,同学们的听力以及口语都比较薄弱。为此,吴老师很有远见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同学的口语以及听力。
        
口语是采取“每日五句法”,相信大家都还记得这个招数。具体做法是吴老师自己拟定日常使用的口语对话,大约每人五句,两人就十句,发给同学不断练习。课堂上抽签(draw a lot,这个短语就是那时候学会的,呵呵),抽到的就对话,老师在旁边纠正发音。

积少成多,熟能生巧。逐渐地,我们觉得英文不再那么陌生枯燥了。跟日常表达密切相关的“每日五句”,学习起来就特别有劲头。详细的句子,我想大家都忘记了,如果谁保持了当时的笔记,就请贴出来,我还真想温习并回味一下!
        
听力训练,在当时也是比较新潮的学习方法。我们很幸运,1986年武平一中的听力实验室建成了,在教学楼的五楼(现在改为图书馆了)。吴老师充分地利用了这个教学条件,引进通俗易懂的听力教材,让我们强化听力。
        
大家还记得在寒冷的日子,早上6点多赶往听力室的经历么?当时的耳机是硬质塑料,不带海绵的,又冷又硬,我们却虔诚地戴上它,聚精会神地听“纳斯雷汀”的故事。一开始,还真听不懂几个字呢?吴老师安慰我们,叫我们边听边记,甚至记下一个字都给予热烈的鼓励。当时每个故事放三遍,然后我们用汉字或英文把故事记录下来,接下来回答问题等等。
        
早上6点多,不少人都在梦乡,同学却整齐地来听音了。吴老师要提前准备资料,有时来宿舍催唤,比我们起得还早,应该5点多就要起床的。
        
一年下来,大家的听力都有所提高。就我个人而言,从听懂个别单词到个别句子,再到整段听明白,大约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当时的锻炼,很辛苦,但是却培养了我们对英语真切的感知,我一直很怀念那一个个听力训练的早晨。
        
1987年,为了准备在龙岩举办的英文口语及听力的面试,我们高考完又进行了强化练习,记得学长 陈祥生 老师还来协助指导。当时要求是,给一个题目,五分钟以后,围绕主题说上10多个句子。

作文教学二则

吴老师在中山中学担任过语文老师,深知学好本国语文的重要。为此他还用心琢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诀窍。除了教学我们英语,他也专门抽出余暇,教我们如何写作文。其中有两个有效的做法,值得一提。

中学生阅历有限,表达困难。加上又是日常使用南方方言,我手写我口,都还需要一个转换。写作文,对很多同学都是一个难题,常常觉得无话可说。针对这个问题,吴老师提出了“急骤联想法”。具体的做法是,老师出一个题目,同学开始围绕这个题目进行急骤联想练习,把凡是相关的内容,概念都写下来,然后再整理思路。比如,老师 这个题目,马上联想到 园丁、老师的责任、老师的分类、老师的性格、老师的出身、老师的言语、老师的身材、老师的缺点、优点、古今中外杰出的老师……,一开始都是乱哄哄的思绪,都写下来,然后按照逻辑与题材进行整理。这个办法,我觉得对打开思路是很有帮助的。
        
古文翻译与评论。这差不多就是给材料作文,不过材料都是古代的小故事。先由学生翻译为白话文,然后根据这个材料拟定主题写作议论文。这个练习进行过多次,吴老师也批改我们作文。我还记得一个叫做“羊续悬鱼”的故事。
        
借助古文,一方面学习翻译,一方面学习作文,两全其美。

说起作文,不惧献丑,提一个我经历的荒唐事。有一次,语文老师钟华东布置了一个枯燥的题目—“勤奋与学习” ,也许当时疲倦,也许题目题材枯燥.....我当时就写了半页,没完也交上去了,名字也没写.....后来吴老师知道了,指着这半页作文在全班大发雷霆:“……我看到这个,血压升高了八度……这样潦草的文字,以后就算是写情书,怎么追得到女孩子?.......” 好在当时我不在场,但是同学说给我听时,十分汗颜惭愧,无地自容啊。事后我补写了,得到老师正面评价。这件事,让我获得了“做事须认真”的教训。

养成劳动习惯

吴老师是闽南人,来自沿海,个人面貌与山区的老师不同。他给我的印象是朴素,直率,阳刚正直却又充满睿智,他积极的人生信念感染了很多同学。我记得他有一回劝告大家要热爱劳动,说:“这个世界上难保每个人可以安享50年的太平,因此,学会体力劳动是很重要的”,随后举了早年学长刘福煌同学热爱劳动的例子。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上。

活跃的六班

我们那个六班,人数是历届英语班最多的。各位同学都很有个性,不少都有自己的才艺。钟文、晓文、志平、秀英,晓和的管理能力,陈开添的书法与歌唱,钟素萍的表演才能,国强,春姑的体育都很突出……。最值得提的是,全班男生的篮球打得很好,在整个年级的算最好的。年级的各项评比,六班往往领先。

六班的歌咏,很出色。我至今仍然记得吴老师教我们唱英文的《国际歌》,全班合唱,群情激昂“……The earth shall rise on new foundation, we had been none, we shall be all……”,至今犹如耳边响起。
        
1985-86年组织过两次郊游,一次去中山上峰龙潭电站,当时德明用自行车载我去的。另一次去西山。

我们那个班,有点沧桑。特别是曾富荣老师以及曾秀英,曾宪华同学都在青壮年离世,让人不胜惋惜,伤痛!后两位同学当年高考成绩都很好,录取的大学也不错,真是无奈啊,但他们此生虽短,却也一起经历了“英语班”的光荣。

六班的其他老师

吴老师一直担任我们的英语老师,其他老师是:
语文:高二钟华东师,高三李坦生师;
数学:高二郭达鑫师,高三谢济元师;
政治:钟远南师;
地理:曾富荣师;
历史:肖桥忠师

数学郭老师语调从容,很有耐心;谢老师为学生服务竭尽诚恳;地理老师的幽默风趣,李坦生老师作文贴堂的做法…都是难以忘怀的。

我与吴老师的个人交往

我自己与老师的单独的直接交谈,与其他同学相比不算多,我记得那时晓文,晓和,晓明,钟文,秀英……等与吴老师自在的交流比较多,毕竟他们更加历练成熟点。一方面自己普通话表达差有关系,一方面来自乡间,社会经历少,有点心怯。但是我内心很尊敬老师,仔细地从老师的期待的眼光中读出了希望,从他每次对我中肯的批评与赞扬中获得了力量。我在六班的成绩,数学比较平庸,其他都算在前列,总成绩在班级的5-12名之间。

1987年,我录取到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离开学校前,吴老师勉励我“乡间的学生,第一年可能与城市学生有点距离,但是经过努力,第二年就可以平起平坐,第三,第四年就可以超越他们。”在师大中文系那几年,我一直把此话记在心上,凡逢泄气,就以此不断激励。

1995年前后,我在复旦大学读博。吴老师去北京玩,本来联系好到上海来玩,通过一次电话,但是后来行程改变,未能会面。
        
1997年,八七届同学聚会。席间同学们曾借用钟文的手机逐个问候老师。
        
我很希望有一天也像老魏同学那样,抽空去晋江看望老师!这是我多年来的心愿,如果届时三五同学一起去就更好。遇到好老师,是我们的福分,要好好珍惜。

英语班的理想延续-----我的外语学习与使用

与多数英语班的同学那样,我也希望在大学攻读外语专业,以外语作为自己的长久事业。我高三报考的志愿多数是外语专业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阿拉伯语,华东师大的英语,上海外贸大学的海事英语….当时考了总分494,已超出当年重点线486,单科外语是83分,我是多么期待这些专业录取我啊。高考录取的结果,我却有点意外地录取到福建师大读中文系。大学毕业至今,我从事的是中国语文的调查研究,虽然有违初衷,遗憾地离开了外语专业,但我在英语班的学习经历却使我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长久地受益。

在福建师大,新生要经过考试遴选,外语成绩好的,留在快班学习,英语的学习就更正规些。我很轻松地进入了快班,而且在快班的成绩一直领先,这让许多来自福州,厦门的同学大跌眼镜。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报考了四级,第一次就轻松通过。那是1988年,大学英语分级考试才开始,通过的人还非常少。因为英语班的学习经历,我一直没放弃英语。大学四年,常去学校的听音室听英文录音,参加师大的外语角。那既是一种眼光向前看的学习,也是一种怀念,我想以英语学习来纪念那段刻骨铭心的英语强化听说训练的岁月。这种自学,还是英语班学习惯性的一种延续。1988年我访问上海师范大学的亲戚,他把当时的考研究生的英文试题给我做,一个小时做下来,已能得到60多分。

1990年冬天,我在福建师大附中实习的时,得知87届又可应届报考研究生(因为89学潮,本来应届生不允许报考的)。当时我想留在城市闯荡,想来这也是一个难得机会,于是我就选择了最有把握现代汉语专业。因为外语基础比较扎实,准备起来就轻松多了。那年我考研究生的外语成绩也不赖,78分(那年只要55分就够上线),中文系总分第一被福建师大录取。研究生阶段我的外语又是全年级非外语专业第一,1992年以76分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1994年考博士,复旦大学的外语我又考了76分,是复旦大学20位中文系博士生中成绩最好的。上海期间,我初次尝到了外语可以帮我挣外快的甜头。我教了一位美国商人,中文名字叫费麦哲的学习汉语,实行双语教学。将近8个月时间,每次120元,前后大概挣了八千多元,用于补贴学习与研究。

1997年我在汕头大学找到了工作,业余也担任对外汉语的家教,教过美国人马进(John Markin) 4个月,他当年是汕头柯达公司的总经理,现在是厦门柯达的老总。随后我教柯达公司的感光部工程师毕凯东(Don Bikethly),澳洲人,1999-2000,2003-2005年两段时间。与他们交往中,我进一步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接触了西洋人的一些习惯,观念。

2001-2003年应聘香港城市大学做汉语声调及变调的科研课题,英文也大有帮助。课题负责人陈教授几十年在美国,英文用惯了,我们在香港一起讨论问题用得上英文,此期间我也阅读了相当篇幅的英文文献。2004年我考正高职称外语,不怎么复习,都考了89分。

2005年我通过竞争,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教职,面试用上了英文。虽然授课用中文,但是这个社会英文很重要,一切公文,通知以及正式场合的交际多是以英文进行的,日常生活也常常用得上。比如监考的时候,需要大声地宣读英文考场规则。

我现在的英文,比起专业水准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但是因为一直有机会学习、锻炼,现在可以阅读语言学文献,日常交际也是没问题的。目前我想提高的是专业论文的英文写作,专业写作毕竟有更高的修辞要求。

1987年离开了英语班,但是一路下来,我在英语班的经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论在应考还是生活实践中,英语大大地有助,毫无疑问,应归功于“黄埔第八期”的2年英语强化学习。

像我这样英语班毕业却没有继续以英文为专业的同学们,也有一定数量,你们是不是也像我这样,总是藕断丝连地与英文难分难舍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0 01: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班主任 吴国珍老师,是1986年的全国优秀班主任,曾经在武平一中办过8届 英语班,高二高三两年,以培养报考英文专业的学生为主。他对我们影响很大。

前不久,接到为英语班写点材料的信,就拟定如上帖子,在社区内部参考,放在这里也方便我在互联网上随时察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1 00: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感情的回顾.触动我也想起那些年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0 22: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严管总的来说是成功人士,PF一把,这样的好文,不发到文学版让大家欣赏有点可惜.
近年我坚持看CCTV-10(科教频道)的希望英语OUTLOOK的节目(周一至周六,每次半小时)超过3年了,如果是聪明的话,也是应该谈吐自如的了,但不幸的是,我以前单词量掌握得不多,近年记忆力衰退得厉害,平时又难得跟老外一练,所以,看来看去,学习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长进不大,头疼!:cry::cry: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8 08: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师(当时在中山中学,已培养了两界的英语班)的一位学生,在福师大面试时,英语口语OK,但因为普通话说得不好而未被录取,学生后来感慨地说要是自始至终都用英语作答就被录取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5 18: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yanxiuhong 的帖子

拜读完修鸿兄的文章,我真是惭愧啊!毕业后一直隅居在武平,经过岁月无情的打磨,削平了棱角,许多往昔珍贵的记忆也早已淡忘。心中依然感觉那时曾渡过一段美好时光,但是许多细节。。。。。。?呵呵,不好意思了。。。修鸿兄是个意志坚定,有远大理想之人,自然不比我这早已坠入凡夫俗子之徒啦。愿修鸿兄及其余同学心想事成,祝吴老师全家幸福安康。

这次同学会,在外工作的同学基本都回来了,作为一直在武平工作的我,心里是很感动的。同学之情谊何尝不是前世修来之福?自当好好珍惜啊!!

先写这么一点点,作为首次到这里报到的一点“进贡”,不会少了点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5 20: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严老师现在在一中呢
一中学生向老师道声:老师好,老师辛苦了!
虽然没教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5 17: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师现居厦门集美,询其电话(保证接通)50元,带上门500元,其他技术含量高的问题(如吴老师喜欢什么,上门需送什么礼比较好)收1000元,不收外币(欧元除外),本收入纳入武平一中英语班基金会,多谢合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17: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田,好不容易看到你登陆,就这么胡说八道?

提点建设性的意见,看看如何通知同学,把这里变成常年聚会的场所,而且包括其他年级的英语班。

麻烦你告知吴老师,请他把以往英语班的资料上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5 23: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抗议!!!

21世纪什么最重要?地球人都知道-人才!21世纪什么东西最珍贵?资源!21世纪最缺乏的是什么?感情!21世纪理财观点是什么:人不理财,财不理你!本同学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发掘市场需求,利用手中资源进行科学理财,最最难得的是:本着淳朴的“英语班”情节和朴素的同学情感,将辛苦劳动所得捐献给基金会!这种勇于创造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本该感动的斑竹潸然泪下,对本同学的敬仰之情如同黄河之水那个。。。滔滔不绝。如今却招其横加指责,想必有良知的广大同窗,都知道广州在窦娥显灵,六月飞雪吧!不过,本同学是不会屈服的,在此,我郑重宣布:信息卖给斑竹费用在原价基础上上浮50%,嘿嘿嘿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9 10: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是在拍卖月球土地

就怕是有价无市,被子里放屁,那个。。。。。。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20: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yanxiuhong 的帖子

时间过得真快,二十年前的许多细节我真想不起来了,严兄所提的“每日五句法”、古文翻译与评论这些细节似乎熟悉但又觉得遥远而模糊。希望同学们多发贴回忆那段激情岁月中的往事、细节、笑话。上大学后的一次体检我才明白我听力受损严重,也才明白我高考听力测试绩为何不理想。作为英语班的一员我很惭愧,我现在基本上远离了英语,又腻烦了案头文字工作,想开拓一个全新的生活,现正在努力艰难前行中。希望同学们路过龙岩时歇歇脚,找我小聚一下,我很愿意做你们的驿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16: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拜读了修鸿兄的大作,感慨万千.昔日默默小牛,今成大家.总算为我班争口气.不象自己无所作为,辜负吴老师主谆谆教诲。还好有座标志性建筑!再加把劲,再上几个台阶,几拾双期待的眼睛在看着你哦~
  小魏说你是个性情中人,还真不错,想不到你还能从记忆的沙滩上捡起一串串贝壳。自古才子皆有情,有人问你那双看似纯洁的双眸是否曾向老同学暗送秋波?有人建议你的下篇大作:我的情感生活!一定引起大家共鸣.哈哈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16: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zhongzhipin,ZHONGZHIPING,又来一个 钟老总,你老总真是不怕注册的麻烦啊。

高中情感世界还比较单纯,默默无闻的丑小鸭一个。

只是有点好奇地看着成熟的兄长们孔雀开屏,20年了,许多秘密档案终于解密,我听了这次聚会的许多故事,当年的好奇得到了满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7 07: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林妹妹的“资源”卖掉了多少了?好象有点可怜哦

通讯录一来。呵呵。。。。。

修鸿:我的cookie设为‘永久’,但这几天每次进入都还要登录,是怎么回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8 20:10 , Processed in 0.022198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