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48|回复: 6

闽西(龙岩市)经济发展重要信息汇集(请跟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6 09: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阅读提示:请注意黑体字部分

建筑之乡——福建省上杭县才溪镇、南阳镇

                                     改制焕活力 老企创新绩
                   ---上杭县才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轮改制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钟维育          浏览次数:723
   
     上杭县才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建筑之乡”——上杭县老脾企业,该企业成立于1965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从当初社办企业到集体企业、从股份合作制企业到如今的.有限责任公司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02年6月经福建省建设厅重新核定资质等级为二级房屋建筑总承包企业,资产总值达6039.7万元,。具有各类专业人员18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1人,2001年完成产值8793万元。作为—个老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立潮头,并取得较好业绩,得益于企业的体制改革,得益于不断创新。这里谈一谈公司经过股份制改革和公司制改革的二轮改制工作中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企业改制的背景   
     l、宏观环境的需要。从大环境看,党的十五大已经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作了精辟的论断,明确了跨世纪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方向,十五届四中全会更是我们搞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就建筑业的发展势头来说,国家中西部地区全面进入建设时期,国家把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以城镇建设作为重点的新建改造工程要加快。总的来说,国家的宏观政策为企业搞好改革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的挑战,大环境在呼吁“搞改制时不我待”。   
     2、市场竞争的需要。九十年代以后新兴的建筑企业都以私营、个体、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出现,市场运作相对灵活。政企不分、产权不清的集体企业办任何事情都要先请示或先开会讨论,在市场竞争中,机遇往往因时机未把握好而失之交臂、擦肩而过。   
     3、自身发展的需要。1995—1997年,我公司经营生产走入了历史上的低谷,企业资产不断流失,人心涣散,各种债权、债务无明确界线,企业产值逐年下降,企业面临严重危机,原有的体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改革经历了二个阶段   
     (一)股份制改革    1997年5月份开始我公司召开了二次职代会,全体职工一致要求对公司进行改制,公司所属才溪镇政府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在福建省建委建筑业处、龙岩市建委、上杭县建设局的宜接指导下,借鉴我省巳改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经验,提出对镇办集体企业进行改制,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   
      在改制过程中,对《公司改制方案》、《公司章程》等进行了四轮反复讨论。股份设置方案规定,从净资产中划出15%作为才溪镇镇公股,42%作为退职、退休人员的劳保和福利的职工集体股,43%为在职干部职工和社会法人配售股。经过近2年时间的动作,于1999年2月完成改制,举行第一次股东大会,股份合作制企业正式成立。   
      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革,明确了《公司章程》,完善了经营管理制度,划清了公司与镇政府之间的关系,理顺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所有职工实行聘用制,通过职工持股,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改变了原有的管理体制,完全按照股东的意愿选举产生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使全体职工真正成为了企业的主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时全体股东参加社会劳动保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通过改制,公司当年产值翻了一番,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二)公司制改革   股份合作制企业作为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公司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只是一种过渡形式,由于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的共同体,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彻底分离,量化股权不能真正成为股东的资本,在《公司法》中也没有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规定,工商注册仍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达到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公司于2000年元月决定进行彻底改制,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在这次改革中,我们对改革的目标、思路、措施及改革中敏感问题等均作了充分考虑。  
     1、目标定位   即以加快企业市场化进程为立足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韧度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推动股权流转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企业新一轮改革,规范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使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2、基本思路    即“围绕一个主题,建立两个机制,达到四个目的”。一个主题即: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题,重点是做到明晰产权,即“重事实,谁投资谁得益”;两个机制即: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实行现代化的“公司制”,提倡经营者持大股,为全体股东在企业内部营造—种“主人翁”的优越感,以充分发挥经营管理者的能动作用,激发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企业的职工与经营利益连成一体;达到四个目的即:明晰产权、优化股权、落实债权、明确职权。明晰产权是前提,优化股权是基础,落实债权是  
       3、具体做法:   
      (1)明晰产权,界定归属。作为白手起家的镇办集体企业,全体干部职工为企业发展、兴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要凝聚企业的人心,使大家都提高积极性来参与改制,产权界定是十分重要一环。在产权界定上,我们采用“尊重实际,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委托龙岩华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进行资产评估,经评估并2001年1月份公司净资产为1003,6万元,资产总值约1532.8万元。       
      (2)政策剥离,量化配股。全部净资产归属于企业劳动者,这是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而从改制的各个环节来看,确定资产归属,并进行量化配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公司把量化配般作为重点。一是在量化中稳妥处理好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公司前身是社办企业,一直受乡镇政府的管理,每年上交一定数额的管理费,改制成有限公司必然要与镇政府脱离,利益关系处理是关键问题,我们通过与政府多次协商,在取得全体职工的同意后,划出15%净资产作为镇政处理好职工配股问题。我们采取量化配售的方法:即一年工龄可量化股(每股1000元),一年班组长配一股,一年队长配二股,一年管委配三股。但是每量化一股应交纳600元的现金入股,不交则视为放弃量化权利,同时放弃其在原公司的工龄、职龄等待遇,即未购买量化股的人员按自动离职处理。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按原公司退休办法执行,同时按净资产的42%作为退职、退休人员的工资和改制的股东的劳保费用,这样即解决了今后股东的劳动保障问题。   
       (3)确定方案,建立机构。我们制定了《改制实施方案》,并经职代会审议通过,由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方案中体现了核心层持大股,技术要素、智力要素参与分配原则。同时,根据《公司法》的要求,我们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成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设置了党、工、团等职能机构,在组织机构中,做到了“三个明确”,一是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的职责明确;二是决策层(董事会)的职责明确;三是经营层(经理班子)的职责明确,并且在公司内部实现了资本所有人与经营机构相分离,使企业经营效益大大提高。机构设立后,我们理顺了内外关系,规范了管理体系,企业真正达到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目标。     
      公司通过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企业发展的步伐加快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更高7,具体表现在:        

      l、全面清理了公司的有关债权债务。因改制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各施工队与有关债权人与公司的债务关系重新理顺,既盘活了资产又将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同时,通过资产的评估,准确摸清了企业的资产总量和资产结构。   
       2、通过量化配股,吸纳了300多万元现金股,增大了集体资本,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3、通过公司技术股权的设置,吸引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使企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从原有的6人增加到现在的26人,初级职称人员从原来的50人扩大到现在的163人。      
      4、经营者控大股后,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个人利益直接相关,经营者的责任和压力明显现凸出来了,经营层、管理层持股后积极参与管理。   
     5、持股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职工成为股东后,既是生产者、管理者,又是投资者,更加关心公司的发展命运,变以前的被动接受为现在的积极参与,变以前的“要我干”为现在的“我要干”,主人翁意识明显加强。   
       6、企业经营有章可循,《公司章程》、《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由股东表决通过,使公司的管理真正体现股东意愿。调动了资本所有者对资本监督管理积极性,增强了这方面的权益,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民主决策的氛围,这样既可避免一些经营管理决策中的失误,又可以便各项决策深入人心,便于工作开展。   
     7、经营者的管理权、决策权得到保障。特别是产权明晰、政企分开之后,按资产权益确定经营者,并抛开旧体制的束缚和羁绊,达到了“职工放心,政府安心,经营者舒心”的目的。  (福建省建设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03年01月23日

[ Last edited by 天地人999 on 2006-2-6 at 16:4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6 09: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我省建筑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转贴自:摘自《福建建设信息网》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06-1-2   
     
     “十五”期间,我省认真传达贯彻省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03]18号)(以下简称18号文件)精神,建筑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建筑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建筑业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建筑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拓展省外市场成效显著,企业结构更加优化,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清理拖欠工程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工程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好转。预计今年全省有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产值800亿元,其中省外完成200多亿元。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可望达到1000亿元,创历史新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省民营企业数占企业总数85%。2003年10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03]18号文)提出的三年基本完成建筑业企业改革改制和五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的发展目标,经过全省各级建设部门和建筑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今年可以实现和提前实现。    
      “十五”时期,我省建筑业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五年累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214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9%,比“九五” 期间增长162%。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总值比例近7%。五年建筑业累计上缴税收126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8倍。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做出贡献。   
     二是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建筑业企业体制发生根本转变,自省政府2003年18号文件出台以来共有近300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改制,新增企业全部为民营企业,国有、集体企业数量与民营企业数量由“九五”末的78:22,变为15:85。企业结构不断优化。现有2286家企业中,施工总承包企业占40%,专业承包占52%,劳务分包占8%,培育出一批隧道、智能化、矿山、钢结构、防腐保温等工程特色专业企业。全省一、二级建筑企业占企业总数由18.8%,提高到48.1%,其中一级以上企业增加到172家,是原来的3.6倍; 惠安闽南建筑公司获国家特级房屋建筑总承包资质,是我省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的一大突破。   
      三是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有210家施工企业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区,以粤、赣、沪、鄂、京为重点的区域性市场已经形成。以惠安、上杭为代表的“建筑之乡”企业在传统市场站稳脚跟,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省外产值由48亿增长到200亿,三年翻了两番。   
       四是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做出重大贡献。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120万人,占社会劳动力6.4%,其中农民工占90%。一个农民外出打工,就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惠安县有十几万农民在外从事建筑业,上杭县才溪、南阳等建筑业劳务输出重点乡镇有2/3劳动力外出从事建筑业,上杭、惠安、永泰等“建筑之乡”外出农民家庭2/3的收入来自建筑业。许多农民在外创业成功,赚了钱,在家乡修桥铺路,建校助学,投资实业,回报社会,为繁荣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如惠东建筑公司总经理张木法个人捐款总额达到2760多万元。          
      五是带动相关行业协调发展。建筑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随着我省建筑业强劲发展,我省施工承包的专业范围已延伸到60多个门类,与勘察设计咨询、房地产、建材、劳务及各类中介服务等形成产业链,建筑业可带动50多个相关行业发展。如福建石材、瓷砖、钢材、木材、水暖器材、家具、厨具等随着建筑业发展已经遍布全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京闽籍企业有企业1800多家,北京木材市场由莆田商人垄断经营,超过一半的石板、瓷砖市场为泉州商人经营;闽籍企业在上海建材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石板材、瓷砖、水暖器材等市场占的率在50%以上;在湖北省,石板材、瓷砖、水暖器材等市场有50%以上经营商来自我省南安、晋江,与建筑业发展形成相辅相成之势。                                                               (厅建筑业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6 09: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调味品经销大军——福建省长汀县的客家乡亲


帖1:             在“领头雁”邱和平的带动下,如今有一万多长汀乡亲闯荡在北京市场
                  ――闽人创业故事:汀江风味溢京城2003年2月17日11:10
      
     “北京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长汀人。”这是形容1万多在京城闯荡的长汀人的景况,而这当初仅仅是由一个土特产推销员引发的。他就是长汀县新桥镇人邱和平。   
      地处长汀东部的新桥镇,人多地少,人均不足3分地,是个以做米粉出名的省定贫困乡。1987年,农民邱和平率先从长汀跳了出来。当时,他是个长汀土特产推销员,从广东折转北京,来到全国农产品展销会,琳琅满目的各地农副产品吸引了他。他在各大农贸市场溜一圈,惊奇地发现,偌大的北京城除国营商店外,基本没有人经销调味品。精明的邱和平邀了几个亲友,很快在北京虹桥市场开辟了第一个由长汀新桥农民经营的南方特产调料摊,专营香菇、银耳、莲子、薏米、笋干等。起初,北方人不了解南方调料,生意不怎么景气,但邱和平耐心地向每一个顾客介绍南方特产的特点和烹调方法,还向顾客发放信誉卡,对商品实行“三包”,对老顾客还来点优惠。很快,他在北京打开了市场。1988年,初战告捷,赢利10多万元。   
      邱和平在北京赚了钱的消息很快传回家乡,500多新桥农民闻风而动,相继涌入京城。亲带亲,友帮友,长汀人纷纷赶京城。他们在虹桥、东大街、中关村等9个市场开设门点150多个。到如今更是有1万多人分布在北京大小1000多个市场累计5000多个摊位。他们从摆摊设点开始,发展到送货上门,批发经营;经营品种也从南方特产扩大到东北的黑木耳、松仁,宁夏的枸杞等100多种调料产品;经营项目也拓展到茶叶、餐具等,以及装潢装修、珠宝首饰经营,甚至还有办厂的。     
      至于邱和平,则早已搬到太阳宫市场,经营两个店铺,还与沈阳菱花味精厂签订供销合同,并从厂家那里得到了一部桑塔纳轿车的奖励。“领头雁”邱和平得到了在京闯市场的1万多名长汀乡亲的肯定和赞扬,理所当然地当选为长汀商会北京分会的首任会长。     
      艰辛闯市场,红火做生意。如今,1万多长汀人活跃在京城。在左安门市场的新桥农民邱树廷,第一个在北京销售汀州米粉,一个月运4火车皮仍供不应求;在大钟寺、太阳宫等市场,炒米粉、氽猪肉等汀州美食登堂入室,成为北京人爱吃的美味;更令人兴奋的是,新桥农民廖洪连等3人,以北京市场为基地,勇闯俄罗斯市场,在莫斯科阿尔巴特大街办起一家经营中国土特产的公司,把中国的30多种名优特产品销往莫斯科几十家超市和100多个中国餐馆。     
       在外闯市场,惠及遍家乡。在新桥镇就有1.2万农民走南闯北,其中8000多农民闯京城,他们每年为新桥汇回5000多万元人民币。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             作者:陈天长稿源:【福建日报】


帖2:
              一家市场拆迁引发多家市场抢夺商户大钟寺商户何以成为香饽饽
                                     本报记者薛岩  
     
      2月8日,本报独家报道了大钟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即将拆迁的消息,该市场是华北地区的行业老大。该市场的4000多家商户过年返京后见面问得最多的就是“准备搬哪儿去?”就在商户们急于“搬家”这当儿,得知拆迁消息的数家批发市场也随之展开了一场抢夺商户的战役。  
                                     拆迁是大势所趋  
       这两天,在该市场经营了15年的商户张老板无暇顾及生意,刚从福建老家过年回来就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找摊位。  
       大年初八(2月8日),商户们一早就从报纸上得知“大钟寺要建物流港,市场即将拆迁”的消息;几天后,市场管理办公室也以广播的形式通知商户该市场将于4月初拆迁的消息,还向每家商户发了一份问卷,调查商户们的去向等。  
      张老板和他的福建老乡们急得团团转,因为他们没想到市场这么快就要拆迁。其实此前也有些迹象表明市场会拆迁,按惯例本来春节前就该签2003年的市场租赁合同,可至今合同也没着落。该市场管理人员曾表示,今年的合同不会签了,最终的拆迁时间要等海淀区政府的消息。  
       作为大钟寺市场的上级单位,大钟寺农工商公司经理黄建忠表示,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大钟寺已经成为在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拥有大批稳定的商户和客源。要拆迁确实有些可惜,但大钟寺地处中关村商圈,其初级批发的经营模式和较为脏乱的经营环境已不适应周边的发展需要。当记者问及市场是否会整体搬迁、保留大钟寺品牌,黄总的答复是“一切都还没有最后确定”。  
      著名商业专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飞博士认为,虽然十几年培育的“大钟寺”品牌可能因拆迁而不复存在,但农副产品的这种批发业态仍有较强的生命力。李博士强调,大钟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拆迁是大势所趋,市场建立之初,三环还属于北京的郊区。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三环路是交通要道,市场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不相协调。  
                                      老总登门抢商户  
     据介绍,大钟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目前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从1985年建场至今,已发展成为占地6万平方米,设有6个分市场,批发零售蔬菜、水产、干鲜果、粮油、肉禽蛋、干海味及干菜调料七大类农副产品。该市场货源辐射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600多个市县,拥有购销客商万余户,其中批发商品的运销客商4000多户,2002年交易金额近50亿元。  
      得知大钟寺要拆迁的消息后,早就对该市场拥有固定渠道和客源资源的商户们垂涎已久的各大批发市场纷纷采取行动。大小班车都开到大钟寺市场门前,各大批发市场的老总们甚至亲自上阵,诚意邀请大钟寺商户们前往参观考察。张老板这两天就和老乡们赶场似的前往各大批发市场实地考察。  
       锦绣大地主管招商的陈总介绍说,截止到目前,已经有近2000大钟寺商户乘班车来这里参观。谈到锦绣大地的优势,陈总十分自信:这里市场面积现有5万平方米,20多栋外地人公寓及配套的仓库;地处四五环之间、紧邻阜石路;为商户们提供了包括低押金、前期减免摊位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而位于南四环的新发地批发市场似乎对大钟寺的大商户志在必得。据介绍,新发地专门开辟出近3000平方米(一期)的大厅接纳大钟寺商户,紧急开工扩建仓库。昨天,到新发地考察的福建省长汀商会北京分会会长张洪俊当即拍板表示,该分会的几百家商户决定投靠新发地,“我们看中的就是新发地的综合优势,本身就具有蔬菜、粮油等市场基础,能够满足外地客户一站式的采购需求”。  
     据了解,回龙观、鑫源、京南物流港、明光村等批发市场也瞄准了拆迁商户,正在与一些商户商洽。  
                                        “香饽饽”名副其实  
      记者了解到,被数家批发市场争抢的大钟寺商户真的是香饽饽。以经营调料批发的商户为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板告诉记者,自己的货全都是整车皮从南方发过来的,一天的“流水”达几十万元。这家商户不仅是南方数家生产厂的代理,随时能根据北方市场需求要求厂家调整生产计划、规模等,因此既能确保自家向北京市民提供的调料产品货真又能让价格比生产地更便宜。这位老板透露,在大钟寺,像他这样的大商户至少有200家,每个大商户下面还有一批小户跟随,产品能批到山东、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华北各地。大商户既有来京十多年的老江湖,也有不少后起之秀,总之大商户到了哪个市场,小户必定紧跟其后,相互依存。这样的“肥肉”,各批发市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本报记者张斌摄    《京华时报》 (2003年2月18日第B28版)

帖3:

                            长汀八万打工者风风火火闯市场
                                           闽西日报
  本报讯(陈天长) 近日,长汀县新桥镇热闹非凡,近百部挂着京、粤车牌的各种轿车回到家乡,七八千外出劳力返乡过年,交流闯市场的经验,沟通市场经济的信息。据了解,去年全县有8万农村剩余劳力风风火火闯市场,外出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
  长汀县有农村劳动力近24万人,其中从事种养和二、三产业的14万人,还有10万剩余劳动力。1987年,新桥农民丘和平闯北京市场,经营调味品,通过亲带亲、友帮友,带动了新桥及全县各地农民闯京城市场,在首都1000多个市场,都有长汀农民摆摊设点、送货上门、批发零售,经营品种也从南方特产扩大到东北的黑木耳、松仁,宁夏的枸杞、新疆的孜然、四川的辣椒、山西的黄花菜。据统计,仅在北京就有1万多长汀人闯市场,在广东汕头、东莞、深圳,长汀人则办起了塑胶、五金、彩粉、石油化工等企业。新桥农民廖洪连等3人,更是心雄胆壮,勇闯俄罗斯市场,在莫斯科阿尔巴特大街办起一家经营中国土特产的公司,把中国的30多种产品,销往莫斯科几十家超市和100多个中国餐馆。据统计,仅新桥镇就有1.2万农民走南闯北,其中经商办企业人数超过了30%,形成了一大批资产超百万上千万元的农民企业家,他们每年为新桥汇回5000多万元人民币,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而全县农村外出打工者达8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三成,200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其中有45%来自外出劳务收入。

[ Last edited by 天地人999 on 2006-2-6 at 11:41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6 1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福建省长汀县商会的一些信息

1、                                 福建长汀商会在新发地市场召开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  松际农网    2003-10-22 10:27:00

   10月21日上午,福建省长汀县商会北京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新发地市场召开。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全国农林牧渔专家中心董事长黄春源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总裁沈富庭,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副总经理张连明等共一百多人召开此次会议主要原因有:一是感谢新发地市场给福建长汀的蔬菜水果商户提供了一个发财致富的平台;二是在新发地市场经营多年,在了解北京风土人情的同时,福建长汀人的素质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三是在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中,新发地市场积极为福建客户提供机会,在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经商过程中,使福建长汀商会这个品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最后,福建长汀商会希望与新发地市场联手,在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福建的绿色农产品真正为北京百姓服务而继续努力。

2、
                           长汀县发挥商会作用推动非公经济发展
                                      2004-11-25 10:26:55
      
      长汀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商会)为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同非公经济人士的联系,以建设基层商会为平台,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有8个乡(镇)建立了乡(镇)商会分会,成为政府管理非公经济的得力助手。长汀县建立的乡(镇)分会,主要以乡(镇)区域为单位,由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行业代表性的经济人士组成,推荐优秀的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商会会长。乡(镇)商会主要为会员提供信息、科技、企业提升、素质提高、投融资、维权、法律咨询等服务,从而对非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长汀县工商联力促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2005年7月27日10:28  福建工商时报
   
    7月25日,尽管天气十分炎热,长汀县工商联领导仍启程前往广东深圳、东莞等地,向300多名异地会员推介项目,为他们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进行调查摸底。这是长汀县工商联积极履行职能,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剪影。   
      长汀地处福建西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县委、县政府抓住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县工商联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优势及党委、政府联系非公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促进长汀经济建设和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搭建创业的发展平台针对非公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三年来,县工商联协调县发展计划局、金融部门、县项目中心,年年召开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促进多家银行与非公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对非公企业的授信额度。仅县工商银行就为全县非公企业提供贷款2.4亿元。2004年角企座谈会一开完,县工商银行就为宏洋有限公司直接从县人民银行以基准利率贷款100万元。汀州水电站是长汀县最大规模水电站,由温州客商投资4亿元兴建,经县工商联的协调,今年县工行承诺了1.2亿元的贷款额度,其中第一笔2500万元贷款于6月份到位,大大加快了建设进度。三年来,县工商联积极配合县发展计划局,每年都组织10多位民营企业家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会员俞永银就是参加6·18项目交易会与晋江一客商签订合同,兴办恒盛服装厂,为晋江常年加工生产。到目前,落户长汀的纺织、服装企业达180多家,今年头5个月,又引进项目23项,总投资4.62亿元。   
      为非公企业排忧解难,是长汀县工商联工作的重点。针对非公企业发展中用地难问题,县工商联积极与腾飞开发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争取了近3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为汀州酿造、森隆鞋业、牡丹香化、恒泰公司等一批非公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其中汀州酿造厂作为长汀酒类行业的龙头,急需扩大生产场地,县工商联深入该企业调研,以呈阅件形式呈报有关部门,从而帮助解决了该企业30亩的企业用地。目前,县工商联针对非公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组织非公组织联合成立信亿担保投资公司,专门帮助民营企业融资贷款担保,取得了县农行的支持。县农行承诺,按1:6的担保额度,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西胜石材公司是1998年招商引资的泉州企业,也是在县工商联协调下,较好地解决了石材采矿权的问题。   
      长汀县工商联不断拓展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几年来,先后成立了长汀县商会北京分会、新粤分会、福州分会、上海商会,发展异地会员1000余人,组织成立了在长汀投资兴业的闽南籍客商成立闽南商会,同时组建了水电、针纺、水泥等同业商会。这样,团结了在外汀籍、本地及闽南的工商界人士,形成合力为长汀经济发展建功立业,服务桑梓。深圳分会会长陈彬联系深圳狮子会、医疗界、企业界,来长汀开展“光明行”活动,将来汀治疗120名白内障患者。县工商联还积极推荐非公人士参政议政,全县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中已有6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6人,县人大、政协常委3人,省、市、县工商联执委70多人,20余人被聘为效能及行风建设监督员。近年来,县工商联以团体和个人名义提出各种意见、建议90多件,较好地履行了参政议政职能。
(采编:cwj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0 13: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海西”看龙岩 融入“海西”建老区

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对龙岩“抓住机遇,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把老区发展得更好”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闽西老区的关切之情。我们要按省委要求,很好地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使老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龙岩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组成部分,作为老区又是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把老区建设、海西建设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站位的提高,思路的展开,优势的整合,空间的拓展。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增强站在“海西”看龙岩,融入“海西”建老区的意识,努力在海西建设中谋求发展、谋求作为、谋求贡献。

一、抓住机遇,谋求更好发展

“把老区发展得更好”关键和前提是把经济发展得更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认识和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继续关心支持老区发展的三大机遇,围绕构建六大支撑体系,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努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整个周边区域中持续一个比平均速度快并且质量比较好的发展,实现2010年GDP和财政总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两个力争”的目标。

拓展发展思路。继续坚持围绕发展抓产业,围绕产业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服务,围绕服务抓环境,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抓手促进发展的落实。不断强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工业用地—标准厂房建设环环相连的工作链,加强薄弱环节,不断推进工作链延伸。着力抓好产业招商,排出一批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专利技术的企业,拥有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企业,集中到相关产业集聚和发达的地区开展专业招商,通过以商引商促进产业集聚和项目组团发展。主动融入闽港八大合作、闽澳四项合作、闽台“五缘六求”,依托区域协作对口帮扶和闽西南一翼、以厦门为中心的闽西南经济圈等区域共同发展平台加快发展。加大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三产服务等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与外商合资合作、改制上市,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市场、技术、人才等支持服务体系。

破解发展难题。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民发展的要求。坚持“两个并举、两个大力”和项目选择的三条原则,降低资源型产业比重,降低单位产出的原材料和各种生产要素消耗水平。鼓励发展资源深加工企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污染整治。大力推进环保机械、工程机械、有色金属冶炼等优势行业的自主创新和冶金、煤炭、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循环经济。按照20字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城乡低保对象家庭子女高等教育、重大疾病治疗的救助和因灾困难家庭的救济工作,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困难。有计划解决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防灾减灾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应急控制、服务体系建设。

着力发展重点。围绕烟草、机械、钢铁、铜、建材等5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产业,纺织、电力、煤炭、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5个年产值50亿元以上产业和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物流“10+3”产业,落实好产业培育“六个一”工作机制。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各县(市、区)集中力量扶持“10+3”产业中若干个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并加强论证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能源支持、原材料供应、运力满足、技术和人才支持等重大问题。

落实发展项目。努力抓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同时按照在“五一”期间同时新开工、竣工、投产100个有质量、有影响的大项目的要求,积极策划和引进一批大项目,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和投产率。

二、发挥优势,谋求更大作为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闽西老区发展的机遇。我们要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局出发,主动融入、主动呼应、主动对接,认识优势、发挥优势、利用优势、营造优势,努力在海西建设中有新的作为、新的贡献。

发挥政治优势。闽西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在全国109个拥有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县的地级市中,只有延安和龙岩两个市所辖的全部县(市、区)是一类老区,而且在当时全国所有革命根据地当中,唯有闽西这块革命根据地“二十年红旗不倒”。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加快革命老区发展。要认真研究、打好“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品牌,在研究政策、拓展政策、争取政策、用好政策、发挥政策效用上先行一步、做深一步,更好地发挥老区的政治优势,为海西建设服务。

发挥区位优势。龙岩地处闽粤赣边,在联结沿海、拓展腹地,延伸两翼、对接两洲中具有重要作用。要主动呼应“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和谐平安、服务全局”的基本态势,以交通枢纽建设为基础,加快建设全省“西进东出”的大通道,以交通对接促进中西部地区与沿海的港口优势和产业、市场对接。主动研究周边区域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纵深推进与中西部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增强拓展腹地的作用。

发挥对台优势。闽西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与台湾渊源深厚、交往密切。把握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机遇和海峡两岸关系变化发展情况,坚持从龙岩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做好“五缘”文章,拓展“六求”作为。认真贯彻和主动呼应中央和省对台工作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的合作形式,全面发展对台关系。切实落实“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支持台商投资企业发展,加强与台湾方面制造业和贸易、物流等服务领域的合作,增创经贸合作新优势。充分利用客家文化、河洛文化,广泛开展对台文化交流,吸引更多台胞来闽西寻根谒祖,观光旅游,增强了解互信。

三、弘扬传统,谋求更多贡献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指示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闽西老区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和谐的优良传统,继续抓住发展机遇,倍加珍惜发展局面,全力推进发展速度,提高领导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合力,为龙岩老区更快更好发展作出贡献。

弘扬甘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建设老区、建设海西的主人翁意识、融入意识、有为意识、奉献意识,自觉把岗位的工作、个人的事业、部门的职能与大局结合起来,牢记加快老区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的历史责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投身闽西新一轮大发展、为海西建设作贡献的实践,持续闽西业已形成的发展优势、气势、态势、趋势,为加快发展而努力。

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全体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牢记使命,艰苦创业,重在落实、重在实践、重在推进、重在实效。树立为闽西老区发展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扑下身子,立足干事,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发展上,用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上。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权力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谋划发展、参与发展、服务发展、支持发展的能力。

弘扬勇于创新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攻坚克难意识,围绕发展在工作导向机制、投入导向机制、用人导向机制、舆论导向机制等各方面加强创新。鼓励发展中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坚持在创新中谋突破,做到在任务面前勇于承担,在困难面前勇于进取,在矛盾面前勇于开拓。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引导各级干部把精力放在推动工作、推动发展上。

弘扬团结和谐的精神。团结和谐既是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发展的重要保障。着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牢牢把握发展、为民、责任、表率的要求,树立推动工作、对人民负责和公正廉洁的形象,党风带政风,政风带民风,以风正求和谐,以风正求团结,以风正求合力,为闽西发展作出贡献。


福建论坛 > 龙岩经济发展论坛 2006-03-06, 14:18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9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岩市上杭县铜产业信息一组

1、转贴上杭电视台新闻报道:上杭铜产业:八个项目正在实施,铜产业链初具规模

上杭铜产业:八个项目正在实施,铜产业链初具规模
       日前,记者在上杭县有关部门了解到,截止目前已有8个铜产业项目正在实施,总投资7亿多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4亿元,铜产业项目初具规模 。
       铜产业是我市“10+3”重点产业。上杭县立足于紫金山、中寮铜矿和紫金矿业集团控制的铜储量等资源优势,制定了铜产业发展的初步规划,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利、低污染”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铜精深加工项目。为做大做强铜产业,上杭县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在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还在银行贷款、员工培训等方面为落户企业提供方便。 同时通过“5·17”、“6·18”、“9·8”、“11.18”等招商活动平台,把铜产业作为向海内外客商推介的重点招商项目。
        目前已落户的企业有: 紫金山万吨级一期铜矿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亿元,11月份可望全线投产;年产300吨铜萃取剂及2000吨浮选药剂生产线项目已投料试车;总投资3.9亿元,年产2万吨高精度铜板带材项目已完成投资1.2亿元,正进行厂房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年产1万吨铜管材生产项目正进行厂房规划建设;金诚、金辉、建润等三家漆包线厂的超微细铜芯漆包线项目均已投产;顺发铜芯漆包线项目正在进行厂房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年产5000吨的铜粉加工项目已试产成功,正在加紧市场开发工作。
        上杭台    丘德全 报

2、转贴上杭之窗新闻:上杭县加快铜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着力做好已实施项目的服务工作。对已实施的紫金山铜矿、铜粉加工、提铜药剂生产、金诚公司、金辉公司、祥辉电子等项目,实行干部挂钩联系企业项目制度,经常了解和掌握联系企业项目的运营情况,全力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铜产业项目顺利实施,发展壮大。

二是继续抓好铜产业招商引资。在上杭国际客属龙舟节期间,力争签约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在“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计划举办铜产业产学研项目推介会,力争6个以上产学研协作和投资项目签约,推动产学研工作,争取上级扶持,营造铜产业发展氛围;由县有关领导带队,组织小分队到珠三角、长三角、闽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考察和招商,力争引进一批的大企业、大集团或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铜产业。

三是做好资金、技术、土地、电力、劳动力等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全力解决铜材供应不足问题,推进紫金20万吨精炼铜项目,引导企业申报废杂铜进口指标,制定并实施紫金矿业统一调铜材方案;加强与科研院校联系,加强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占领技术制高点,抢占先机;加强技能培训工作,加快土地征用报批工作,促进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转贴新华社文章:福建省龙岩市着手打造中国新兴的铜产业基地

   新华网福州4月13日电(记者 涂洪长、景延)记者近日在福建省龙岩市采访获悉,随着今年10大铜产业项目陆续落户龙岩,铜蓄量丰富的龙岩市正着手打造全国新兴的铜产业基地。这个市发改委主任陈盛仪向记者透露,到“十一五”期未,龙岩市的铜产业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在未来10年内,龙岩力争将成为全国的铜技术开发中心和铜制品加工基地。
    龙岩市的铜产业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境内的上杭县铜矿资源丰富,其中紫金山铜矿可开发储量达203万吨,是目前我国华东地区蓄量最丰富的铜矿,境内的中寮铜矿储量达到80万吨。此外,总部位于龙岩上杭县的国内著名黄金矿业企业--紫金矿业集团在县外控制的铜矿储量达300万吨,远景控制储量高达1000万吨。
    龙岩市铜产业还有着雄厚的技术基础。2003年在香港成功上市的紫金矿业集团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一支在全国冶金系统内技术一流的研发队伍,其生物提铜技术在2005年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一等奖,铜板材、铜漆包线等铜产品的生产技术也处于国内领跑位置。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铜价一路飚升,铜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上杭县决定把铜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下大力对外招商,先后引进了以生产电解铜、精细铜芯漆包线、铜电子接插件、提铜药剂、铜粉、互感线圈等为主的10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6个亿,建成后总产值将达50个亿。
 目前,紫金山万吨级一期铜矿开发项目全面投产,引进的10大项目已有7个项目有望今年建成,其中有投资4.69亿,年产2万吨的高精度铜板材带项目;投资2.5亿,年产1.3万吨阴极铜开发项目;投资2亿,产值5亿,年产4000吨电线、电缆、铜插件及五金配件项目;投资1.4亿,年产10万吨连铸连轧低氧铜杆项目;投资1.5亿,年产1万吨内螺纹铜管项目以及投资3000万,年产2000吨精细铜芯漆包线等项目。据统计,2006年1-3月份,龙岩市铜产业实现产值7500万元,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据上杭县副县长林旭介绍,上杭县的铜产业将以丰富的铜资源和具有雄厚资金、技术实力的紫金矿业集团为依托,逐步形成铜矿采选、冶炼、精加工、深加工系列产业链,重点发展搞科技、高附加值、高利税、污染小,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铜精深加工项目。(完)

4、关于上杭建设铜业基地的一些思考

    上杭铜业基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亿元级、十亿元级的项目纷至沓来,可以说,未来几年将是上杭大型生产性项目落地最频繁的时期。伴随国际铜价长期处于牛市和国内铜金属、铜制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上杭铜产业必将得到很大的发展。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不考虑发展铜产业将面临的一些问题。

    1.宣传问题。目前上杭铜业基地知名度还是非常小的,主要是市县媒体在宣传,省级媒体偶尔也会报道一些。既然已经决定建设中国新兴的铜业基地,就要注重宣传,打响上杭铜业知名度。当然,话不用说的太满,毕竟旁边还有规模更大德德兴铜矿和江西铜业,我们可以提出打造“东南铜都”,每年定期举行一些活动,吸引各大媒体参加,提升上杭在中国铜业界的地位,由政府主导的这项活动如果做大了,这还可以逐渐摆脱过分依赖紫金矿业招商的局面,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2.资源问题。说到资源问题,可能有些人要笑了:上杭不是有两大铜矿吗,怎么还担心资源问题?的确,上杭铜资源是足够丰富了。但没有实现规模开采,储量大也没有用。按规划,紫金山铜矿十一五期间将达到3万吨/年的规模(目前规模为1.3万吨/年),中寮铜矿将达到1.3万吨/年规模(目前尚未开工建设)。这样的规模要支撑百亿产业还是不够的,因此外采铜资源将不可避免,但却又会受到第三个问题制约。

    3.交通问题。运输铜矿的最佳方式是火车——仅对上杭这种内陆地区而言。但上杭目前仅有赣龙铁路在东北角擦边而过。铜矿和工业区附近均无铁路,主要还是依靠国省道,特别是南岗工业区虽然地处城市规划区,但仅有杭永公路过境,远远称不上便利。还是需要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特别是推动(上)杭梅(州)铁路的建设。

    4.征地问题。这么多项目要落户,用地规模将是惊人的。上杭这几年许多项目进度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此 。征地工作的确比较棘手,补偿费高了,政府舍不得,低了,老百姓不干。这就很考验政府的智慧了,需要政府将眼光放长远一点,将工作做扎实了,给出比较合理的补偿,加快项目进度——而不是过分计较一时的得失。
   
    5.招工问题。未来几年,如果项目能按照预期落地投产的话,将吸纳数万工人,这么大的用工量,本县能否供应,这应该及早考虑。目前上杭出现了不少职业培训机构,这是一个好现象。政府也可以考虑加大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培养相关行业的技术工人,提高工人素质。

    6.配套问题。南岗工业区现在职工公寓盖了不少了,但周边的商业娱乐休闲场所和文化教育设施却仍是空白,这对职工的生活将是几大的不便。而且,由于引进的主要是重工业,男职工居多,如何协调产业比例和职工性别比例也是要考虑的。

    7.市场问题。铜价在高位已经运行好几年了,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要做好应对铜价下跌带来的风险。电解铜冶炼目前属于过热领域,国家重点监控对象,上杭应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机关寻求支持。另外,是否可以考虑在城区建设铜产品及相关设备的交易市场。

    8.环保问题。一个紫金山和悦洋矿就已经让杭城人心惶惶,如今更大规模的铜矿开发已经拉开序幕,如果在初始阶段不重视环保工作,日后的治理成本将更大,这已经众所皆知的,关键是落到实处。至于其他项目,尽管规划建设在杭城下游的南岗工业区,但该地处于棉花滩库区,江水自净能力极差,一旦造成污染,将严重影响下游百万人的饮水问题,这就不仅仅是上杭的问题了!

    9.城建问题。上杭城市规模过小,预计十一五期间杭城人口将增加3万人以上,现有城区是难以承受的。城区路网结构极不合理:断头路和死胡同过多。南岗和主城区仅靠东大桥和南大桥联系——而南大桥被定为危桥已经多年,基本只能作为辅助通道,而实际南大桥所初的确是城区最繁华的地段。当务之急是建设新桥,缓解交通压力。

    以上个人拙见,文中数字均出自公开媒体,未作进一步核实。希望和大家讨论交流。
本文首发上杭在线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5、杭实施铜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8.92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上杭县铜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进展迅速。据统计,全县已成功签约或达成投资意向的铜产业项目有9个,总投资7.2亿元,目前已促成香港建润电业电子接插件、电线电缆生产、年产10万吨连铸连轧低氧铜杆和年产10万吨废杂铜回收、分选等3个项目生成落地。
去年以来,上杭县制定出台了供电、用电、用地、用工、用水、用人优惠,标准厂房租赁优惠,外购铜材运费补贴,帮助申办民政福利企业,项目报建审批、实施等一系列发展铜产业的优惠政策和铜产业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同时,该县积极参与“5·18”、“6·18”、“9·8”、“11·18”等招商活动,向客商介绍该县铜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优惠政策及对外招商项目,着力做大拉长铜产业链条,收效显著。上杭县铜产业已被列为龙岩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的5个百亿产业之一。截至目前,上杭县累计已实施铜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8.92亿元,其中有7个项目已投产,实现产值7500万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6.3亿元,预计今年该县铜产业可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铜产品主要包括电解铜、精细铜芯漆包线、铜电子接插件、提铜药剂、铜粉、互感线圈等,该县铜产业采选、冶炼、铜材加工、铜制品加工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并正在不断做大延伸拉长。

[ Last edited by 天地人999 on 2006-4-19 at 12:4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9 12: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金矿为龙头 打造金上杭

  东南网讯:“上杭现已探明矿种30多种100多处,其中国家级特大型矿床2处(紫金山金矿、铜矿),全县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超过5000亿元。”中国共产党上杭县委副书记谢隆进在向“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记者团介绍上杭县情时如是说。

  谢隆进介绍,紫金矿业已在香港上市。上杭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不忘环保,紫金山金矿每年只开采10吨黄金,而且每年花在环保和植被保护上的钱达到2000万人民币。现在的上杭正借力紫金山金矿以著名的革命老区为依托,大力发展上杭经济。上杭正以金矿为产业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

  毛泽东同志曾在诗词中描述“铜赣州,铁上杭”,意指革命战争时期的上杭城交通不便,易守难攻。现在的上杭已是今非昔比,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上杭已成为福建打通广东和穿越西南省份的交通枢纽。特别是紫金矿业和上杭铜矿的开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上杭的快速崛起提供了最雄厚的储备能量。红色苏区上杭以紫金矿业为龙头,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黄金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建设,未来的上杭,将从“铁上杭”被打造成“金上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8 16:48 , Processed in 0.020777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