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72|回复: 0

【转帖】武平历史掌故:李纲在武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8 01: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平历史掌故:李纲在武平 http://www.fujianok.com/web/fjls/2004-01/1073321926.html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宣和元年 ( 公元 1119 年 ) 六月,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言“此类狄兵戎之象”,忤旨送吏部,旋滴监沙县税务,寓居兴国寺,名其居曰“寓轩”。就在这一年,李纲来到武平,兼摄武平县事。
 康熙《县志》载李纲初来武平时,“伏莽滋蔓,草木皆兵,四邻多垒,鸡犬靡宁。因而申严保甲,盘诘奸宄。凡各隘口,俱令同心守望,巡辑稽查,协力提防,夙夜无间,团结民心,安内攘外。不轨之徒,闻风星散,使四民咸登衽席之安,商贾得免裹足之患。且谓仁义之洽,胜于干橹。乃构读书堂于县西,题有绝句,风韵洒然。时集士子,课文讲艺,谕以道德文章为修身之本,忠孝节义为致君之源。绅土靡不感而思奋,咸以道德节义相尚。嗣是忠孝迭兴,贞烈相继,皆其流风余韵,普被无穷者也。过宁化草仓祠,有绝句诗,感慨悲歌,忠爱之思溢于言表。尝游灵洞山,题有仙翁、石棋诸诗,道破世态,脍炙人口。”云云。
 由此可知,李纲在武平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捉拿不轨之徒,整顿社会治安:一是集众课文讲艺,传播文化知识。其动机当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却也促进了武平的文化教育事业。应该说,李纲在武平做的是好事。
 李纲在武平时,酷爱灵洞仙山 ( 即西山 ) ,在此建李纲读书堂,并题诗多首。《县志》中提及的《仙翁》、《石棋》诸诗,今已失传,留世的只剩七绝二首。
 其《灵洞山》诗云:
 灵洞山前曲曲开,白云深锁无人来。
 我今欲觅山中景,洞口无尘多碧苔。
 又《读书堂》诗云:
 灵洞水清仙可访,南岩木古佛同居。
 公余问佛寻仙了,赢得工夫剩读书。
 《山水经》云:“名人题咏,可为地方增重者莫如李忠定武平县读书堂”,“二十八字,字字照乘珠也”。
 李纲在武平的时间很短。宣和二年 ( 公元 1120 年 ) 六月,他就官复承事郎,离开武平了。以后成为抗金名相,卒谥忠定。李纲离开武平时,老百姓对他是难舍难分。《县志》云:“去任之时,攀辕卧辙,截蹬留鞭,恨不能阻”。群众拉住李纲的马车,抢下李纲的马蹬,夺掉李纲的马鞭,卧在马路上不让李纲离去,这情景确很感人,说明李纲在武平是有政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0 17: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