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85|回复: 0

隱居三合院的客家搖滾樂团[生祥與瓦窯坑3]征服全世界人的耳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7 18: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隱居三合院的搖滾樂团「生祥與瓦窯坑3」征服全世界人的耳朵
(2005/6/17台灣日報12版 文化台灣)

资料图片:在第16届金曲奖上获得三项大奖个生祥與瓦窯坑3


記者 / 陳美杏

今年金曲獎大贏家,「生祥與瓦窯坑3」團長兼作曲人林生祥,以美濃養豬人家子弟的純樸,省吃儉用地堅持了一、二十年,從事音樂創作,一度於人生最低潮中,用自己的母語,再次成功地雜交出新品種客家歌,描述農村青年到大都市打拼的共同心聲,「臨暗」客家歌曲專輯,將征服世界各地新世代粉絲的耳朵。


隱居三合院的搖滾樂手

專注地在音樂創作路上耕耘了十幾二十年的林生祥,前陣子因「臨暗」專輯勇奪今年金曲獎「最佳客語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最佳樂團獎」、「最佳作詞人獎」等三項大獎,讓他再次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

而高中開始唱民歌,大學時代瘋狂搖滾,無論重金屬,還是迷幻,什麼搖滾都玩,還自組樂團「觀子音樂坑」的林生祥,目前的工作室,居然是個古色古香的三合院,且樂團名稱「生祥與瓦窯坑3」中的「瓦窯坑3」,即是三合院的地址。

林生祥坦誠表示,一來由於樂團練習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二來由於自己從小在美濃農村長大,不喜歡、也不習慣住在都市,所以目前因工作需要,必須在台北落腳,但他仍堅持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外桃花源,選擇在熱鬧非凡的大盆地邊陲地帶---淡水紅樹林山上的瓦窯坑三合院,作為創作、怡然自得生活的基地。


客家歌曲史無前例征服全世界

戴一副眼鏡,外表看起來斯文像學生的林生祥,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單純。

而在音樂的創作路上,他的確是個不折不扣單純、執著的好學生,平常很用功、很老實。雖然已創作了「我等就來唱山歌」、「菊花夜行軍」、「臨暗」等三張客家歌曲專輯,卻從不高談闊論自己用母語創作是為了保存客家文化,但有目共睹他確實默默推翻了一般人以為客家歌只有山歌的刻板印象,且為客家歌曲找到了新出路、更多的粉絲,6月不僅省內北中南可以聽到這些新鮮、跟得上時代的客家歌,7月還將前往歐洲,於德國、捷克、挪威、法國巡迴演出,9月至美國,屆時客家歌曲將可大聲、驕傲地征服全世界人的耳朵。

而當被問起當年為什麼要反水庫、反WTO?林生祥說,與社會對話,作品才有厚度。又作品中,為什麼總以農村勞動階級為主題,他說,就像一個作家,往往創作出來最好的作品,題材不會超過自家方圓幾十哩之內所發生的事情,因為那是他最熟悉,最能寫得深的東西……

所以從小在高雄美濃農村長大的林生祥,父母早期種香蕉,後來養豬,這些生活記憶,後來都成了他最大的靈感來源,甚至林生祥都覺得自己的創作,就像媽媽在豬舍配種的工作,把混雜的元素進行一系列的雜交,看是否能培育出強壯、抗病且適合本國與世界使用的優秀雜交種。

古今中外音樂大雜交 新品種客家歌渾然誕生

「學搖滾的人,一出手一定是搖滾,想要跟得上時代,語言方式轉換,一定得花時間、花功夫,逃都逃不了……」

因此,林生祥花了五、六年的時間實驗,在客家山歌的基因中,融入搖滾的血液、恆春民謠、台灣歌仔戲、原住民音樂、中南美洲音樂的靈魂,才成功地把原本令人瞠目結舌古今中外音樂元素大雜交的「臨暗」專輯,融合得如此渾然天成,讓人聽起來不但沒有半點不搭軋的感覺,而且朋友們還說聽起來很順、很適合入眠。


降低分貝 安靜抗議

而十幾、二十年一路創作下來,林生祥嘗試與自己對話,企圖在每階段挑戰不一樣的風格。

大一到當兵退伍的「觀子音樂坑」時期所創作出來的音樂,有著青春的叛逆與活力,初出社會即想改造社會的青澀夢想,使用電吉他、電貝斯、爵士鼓來詮釋,敲打出「過庄尋聊」與「游盪美麗島」等二張現場錄音作品。

而到了「交工樂隊」時期,扛著巨大的社會議題,主要為反美濃水庫運動而唱,因此開始在搖滾音樂中融入了傳統音樂元素,如客家山歌、八音、嗩吶、陳達的恆春民謠等,創作了「我等就來唱山歌」專輯。

接下來在「菊花夜行軍」專輯中,林生祥更企圖將專輯作成「音樂電影」,讓人從音樂中可以看到畫面,因此開始融入了環境音樂,如鐵牛車等聲音,以為農村的犧牲與落寞高分貝吶喊。

到了「生祥與瓦窯坑3」的「臨暗」,永豐面對近幾年飄蕩的工作與感情,以及周遭朋友的境遇,寫下他極擅長的現實主義文學系列詩詞;林生祥自己又因交工樂隊解散,面臨無舞台、失業,人生最低潮的階段,因此林生祥企圖將這張專輯作成「生活配樂」,讓音樂從以前的主角變為配角,心情好可以聽,心情不好更可以療傷止痛、醫治現代人普遍的焦躁。所以「臨暗」整張專輯沒有使用任何打擊樂器,全完採用自由拍的方式,由所有演出的樂器輪流作節拍,因此連在國內錄過三、四百張流行歌曲專輯的貝斯手小六(陸家駿)都覺得是一大挑戰。


風光背後 緊衣縮食的創作生涯

而像林生祥這樣執著、慢工出細活的音樂創作者,展露頭腳以前,長期的民生問題如何維繫?引人好奇。

林生祥表示,他很獨立,除了退伍後,第一年跟媽媽借了11萬元,當年就還清之外,他沒有再伸手跟家人要過一毛錢。收入來源主要是Live演出,再加上自己很早就知道音樂創作這條路很辛苦,因此一直很節儉,盡量降低物慾,工作室中很多東西都是「撿」來的,這麼多來唯一讓他花較多錢的是音響和車子,而音樂人必需的工具---專業音響還是二手的,且第一部車也是人家送的,擁有十六年高齡的老爺車,相對現在新穎、毫華多了的第二部車,也是從拍賣中,辛苦競標回來,而這就是林生祥,一切吃苦只為音樂創作。

消息来源:http://www.treesmusic.com/article/330_10.htm

[ Last edited by huangchunbin on 2005-8-7 at 19:1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7 10: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