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63|回复: 18

西南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8 13: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南行

   
    一.马荠与芋头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这桂花飘香的日子里,我和云庄、振环“串联”到广西桂树成林的地方——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 真是名符其实, 清爽的空气、沁人肺腑的桂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乘竹筏沿漓江飘流而下,经象山到阳朔领略漓江的全部神韵。唐代诗人云:山作青罗带,水如碧玉簪。是此时此刻的真实写照。
    夕阳西下,江上飘来那些渔人的竹筏,卢鹚安闲地守候在渔夫旁边,渔火点点,随着江水摇曳闪烁,好一副令人心醉的南国风光。
    晚上七时许,我们带着一身臭汗回到接待站,享受完不用钱的晚餐,躺在地板上回味白天的经典景致,什么望夫石、苹果山、笔架山、杨堤、半边渡等等。
    云庄拿出漂流时向老乡买来的桂林特产—— “马荠”,这些“马荠”又大又园,个个像小芋头,我们匆忙地将“马荠”削了皮,各自往口里塞。桂林的“马荠”实在不同凡响,咬一口,但觉甜脆清新,有点舍不得咽下去。
    “是这里了”,门外传来悦耳的女音,我们齐刷刷的往门口望去,只见随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进来了三男三女,男的身材高挑,英俊潇洒;女的阿娜多姿,娇艳靓丽。
    “我们是上海戏剧学校的,因贪玩错过了接待时间,在这里住一晚。” 一位个子最高的青年走上前来搭讪,眼睛不住的盯着我们的“马荠”。
    “这东西叫‘马荠’,是这里的特产,非常好吃。” 我赶忙回答。
    我知道他们一定没有吃晚饭,看他们馋涎欲滴的样子,决定送几个给他们。“谢谢!谢谢!” 随着一阵娇嫩好听的吴语越音,我们的“马荠”荡然无存。
    “这‘马荠’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 又是这个高个子青年在问,看来此人是个头。“街上有得买,出大门再拐几个弯。有一个小市场。” 云庄回答。
    三个男人结伴而出,去买“马荠”。
    其实这“马荠”在这里究竟叫什么名称,我们实在茫然无知,但在我们家乡确实是叫“马荠”。
    我们住的地方是一个教室,桌椅板凳早已搬走,没有床,大家都席地而卧。
    只见余下的三位美少女在整理卧具,随着她们弯腰曲背的动作,美妙的曲线,微微突起的胸脯,引起我们无尽的青春遐想。
    那时我二十岁,我的两位伙伴均是十五、六岁,对那东西早已神往。
    三个男人还未回来,有一位穿红衣的少女张开小嘴在唱越剧“红灯记”,柔美的歌声在空旷的教室里回响,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由于白天的劳累,睡意频频向我们袭来,美女虽好,但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只得拥被而眠,不久即进入梦乡。
    不知何时,美女们雀跃欢腾,门也砰然打开,三位男士提着一个偌大的包袱进来。
    打开包袱,只见一个个硕大的“马荠”躺在里面,女士们将“马荠”洗净,“阿拉”们大声招呼要我们一齐进餐。
    我们睡眼朦胧的爬起来,仔细一看,天哪!那里是什么“马荠”,均是一个个浑圆的小芋头。
    我们随即推说困乏,又蒙上被子睡觉,只见云庄、振环的被子在一阵阵抖动,他们一定在被子里偷笑,我狠狠的踢了他们几下,还算老实,不动了,我也竭力忍住自己,力求不要笑出声来,不久又进入梦乡。

[ Last edited by 老猴1233 on 2006-3-12 at 22:4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8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南行

天将破晓,我们被一阵阵嘶哑难听的声音吵醒,只得起来,但见七位“阿拉”怪模怪样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三位美女披头散发,脸色通红,小嘴张开发出“嘶、嘶 嘶” 极难听的声音,双手不停的在抓衣服、抓喉咙,颈上都有道道血红的抓痕,一个个都变成小妖怪;那些男人更是狰狞,眼睛园瞪,通红恐怖,全都对我们怒目而向。
    高个子男人首先发难,“妈的!老子走南闯北,想不到在这阴沟里翻了船,广东佬出来!” 声音粗哑,活像公鸭叫。
    我知道这时候只有打赢了才能收场,讲道理也不成,因为对方嗷嗷的声音自己只能听懂三成。
    我说:“要打可以,只是要一个个来,群殴不成!” 说完走出来使劲将高个子推了一把,高个子猝不及防,仰天而倒,我随即扑上去使劲把他按住,随即用左手的肘部将他的颈卡住,高个子拼命挣扎想爬起来,他动一下,我就死劲按一下,这样我们就以他的头部为中心一步步旋转,这就是我们兴宁百战不殆的无赖打法——“磨豆腐”。
    他的两个同伴见状,一呼而上,力图解救高个子,云庄、振环不甘示弱,各自找上对手,用兴宁的传统打法将对方按倒,稍顷,三台豆腐就磨起来了,煞是好看。
    三个美女,仍在手舞足蹈,自顾不暇。
    良久,对方已疲惫不堪,无力再战,宣告投降。
    我等见他们实在可怜,仍是用兴宁土方将他们一一治好,从此握手言欢。
    究竟是何“方子”,这里暂且保密,免得你们用芋头害人。
    此时天已大亮,“阿拉”们已基本痊愈。
    三位妖怪经过梳妆打扮,又变成美女三个。
    借着和煦的晨光,我们一个个将她们细细端详:只见燕瘦环肥,各有千秋,红衣女子更是独领风骚——皮肤白皙,容貌端庄,身材苗条,凹凸有致,一双妙目更是晶光四射,频频向我们放射光芒。
    我知道这是美女识英雄,昨天的一番较量,自然征服了少女的心。算命先生说的,我日后必将艳福永享,寿与天齐,看来自是应在此女身上。
    至于云庄、环古,好在还有两位妙龄少女,他们早已跃跃欲试,不甘寂寞,就看他们各显神通了。
    那三位手下败将,早已被我们淘汰出局,余下的事就是怎样想法把他们甩出去,让我们独尝群芳。
    此时室外已细雨菲菲,天公作美。
    吃完早饭,我们一起盘桓吹牛,首先各自介绍姓甚名谁,红衣女子姓王名凡,姣容与芳名同辉,一副好名字;另二位美女一个姓陈名芳,我们叫她阿芳;另一个姓田名春莹,我们叫她阿莹。
    三位男子,高个子叫罗彪,真是他们的头;另外两个分别叫雨萱和晓辉,他们究竟是何姓氏,因年代久远,早已忘到爪哇国去了。
    接下来就吹嘘各自的经历,我们自然把兴宁的武功吹得嘟、嘟响,什么达摩祖师第几十代传人,什么拳打河北,脚踢广西,弄得他们将信就疑。
    我们再讨论此后的行止,环古刚看完艾芜的《南行记》,早对云南的热带雨林和叫“野猫子”的女孩十分神往,竭力鼓动我们往云南一游。
    此时他又鼓动如簧之舌,说得天花乱坠,泡沫横飞,弄得“阿拉”们蠢蠢欲动。我乘机加油添醋,不由得他们不动心,于是共同决定明天一早就动身。
    第二天,我们告别了烟雨漓江,往火车站进发,但见江边雾蔼层叠,闲云缭绕。
    远近的“螺丝山”,“美女梳妆”,“僧尼相会”,“七仙下凡”等无不半遮真面,忽隐忽现,真是一幅人间仙境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8 23: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牂牁江——古夜郎国

二.牂牁江——古夜郎国
我们一行九人排成一列纵队往前而去,兴宁的三位弟兄走在后面。
戏剧学校的学生,着装整齐,除王凡一件红色上衣外,其余都是清一色的草绿色军装,他们胸前都佩戴毛主席像章,怀揣红宝书,腰缠军用皮带,脚穿解放鞋,活像解放军。
我们三个人,衣衫褴褛,云庄有一顶烂军帽,环古有一个不知从何处捡来的烂挎包,我有一条假军用皮带,穿一双露出脚指头的解放鞋。
我们的衣服上满是补丁,只有云庄胸前佩有四个毛泽东像章,走起路来叮、当作响。除此以外我们都像刚从十万大山下来的土匪。
火车站上人山人海,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学生,南腔北调声音吵杂,有如牲口市场。
我们凭各自的学生证领到返乡的火车票,那时中央已三令五申要停止大串连。
我们又找到云南学生,向他们换取到云南的火车票。
我们乘的是65次列车,假道贵州到六枝转车。
当日我们去买到贵州省地图,知道六枝是一个小站,六枝附近的牂牁江倒是风景名胜,古夜郎国的所在地,而且系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与我们广东大有渊源,遂决定鼓动上海阿拉往牂牁江一游。云庄与阿芳年纪相仿,早已眉目传情,这次准备在阿芳面前大吹法螺,任务自然由他完成。
当晚我们在桂林北站附近住宿,接待站房子很多,男、女分居,我们只有暂且忍耐。
云庄又要温习“功课”,只得躲开上海阿拉在拼命啃书。晚上十一时许云庄还未睡觉,凑着昏黄的灯光,嘴里在喃喃自语,活像着了魔法。
临天亮时云庄还躺在床上,兀自在念“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翌日,我们这支杂牌队伍由我领头,拖着破烂的解放鞋,气宇昂昂,旁若无人的往火车站而去。
65次列车静静的躺在铁轨上,无数穿各式真、伪军装的学生拼命往车厢里挤,我们三人轻车熟路,都由窗户进入,很快的占据了三排座位,然后各自拉一位女士进来,我身边自然是王凡,云庄身边是阿芳,阿莹属环古所有。那三位男士,由于身材高大,我们气力不济,任由他们从车厢门进入,最好他们挤不进来,我们好独赏群芳。
良久,罗彪、雨萱、晓辉气喘吁吁的进来,那三位女士均靠窗而坐,中间有我们隔着,他们只有吹胡子瞪眼,我们佯作不知。
火车隆隆开动,我斜眼往旁而视,祗见王凡花容月貌、吹气如兰。我不禁心旌摇曳,跃跃欲试,我说:“王凡,你的歌声真好听,那天我们听得要丢了魂。” 这是无话找话,其实现在才是丢了魂。
我边说边往她身边挤,很快我们的腿就靠在一起了。此时王凡眉翠含颦,靥红展笑,一张小嘴恰似新破的榴实。
“我们学校里最近排的是‘红灯记” 我演铁梅。” 王凡说。她的腿也不挪动, 似乎有意。我的心在怦然而跳,偌大年纪,第一次和漂亮姑娘这样接近,有点手足无措。
再看看云庄,只见他和阿芳也靠得很近,此时正伸长脖子干咳两声,这是他要发表演说前的习惯动作。“六枝在贵州西部,汉武帝时其地设置牂牁郡,亦叫夜郎国,夜郎国王自以为自己的国家很大……”。 难为云庄昨夜辛苦,现在他正口沫飞溅,手比脚划,谈兴正浓。各位看官,我却要会会周公了。若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07: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南行

云庄说得性起,忙站起来,认真挥动手臂,一阵阵“叮、叮,当、当”的声音传来,我蓦然发现他的像章已多了一个,仔细辨认似曾相识,即叫他停止演说。云庄非常不情愿的放下手臂,我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他新添的像章竟然是牙膏皮所制。
上个月串联到福建龙岩,云庄以一包鹭江牌香烟,向一位军人换来一副纱布武装带。一路上云庄佩戴这副武装带,神气活现的招摇过市。不久云庄又用武装带跟人换来十二个牙膏皮,这牙膏皮不同凡响,在铝皮上冲印有毛泽东头像和毛泽东语录,并有彩色,做工细致。云庄的牙膏皮像章做工也不甘其后,他将牙膏皮上的头像和语录截下来,镶箝于玻璃和铁皮之间,造型特别,宛若工厂制造,世间独一无二。
那些上海阿拉最喜猎奇,一个个围住云庄要求交换像章,云庄自小具有经济头脑,不知何时他已经拥有十二个牙膏皮像章,眨眼功夫他以一比五的价格,换来六十个式样各异的毛泽东像章,就连他的梦中情人阿芳,也以铁定的一比五价格交换,事后究竟有无相送,几十年后问他,他还讳莫如深。
云庄又在说他的“夜郎自大”。他具有演讲天赋,说起话来极富渲染力,不一会儿,听众渐渐被他吸引而去,“六枝牂牁江源于司马迁史记:‘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该景区不单拥有牂牁江,还拥有牂牁寨、祭王寨、大补王寨、小补王寨、阿女寨、木城村;老王山、九层山、子王坟、月亮洞;摩岩石刻,母系社会的女阴图腾,古驿道、石驿站、古井、古城墙,郎岱古镇、茅口古镇,有传说……”,说了许久还未说到夜郎国,我抵不住梦神的诱或,不管美人在旁,还是进入梦乡。
一觉醒来,火车已到了六支站,王凡靠在我身上睡得正香,我怕吵醒她,一动也不敢动,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沉睡的美人。心中有万般邪念,但绝不敢动她一根指头,在这绝色美人面前,我只有做正人君子的份儿。
如今的六枝,是一个县级特区,正名叫“六枝特区”。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的源头就在六枝境内,火车站距大瀑布50公里。在黄果树瀑布的上游白水河两岸,有以铜线洞为代表的溶洞群,洞内晶莹剔透,奇瑰多姿;落别坝湾,滴水滩瀑布群清秀典雅,令人留连忘返,牂牁江上还有古夜郎国遗址……。
三十八年前,六枝还未开发,道路崎岖难行,火车站距古夜郎还有67公里,我们只有打消一睹夜郎国的念头。
六枝又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境内少数民族主要有苗、彝、汉、布依、仡佬族等。
我们一下火车,见有许多身穿各式民族服装的人来来往往,亦有前来兜售食品的。我们无钱购买,只有几十枚我们认为是稀世之宝的各式像章,这些兄弟民族思想落后,对我们的宝贝不屑一顾。倒是云庄发现一个穿军装的铁道兵战士,他用一枚像章换来一件满是补丁的军上衣穿在身上。
注:文革期间的红卫兵具有无上权威,甚至有生杀予夺大权。红卫兵的典型服装是:军帽、军衣、解放鞋、武装带、军用挎包;红卫兵必备的是:毛泽东像章、毛泽东语录本。
 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毛泽东像章,图案千姿百态,结合各行各业的特点,有破浪航行的万吨轮,有奔驰田野的汽车,有穿越云海的铁鹰,有冲锋向前的坦克……像章的大小悬殊,小的如一分硬币,大的赛过脸盆(挂在火车头上)…… 人们竞相佩戴,不仅由少到多,对像章的选择由小到大,而且戴与不戴,标志着对主席的忠与不忠,以及谁是革命群众谁是阶级敌人的政治划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21: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南行

三.五百里滇池
火车往南驰行,过六盘水市、宣威、曲靖直达昆明北站,我们蜂拥下车。只见昆明北站井然有序,没有内地火车站嘈杂、喧闹的气氛,可见昆明人的素质之高。
我们排着队往出口处蠕动,突然前面传来阵阵喧哗,我和云庄赶忙往前探路,只见出口处部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像木桩一样站着不动,刺刀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远处有几百个人影在晃动,他们扛着枕木、铁轨在来回奔走。这些定然是工程兵战士。
我们再往前探视,恰巧罗彪、雨萱、晓辉在出示学生证,不一会就被拉到一边,罗彪向我们作手势,我不知道他在叫我们进还是退,我和云庄飞快的拉着王凡、阿芳、阿莹往后便跑。
原来那些在劳动的并非工程兵战士,均是外地赴滇的串联学生,他们在车站劳动一段时间后,便被遣送回籍。
我们六人在露天货场帆布底下小憩,商议如何脱困。由于心情郁闷,我们都在那里狂抽香烟。但见浓烟缭绕,直冲篷顶。车站工作人员如同救火一般急速而至,我们六人均一一被擒。
我们出示学生证,说我们是来自广东、上海的学生,想扒车返乡。
工作人员说,你们统统到站外办好车票方能乘车,我们一哄而出,逃过一劫。
我们在接待站安顿下来,讨论明日的滇池之游。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故曰"滇池"。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素称"五百里滇池"。
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
沿昆明城区向东北方向十五华里,有鸣凤山。从迎仙桥上山,经过三道“天门”,可以见到太和宫。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金殿。
昔日吴三桂金屋藏娇,整天与陈圆圆及众歌女饮宴作乐。我们遂决定明日去鸣凤山看看陈园园住过的地方。
三位美女因同伴被拘,对明日金殿一游均感兴味索然,我们百般安慰,使尽爷爷、姥姥的力,并答应过两天救他们出来,美女们才勉强同意明日同赴鸣凤山。
一宿无话,早上起来,各自穿戴整齐往金殿行进。
云庄头戴烂军帽,身穿烂军装,胸前五个大小不等的像章闪亮发光;我脚穿烂军鞋,腰缠烂皮带,头发要多长有多长;环古的衣衫经风雨的侵蚀,染料剥落,露出硕大的“尿素”两字,而且赫然写上“日本株式会社制造、含氮量保证不低于46%”。(注:那时我们物质丰富,许多人荣幸地穿上用日本化肥袋做成的衣服,进口产品,质量尤佳。)
三位贼人后面跟上三个妙龄靓妹,不知是贼劫靓妹,还是靓妹抓贼。
金殿其实是铜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总重量达250吨,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包括梁柱斗拱、瓦楞顶檐、神像罗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铜铸成。
从山脚步行,过迎仙桥,进"鸣凤胜景"坊,途经"第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攀上天门,即可见古朴庄重的"太和宫"大门。入寺门,再过棂星门,可见巍然屹立的砖城,长约数十丈,略似皇家紫禁城。沿阶进"城",迎面高高的台阶上,便是太和宫的中心建筑,著名的金殿。
我们气喘吁吁的往上攀爬,只见金殿门口有三男一女在争吵。他们究竟吵的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 Last edited by 老猴1233 on 2005-7-9 at 12:46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13: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南行

金殿门口有四位青年在吃烙饼。门口左侧有一阴森的柏树林,树干挺直高大。
树阴底下一摊云南烙饼炉火正旺。云南烙饼又称飞饼,它分别有香蕉、菠萝、草莓、牛肉等9种口味的特色。
摊主是一对少数民族夫妇,他们不时的在翻动烙饼,发出阵阵奇香。我们奔波了半天,正饥肠辘辘,在这烙饼香味的诱惑下,肚子尤其难受。
我们搜遍了全身,一文不名,问王凡她们,答曰:钱都由罗彪、雨萱他们保管。
我们实在无奈,就问摊主能否用像章交换,摊主答曰:否。
正在此时,旁边走来一位带眼镜的男青年,指着云庄胸前的像章,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对我们说:“你个宝批,……”。我们不知所云,只见他还在盯着云庄的像章,云庄就将一枚像章交给他,这是遵义会议的毛泽东像章,很是漂亮。
我们因此得以品尝云南烙饼的膏腴嫩滑。
原来这四位青年均来自四川成都,“眼镜”姓陈,是一位教授的儿子,另两位青年分别姓廖和姓黄,他们的父母都是被打倒的当权派。
唯一的女性叫陈秋燕,是成都著名舞蹈家的女儿,不过秋燕体态臃肿,倒像待宰的肥鹅。
他们已经无家可归,因为家已被“抄”得荡然无存了。
刚才他们在讨论今后的行止,最后达成统一的结论,去参加缅甸共产党游击队。
这些热血青年,正头脑发昏,世事不知。
我们三人听罢,欢腾雀跃,决定全体加入游击队,这“全体”自然包括王凡三人,至于罗彪、雨萱等人,还是让他们继续扛枕木吧。
翌日,我们决定畅游滇池,但王凡三人死活不干,一定先要救出罗彪等人,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我们只得往车站而去,临行时我们再三叮嘱成都青年,一定要等我们回来方可动身。
这是罗彪等人劳动的第三天,王凡她们眼睛湿润,满含悲切的望着三个傻瓜在辛苦劳动,我恨不得马上掉头而去,但又舍不得王凡姣好的面容、婀娜的曲线,只得装作在那里察看地形。
我绕到罗彪他们放枕木的地方,这是车站外一片几千平方米的空地,空地上整齐地堆放着无数的枕木,还有两人高的铁丝网围着,以示与外面的区别。
我走近一看,只见铁丝网上锈迹斑斑 ,年代久远。用手扳去有如摧枯拉朽,纷纷脱落,很快的就现出一个可以容人进出的窟窿,我赶快钻进去,匍匐往前进。前面传来“慷、慷”抛木头的声音,还有南腔北调各种版本骂人的声音,里面自然少不了阿拉们的吴、越之声,由于内容粗俗不堪,这里不再赘述 。
首先看见晓辉的身影,然后罗彪、雨萱也相继出现,我向他们做了个鬼脸,并示意他们跟我而来,他们飞快的抛下木头,一会儿就从那窟窿里爬出,王凡她们早已在外面相候,此时紧紧抱着相拥而泣,亲密之情惨不忍睹。
昆明又叫春城,四季如春,百花盛开,其中山茶、杜鹃最为有名;山茶,花大如碗,攒合成球,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杜鹃,花具五色,花大如山茶,大理、永昌盛产。云南人有食花的习俗,我们无缘品尝。
滇池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
翌日,我们一十三人同游滇池,先游碧鸡山。
碧鸡山,又叫太华山、西山,因其山形酷似美人仰卧,又称睡美人山或睡佛山。
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渔帆点点,时有成群海鸥逐浪翱翔。
我们同乘一小艇往西而去,艇后掀起条条白浪,鱼虾在白浪中上下翻腾,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别有一番情趣。

[ Last edited by 老猴1233 on 2005-7-9 at 14:4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4 07: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南行

在西方世界,十三是一个不祥的数字,耶稣被第十三个门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
这次我们十三人同行,前面吉凶如何?还不得而知。
船往前驰行,太华山青黛的身影横亘在前,与它隔海相望的,还有一座金碧辉煌的三层亭子。船家说那亭子便是有名的大观楼,我们决定转赴大观楼。
我们泊舟上岸,沿荷池直走,迎面有亭,门悬“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的对联,说的是古代登大观楼必经此亭。 亭上琉璃黄瓦,中嵌大理石,书刻“近华浦”三字。“近华”即毗郐太华山。穿过亭门,绿树簇拥中闪出一座方形三层楼,这便是著名的大观楼。
大观楼前人群挤拥,人声鼎沸,都是气势昂然,身穿军装、臂缠袖标的红卫兵。人群中有一戴眼镜者格外突出,此时正挥动手臂大声疾呼:“红卫兵战友们,大观楼是中华瑰宝,是云南保存最好的省级文物,不容任何破坏!” 原来这些红卫兵在破“四旧”。
眼镜指着楼门两侧的长联接着说:“1857年,大观楼与长联俱毁于战火,至1866年由马如龙重修大观楼。1888年云贵总督岑毓英重立长联,由白族诗人赵藩楷书,刊悬至今。”
眼镜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在念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
由于这副长联词句艰涩,不知所云,我们早已听得昏昏然,肚子也听得咕咕叫,上海同学亦有同感,遂决定请我们吃“过桥米线”,以报答我们的解救之恩。
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往外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
振环饥不择食,大口喝汤,被烫得嗷嗷叫。我们胡乱吃完打道回府。
当晚振环昏迷不醒、手足抽搐。我知道这是云南烙饼、过桥米线在从中作祟。
云庄整夜陪在振环身边,不曾合眼,还不时用冷水浇振环全身,说是祖传的“冷水疗法”。我知道云庄几代从医,确有办法。
天亮时振环总算醒来,云庄手拿几枚像章匆匆而出,一会儿又匆匆而回,像章便不翼而飞,手里又多了几枚黑糊糊的药丸。良久,振环便提着裤子老是往厕所里跑,来去总有十多次,人因此瘦了一圈。
原来那黑糊糊的东西是上清丸,蹩足医生份量不知,振环枉自享受腹泻之苦。
成都青年曾几次探望振环,其中谈及雇用马帮一事。原来中缅边界公路不通,边民来往、物资运输,全靠马帮。
马帮文化在云南的历史十分悠久,从东汉末期的“五尺道”,到南方“丝路”,在20世纪滇越铁路通车之前,马帮驿道几乎是云南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手段。
最著名的古驿道是蜀身毒道,从今四川起始,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从保山出境入缅甸。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用马帮运输,故又称“茶马古道”。
古驿道以大理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所以要进入缅甸必先经过大理。此事和上海学生商量,遭到他们一致反对。
原来罗彪三人在火车站劳动期间,表现积极,双肩抬过无数的枕木、铁轨。现肩上已经红肿溃烂。
我对他们深表同情,到火车站为上海阿拉热情送行,其间给王凡送去许多飞吻,均全部石沉大海不见回响。
振环经过几日调养,身体已经日渐复元,那倒霉的“十三”随着阿拉的离去已经成为过去。

[ Last edited by 老猴1233 on 2005-11-14 at 02:2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9 12: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南行

四.神秘的大理
从昆明往西而行,经安宁、楚雄、南华、祥云至大理,行程四百余里。
几十年前,交通不便,走的多是盘山公路,道路崎岖不堪。
此时正是深秋,我们离开了四季如春的昆明,坐上二战时美国人留下的老“道奇”,摇晃在横断山脉凹凸不平的泥路上。
朔风凛冽,寒气逼人,雄奇险峻的山岭上一片斑斓苍黄的景象,料峭的寒风呼啸而过,带起片片黄叶如蝶飞舞。
我们蜷缩在汽车里,衣着单薄。四位成都青年紧紧抱在一起,以抵御秋夜的寒冷。
三天以后的傍晚我们终于来到大理。
大理城,汉代称叶榆。公元764年,唐代南诏在此建城,公元779年,南诏迁都至此。宋代大理国仍以此为都城。
历唐、宋代五百多年直至元代,这里一直是云南及滇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理城为方形,城墙古旧破败  ,南、北两城楼已经坍塌,在昏黄夕阳的映照之下,给人一种苍凉、衰落的感觉。
大理如今是白族自治区,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白族人。
电影《五朵金花》刚放没几年,苍山、洱海、蝴蝶泉,憨厚的“阿鹏”,漂亮的“金花”,我们记忆如新。在白族,青年小伙子都叫“阿鹏”;年青大姑娘都叫“金花”。
在大理街上我们见到了无数的“阿鹏”、“金花”。
在大理街上,同样设有串联学生接待站。
一行七人在接待站安顿下来。我们都疲惫不堪,匆匆吃完晚饭,各自钻进被窝,进入梦乡。
翌日,陈“眼镜”与陈秋燕出去打听“马帮”一事,午饭时返来,向我们述说出访的情况。原来找“马帮”首先要找到“马帮”驿站,大理以前有四个“马帮”驿站,它们分别是:剑川寺登街、大理的下关镇、丽江的大研镇、迪庆的中甸县(今香格里拉)等。它们过去都是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剑川在大理以北一百公里,距中缅边界同样是一百公里,我们选择到剑川寺登街驿站雇用马帮
。寺登街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境内。地处横断山脉云岭山系南段延伸部,即地理学家所说的“彩云之南”。
寺登街四面环山,中间一片平地,当地人称为“坝子”。东北面是黑潓江的源头剑湖,西北面是闻名遐迩的剑川石窟。澜沧江支流黑潓江流经其间。依山傍水,风景极佳。这里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民风淳朴,是滇西有名的马帮驿站和盐、茶、马集散地。
我们告别了美丽的大丽城往北而去,成都青年携有大量的钞票雇用马帮,一路上少不了给我们揩油、抽丰,打“斧头”。
我们终于来到了寺登街,据地方史料记载,沙溪寺登街形成于元末明初。明即已粗具规模,清末至民国是它的鼎盛时期。
寺登街的崛起与云南马帮的兴起有很大的关系。有人说:“寺登街是马帮用马驮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寺登街的命运与云南马帮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寺登街因马帮兴而兴,因马帮衰而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滇西马帮逐渐式微,寺登街也由盛而衰,渐渐被人们冷落。
寺登街没有接待站,我们只有找马店住宿,临街店铺马店很多。一般是前面作店铺,后面作马店,即所谓的前辅后店。店铺多为两层楼房,楼下经商,楼上堆物。前铺紧依后店,多为两进院落。院内有客房、货房和马厩等,可供行商住宿、马帮歇哨和存货。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水井,院内遍植花木,庭院干净,风景清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3 23: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寺登街的马店,不像茶马古道上的其它马店,门口挂上“悦来客栈”、“茶马客栈”之类的招牌,只在商铺进后院的门楣挂一块写有“公店”二字的招牌,一看就知道是马店。
寺登街最大的马店,是一个白族老板开的“欧家大院”。欧家复姓欧阳,名昭辉,是一个典型的汉族人的名字。
马帮客商俗名叫马锅头,欧家是由马锅头起家发迹的商人,富甲一方。他有豪华的住宅,商铺、马店一应俱全。当晚我们就住在“欧家大院”公店。
翌日是寺登街三日一次的交易日,有如我们客家人的圩日。这天寺登街上车水马龙,各地前来交易的马帮、客商络绎不绝。寺登街离滇西四大盐井——乔后井、弥沙井、诺邓井、啦鸡井最近。四盐井盐产量居云南之首。而这四大盐井的盐大都需要通过沙溪寺登街发往全省各地,故沙溪寺登街在历史上曾有茶马古道盐都之称。
这天早上,赶马人及商贾先到兴教寺参拜,祈求神灵,保佑生意兴隆,旅途平安,然后将自己所带来的茶、盐、药材、皮货、布匹、百货摆在南面的街上叫卖。本地人则将本地的土特产拿到北面的街上兜售。
晚上马锅头们一个个回来,其中一个木姓马锅头格外引人注目,同行的人有十多个,个个对木老头恭恭敬敬。
眼镜陈忙向店主打听,原来这木老头是白族人,他的马帮有一百多头骡,他的手下有:管家、小马锅头、伙夫、钉马掌人、兽医、赶马人,还配有保镖。最主要的是他走的路线正是往西经保山,畹町到缅甸之路。
成都这三位男青年找到管家,述说我们要去缅甸一事,管家说,此事只有木老马锅头能决断,说完走进木老头房间,一会儿又出来,要我们一齐去见“老木头”。(以后我们暗地里叫他“老木头)
我们七人忐忑不安地走进“老木头”的房间。只见昏黄的油灯下一个黝黑的老头在抽旱烟筒,只见他满脸横肉,半秃的脑袋在油灯下闪闪发亮,硕大的身躯压得紫檀木大师椅吱吱作响;老头用一双阴沉的三角眼把我们扫视了一篇,最后把目光盯在云庄胸前的五个像章上,嘴里吐出长长的一口浓烟,嗡声嗡气的对我们说:“你们想去缅甸!?” 眼睛不屑地扫了我们三人一眼。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的“标准文革装”惹恼了“老木头”。再看看四位成都青年, 均一色的白族服饰, 男的穿白色对襟上衣, 外着对襟短褂, 下穿白色长裤;肥大的陈秋燕穿一套粉红色的右衽上衣, 外着蓝色的褂子, 腰系绣花短围腰, 稀少的头发扎成一束, 末端系上鲜红的头绳, 再披白色的头巾。只是体态臃肿, 模样古怪,怎么看也不像亭亭玉立的白族少女。
我忙说:“帮主,只要让我们去,要我们干什么都成。” 老木头再狠狠地吸一口烟,悠悠地吐出来,眯缝着三角眼,对我们说:“你们三个去学赶马。” 又对管事说:“你带他们去换衣服。” 接着 帮主用烟竿指着陈秋燕说:“马帮容不得女人,让她回去吧!”
四位成都青年齐刷刷地跪下,动作的整齐划一出人意料,真不知在背后练了几千、几万遍。然后众口一词的说:“帮主大人大量,救苦救难,秋燕一个女人家回不去了。” 眼镜边说边从袋里拖出一件黄澄澄的东西来,赫然是一条足金的项链,起码有半斤重,项链一头,一颗红宝石闪闪发亮。
这东西定然是眼镜他们在“文革”初期,从成都某一富商家里抢来的。
帮主一见,眼睛发亮,三角眼睁得比任何时候都大。管家忙不迭的说:“好说,好说,慢慢商量,慢慢商量。” 边说边把眼镜他们扶起来,项链自然到了他手里。
管家拿到项链,在帮主面前耳语几句,然后对我们说:“马帮有了女人,是大不利,吉凶究竟如何,明日占卜决定,不过此女不能再穿女人的衣服了,否则不能成行。”
翌日,帮主占的是贝壳卜,但见帮主马锅头抓一把贝壳掷出去,正面全是一色,大吉大利!(注:大马锅头又叫帮主)

[ Last edited by 老猴1233 on 2005-7-15 at 00:55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家马帮一百多头骡子整装待发,“头骡”身挂大铃,额系小园镜,鞍心插有一面红底白边、中间绣有“木”字的锦旗,二骡挂串铃,头、二骡都头戴花笼套口,身披彩带,十分漂亮。“老木头”神气活现的坐在“滑竿”上,管事骑上头骡,手持大锣,敲锣前进。
丽日高照,四位成都青年骑上从寺登街马市上买来的高头大马,趾高气扬的跟在“滑竿”后面,可怜我们三位,穿上蹩脚的白族下人的衣裳,每人牵一头骡子跌跌撞撞的往前走。
木家马帮从寺登街往西向保山进发,走的是横断山脉西段,循着那条蹄窝深深的千年古道去寻求人生的快乐与艰辛。
保山古称永昌,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而在抗战时期,这里又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的“滇缅公路”即由此通过。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可见一斑。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被日军攻陷,滇缅公路被切断,茶马古道成为唯一的国际通道,无数的抗战物资经由各民族无数的马帮运往抗日战场。
茶马古道同时是植物的王国,许多内地从无见过的珍稀树种不时出现,如秃杉、桫椤、水青树、银杏等,其中银杏是几亿年前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道路崎岖难行,有些地段骡马实难通行,需要将货物卸下来用人力肩扛而去,云庄、振环因年龄太小,均感苦不堪言,我们都萌生退意。但此时此地山野茫茫,前不靠店,后不着村,离开集体等于死亡。
红日西堕,绿影丛中前面几栋民居若隐若现,不时传来鸡鸣犬吠之声,马帮的宿站就在眼前。
山坡上白族的“垛木房”错落有致,房子的四壁均用整条园木堆垛而成,故称“垛木房”,“垛木房”多为两层,上楼下厩。房内有火塘,床铺围火塘而设。
这里亦有“马店”,“马店”的伙记有许多是白族少女,靓丽异常。
少女们帮我们牵骡子、卸货物、供草料、饮马匹,殷勤之至。我们三个看得瞠目结舌、双脚乱颤,振环大叫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完全忘了路上的疲惫之苦。
入夜时分,白族主人热情待客,把我们邀入上座,斟饮烤茶,还用色味淳美的时新果品奉献,极其殷勤周到。
屋外传来一阵粗犷的嗓音:“噢嗬嗬……投个石头试深浅,唱个调子试妹心。”
这边立刻就有娇嫩的女声回应,原来是主人的小女儿,晃着脑袋,发辫上扎着三道红线,张开小口在唱:“采花要采头一朵,叶子又绿又新鲜……”,声音悦耳动听。(“三道红”是滇西一带未婚女子的标志。)
屋内立即有人回应,声音难听,有如金属磨擦声:“蝴蝶双双戏春花,燕子对对啄春泥;莫等立冬春归春,空把春影寻。” 原来是振环在施展技艺。
振环早已把艾芜的《南行记》倒背如流,对书中叫“野猫子”女孩垂涎已久,心中早已藏有几千、几万首白族情歌,这时锋芒小戏,别有一番情趣。
“三道红”羞涩的看一下振环,开门而出,振环赶忙跟随而去。
门外又传来女声:“哥妹什么来相隔,哥妹隔着一座山,哥妹隔着田一坝,分开在两边。” 金属声又起:“坝子本是无情坝,高山本是无情山,推倒高山住一坝,天天能会面。” 妹子又唱:“如花如水好哥哥,早相识来晚相恋,早相遇来晚连情,连情不怕慢。”
歌声愈来愈小,一会儿就听不见了……
我们仍凑着火塘火饮酒吃肉,主人仍待客殷殷,对刚才发生的事,视而不见。
火塘火渐渐熄灭,我们也渐渐进入梦乡……
午夜时分,振环开门而入,满脸傻笑,这家伙刚进入十五芳龄,情窦初开,对“那事”万万不能,但“豆腐”却吃了不少,这回得胜回朝,兴奋不已,一定要叫醒我们述说此事,我们佯作沉睡不知,心里却恨不得踹他一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01: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日东升,环古仍在睡梦之中,嘴里呐呐自语:“大理坝子弯又弯,妹在海来哥在山;苍山洱海两相隔,想见不能见。”
我提着他的耳朵把他拉起来,“起来,起来,吃饭了!” 我大声对他说。
火塘边,白族小妹妹摆好了精心制作的丰盛菜肴,什么弥渡卷蹄、大理砂锅鱼、柳蒸猪头、乳扇凉鸡、油炸仙人花(仙人掌花)、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生皮、汽锅饭、大理洱丝等应有尽有,我等一个个均看傻了眼。
原来此间主人姓杨,女主人早已亡故,父女俩相依为命。昨晚小主人看中了环古,今早我们吃的是相亲酒。
“恭喜,恭喜!” 老木头从外面进来对杨老头抱拳作揖。
“同喜,同喜!” 杨老头回礼说。
“老杨啊,你这乘龙佳婿真是百里挑一,又能文又能武,昨晚的歌会,我们那些后生仔全都败下阵来,让这小子拔了头筹。”老木头三角眼斜看着环古对杨老头说。
“帮主啊,坐下来谈,坐下来谈,小妹斟茶!”杨小妹恭恭敬敬的将老木头座前的茶碗斟满,我们三人的茶碗也依次斟满。
杨老头双手捧起茶碗对我们说:“这是我们白族最隆重的‘三道茶’仪式,头一道茶祝小俩口孝敬长辈,相敬如宾!” 我们举起茶碗一饮而尽。
原来白族每逢喜庆佳节,都要举行“三道茶”仪式,主人向客人敬献苦茶、甜茶、蜂蜜。其象征为“头苦、二甜、三回味”。 头道茶以大理特产的散沱茶为原料,此道茶入口香苦宜人,浓酽香醇。第二道茶系以大理名食乳扇、核桃仁和红糖为作料,冲入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入口香甜浓郁,甜而不腻。第三道茶以蜂蜜加少许椒、姜、桂皮为作料,冲入以“苍山雪缘”煎制的茶水,入口麻辣交杂,却让人忍不住喝下去,令人回味无穷,椒、姜、桂皮性味麻辣,在白族语言中麻和辣又为“亲热”的谐音。希望大家能亲亲热热、开开心心生活在一起。
大家先后饮完三道茶,我们三人默然无语,环古更是欲哭无泪。
倒霉的情歌,把环古流放到离家千里的蛮荒之地,此时正是生离死别之时,回去怎样向他家人交代!
至于什么缅共游击队,大家从不把它当真,我们只是出来免费旅游,填饱肚子而已。
再看“三道红”杨小妹,只见她容貌端庄秀丽、皮肤白皙细致,该肥的肥,该瘦的瘦,一切都恰到好处,此时她正含羞低头,我见犹怜!
木、杨两位老头,正在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我等也毫不客气,酒尽情地喝,肉尽情地吃;小妹四处为我们张罗,斟酒、取菜,她以为我们为她高兴,为她快乐,其实我们在借酒消愁,以酒添愁!
啊,可怜的小妹,可怜的振环!
酒足饭饱,到了马帮出发之时,所有的骡马都从马厩里拖出来,吃足草料,驼上货物准备起程。
老杨头,杨小妹各自从马厩里牵出一头骏马,交给我们。
老木头也不要我们再当牵马人,要我们伙同成都人一齐出发。
振环、小妹手拉着手为我们送行,此时此刻我才发现振环已经真正长大,一米七的个头英俊潇洒,只是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他十五岁的稚拙。
振环、小妹一对恋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们一齐上马而去。云庄是左蹩子,只见他右足踏上马镫,奋力而上,屁股对着马头,背道而驰。
朝阳映照着苍黄的茶马古道,马蹄踏碎了早晨的宁静。
留下的是遮天蔽日的征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4 17: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南行

崎岖的山路两边是典型的热带雨林,只见各种植物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既有数十米高的乔木,也有低矮的灌木、海芋和各种苔藓植物。
各种植物高低错落竟达五、六层,甚至七、八层,组成互相依附的热带植物群落。乔木上附生、寄生着各种植物、藤蔓;榕树的气生根“绞死”其他乔木取而代之的现象随处可见。其中不乏树蕨、鸡毛松、天料木等100万年之前的活化石,热带雨林内终年树木常绿,到处山泉汩汩,鸟雀争鸣,野兽出没,既是各种植物的王国,也是动物的乐园。
庞大的马帮两百余头马骡,杂乱喧哗而过,惊惶的孔雀、兀鹫、白腹黑啄木鸟、犀鸟、灰头鹦鹉等腾空而起,空中飘下来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亮丽的羽毛。
一头白颊长臂猿从云庄的头上掠过,云庄的坐骑前蹄高高的耸起,嘴里发出阵阵嘶叫,云庄忙乱中死死抓住马鬃,没有从马上掉下来。经过数日的奔波,云庄已成为一个熟练的骑士,再也不会屁股对着马头,背道而驰。
我们终于来到“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保山,保山古称永昌,是“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古时候永昌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而在抗战时期,这里又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滇缅公路由此经过,从那被岁月磨蚀的车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抗日战争的惨烈!
保山濒临怒江的支流潞江,境内有汉、彝、白、傈僳、苗、回、满、德昂、佤、纳西、壮等12个世居民族,人数最多的依然是白族,保山的白族分为两支,一支是与云南大理相同的白族,另一支有其自身的特色,他在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上同云南大理的白族有很大的不同,相传是傈僳族的一个分枝。
保山如今叫保山市,几十年前叫保山镇,镇上有许多各省市在保山设的会馆,会馆最大的作用是沟通乡情和处理同乡的事务。
会馆亦设有马店,老木头找到大理的白族会馆,两百几十头骡马,一百几十号人在马店里安顿下来。
马店的主人仍姓欧阳,他经营着一间三坊一照壁的大马店,老木头那么多人马在店里住下来,房舍还绰绰有余。
四位成都青年跟我们住在一起,他们极其富有,一路上我和云庄使尽了浑身的解数,云庄更是尽情发挥了吹牛的特异功能,使得四位青年对我俩非常信服。这为日后的亲密合作打下了基础。
马店对面有一间副食店,老板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 ,古铜色的肌肤,挺直的身板,浓浓的眉毛,使人有望而生畏的感觉。晚上我和云庄烟瘾大发,跑到对面去买香烟,从与老板的对答中我们怀疑他是故乡人,于是我改用兴宁话与他交谈,老板听后大为兴奋,忙叫妻子泡茶,说要用最好的大理散沱茶,他的妻子是大理汉族人,有四十多岁。
我们围桌品茶,茶一入口,但觉芳香清醇,古人云:一观,二闻,三品,茶之优雅,便在其中。茶在手,情在心。茶淡情浓,清心悠远。乡情、茶情把我们三个异域故乡人拉近了,罗老板悠悠地对我们说:“我是兴宁龙田人,姓罗,从一九四四年就在保山定居了。” 罗老板眼睛望着白白的墙壁,在回忆久远的过去,“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我在昆明读机械学校,从1938年9月起日本飞机常来轰炸昆明,当紧急警报拉响,市民们都四出去逃难,最惨的一次是在1941年初冬的一天,上午9时左右,紧急警报已经拉响,可大东门到交三桥一带交通阻塞,逃难的人群和车辆在这一带拥挤着,无法散开隐蔽。此时敌机已飞临昆明上空,看到这里有这么密集的人群和车辆,便把炸弹往这里投,又用机枪扫射。于是大量的平民百姓被炸死、打死和互相踩死,伤者就更不计其数,断手断臂的、粉身碎骨的、哭爹叫娘的惨不忍睹,那天罹难的百姓有好几百人。从那天起我决定投笔从戎,找到新一军在昆明的留守处,报名参军。” 罗老板举起茶杯,细细吮一口,接着说:“我们一同参军的有两百多人,组成一个新兵连,在昆明训练了几个月便奔赴抗日前线。”

[ Last edited by 老猴1233 on 2005-9-4 at 17:5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23: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2 23: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停笔至今不觉已有两个多月了,如今打算把它延续下去,在前先把它“提”一下,以免看的人莫名其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血战惠通桥
罗老板与我们紧随马帮朔江而下,秋天的怒江有如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国画:
青黛的山峦,高高的雪峰,深深的峽谷……
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条海拔四五千米的山系挟持下,南北纵贯数百里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怒江大峡谷,逶迤曲折、千岩万壑!
峡谷与山巅高差达三四千米。怒江两岸石质坚硬,不易侵蚀,江面宽约100米,由于山势陡峭, 湍急的江水,奔腾咆哮,如同万马飞驰,声振十里;远处烟波浩渺,苍茫落寞!
罗老板的思绪随着冉冉而去的烟云,随着金黃鲜红铺天盖地的满山落叶,回到久远的过去……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中国远征军在杜聿明将军的指挥下入缅作战,由于西线英军一触即溃的大败退,缅北战局急转直下,原先在东线去向不明的日军第56师团此时忽然北进至腊戌、畹町等地,以“千里奔袭”之势深入中国境内,到达怒江边上的惠通桥。“关其后门,断其退路”,完成了对中国远征军的全面战略包围。
惠通铁索桥,位于现云南省保山市所属施甸县与龙陵县交汇处的怒江峡谷上,是当地爱国华侨梁金山出资所建,1932年动工,1935年落成。该桥长123米,宽6米,1937年修建著名的抗日战争大动脉“滇缅公路”时扩建,是这条中国抗日战争补给线的咽喉。
一九四二年,罗老板的新兵连会同其它连队部署在惠通桥两岸,扼守这条滇东、滇西间的唯一通道。
在九曲回肠的怒江峡谷,双塔、钢索斜拉结构的惠通桥静静矗立着。
一九四二年五月四日,红日高悬,尘沙漫漫,无数溃兵、难民、车辆、辎重,跨桥而过;怒江西岸蜿蜒西去的盘山公路上,人潮如涌不见首尾,喇叭声、嘶叫声、哭闹声、碰撞声不绝于耳,直达云宵!
日军第56师团紧随其后,太和军人紧握军刀肆无忌惮的杀戮我百姓、溃兵,怒江西岸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中午时分罗老板正逢轮值,一个连的士兵,手持几十挺机枪、冲锋枪张开机头直指西岸,一辆辆军车、货车鱼贯通过大桥,其中混杂有扶老携幼哭天喊地的难民,其状惨不忍睹。
突然一辆货车意欲从东岸往西岸开,由于逆向而行被对面的车辆挡住,顿时道路为之堵塞,班长与罗老板等几位战士跑步前往察看,只见一位穿黑袍满脸胡须的商人在声嘶力竭的要司机将车往前开,班长喝令商人将车退回,商人非但不退,反而肆意辱骂守桥战士,班长忍无可忍,依照桥梁守备军令,将商人拖下车就地枪决,“呯”的一声枪响,桥上立即哗然,一群难民当即臥倒,枪声如炒豆般骤然而起,班长与几位战士当场牺牲,罗老板凭借汽车钢板掩护侥幸保得一条性命;后面我军机枪、冲锋枪、步枪当即还击,桥上血肉横飞,敌人、难民、妇孺、老人纷纷毙命,汽车油箱被枪弹、榴弹击中,火光冲天、浓烟四起;小孩哭叫声、伤员呻吟声、战士呼喊声、敌人鬼嚎声此起彼伏,胜过修罗战场;中弹未死的在桥上辗转反侧惨然呼号;被榴弹炸断的断臂残肢、头皮碎骨、肌肉肚肠、脑浆鲜血遍布桥面、铁索、横梁上,惨烈程度无可复加!
原来日军为夺取惠通桥,化妆成逃难的老百姓企图蒙混过关,沒想到因处决商人的枪声使敌人以为奸计败露而贸然发难,一次偶然事件使日寇被阻在怒江西岸达两年之久。
日寇第56装甲师团紧随其后,隆隆的机械声、震耳欲聋的坦克炮声直达桥头,远处遮天蔽日的征尘一直延伸至天边。
桥上军车、货车、辎重、难民络绎不绝从桥上通过,远征军工兵总指挥马崇六为了守住这一水上咽喉,只有看着桥上及西岸难民惨景,含泪下令炸桥。
随着“轰轰”的几声爆炸,钢索断裂——惠通桥悲壮地“自沉”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9 15: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