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7|回复: 0

山歌园地的辛勤耕耘者——陈扬明、陈兴德父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6 14: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歌园地的辛勤耕耘者
——陈扬明、陈兴德父子
梁德新
在客家山歌的园地里,陈扬明、陈兴德父子俩是辛勤的耕耘者。
陈扬明(1922——2001)先生一生从事过记者、编辑、教师等职业。他对民歌有研究,尤其是对客家山歌的造诣甚深。
陈扬明出生在梅县松口南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由于受文化之乡和家学渊源的影响,学生时代他是个聪明好学勤奋上进的学生。他从小钟爱文学,尤其对古典文学有兴趣。他还喜欢文艺,是学校文体活动的活跃者。他孩童时喜欢听山歌,每当月白秋风之夜常到离他家不远的中山公园里听男女歌手们唱山歌。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山歌手饶金星、梁带英等人都是他崇拜的山歌手。也是因为他喜欢上山歌,这为他日后的民歌写作奠定了基础。
陈扬明在家乡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读中学时,因为家贫而休学做工挣钱,攒足了生活费和学费后又再继续读书。他在东山中学读高中二年级时,因家贫而辍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23岁的陈扬明前往印尼雅加达谋生。他当过工人、店员,利用空闲时间看书写作。他曾用“鸣羊”的笔名在印尼的华文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在南洋的3年时间里,他靠自学完成高中课程,把做工挣来的钱积蓄下来为日后求学时用。1948年秋,他考上香港达德学院文哲系。
大学时代的陈扬明是个思想进步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的好友北京的作家杨村在为陈扬明先生1995年写的《情臧感流》一书作序时有如下一段话:认识陈扬明是将近半世纪的事了。那时我们同窗于香港达德学院文哲系。扬明于一个积极热情的华侨青年出现在我们中间,他以朴素和善于团结帮助同学,被推为同侪之首,当了我们文哲系一班的班长。他用功好学,善于独立思考、喜爱写作,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写过。有的见了报,有的被入选文哲系的刊物《海燕文丛》。1949年初,达德学院遭受港英当局的无理封闭,学生们先后都转到大陆从事革命斗争活动。我们虽然分手,而扬明兄的为人和才识,则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1956年春,扬明兄来北京参加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我与他在开会期间相见,也是我们分手后的第一次见面……
达德学院解散后,有些学生转校继续读书,陈扬明跟随部分同学前往东江游击区参加革命。他先在游击区为地方上搞宣传工作,为刊物采访、写稿、刻印报刊,散发宣传资料等。从此,他步入记者、编辑的工作。这时他正是风华正茂之年华,他写出了许多文采洋溢的华章。他的才华和热情上进的工作精神,受到领导的表扬。  
1950年3月,因工作的需要,组织选送他到华南人民艺朮学院读书。1953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被安排到华南人民出版社(即后来的广东人民出版社)任编辑,有一段时间曾到报社当记者。
他在出版社工作的时候,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出版了《榕树头下》、《李桂妹和陈阿良》等8本山歌专著。为了帮助青年文艺工作者创作山歌,他还著了一本《怎样写山歌》的书。他还指导过民间山歌手和山歌爱好者们创作山歌。当时好些梅州籍的文艺工作者如黄火兴、张志瑶等人都与他有交往。他还参与编辑著名作家秦牧著的《黄金海岸》、陈残云著的《香飘四季》等书。
解放初期,他为祖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他的文学作品经常见报有的获奖,被吸收为广东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广东分会会员。1956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他是华南地区代表团中28位成员中的一员, 受到周恩总理的接见。
1957年,正当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鼎盛时期,厄运来了他被错划为“右派”。他戴着“右派帽子” 生活了二十年。在那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里,陈扬明的处境非常困难,他政治上受歧视,生活上受困窘。他还得过癌症,动过手朮。他很坚强,很达观,大难不死。他还拿起笔继续写作,在基层与劳动人民一起生活期间,他收集、采访民歌,研究客家山歌。这个时期他写的好些作品没都有发表,被“冷冻封存”在箱笼里“睡觉”,后来有一部分收入在他著的《情感流》书中。
1978年,陈扬明的右派错案得到改正,此时他已五十多岁,但他对国家的热爱还是一如既往,写出了好些佳作,在报刊发表。他为了关照年近八旬的老母和孩子,得到组织的照顾调回家乡的松口中学工作。在松口中学工作的几年里,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人热情真诚,得到人们的好评。 1982年,他退休回家居住,享受处级离休干部待遇,享受专家津贴待遇。
他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勤于笔耕,为家乡撰写地方史志,把松口山歌进行收集、整理。他还参加编写《松口乡情》、《辛亥革命与松口》、《松口革命烈土事迹》、《革命摇篮——松口中学》、《松风》等乡史、村史材料。1986年他被检查出身患癌症,但他仍拿起笔杆,在手术后的十多年中,坚持边养病边为松口中学收集材料,编写了3本近10万字的校史资料和革命传统教材。他还为文艺界培育新人,用传帮带的方法经常辅导年青的文艺工作者们写山歌,创作山歌,编剧本。在病逝的前几个月,他还为年青作家看稿、改稿,豉励他们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多作贡献。在他临终前的几个月,他都没有息耕。《梅州日报》、《嘉风》都刊载了他写的诗。2001年11月梅州日报《余热生辉育新苗》一文有一段文字是写他发挥余热的事迹。
他为了收集山歌,他经常采访松口的老山歌手们。他与著名山歌手饶金星交往甚深,饶金星唱山歌他笔录,经修改后汇集编成册给饶金星唱。2001年陈扬明先生在家病逝。他临终前曾对亲友说:“遗憾的是我没有实现自己的心愿,没有把家乡宝贵的文化遗产松口山歌汇集成书留给后人。”
陈扬明务实求识的一生得到老战友老同事的尊崇,他生前的好友筹资为他出书,1995年他的自传体文集《情感流》出版,书中他的好友温梅先、杨涛、庄丹怀、杨村、刘麟为这本书作序。他勤奋好学、坚强达观、诲人不倦、务实求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生前留下的论著是客家文化中的一份宝贵财产。
扬扬明先生病逝后,其儿子陈兴德在自己搜集整理的基础上与人合作把他生前留下的山歌资料,进行整理编著成《客家松口山歌》。2002年在各级领导和松口乡贤的资助下,《客家松口山歌》出版了。该书的出版终于圆扬扬明先生的松口山歌梦,含笑于九泉之下。
后继有人,子承父志。陈兴德原是松口中学的高中历史教师,也是个业余作家,现是梅县教育局干部。今年49岁的陈兴德老师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喜欢看书,听老人们讲故事,读高中时开始发表文章。他的诗歌、小说写得好,作品在国内各地报刊登载,有多篇作品获国家级奖。他的对客家山歌有研究,几十年来,他在山歌园地里辛勤的耕耘,在《客家风情》、《梅州日报》、《梅苑》等刊物以及各种演唱资料发表了大量的山歌作品,论文《松口山歌的源流、特点与展望》被多家刊物登载。他的个人专著《盼望》由著名客家学专家谭元亨教授作序。他先后吸收为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会员。2003年,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中心授于陈兴德“优秀作家”,2004年度获中国作协文艺报社授于《艺术人生》编辑部百名之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陈扬明父子宣传山歌文化的事迹,在梅州被人们广为传颂。

本文发原表于广州《客家风情》2005年第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6 21: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