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63|回复: 2

[原创] 盘点国民党军统、中统等情报机构中的部分梅州籍骨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7 14: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盘点国民政府军统局、中统局等特务机构系统中的部分梅州籍骨干成员
国民政府军统局梅州籍骨干

张炎元(1904~2005),字炳华,广东梅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国民党情报局局长,与毛人凤、季源溥齐名。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张炎元是军统局创始人之一,继毛人凤之后出任了“国防部情报局”(军统局在台湾的后身)局长。"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是由戴笠、张炎元、王天木、黄雍、周伟龙、徐亮、马策、胡天秋、郑锡麟、梁干乔等十人开始搞起来的,在军统内部称他们为"十人团",也称“军统十兄弟”。

梁干乔(1903—1946),原名梁昭桂,广东梅县松口大塘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1926年赴苏联学习,1931年加入复兴社,与戴笠等成为军统十人团之一、国民党十三太保之一。梁干乔是军统特务集团最早骨干之一, 在特务系统中, 历任黄埔军校政训班训育组长、教通研究院副主任、中央宪兵司令部政训处少将处长、军统局上海区书记长、军统局南京总处书记长。抗战爆发后,历任军统局郑州办事处主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厅三处少将副处长、中将副厅长,第十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陕西全省军队民众动员组训总指挥部参谋长,陕西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第五区指挥官等职。

郭寿华(1902—1984),字干城,学名郭诚,广东梅州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莫斯科中山大学、日本明治大学。1933年起先后参加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在特务系统中,郭寿华历任复兴社候补干事、复兴社特务处行动组副组长、军统局武汉区区长、驻意大利武官、军统局香港站站长、军统局广西站站长、军统局总部督察室主任、军统局督察训练班副主任、军统局广州站站长等职。1947年到台湾,任国防部保密局(原军统局)台湾站站长、保密局设计委员会委员。 此外,郭寿华先生还是民国广东湛江市建市后的首任市长。

谢镇南(1902—1981),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政治科毕业,国民革命军少将,军统特务。历任新编第一师三团特务连长,广东缉私处潮州办事处主任,广东税警总团第六团团长,军统局广东站站长(秘密身份)兼广东缉私处处长(公开身份),军事委员会水陆交通检查处少将专员广州行辕政治部主任秘书,广州绥靖公署新闻处长、政工处长。1949年赴台湾。

李克军,原名琅先,广东梅县丙村横石村人,国民革命军少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抗战期间曾任军统广东站站长。抗战胜利后曾任汕头接收特派员、汕头市肃奸委员会主任。抗战期间,李克军担任军统广东站站长时,1941年由于韶关邮检所发现线索,就处理过一件日军派代表来与余汉谋合商的叛国活动案。

谢力公(1907~?),广东梅县人,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中央军校第八期政治科毕业。 曾任军事委员会苏浙区总务组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军统局松江训练班副主任、军统局临澧特训处处长、军统局设计委员会主任、军统局成都区区长、军事委员会成都行辕调查室少将主任、中美合作所训练组少将组长、国防部保密局(原军统局)香港站少将站长。1961年退役后定居台北。谢力公不但是“军统”内部的“苏联事务专家”,还是军统著名的特工训练专家,曾任军统松江特训班副主任(戴笠兼主任)、临澧特训处处长、中美合作所训练组组长等职,经他手训练出来的特工可谓“桃李满军统”。

梁若节(1908~?),号福昌,广东梅县松口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力行社特务处南京洪公祠训练班第一期、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毕业。 曾任力行社特务处(军统前身)内勤、组长,军统局总部党政科股长,军统局川康区情报股股长,军统局总部党政科科长,军令部第二厅科长,军事委员会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迪化检查所所长、新疆伊犁警察局局长,军统局军事专员,军统局青岛办事处主任兼青岛站站长及青岛市肃奸委员会主任(肃奸委员会负责接收逆产、清算汉奸),国防部保密局第二处处长,广东省保安司令部视导室少将主任等职。1949年秋去台湾后,曾任台湾宪兵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台湾宪兵系统中的特务首脑)、“国防部情报局”设计委员会主任等要职。1965年退役。

谢奋鹏 (1904~?),广东梅县丙村梅花小黄塘村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毕业,获行政学硕士学位。历任汉口市政府帮办秘书、教育科督学,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局前身)科员、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交通部交通警察总局第一处少将处长,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警务处少将处长(军统局在警察系统中的首脑,军统警务处总揽军统控制的警察系统内的情治工作,管理全国警察系统中的军统特工人员),第三方面军总部外事处少将处长。1946年任上海港口警备司令。1949年到台湾。1960年退役,后定居美国。

侯志明(1896~1980),字澹生,广东梅县(今梅江区东郊乡周溪蓝塘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历任东征军第二团九连排长、 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部上尉副官、蒋介石的少校侍从秘书、中校政治处处长兼杭州《民国日报》总编辑、“复兴社”中央干事会候补干事(“蓝衣社”成立,侯志明是3个候补干事之一)、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处上校科长、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少将人事科长、第四战区政治部少将主任、中将主任兼战地党政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政治部中将主任、国防部新闻训练班中将副主任、 东北“剿总”政工督导组中将组长等职。

刘志陆(1891—1941),广东梅县人,国民党陆军上将,1907年考入虎门陆军学校,毕业后入广东陆军讲武堂,1910年加入同盟会。早年历任广东陆军第一混成协第四标标统、广西陆军第七协协统、独立旅旅长、讨龙第三路总司令、护国军第四军军长、广东督军府参谋长、潮梅镇守使兼潮循道道尹、粤军第二军军长、直鲁联军第三路军总司令兼第十三军军长、胶东防御总司令等职。1929年到上海,与青帮头子杜月笙、张啸林等结交,曾加入会党,与杜月笙同为“悟”字辈。是军统局“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忠义救国军)” 首任总指挥。在刘志陆的指挥下,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迅速开赴抗日前线。据统计,刘志陆指挥的这支部队,仅淞沪抗战一役,为国捐躯的就达2700余人。

刘炜(1906~1969),原名伟,字伟吾,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广东大埔县湖寮镇新寨村人,早年毕业于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三期。毕业后历任宪兵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战期间历任宪兵第五团团长、宪兵司令部参谋长、宪兵东南区司令等职。1949年赴台湾,历任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司令,“国家安全局”设计委员等职。1969年6月在台北病逝。

温建刚(1894-1934) 广东大埔人,字天剑,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五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六期。历任黄埔军校第一、二期教官、中校区队长,军校办公厅少将副主任,北伐军总司令部中将代理副官长,南浔铁路警备司令,山东烟台警备司令,南京首都警察厅中将厅长等职。

李新俊(1905~1984),广东兴宁人。李安定的胞弟。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系毕业。历任黄埔同学总会广东分会理事,参加“威志团”和“力行社”任“力行社”干事会干事。1932年任广东盐务使署缉私大队上校大队长。1936年任桂系军阀组织的广西抗日救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第四集团军总部政治设计。1938年任龙川团队指挥部少将指挥官,同年底升中将,1940年12月任广西省第十二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中将保安司令。1942年调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46年任广西省军官训练团教育长。1947年1月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同年6月调任广西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8年任国民政府政务部常务次长、部长。1949年到香港。

汤毅生(1905—1953),字绍禹,广东省五华县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国民政府军统特工 。1931年任十九路军上校团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1937年起历任新编第二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三团团长、苏浙忠义救国军第一支队指挥官、中美合作所特种技术人员训练班副主任、广东交通警察纵队中将司令等职。1953年逝世。

凌德民,广东梅县人,国民政府军统特工,曾任广州税警总团大队长,西南运输处警卫稽查组专员,肇庆、玉林、 百色查缉所上校所长,国民党南宁警备司令部少将高参等职。在玉林任职时,曾截获日军重要军事情报,为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李国俊(1904~ 1998)字炎东,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黄埔军校第四期、日本警官大学、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一期毕业,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骨干。在国民党军中从基层军官晋升至团旅干部,参加东征北伐,屡建奇功。1932年在日本警官学校第十六期毕业,返国任首都警察厅服务一年后,奉派赴欧洲考察党政,经11国历时两年返国。归国后,任国民党首都警察厅督察处处长。1936年调任广东省警察训练所所长兼广州警察局副局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韶关警备区少将副司令兼广东省警察总队队长,并兼第七战区少将政治部副主任,广东省青年团书记长。抗战胜利后为广州市警察局局长,嗣调任国民政府首都警察厅副厅长。1948年任汕头市市长兼国民党中央执委。1949年去台湾。

李彦良(1904~1950),字其金,广东省五华县横陂镇锡坑老楼村人,中山大学毕业。曾任军统西江谍报队队长、广州市警察局警探处处长兼军统局第二方面军“肃奸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广州洪门有十多万人,数百间武馆,广州警察局警探长李彦良是军统特务,控制这大批馆包烟庇赌。 李彦良强控制广州市内各公共娱乐场所,如海珠、东乐、天星、乐善各大戏院,每天营业收入归李支配,刮钱不少。李彦良是军统大特务、广州市警察局局长李国俊的族弟。

刘兼善(1896~1972),字达麟。祖籍广东梅县,生于台湾屏东。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1911年加入同盟会。曾任黄埔军校兵学教官,军统局对日谍报及反奸机关专员,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委员,台湾银行董事,“国民大会”代表等职。

赖刚(1902—1975),别号可柔,广东兴宁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庐山军官训练团将校班毕业。力行社及励志团成员。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秘书、总务处副官、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支队长、副大队长兼军事教官,黄埔军校第四、第五期学员、区队长,军校政治部《黄埔潮》编辑,广西独立五师师长,广西省保安处中将处长,桂北师管区司令兼全州县长,广西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

邹宇光(1915~1982),又名邹宣祥 ,广东梅县程江周塘村人,国民党少将、军统特务,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一期,曾任军统南雄航空检查所主任、驻苏大使馆副武官、国防部军官外语学校少将校长等职。

谢志磐,广东梅县人,国民党军统特工,1938年9月30日与赵理君等人将和日军接触的前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唐绍仪暗杀。

廖伦淑,广东五华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中央军校研究班及中央训练团将官班毕业。曾任浙江省警官学校政治指导员,第二十六师政治部代主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秘书,鄂豫川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少将政训处长,军事委员会东南干训团政训组长、步兵总队少将总队附。

张辅邦,广东五华人,上海三育大学肄业、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毕业。曾任第八十七师特别党部书记长,中央军校调查科上校主任,津浦铁路警察署长。交警第一支队司令,湘黔桂边区“ 剿匪”司令,军事委员会交通警察总队总队长。广东省保安处长,粤汉铁路护路副司令兼警务处长。

王皓明,广东梅县人,先后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经济系、莫斯科中山大学、中央训练团。曾任中央军校南宁分校政治教官,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及绥靖公署政治部上校科长,第二十六集团军政治部少将主任兼特别党部书记长,广西省训练团视导处长,广西省政府党政军干部训练委员会委员,广州绥靖公署少将参议等职。

魏汉乔,广东五华人,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编译处少将专员,军令部第九处副处长,国防部情报署专员。广州绥靖公署总务处、情报处少将处长。

张森五,广东梅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五队,力行社特务处香港行动组、组长。

叶简修(1895~1936),家名宜慎,广东梅县雁洋雁上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校区队长,复兴社中央政治学校分社书记等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赠为陆军少将。

蓝萼洲(1908~1997),字晓澜,广东大埔县湖寮镇新寨村人。曾任国民党第四战区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生委员会秘书兼军官团政治部少将主任、广东博罗县县长、广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台湾警备司令部政工处少将副处长、台湾省营仓库公司总经理兼第一银行董事。

廖献周(1912-1999),字宗行,广东五华县棉洋镇唐纯村人。毕业于中央警官学校高级班第四期。曾任广东省警察训练所教务主任、广东省警察学校教育长、广东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议等职。1949年,秘密策动广州警察起义,组织成立“广州市临时治安维持委员会”,协助军队进穗接管。

钟岱,原名馥香,1910年出生在广东蕉岭县。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毕业,1944年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是一位抗日将领。日军占领香港后,他配合东江纵队抢救护送茅盾、夏衍等文化名人安全转移至大后方。解放前任广州市保安员警总队长,参加广州起义,为广州解放作出贡献,是广东省、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解放后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组织部副部长、北京市政协委员等。

黄开荣(1903~1981),广东梅县人,国民党少将。毕业于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第四战区党政军干部训练团。曾任广东省会警察局督察长、广州市汉民警察分局长、广东省警察总队第一大队大队长、第四战区司令交通处副处长、战区购粮委员会上校组长、第四战区司令部少将参议兼兵站分监部处长、第二方面军总部少将高参、广州行营参议、广州市税捐征收处主任、税捐稽征处处长等职。

罗春晖,广东丰顺人,军令部二厅无线电通讯总所第九电台上尉台长。


国民政府中统局梅州籍骨干(CC系人物)
郭潜(1909年—1984年),广东梅县丙村镇人,本名郭乾辉,曾用陈然、郭铁梅、郭华伦等名,毕业于中山大学,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天津区少将区长、党员通讯局(原称中统)直属天津通讯处处长,成为负责一方特务工作的要员。赴台湾后,党员通讯局又进行了改组,改称调查局,郭潜担任了台湾省调查处处长,为国民党逃台初期稳定局面做了很多工作。1958年,郭潜升任调查局副局长,进入了特务机关的最高层。

陈彬(1912~1945),又名陈彬昌,广东梅县松源案背村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 陈彬曾任中统香港站少将组长、中统上海站中将站长等职,在抗战时期曾策划刺杀汉奸丁默邨和日军重要将领、日本华南派遣军特务机关长柴山醇等。 1945年被日军押赴澳门杀害。抗战胜利后,在1946年至1947年间审判丁默村的法庭上,公众才第一次了解到,1939年12月21日刺丁案的指挥者正是中统上海站长陈彬。但陈彬已于1945年4月25日因刺杀日本特务机关长柴山醇而被日寇杀害于澳门(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将军调查证实)。 陈彬将军被追认为抗日烈士,入祠抗日烈士纪念堂。

余俊贤,广东平远人,CC系人物,曾任印尼《民国日报》总编辑。1929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党部组织部总干事、海外组织科科长,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政府监察委员。到台湾后曾任台湾“监察院”院长。并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87年才卸任“监察院”院长,成为蒋经国时代年高资深的大员。余俊贤是中统首脑人物之一,曾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 广东的中统在方觉慧未任广东省党部主委前,以余俊贤、高信为首,以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学生为骨干。广东省党部是中统大本营。

曾养甫(1898—1969),广东平远县人,CC系人物,1923年在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深造。1925年初回国参加国民革命,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总政治部主任。1927年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副委员长。1929年3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后任中国国民党海外党务委员会委员、侨务委员会常务委员,管理中英庚款委员会董事,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公路处处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副主任。1931年12月继续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后,任广州特别市市长、黄埔开埠督办公署督办兼广东省政府财政厅厅长,1938年后,任滇缅铁路督办公署督办、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兼军事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曾督办修筑滇缅国际公路。学者称其为“中国土木水利(交通)建设之父”、“孙中山建国方略实践第一人”。

钟天心,广东五华人,CC系人物,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委员兼青年部长、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兼东路军总政治部编纂委员、广州市政府秘书、上海市特别党部常务委员兼上海交通大学训育主任、立法院立法委员、宪法起草委员、外交部条约委员、广东省党部特派员、广东绥靖公署党政处长、第四战区动员委员会秘书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国民大会制宪代表” 、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水利部长等职。

李大超(1900~1984年),广东五华县人,CC系人物,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曾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九军政治部少将主任、党代表兼烟台警备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广东省政府参议,广东电政管理局长,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广东省银行及实业公司常务董事,国民党港澳总支部主任委员等职。

丘念台,广东蕉岭县人,是丘逢甲的第三子,先后毕业于上海大同学院,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物理科。曾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委。

徐白光(1893~1966),广东蕉岭县人。上海南洋大学肄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部中校参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情报处上校科长、少将副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中央统计局交通处长。日本占领区上海分局局长,军事委员会驻东南亚特派员。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党台湾省党部组训处长、 代理主任委员。

李翼中(1896—1969),名朝鎏,广东梅县人,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生。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历任中国国民党青岛及汉口市党部整理委员,北平、天津、河北及北宁、平绥铁路党部指导委员。1943年8月,任国民政府交通部秘书。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1947年4月,任台湾省政府委员;6月,任台湾省政府社会处处长,后并任合作事业管理处处长。1969年逝世。终年73岁。

李次温,又名李时造,字次温,广东梅县松口人,毕业于岭东同文学堂,丘逢甲的门生。早期同盟会会员,曾参与潮州黄冈起义。曾任国民党贵州省党部中央特派委员、国民党贵州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海外党务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

谢作民,广东梅县人,印尼归侨,曾任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

黎超骏,广东梅县人,国民党中统特工,四川中统头目谢作民手下打手。曾任国民党南雄县党部书记长,广东省干训团指导员,紫金县县长等职。

邹志奋(1906~1978)字耐雪。广东梅县人,国民党少将。南京中央政治学校、珞珈山三青团干训团毕业。曾任国民党荷属印尼总支部常务委员,中央党务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兼中央设计考核委员,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等职。

刘旭辉(1906~1995),广东大埔县人。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曾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训练团干事,三青团湖南省支团干事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部秘书处少将处长,军委会中央训练团办公厅机要组少将组长,第六战区战地党政分会党务处处长,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政治部中将副主任及代主任等职。

黄冯明(1912~?),字炳麟,广东丰顺人,国民党少将。日本九州帝国大学行政科、中央政治学校留日班毕业。曾任三青团港澳直属区团部书记长,广州军事特派员公署少将参议,广州市政府参事兼人事处长、新闻处长,国民党广州市党部监察委员等职。

王应铮,男,广东梅县人,国民党中统特工。中统上海站锄奸行动小组成员之一,是中统上海站站长陈彬的主要助手之一。曾参与刺杀76号头目丁默邨等人。

温启民,广东蕉岭县人,国民党中统特工人员,是中统上海站站长陈彬的二舅子。1941年春与陈彬将军奉中统密令潜伏于李士群身边,战斗在敌人心脏。陈彬通过温启民、温仲琦,再与中统局长朱家骅等建立了内线通道。

张民权,广东五华人,国民党中央党校、中央政校训育员,中央党部干事,甘肃省党部特派员,西南运输处特别党部书记长,中央委员及青年团中央团部组长,秘书视导室副主任及新疆团部副主任兼书记。

李超桓,广东五华人,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系毕业,国民党港澳支部秘书。

戴恩赛,广东五华人,澳门秘密组织国民协进反攻委员会主席。

余森文 (1903—1992), 又名兴邦,广东梅县人。潜伏在中统内部的中共隐蔽战线工作者。先后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广东中山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曾任上海交通部职工子弟学校校长,上海同济大学教育长兼中学部主任,浙江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书记长,丽水地区专员,温州地区专员等职。,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张执一曾称赞说:“余森文同志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由于机智、缜密、智勇双全,在工作中从未暴露过组织和个人身份,是我党从事地下工作最出色完成任务的战士。”

朱浩怀,广东平远人,曾任任南京国民党中央干事、湖北省党部党务指导委员兼书记长、广东省党部委员、顺德县长等职。

李晋天(1900~1951),广东梅县人。毕业于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曾任中央军校广州分校上校政治指导员、潮惠团管司令部特别党部书记长、国民革命军七十六军特别党部少将书记长、中央党部秘书处干事等职。

丘誉(1901~1970),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建国粤军讲武堂、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政治科、中央政治学校研究班。曾任新编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广东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第四战区司令部秘书长、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兼广东省团部书记长、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兼党政军机关特别党部书记长、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等职。

陈淦(1904~1982),广东梅县丙村镇人,国民革命军少将。毕业于国立暨南大学商科国际贸易专业。曾任中央党部副处长、武汉日报社总编辑、国民党四川省党部秘书、第四战区政治部第三组少将组长、第三十五集团军暂编第二军政治部少将主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少将设计委员兼第七战区政治部战地政工大队少将督导员、第七战区政治部任少将督察员、新丰县县长、梅县县长等职。

郭兆华,广东大埔人,CC系人物,曾任广州市参议员、广州华南中学校长等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14: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民国二十八年工作总报告》1939年的军统局与抗日战争  
  军统局工作人员呈不断成长之态势,1932年有145人,1933年有672人,1934年有1,722人,1935年有2,033人,1936年有2,402人。抗战开始后,人数成长更快,1937年有3,609人,1938年有6,721人。至1939年,有9,314人,局本部有430人,外勤有5,441人,其他分布于电讯、交通、特务队、训练班,调训、公开机关等。其年龄集中在21-35岁,21-25岁有2,637人,26-30岁有2,487人,31-35岁有1,957人。
 工作人员之籍贯,以浙江最多1,404,江苏居次1,099,其他依序为湖南929、广东703、河南645、河北628、湖北626、四川572、安徽485、山东444、福建408、江西330、山西249、东三省178、陕西166、甘宁青106、绥察热75、贵州74、广西66、台湾朝鲜43、新疆西康蒙古13、英美法俄11、泰国1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14: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1943年5月,经过近两年的谈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正式成立,由戴笠任主任,梅乐斯任副主任,中方参谋长李崇诗,美方参谋长贝乐利,下设军事、情报、心理、气象、行动、交通、经理、医务、总务等9个组和1个总办公室、1个总工程处。

办事处

在福建建阳设立东南办事处,下辖上海、闽侯、定海、漳州4个情报站,并在安徽雄村、临泉,湖南南岳,河南临汝,绥远陕坝,贵州息烽,江西修水,福建漳州、建瓯,浙江瑞安,广东梅县等地,开办训练班,培训特工。

据统计:从1943-1945年8月,中美合作所各训练班共训练单位22个,训练作战部队近5万人,各种干部1300多人,毕业学员5万多人,除忠义救国军归建外,剩下的3万多人编成64个教导营,军统武装力量因此大大加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5 16: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