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56|回复: 2

昆仑、瑚琏、于阗、和田,都源于“瞿萨旦那Khotan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 15: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昆仑、瑚琏、于阗、和田,都源于“瞿萨旦那(于阗)Khotana”。

昆仑,一开始指于阗国。《书·禹贡》“织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此“崑崙”当写“昆仑”,因为夏朝应该没有指“昆仑山”,昆字的金文没有山。《书·胤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则说明“昆仑”又指山,但《尚书》的可信度存疑。
目前为止,没有文献说崑崙国后来是哪个国,位置在哪里。从崑崙产玉(玉石俱焚)来看,崑崙应是于阗国。
先秦时期《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瑚琏指和田玉。同时期的屈原《九章·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宋玉《对楚王问》“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此昆仑之墟则指昆仑山。一个可能是孔子为了特指和田玉,造了个带玉偏旁的词“瑚琏”,大家当时应该清楚,瑚琏即和田(昆仑)玉。南方楚国则用传统的习惯,把“昆仑”作为山,大家也知道昆仑山产玉(食玉英)。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
《史记·大宛列传》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汉代把黄河的源头错为于阗的昆仑山,昆仑被进一步神化。
隋唐时期,和田玉的开采继续见于史籍记载。玄奖从印度回国,途经天山南路,他记述瞿萨旦那国产“白玉、臀玉”,还说乌徐国(今莎车)“多出杂玉,则有白玉、翁玉、青玉”。和田与内地当时有直接往来,贞观六年(632)于阗国“遣使献玉带”。
至唐宋,于阗这个名称就很多了。于阗Khotana,又作于寘、于遁、瞿萨旦那、豁旦、屈丹、五端、兀丹、忽炭、斡端。古西域国名。汉时,王治西城,在今新疆和田县境内。
为什么说“昆仑”即“于阗”呢?
《康熙字典》昆:又《集韻》《韻會》胡昆切,音魂。又《集韻》戸袞切,音混。義同。又與渾同。《揚子·太經》昆侖旁薄。◎按卽渾淪。又山名。《史記·李斯傳》致昆山之玉。《註》正義曰:昆岡在于闐國東北四百里,其岡出玉。
昆,音混,與渾同,古代与兀、忽、斡、屈都近音。仑(上古拟音run)与琏(上古拟音renʔ)亦近音。所以,昆仑是于阗Khotana的最早音译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7: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的说法:
于阗(梵Ku-stana,藏Li-yul,汉yú-tián)印度人称之为cKustana(屈丹),玄奘音译为瞿萨旦那,意译作地乳。西藏人则称离余国(Lih-yul)。
但说“地乳”是意译就错了。客家话读“地乳”,亦接近“旦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9: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人谓乳房为奶,乳汁亦为奶。“奶”是“乳”的音转。——王力《同源字典》
乳的上古拟音njoʔ。 乳[梅县腔] nen5
唐言“地乳”,与“汉那”亦Khotan音译。
法国学者列维认为,玄奘所说的“瞿萨旦那”一词中的“瞿”,应该按汉族人的发音习惯还原成“qu”,而不应该还原成“ko”或“ku”。在印度语中,“qustan”的含意就是葡萄。列维称,于阗是葡萄的意思。
说葡萄即奶子(乳头),很多地方有这个意思。
所以,瞿萨旦那,意译为“地乳”也说得过去。
于阗,葡萄(古音译蒲陶)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5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