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狐狗,即狐狸。客家话读“铺狗”。
这个音是怎么来的?
壶通瓠 : 壶和瓠上古同属匣纽鱼部,同音 通假。《说文》: “壶,昆吾圜器也。象形。从大,象其盖也。”通瓠,瓠瓜, 也称葫芦。《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jū) 。” (七月用瓜做食物,八月摘下葫芦 来,九月拾取麻子吃。叔,动词,拾取。苴,麻籽,可吃。) 《鹖冠子·学问》: “中河失船,一壶千金。” (渡河一半 失掉船只,一个葫芦价值千金。)
壶庐(瓠、匏、蒲芦等瓜类的总称)。
“狐”的异体字写“瓠”、“瓡”。
狐、壶、瓠、葫,同音。
客家话讲“瓠”音同蒲音,讲“狐狗”就读成“瓠狗”。
以后写“铺狗”同黄猄打架,就要正写“狐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