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72|回复: 29

五月节,客家人有什么风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23 21: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月节,客家人有什么风俗???

包棕子,洗龙泉水。。。。。。

请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3 21: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哩昼爱洗面,正唔会发热bi4 de3(痱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3 21: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是整个大陆范围内对传统文化的遗弃,过情人节、圣诞节的中国人远远多于过端午节、中秋节的中国人,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昨天是端午节。韩国向联合国申请端午节为他们的文化遗产,虽让我们自己哭笑不得,却真是一个警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6-23 23: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4 00: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FAN888888 at 2004-6-23 21:17
五月节,客家人有什么风俗???

包棕子,洗龙泉水。。。。。。

请补充。



游龙舟水,吃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4 00: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节,客家人有什么风俗???

涯兜老屋垮流行食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擦身),然后细人仔就可以下河游水了!大人也同意游水了。所以,五月节是细人仔最欢喜的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4 08: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吃粽之外我们家乡还有一个风俗就是要吃红鸡蛋(即煮熟后的把壳染红)
,红是喜庆的颜色,预示着有好运发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4 08: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mzkegaren at 2004-6-23 21:48
现在是整个大陆范围内对传统文化的遗弃,过情人节、圣诞节的中国人远远多于过端午节、中秋节的中国人,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昨天是端午节。韩国向联合国申请端午节为他们的文化遗产,虽让我们自己哭笑不得,却真是一个 ...


确实是有了危机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4 09: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包粽子,用三牲敬神,敬伯公(路口用三块石头叠起来的石伯公),在家乡还有月光生日、太阳生日,都要拜的。5月初6要去娘家,一年一节就是指过年的初二和五月的初六要回娘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4 13: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记得包粽子,还有在节前给娘家送节,女儿出嫁第一年,娘家给女儿送节,生了小孩后,每年要给娘家送节(端午前)和送年(年前).所谓送节就是提点东西去孝敬父母.小时后通常是送一块肉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4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粽子,淋五池水,就是五月五日那天下的雨,嘻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6-24 18: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8 16: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为何?

作者:晓芸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在中国民间传统习俗里,是一年的三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又叫“端五节”、“重五节”、“端阳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古人称初一为端一,初五则为端五,五月初五有两个五重叠,所以又叫做重五。农历是以天干纪年,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五月则为午月,古人又把初五称为午日,所以五月初五又叫端午。

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不少,关于它的由来传说也不止一个,人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而被广为流传,相传战国时期,楚怀王不接受屈原的联齐抗秦的主张,而被张仪骗到秦国,逼他割地献城。楚怀王又羞又悔,忧虑成疾不久便死于秦国。
   忠臣的屈原又上书即位的顷襄王,希望他能远离奸臣,可顷襄王不但不采纳屈原的忠言,将屈原流放。
   秦国看到时机已经成熟立即出兵,在很短的时间内楚国便失去了大片领土,百姓惨遭屠杀。忠贞的屈原看到这一切,心如刀割,在极度的伤心痛苦中,于西元二七八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渔夫们闻讯乘舟赶来打捞,可始终打捞不到屈大夫的尸体,于是就纷纷将食物倒入江中,说是让渔龙虾蟹吃饱了不在伤害屈大夫的尸体。这个传说巧妙的把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跟屈原投江联系起来。南朝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有这样的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由此可见民间传说也是有一些根据的。

龙的节日

    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论文中考证认为:古代的越民族是以龙做为“图腾”的,当时人们因为受到自然势力的威胁,认为某种生物或无生物具有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量,所以认定那些东西是他们全族人的祖先和保护神,也就现在人们所说的“龙图腾”。
    于是她们就在自己身上和日常用的器具上刻上龙的形状,以便得到龙图腾的保护,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份,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的习俗,而且在每年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一次盛大的龙图腾祭。其中便有类似今日竞赛的游戏,这便是竞赛习俗的由来。但是,龙舟竞赛不仅是越人的习俗,而且其他民族也有此习俗,在战国时代古文物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龙舟竞赛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到了唐代以后,朝廷下令纪念屈原,赛龙舟活动在民间更为普遍地发展起来,千年以来常盛不衷。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演变成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固定举行龙舟竞赛。

起源于恶日

    而北方中原地区却是把五月五日当作“恶月”、“恶日”。晚在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大戴礼》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风俗通》记载:“俗云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房,令人头秃”,不但此恶月万事不吉利,甚至连五月五日所生之子也视为不祥之兆。
    从战国到两汉,人们一直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日。“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王充《论衡.四讳》也记载当时风俗“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已举之,父母祸死”。如战国时以养士闻名遐迩的孟尝君田文,就是五月五日所生,其父田婴不让家人养,说明那时五月初五已成为俗忌了。

端午节的习俗

悬艾草

    那么为什么端午节悬艾草习俗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五月初五时值初夏,而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人们易染病,艾草、菖蒲发出的气味,可驱除邪气,消去病毒。
    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所记载:“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踢百草,采艾已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民间有一则悬艾草的典故,在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造反,有一次黄巢的义军打到河南的邓州城下,黄巢到城边去查看地形,只见外逃的老幼妇孺中有一个妇女手拉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怀中却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上前一问,那妇人答道:“县衙今天挨门传令说,黄巢要来血洗邓州,大家快逃命吧!”再问为何手拉小的,怀抱大的,妇人答道:“抱的这个小孩,他父母都死了,只剩下这根苗。手拉的是我亲生儿子 ,万一黄巢追来,我宁肯丢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邻居家的根苗。”黄巢听了深为感动的对她说:“我黄巢专和官家作对。你爱邻居的孩子,我爱天下的百姓。”
     于是伸手拔了路边的两棵艾苗,并对她说:“有艾不杀!大嫂,你快快回城,暗暗传话,让穷人家门上都插上艾,有这个记号,保管不会有伤害。”妇人急忙回城传话,很快传遍全城,当天晚上穷人家的门上都插上艾,第二天正是五月端午,义军攻下邓州,杀了县官,开仓分粮,万民欢呼,从此端午节插艾的风俗便传了下来。黄巢起义晚于“荆楚岁时记”作者宗懔几百年,上面这一则传说显然是后人附会的。

驱五毒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过去民间把蛇、蝎子、吴蜙、壁虎、蛙或、蜘蛛叫“五毒”。到了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或贴在门、窗、炕上,或系在儿童的臂上,以避诸毒。有的还剪成装着五毒的葫芦图像,表示用葫芦把这五毒给镇住。有的地区把五毒串成长串,在它们上端系上艾草、菖蒲,然后在下端穿上三办大蒜组成藕形,菖蒲、艾草表示刀和剑将它们斩除,大蒜表示锁,将它们锁住杀死。还把它挂在门前显眼的地方这叫“悬端午景”。

饮雄黄酒 百病多远走

    在我国大部份地区端午节要饮雄黄酒的习惯,雄黄,又名鸡冠,是一种矿物质也是常用的中药,对各种皮肤真菌和金色葡萄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所以端午家人团聚喝雄黄酒有驱走百病,涂在小孩的鼻子、耳朵、并在额上画一个“王”字,有健身驱邪作用的意思。谚曰:“五月一日至五日……涂耳鼻以雄黄,曰‘避虫毒’。”人们在仲夏的端午节喝上几口雄黄酒,寄寓能驱走百病的愿望,所以,俗谚曰:“饮雄黄酒,百病多远走。”

吃粽子

    据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这可算是粽子的起源。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但是当时,吃粽子并无特别的纪念意义,只是当作一种时令食品而已。
     一宜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俗谚说:“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意思是粽子一出现,岁序便转入夏季,不仅只是点缀节景。
    在五月仲夏,酷热季节吃这种米制凉食,用菰芦叶包裹,用灰汁煮熟,色香味都别具特色,吃后能清热降火,胃肠舒适,不失为时令佳品。在此时,人们全面换上夏装,以轻薄凉爽为宜。因此《中华古今注》记载:东汉每到端午,皇帝要赐给群臣百僚鸟犀腰带。作为皇帝的恩赐来说,固然是笼络臣下的一种手段,但从风俗角度讲,这也是端午换夏装、避酷热的风俗反映。从衣食习俗来看,认为端午与夏至习俗有密切关系也不无道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8 16: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羅改行當礦工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8 17: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enen111 于 2007-6-18 16:53 发表
小羅改行當礦工了?


还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办不成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0 08: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