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71|回复: 0

广东授予兴宁“杯花舞”艺术之乡称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23 21: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授予兴宁“杯花舞”艺术之乡称号  

2004年06月22日 11:19







  广东新闻网兴宁6月21日电(卜瑜何志东钟夏渊)广东兴宁市文化局今天透露,该市被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评审小组正式授予广东“杯花舞”艺术之乡称号。

  “杯花舞”是一种经过改革的独特道教舞蹈,是兴宁民间舞蹈艺术的一朵奇葩,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客家地区传统娱乐节目,久演不衰,常演常新,颇具客家风情,风靡海内外。

  据了解,“杯花”原是道教中的一个舞蹈节目。道教于清代就在兴宁流行,至民国时期仍有一定数量的从教人员,并于一百多年前创新改革“杯花舞”。以前,道士在表演时是用五句板说唱的竹板进行击拍的,道士朱官祥进行改革,以兴宁产的“伯公杯”代替竹板,使节奏更多样,声音更清脆,富有技巧性,成为兴宁道教中特有的舞蹈形式。“伯公杯”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独特的道教舞蹈的道具,但作为宗教活动中的节目,新中国成立后停止了活动。

  一九五六年,兴宁第四中学的老师罗渣、谢月文着手编舞,由文化馆创作人员范晴作词,谢高、罗渣编曲,进行改编排演,运用民间小调和本地水口山歌为基调,编成舞蹈,表现了客家青年男女热爱劳动和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情景,演出效果极好,受到民众欢迎。

  一九五七年“五一”节,兴宁“杯花舞”作为广东省代表团的节目之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音乐舞蹈汇演”大会,舞蹈队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一九八四年兴宁县文化馆的创作人员继续深入挖掘,积极探索、创新,编纂了情绪舞蹈《明月照山乡》,并对舞蹈道具杯子进行改革,在“伯公杯”底部留一个小孔,用松紧带套住拇指和中指,表演时杯子不会掉下来,使杯花舞更富有技艺性,表演更加灵活。近年来,兴宁“杯花舞”多次参加大型演出,并在全国、省、市屡获殊荣,广受好评。

  据介绍,兴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宝贵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在该市二十八个镇的学校、农村间大力推广和排练“杯花舞”。目前有二十四支表演队,常年活跃在校园、社区、农村中间,深受广大中老年人和青少年的喜爱,使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完


http://www.gd.chinanews.com.cn/2004-06-22/8/2456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0 04: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