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05|回复: 10

宋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5-2 21: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
1756年生于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的梅县)白渡。宋湘22岁时,考上秀才。37岁时赴省城参加乡试,荣登榜首,成为解元(第一名举人)。44岁时考中进士,被称为翰林庶吉士。
1800年,应惠州府太守伊秉绶之邀,任丰湖书院山长(即院长)。后又出长广州粤秀书院。
1805年50岁,返京任翰林院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国史馆总篡、文颖馆总篡、教习庶吉士等职。过了九年优游燕京的生活,与诗人、学者交游。先后出任四川、贵州乡试正考官。
1813年,宋湘以58岁的高龄,先后出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太守、道尹。在云南做官13年。1825年70岁,迁升湖北督粮道,统筹漕运之事。次年寒冬,71岁卒于任上,安葬故乡。
宋湘是有名的“广东才子”。有一年,嘉庆皇帝的母亲作寿,翰林院要悬匾志庆,宋湘不暇思索,首先站出来挥毫疾书:
    顺穆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
横书:“上大人”。这一对联,对清朝几代皇帝颂扬一番,加上那潇洒传神的书法,使嘉庆皇帝龙颜大悦,点头赞许,即称宋湘为“广东才子”。
宋湘是清代中期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杰出诗人。菱丰富,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未登仕途前的诗作。中期,身居京师和万里南行时的诗作。后期,在云南、湖北做官时期诗作。此外还有《诗话》等,均吸入《红杏出房诗抄》内。他的诗赋,内容丰富,技巧高超,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诗风雄浑豪放,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不事雕饰。
宋湘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将王义之等名师之法集于一身,自成一种风格。写字工具除毛笔外,竹叶、蔗渣都可捆扎当笔,随意挥扫。
宋湘为官清廉。人品就象他的诗作、书法,光明磊落,豪爽雄直。为官期间,敢于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处处为民着想。在云南边陲,捐出薪俸购木棉教曲靖妇女纺织,买松子三石,呼号大理民家(今称白族)男女在点苍山三塔寺后种松;遇饥荒时节,捐俸赈恤、散药;在永昌府,捐银1682两建水保书院;还捐8000两银,练乡兵,安靖边陲。无怪边民特为他立碑塑像,建生祠奉祀。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2-9 13:1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1-28 16: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宋湘

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梅县客家的古代名人。有的话我也想了解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1-28 16: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宋湘

黑与白 于 2002-11-28 16:35 写道:
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梅县客家的古代名人。有的话我也想了解一下。

在本版面里也收集了不少梅县的客家名人.
梅县名人在近现代比较多,明代以前的客家名人主要在赣州,然后转入汀州,后来才到嘉应州和潮州府的大埔,客家人文中心也是这样变化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1 15: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湘的故居就在我们镇上,可惜保护得不好,作为一个客家名人的故居搞成这样子实在不应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1 15: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只爱你一个人 at 2004-11-11 15:03
宋湘的故居就在我们镇上,可惜保护得不好,作为一个客家名人的故居搞成这样子实在不应该!

宋湘的故居要列入梅州的重点文物保护,并恢复它的原貌,如果有可能应连片开发成旅游景点更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里一定有可圈可点的内涵。我觉得在镇上搞个宋湘纪念馆,不如把宋湘故居建成客家文化景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5 12: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湘:来自梅州的客家俊才名耀四方

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meizhou/ttxw/80200407250456.htm2004-07-25 14:31:36  梅州日报


  南方网讯 在云南昆明著名风景区大观园,一群来自梅州的客家游人登上了中国名楼大观楼。楼中,除孙冉翁的天下第一长联外,还有一副对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特别引人注目。当导游讲到,这副意境辽阔、胸怀旷达的对联出自清代嘉应才子宋湘之手时,他们无不兴奋———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也有广东人的自豪,梅州客家人的骄傲。

  怀着对先贤的崇敬之情,记者最近来到宋湘故居、梅县白渡镇象湖村“京兆堂”参观。宋湘故居约兴建于公元1537年,已有400多年历史,几经扩建重修后成今天的规模,如今,宋湘故居已成为海外华侨和当地游客参观的旅游景点之一。据统计,仅去年就有3000多人前往参观。陪同我们参观的镇领导说,去年底,市委书记刘日知专程到宋湘故居调研,要求该镇充分发挥文化名人的作用,弘扬客家文化。该镇为了打造文化名人品牌,投资近200万元,正在建一座800多平方米的宋湘纪念大楼,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还配套建有文化广场和文化公园。建成后,将陈列有关宋湘文物、墨宝、著作以及宋湘纪念文章、长篇小说等实物。市邮政局近日也准备出版纪念宋湘的明信片。

  一代名士客家俊才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是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是当时岭南三大诗家之一,称为“岭南才子”。宋湘于1756年生于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白渡镇象湖村,父亲宋步云是私塾教师。他自幼聪敏,23岁考中秀才;37岁在省城乡试中第一名举人———解元;44岁在京城会试,考中二甲第11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45岁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长;52岁先后任四川省和贵州省乡试主考官。以后5年间在京城历任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国史馆总纂、文颖馆总纂等职。58岁起出任云南省曲靖、广南、永昌、大理等地太守,在云南任职13年。70岁时提升为湖北督粮道。71岁卒于武汉湖北观察署任上。其生卒时间同样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寅时,事极巧合。

  宋湘家境虽苦,但勤奋好学,苦读诗书。他在《家园杂忆四十韵》中描绘了家乡的风物和家中情况———“籍隶梅州古,邦名白渡前。衡门当水曲,老屋负崖巅。”“鳞次比邻接,瓜绵一脉延。世吾过二十,族众约三千。”“鸡犬家家有,桑麻处处连。先畴耕共牧,旧泽诵兼弦。”“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

  清官廉吏政声远播

  宋湘在嘉庆18年(公元1813年)以翰林院编修出任云南曲靖知府。宋湘到达曲靖时,正遇上秋涝为患,河水泛滥成灾,郊野一片汪洋,民房被冲倒无数。他立即组织抢险救灾,并与地方绅民商议处理善后之事,号召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把水患制服,受灾百姓得到了安置,初步显示出他在“吏事”方面的才能。

  水患平息后,宋湘即到下属州县去巡视,他发觉境内人民生计维艰、经济不振的主要原因是单靠农业生产谋生,缺乏手工业、加工业等副业生产,于是他选定下属马龙县来开展纺织业。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教农民种棉织布,纺车多部无偿资助马龙人民。由于手工纺织业的逐渐发展,群众生活得到了改善,马龙人民为感谢他的政绩,就把他教民种棉织出来的布泛称为“宋公布”。

  宋湘在曲靖的业绩受到了总督伯麟的嘉奖,被誉为贤吏,后被调往广南、永昌、大理以及代理滇西道等。他在离开曲靖后,曾写下过《述怀四首》,其中总结了如何当好地方官的体会———“忆我守曲阳,自知无善建。郡民走告我,今岁谷增万。鱼鳖化为乐,洪波消芳甸。……五百新纺车,织染兹亦遍。闻之岂不欢,百不了一愿!边荒多艰难,救民先救困。兹行复如何?区区心一寸。”

  宋湘在水患得到初步治理后,认识到治水必须与治山结合起来。为防止水土流失,必须发动群众植树造林,他发誓要改变曲靖“淫雨为患旱为灾”的状况。次年,即拨专款购买树种,发动城乡人民上山种树。他本人也亲自到翠峰山种了一片青松,人们称为“太守林”。他后来还写下了七言绝句一首———“边城萧疏一目空,四面黄沙四面风。不见群岭荒没树,绿翠三山十八峰。”至今大理竖立着一块广为流传的《种松碑》。据《清实录》载:宋湘在任期间曾买松子三石,让三文笔村民种于三塔后面的苍山上。

  宋湘不但能文,还懂武。他任永昌府(今保山市)知府时,因府属境内湾甸一位土司死后无嗣,土司族人景在东趁机篡位,欲聚众千余人扬言要攻打永昌城。宋湘获悉后,在组织乡民亲自操练的同时,派人秘密潜入湾甸,做景在东势力的分化瓦解工作。经精心策划,宋湘见时机成熟,遂率领乡团突袭土司衙门,生擒匪首景在东,为民除害,安定了一方秩序。

  宋湘为官清廉,体恤民间疾苦,身为一介地方官吏,始终保持俭朴生活,所得薪俸多用于为民谋福利,道光6年他逝于湖北督粮道任所时,存银无几,惟诗文墨宝颇丰,为封建官僚中所鲜见。他在云南为官13年间,所到之处为当地百姓做过不少好事实事,难怪在他离任后,一些地方的百姓为他建祠立碑,深切地怀念他。

  诗书传世名耀四方

  宋湘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正、隶、行、草等书体,除了善用毛笔之外,还能随意用竹叶、蔗渣、扫把等作笔而不失其妙。故丘逢甲有诗赞他:“伯牙台上记留题,更写西湖五别诗。竹叶蔗渣俱妙笔,米颠书法杜陵诗。”

  宋湘的书法章法磊落,笔致潇洒,留给后人的墨宝也很多。梅县档案馆和博物馆分别收藏有他的殿试考卷(复制本)、“山惟镇静生群物,海以宏深纳大川”行书对联,湖北汉阳有用竹叶书写的《伯牙琴台题壁》,广州有“粤海关”匾额,惠州有“丰湖书院”匾额和“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对联及用蔗渣代笔写的《湖上五别诗》,昆明筇竹寺有用草刷蘸紫土写的“玉案山”匾额和“护门帷遣白云,听钟声何处;依杖却分青霭,话竹色当年”对联等。

  宋湘诗作甚丰,其诗俊爽、沉稳,自成一家,艺术风格独特。《清史列传》:“粤诗自黎简、冯敏昌后,推湘为巨擘。”诗作有《不易居斋集》等。1998年,梅县诗社以梅县剑英图书馆所藏宋时亮签署的《红杏山房诗钞》为底本,增补宋湘部分佚诗、书法墨迹、对联等,编成《红杏山房集》一卷,期望广为流传,以彰先贤。

  宋湘曾行至某省,与当地名士们会文,席间有人出对“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想难为宋湘。宋湘不慌不忙对道:“南龙北跃,一江鱼鳖尽低头。”才思敏捷,针锋相对,满座皆惊。

  有一年,嘉庆皇帝的母亲做寿,翰林院要悬匾志庆,宋湘不假思索,首先站出来挥毫疾书“顺穆康宁,雍焉乾德嘉千古;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横书“上大人”。这一对联,对清朝几代皇帝颂扬一番,加上那潇洒传神的书法,使嘉庆皇帝龙颜大悦,点头赞许,即称宋湘为“广东才子”。(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2-9 13:16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5 12: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时,文学社在宋校长的带领下,专门去白渡拜谒宋湘故居。看过宋湘的画像和题的画上的《像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6 12: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阳古琴台历代相传,已经发展成为游人如织的名胜点。目前这里保存 的古迹除琴台

外,还有碑传铭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岭南宋湘的"题壁诗"。宋湘是清朝道光年间诗

人,当年他游琴台后,即兴赋诗。相传他是用竹叶扎成的笔写在琴台粉壁上,笔迹苍劲,

龙飞凤舞,后人将其诗摹刻于碑上,故又名"竹叶书"。其诗曰:


噫嘻乎,
伯牙之琴,
何以忽在高山之高,
忽在流水之深?
不传此曲愁人心!

噫嘻乎,
子期知音,
何以知在高山之高,
知在流水之深?
古无文字直至今。

是耶?非耶?
相逢在此,
万古高山,
千秋流水,
壁上题诗,
吾去矣"


这首题诗,诗意潇洒,笔墨别致,
"吾去矣"三字,留下了他对琴台略带哀婉的眷恋之情。

[ Last edited by xxmieb on 2005-2-26 at 13:26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6 12: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遵宪、胡曦、丘逢甲被誉为晚清岭南客家三大诗人。宋湘、胡曦、伊秉缓一起列为清代客家3位书法名家。
       宋湘的字的确很漂亮,本人舅舅多年前临摹了一张,被别人多次再临摹了还宝贝一样挂在厅中,对比一下,哈哈,走样了很多,不过墨宝的框架还在!!!


[ Last edited by 东方不败 on 2005-2-26 at 12:4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6 16: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宋湘手书“龙飞凤舞”

此为宋湘手书“龙飞凤舞”屏,籍此领略当时“广东第一才子”的风采。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11-26 at 16:4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7 10: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研究的起源--从宋湘、黄遵宪到罗香林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13-1-17 10:02 编辑

客家研究的起源--从宋湘、黄遵宪到罗香林
(论文作者:张应斌)

客家产生于迁徙,但并非迁徙者就是客家。人类古代迁徙是常见的,基督教成为世界宗教是民族大迁徙的结果,不了解族群的迁徙和融合,不了解亚洲的大移民,就不了解欧亚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也有无数的大迁徙,清魏源《湖广水利论》说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清初大移民,移民即“客民”。清陕西按察使严如熤《安流民》:“川陕边徼土著之民十无一二,湖广客籍居其五,广东、安徽、江西各省居其三四。”闽粤赣边客民并非最多却成为客家,闽粤赣边均为客家地但客家问题却起于粤而不起于闽赣,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在客家研究上,罗香林的地位为人周知。但从客家学术史角度看,宋湘和黄遵宪具有发端的意义,罗香林则具有更重要的学科地位。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嘉应白渡人,著名诗人;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省嘉应州城人,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罗香林(1906-1978),字元一,号乙堂,广东嘉应州兴宁县东门外人,著名历史学家。从宋湘、黄遵宪到罗香林,构成了客家研究从发端到成熟的历程。一、客家意识的觉醒客家的形成有个历史过程。客家研究的中心在嘉应,嘉应的开发却较迟。南齐时才设程乡县,户口仅400余。南汉(本文共计6页)......[继续阅读本文]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JYDB200705002.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0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