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2|回复: 0

爱国华侨 姚德胜[平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4-30 07: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德胜(1859—1915),大柘高甸村人,7岁时,父母送他到邻近的私塾上学,因家庭经济不佳,不久失学,在家牧牛。19岁那年,他随同水客经新铺,松口而至汕头,转船到香港,经香港到达新加坡,最后到马来西亚芙蓉埠,在一家锡矿场当雇工。一年后,离开芙蓉,到达怡保某矿场,担任工头职务。两年后,手中有些积累,就改做小贩。不久,他开了一间“德和店”,经营杂货生意,由小贩一变而为老板,营业蒸蒸日上。怡保是著名的锡矿蕴藏地,对开矿已有丰富经验的姚德胜又开始向锡矿业投资,买矿山雇工开采。他开的“锡米仓”,轰动了吡叻全邦,成了大财主。德胜开矿成功后,向各方发燕尾服,利用资本,收买矿地达数千英亩之多,并采用新式机器,装设水管,引入矿场千里外的河流,用水力开发,产量成倍增长,他又和当地富商郑贵、陆佑组设公司,承办吡叻、森美兰各邦的酒税和典当税,一身综理矿务各厂场、兼办酒税典当税,统辖败十个机构,指挥数千名员工。德胜一方面经营自己的工商业,一方面为当地谋公益。怡保因为锡业发达,前往谋生的华侨一天一天增加,工、商各业随之繁荣。为联络侨胞感情,发展侨胞事业,他首先捐出巨款,创建吡叻嘉应会、中华总商会、矿务农商总局;又为教育侨胞子女,创建吡叻育才小学校、中学校,资助应新、明德两学校。那时的怡保市,还是旧式市场,当地政府扩充市区,请他首先建筑店铺300间,以资倡导。他拿出数百万的资本,四出招集工人,购置材料,动工之后,他又亲临指挥监督,顺利建成三百间店铺,深为本地土人和英国人所敬佩。现在繁荣的怡保埠,还可看见他当年建设的业绩;市内还有德胜街,德和园及姚德胜巴刹市场,可供后人怀念。1895年,姚德胜为举办家乡各项公益事业,频繁来往于马来西亚怡保、平远家乡之间。1900年,家乡遇农业歉收,市场米价昂贵,穷苦人家都到山上采、挖“硬饭头”充饥。他遵照父亲的意旨,商请官家主持办理,召集各乡绅士商量,查明受灾人数,由姚德胜个人负担,发给米粮或现款。接着他又在县城创设平远15乡太平仓,在大柘圩创设大柘乡太平义仓,共在各度仓捐出稻谷数千石,以备荒歉。这种救灾备荒的义举,报到朝延,光绪皇帝赐给他“乐善好施”四个字,并准为他建立牌坊。清光绪末年,德胜在家乡兴学,拨出10余万元,在羊子甸创设芝兰小学。1912年,德胜又捐5000元为平远中学开办费。民国初年,德胜再捐5万元,以其中的半数,在大柘羊子甸建筑可容纳500名学生上课和食宿的校舍一所;其余半数,则购置田产,作为学校的产业,以为永久经费。此外,他还捐款给梅县东山中学,蕉岭县立中学,大柘景清、四民两小学,助其成立发展。他捐资兴学的事实,于民国初年,由地方官详报政府,德胜因此获得一等奖章。姚德胜曾为调解乡民械斗,负担抚恤金3000余银元,并承担县内的各种摊派,帮全县人民减轻了不少负担。清朝宋年,黄河决口成灾。德胜一次就捐白银6万两赈济,得到清延诰授资政大夫候选道职街。辛亥革命军兴,他又捐白银7万元作军饷。民国成立后,得一级嘉禾勋章。

http://pyzx.meizhou.net/xxgk/rwcq/yds.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4 23: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