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2|回复: 0

闽西客家土楼:展现人类聚族而居的风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1 18: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闽西客家土楼:展现人类聚族而居的风俗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11日 15:49)


  新华社福州6月11日电 2004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受理福建客家土楼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这种被誉为“活着的历史”的建筑奇迹,被注入新的“生命活力”。进入客家聚居的闽西南山区,形如城堡的土楼不时映入眼帘,它们当中既有圆形、方形,也有府第式、交椅体。登高远眺,山顶上的土楼犹如土中突兀冒出的巨型蘑菇,盆地上的土楼却像巍峨的古罗马城堡,极富神秘感。

  从西晋至清末的千余年间,古代中原一带的汉族人为避战乱、灾荒,先后南迁入赣、闽、粤和台湾等地,称“客家”。这种“客居”的地位加上住在偏僻山区,担心盗匪袭扰,几十户人家就联合起来掘土,掺上细砂、石灰、糯饭、红糖,配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一米多厚、十几米高的土墙,造成三至五层楼,几十户人家同楼而居。在土楼中央的公共空间里,一律都是祭祀祖先的祠堂。

  客家人首先敬拜的不是神佛,而是祖先。这使得客家人传衍有序。直至今天。每座土楼都可以找到一部极其完整的家族史。

  闽西南客家人的土楼,体现人类聚族而居的风俗。保护民间文化的专家冯骥才说,客家人以土楼这种居住方式,一方面使得中古时代来自中原的伦理观念与文化传统保存至今,一方面也创造了在这神奇的建筑中独有的生活与习俗。

  福建省永定县因土楼而出名。据谱牒等文献记载,永定土楼起源于唐末宋初,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土楼距今已有1200多年。永定全县现存有2万3千多座土楼,遍布境内每个乡村,其中圆楼360多座。

  建于1912年的永定县“振成楼”,是客家土楼的代表作,64岁的林尚上世代居住于此。“土楼是祖宗的文化遗产,我这辈子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祖宗的土楼保护好。”林尚上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振成楼”当时费时5年才建成,是最富丽堂皇、最具代表性的圆形土楼,被称为“圆楼王子”。但由于土楼年代久远,经常需要修缮。为保持土楼原貌,老人在修缮上没少花心血。林尚上说,现在很多盖楼的材料都“不老”,没法用。

  几年前,一根木梁坏了,为了找一个和原来差不多的木梁,老人整整找了3年。他说,以前的木料都很粗很老,现在市场上很难买到,最终做木梁的木头是老人从山上找到的。木头砍下来,还需慢慢晒干,方能做成木梁。土楼的瓦片同样要找老的,大片的。老人说,现在很多瓦片都是薄薄的、小小的,所以找到合适的瓦片也不容易。

  为保持土楼原始生态,永定县政府鼓励居民居住在原土楼内。参与为永定县土楼申报世界遗产的张肇庭对记者说,土楼就是要有人住,才能保持原貌,土楼有了人气,反而不容易坏。张肇庭说:“永定像林尚上这样的老人很多,因为土楼是祖辈上留下来的,而且是他们自己的家,所以土楼哪里有毛病他们都会立即请人来修缮。”

  据了解,未来福建省将投入1亿多元,对土楼进行修缮整治。一些地方政府还整治了土楼的周边环境,修建公路,开发以游览观赏土楼的旅游项目。龙岩市和永定县拆除了土楼周边一批不协调的建筑,维修20多栋土楼,铺设了四通八达的公路。拥有46座较大规模明清土楼的湖坑镇洪坑土楼群经过整治,逐渐还原了土楼的古色古香。

  现在,林尚上老人的3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但老人并不担心自己“身后”的事。他说:“我们楼里有14家,70多口人,最低已经到第六代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会一直住下去,保护下去。”(记者 沈汝发)

责编:魏伟

来源:http://www.cctv.com/news/entertainment/20040611/10204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4 02: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